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多种地球物理观测手段的应用和发展,不同观测手段采集的位场数据融合方法的研究越来越重要.根据观测维度、观测比例尺的不同,本文将重、磁力异常数据融合分维度(单维和多维)和尺度(单尺度和多尺度)进行讨论分析.针对多维多尺度重、磁位场数据观测位置、观测精度、数据基准的差异,采用空间域迭代法延拓、加权平均、回归分析等方法将不同观测手段获得的位场数据在同一标准下归算至同一平面或曲面,基于此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多维多尺度重、磁位场数据融合方法;模型测试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融合方法在多维多尺度重、磁数据的融合中效果良好,计算误差小且符合位场数据的特点.本文所提出的多维多尺度重、磁位场数据融合方法适用于航空、地面和海洋观测的重、磁位场数据融合,具有良好的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依据GB/T19531.2—2004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二部分电磁观测,及DB/T9—2004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磁台站)相关要求,应用G856质子旋进磁力仪,对拟建设的黑龙江省同江地磁台观测场地,采用30km十字剖面跨度测量和场地200m×200m、100m×100m密跨度方法进行勘选测量,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给出勘选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卫星重磁观测数据覆盖范围广、更新周期快是现代地球物理中重要的数据类型之一.随着卫星重磁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重磁观测数据的精度和分辨率得到了大幅提高,被广泛的应用于探索地球、月球、火星等天体内部物质分布、结构、构造等地学问题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对卫星重磁数据选择合适的处理和反演方法是后续能否进行精确分析解释的重要前提.基于球坐标系下的卫星重磁数据解算、正、反演方法为大尺度地学问题的球面研究为更贴近于实际地质情况提供了方法技术支持.本文针对卫星重磁数据的曲面数据和大尺度应用研究的特点,对近年来提出的球坐标系下Tesseroid单元体的正、反演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可为国内同行深入了解卫星重磁数据在球坐标系下的研究现状和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促进卫星重磁数据在我国地球系统科学领域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21世纪重力与磁法勘探的展望   总被引:21,自引:18,他引:21  
对21世纪重力与磁法勘探的仪器,数据处理技术,解释理论与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发展航空标量,矢量,梯度重力测量和航空全梯度磁力测量,三分量磁力测量,提高综合信息采集能力;开展卫星重磁测量,综合卫星,航空,地面重磁测量资料研究地球结构与构造;发展高精度数据处理技术;重磁异常弱信号的提取,不同深度重磁异常的划分,低纬底变倾角化磁极以及位场面延拓;发展复杂条件下三维重磁场多参数综合反演可视化技术以及快速自动反演技术;探索磁性多参数的应用新领域,充分发挥磁法在环境污染调查中的作用并开拓应用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依据GB/T19531.2—2004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二部分电磁观测,及DB/T9-2004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磁台站)相关要求,应用G856质子旋进磁力仪,对拟建设的黑龙江省同江地磁台观测场地,采用30km十字剖面跨度测量和场地200m×200m、100m×100m密跨度方法进行勘选测量,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给出勘选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冲绳海槽及其邻域地球物理场与地壳结构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分析了冲绳海槽及其邻域的重、磁场特征,同时对研究区域的布格重力数据进行了上延拓及二次垂直导数计算.根据分析与计算可知,在冲绳海槽及其周边区域,重磁异常的主要走向为NNE向,重、磁场的分布特征表明冲绳海槽及邻域地球物理场变化复杂,变化幅度大.参考地震解释结果,利用重力资料,应用调和级数法对研究区的莫霍界面进行了反演计算,得到了该地区莫霍界面深度分布,计算表明冲绳海槽及邻域地区莫霍界面深度在28-4km之间变化,地壳厚度自西向东逐渐减薄,显示出陆壳-过渡壳-洋壳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海洋声层析应用与观测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开展的主要海洋声层析观测实验.对它在海洋观测里的应用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回顾,主要包括:(1)海洋中尺度现象观测;(2)海流,潮流,涡度的测量;(3)对流监测;(4)流量和热量输运测量;(5)气候声学测温;(6)内波观测;(7)沿海声学层析;(8)中国学者的工作.对海洋声层析的相关问题作了评述,指出了海洋声学层析研究的重大意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难点,对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寄语     
在地球物理领域,重磁位场方法历史悠久,本世纪以来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发展迅速,卫星和航空重力场、磁场观测数据及模型产品层出不穷.另外,以高稳平激光和量子技术为代表的各种新型绝对重力仪和成套装备也相继面世,这不但为四维时变微重力场研究提供了有力武器,而且也为传统地球物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南海海岛海山的重磁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的海岛、海山等地貌单元的地球物理研究对于南海成因、海岛利用、资源问题和我国海防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过去我国的南海海洋实际测量资料覆盖面小,且多数为测线调查,海底地形测量精度和重磁等测量精度较低,因此,一直无法得到精度较高的研究成果.本文利用半个多世纪我国在南海历年的多波束、重力、磁力等船载海洋实际地球物理调查资料,加上少数卫星、航空测量成果,得到能够覆盖南海全部海域的多波束、重力、磁力实际测量的地球物理基础数据.追溯南海周边的地磁台站与当年调查时间匹配的日变数据,重新校正历年磁力测量成果,并利用"十一五"863国家海洋高科技计划的处理、拼合技术,获得了南海海底地形、重力、磁力三方互为印证的可靠地球物理成果,为海岛海山的地球物理研究奠定基础.研究发现,南海海岛海山按其地球物理性质并结合现有的岩石物性资料,可以分为三大类:1)南海大部分海岛海山为空间重力异常值高、正磁力ΔZ异常值也高的高密度高磁性的双高海山,以基性喷出岩(玄武岩)为主;2)空间重力异常值高、磁力ΔZ异常值低的海山,以花岗岩、变质岩为主;3)空间重力异常值高、部分磁力ΔZ异常值高部分低的海山,可能是花岗岩、变质岩海山的部分区域出现火山喷发形成的. 海山的分布有规律,与南海的成因与南海块体的分异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重磁勘探技术是国内外发展最早的查找多金属矿体的地球物理方法,其以多金属矿体与围岩之间的密度或磁性差异为物理基础,对密度和磁性差异较大的地质体分辨能力强.随着仪器设备的发展,航空重磁测量技术使地形陡峭地区的测量成为了可能,其勘探深度大、效率高、工作限制条件较少等优点也越来越受到物探工作者的关注.通过重磁勘探可以直接对致矿目标体进行勘探,也可用于圈定断裂和岩体的空间分布,查明成矿相关地质构造和划分构造单元等,为勘探金属矿起到关键的指示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重磁勘探技术在国内外大量的金矿、铜矿、铁矿等有色多金属矿产的勘探发现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重磁勘探在金属矿勘察方面的原理、仪器、数据处理方法、反演解释及其应用的进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总结了未来高精度重磁测量和数据处理技术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G-856质子旋进磁力仪及其在野外震磁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G 8 5 6质子旋进磁力仪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精度、微处理机控制的智能化磁力仪 .适合于震磁前兆观测与地震预测研究 .介绍了该仪器的主要性能及性能试验结果 .最佳的震磁观测应当是以质子磁力仪观测地磁总强度为主 ,配合地磁 3分量与地磁短周期变化的观测 .  相似文献   

12.
地震地磁学或称震磁关系是在地震预报研究中逐渐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主要研究地震孕育、发生及震后调整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引起的震磁前兆及其机理、地磁预报地震的方法、理论与技术途径。地震磁现象的观测与研究,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随着有关地震前地磁场各种异常变化报道的增多,震磁关系的研究也在向纵深发展。震磁现象的观测是震磁关系研究的基础与前提,也是震磁研究最基础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地震活动区的地磁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地区是中国最活跃的地震区之一.为了监测新疆地区潜在的强烈地震,2003年在该地区建立了N和S两个地磁测网并进行了地磁三分量测量.在N和S两个测网所选建的51个测点周围环境良好,地磁梯度小,适宜地磁测量.在野外测量中,使用性能稳定可靠的G-856磁力仪、DI磁力仪与GPS仪器,应用GPS测定方位角,DI磁力仪测量地磁偏角D与倾角I,G-856磁力仪测量总强度F.应用新疆地区乌鲁木齐与喀什地磁台站的资料,分别通化了N和S两个测网的地磁测量资料.该地磁通化值的平均标准偏差σ为:F的σf=0.20 nT;D的σd=0.06′;I的σI=0.03′,表明地磁测量资料准确可靠.根据上述地磁测量资料,应用精度高的spline方法,得到了N与S测网地磁场及其异常场的分布.结果表明,该地磁场及其异常场的分布,可以准确地描述N与S测网的地磁场及其地磁异常场.该地磁分布为今后在新疆地区的震磁研究与地震监测提供了良好的地磁参考场.  相似文献   

14.
墩差测量和仪器比测是地磁观测中最基本的工作,直接影响到观测资料的质量和使用价值。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震磁异常通常为几nT至几十nT。因此,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对地磁预报地震具有深远意义。对嘉峪关地磁台仪器比测和墩差测量的方法及结果作了简要总结,供兄弟台站借鉴(文中所用的比测数据和墩差测量数据是北京台传递的标准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基于G856F的地磁野外测量处理程序的功能、使用方法及在山西地磁野外观测中的应用.认为该程序可在野外观测结束后立即计算观测结果,如果数据出现异常或误差超限,可现场查找原因或进行重测,从而提高地磁野外观测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重磁方法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国内外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重磁处理及反演软件,这些软件不仅体现了重磁方法本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融入了相关学科领域内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国外和国内主流的重磁数据处理和反演软件,总结了各软件的主要功能和特点.从软件功能、开发方式、数据管理、GIS功能、三维建模方式和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重磁处理和解释软件目前的发展现状,并认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从:组件或插件式开发技术,跨语言、跨平台开发技术,大数据管理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及GIS空间分析技术等实现重磁数据处理和反演软件功能及性能的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地磁测量及成果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北京地区地磁测量工作,严格按照“地震地磁野外测量规范”,取得了大量准确可靠的资料,在中国地震局组织的全国资料评比中,该磁测资料于1994-1999年连续6年荣获第一名。应用这些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地磁变化,研究了震磁前兆信息,获得了有意义的震磁前兆,在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具有积极作用与一定实效。与此相配合,开展了密云水库与活动断裂的构造磁学研究,为震磁前兆研究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结果。这些成果荣获了2000年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科技进步一等奖与2001年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最后展望了震磁前兆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磁组构(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球科学领域岩石磁组构的研宄,对许多人来讲,还是一个陌生的课题。磁组构测量的是用磁化率量值椭球描述的岩石磁化率各向异性。由于它保留了成岩环境、动力变质的信息,可用于环境科学和应变分析。这期我们刊登科普文章《磁组构》,叙述这项技术的理论依据、测量及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介绍几项新成果,包括中国黄土、金伯利岩管及阜平县双重褶皱磁组构的研究,旨在向大家展示这一新的课题在地震地质、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的可观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辽宁流磁1973年10月~1983年10月F、Z面测及1980年5月~1985年9月F环测资料的清理结果。并对下述三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1)、流磁通化精度与通化台的选择;(2)流磁成果质量的验收标准;(3)流磁预报地震方法;最后提出改进流磁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地震局地磁项目测量组分别于2010年和2015年对香港国际机场磁罗经校正场(CCP)地磁场总强度F、磁偏角D、磁倾角Ⅰ进行了科学、规范、准确的地磁绝对测量。利用肇庆地磁台高精度的数字地磁观测资料,将香港国际机场磁罗经校正场(CCP)内各个测点在不同时间的测量数据进行了通化处理。根据2010年和2015年的地磁测量结果及香港地区历史地磁观测资料,通过初步研究可以看出香港国际机场地磁场F、D、I三要素时间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与肇庆地磁台长期观测结果基本一致。香港国际机场地磁测量不仅是项严谨的工程项目测量任务,它还为香港地区地磁场变化的研究取得了第一手宝贵的观测数据,具有一定的地磁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