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对重力仪测量结果的振动划线处理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自主研发的高精度绝对重力仪样机测量结果中引入的振动误差,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振动抑制算法.本算法利用一簇斜率相同的平行直线与记录到的参考棱镜振动曲线相交, 通过提取这些交点的时间信息, 确定落体下落轨迹上进行重力加速度计算的时间和位移坐标. 然后, 利用最小二乘算法获取测点的绝对重力加速度值.对不同重力加速度值的适用性和不同类型振动干扰的抑制效果模拟计算发现, 对于优势频率大于0.2 Hz, 峰峰值小于500 counts的干扰, 算法可以有效提高测量结果的系统偏差和测量精度.最后, 实际实验样机的测量结果表明, 本算法使最终测量精度提高了一倍, 为绝对重力仪的小型化和流动测量提供了软件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重力场是反映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及其变迁的地球物理基本场,高精度绝对重力观测资料是地震监测预报、地球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等领域研究的基础。国际上虽然很多国家开展了对绝对重力观测技术的探索,但实际上仅有美国Micro—G公司生产的FG5和A10两种类型的绝对重力仪实现了实用化,而且对我国施行出口管制,价格昂贵,维修周期长。我国虽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推出了与国际测量精度水平相当的NIM—I和NIM—II两种绝对重力仪,但仅停留在实验样机阶段,未能形成产品。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在时间基准、长度基准、高精度数字化采集与控制、宽频带高精度振动测量技术等领域的飞速发展,使得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绝对重力仪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京都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地球物理学教室重力基准点 (京都C)自被确认为国际重力基准网 1 971 (简称IGSN 71 )的重力基准点以来 ,已进行过许多次重力测量 ,尤其是作为相对重力测量的基准点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如此 ,京都C还被列为国际绝对重力基准网的B重力点而成为监测地形变地区重力变化的重要基准点。近年 ,由于简便的移动式绝对重力仪的普及 ,日本国内的一些单位可以到各地开展重力测量。例如 ,国土地理院和国立天文台水泽站就到京都C进行过绝对重力测量。京都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 1 999年 3月购入了高分辨率绝对重力仪FG 5,…  相似文献   

4.
1996-2003年中国大陆高精度绝对重力观测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十年间利用自由落体式绝对重力仪(FG5/112)对分布在全国55个测点进行了绝对重力测定,观测精度均优于5×10-8 ms-2,对其中80%以上的测点还作了重复观测,文中给出了观测精度及其测量结果的互差.上述的测量极大地改善了我国目前重力网的精度和覆盖率,并为研究重力场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本文还对观测结果和存在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1996年中国中西部地区高精度绝对重力观测结果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利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FGS/112型绝对重力仪,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湖北、四川、云南和广西省开展绝对重力测量.给出了15个绝对重力点的最新观测结果,并与其他类型仪器在一些点上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FGS/112绝对重力仪在15个点的观测结果的精度优于2.78×10-8m/s2.该仪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并与其他类型仪器没有明显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6.
基于激光干涉的新型高精度绝对重力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主研发的新型高精度绝对重力仪样机,它利用激光干涉原理测量落体自由下落时相对于参考棱镜的时间位移信息,通过振动误差补偿算法提取落体下落轨迹上的时间位移坐标,然后基于最小二乘拟合法计算测点的重力加速度.在白家疃国家地球物理观象台国家重力基准点进行的对比观测试验结果与误差分析确定,样机经误差修正后的系统偏差为(-27.46~-30.59)±3.06×10-8 ms-2,2小时测量精度优于10×10-8 ms-2.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利用FG5实测数据求解重力垂直梯度的数据处理模型与算法.通过对多次自由落体实验的下落距离拟合残差叠加求均值,发现下落距离观测量中存在明显的有色噪声.通过对有色噪声的建模,并以剩余残差为依据选取可靠的下落时段,解算测站点的重力垂直梯度.利用本文所提出的数据处理方法分别对FG5-214绝对重力仪在两个测站上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以相对重力仪测量的重力垂直梯度结果为参考值,本文处理得到的重力垂直梯度结果相比于未考虑有色噪声并依据经验选取下落时段的解算方法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我国绝对重力观测技术应用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运用高精度绝对重力仪,开展和建立我国2-5×10-8ms-2精度的绝对重力基准和绝对重力网工作;回顾了近年来中国学者利用绝对重力观测技术在地壳运动、地震监测与预报及地球动力学等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探讨了未来进一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绝对重力仪和绝对重力测量的进展,提供了最近十几年来国际上绝对重力测量进行比对的结果。根据有关先进国家的研究计划,分析和讨论了绝对重力测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激光干涉绝对重力仪干涉信号处理算法的动态适应性研究是进行动态绝对重力测量的基本前提。本文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直接正交法、过零点法三种瞬时相位处理算法,提出了基于背景振动物理量的合理动态约束条件,即反向的振动速度不能超过落体的下落速度。构建的单频振动信号仿真实验表明:在满足约束条件时,采样频率为60 MHz,希尔伯特变换算法的精度优于10-13 m/s2,过零点算法的精度优于10-9 m/s2,直接正交算法的精度为(-7.9±2.0)×10-8 m/s2。基于海浪模拟平台的实测试验表明:满足约束条件时,这三类瞬时相位处理算法均适用于动态环境,并获得了标准差为4.6×10-5 m/s2的绝对重力测量值。更进一步,基于本文动态适应性结论对系泊和海面船载动态环境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测量船在3级以下海况可以进行10-5 m/s2量级绝对重力的测量;在3—4级海况下,需根据振动信号对...  相似文献   

11.
重力计量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确保全球重力测量活动的国际互认和量值统一,以及确保各行各业重力测量结果的溯源性和准确性.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先后主办了第一届亚太区域绝对重力仪国际比对和第十届全球绝对重力仪国际比对(ICAG-2017),本文结合主导国际比对活动的经验,首先介绍了国际比对的准备和组织工作,包括比对前的垂直重力梯度和...  相似文献   

12.
绝对重力仪研制中几种干扰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观测精度可达1~2×10-8ms-2_,的FG5 绝对重力仪,开展了空气阻力、有无隔震弹簧以及仪器自震对重力观测影响等观测实验.通过在环境干扰较小的九峰站观测实验,得到如下结论:在正常大气压状态下所观测到的空气阻力影响约500×10-5ms-2,比理论估算值大近30×105ms-2, 若在低真空状态测量空气阻力也将产生2.3×10-5 ms-2观测误差;落体室真空度维持系统(离子泵)工作不正常,空气阻力也将对重力观测造成0.1~4.1×10-5ms-2的观测误差;在地质条件比较稳定,环境震动干扰较小的基墩上测量,隔震弹簧的作用对观测结果影响不明显,但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上述观测实验的进行,为自由下落法绝对重力仪的研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绝对重力仪国际比对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负责重力测量的国际组织CCM-WGG和SGCAG决定今后将举办绝对重力仪区域性国际比对,并开始着手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区域性国际比对点.CCM-WGG和SGCAG制定了国际比对的技术规范,讨论了绝对重力仪比对申请为关键性国际比对的议案.本文将介绍相关的国际情况以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本文还将介绍2005年第七次国际绝对重力仪比对的情况和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4.
欧洲绝对重力仪比对观测(ECGS'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2007年11月在欧洲卢森堡Walferdange举办的第二次绝对重力比对观测的概况及结果.有20台绝对重力仪参加了比对观测,在ECGS共15个测点上的比测结果标准偏差小于2.1×10~(-8)m·s~(-2).文章简述了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结果分析,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引进的FG5/232绝对重力仪参加了本次比对,为在中国大陆建立绝对重力基准提供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5.
激光干涉绝对重力仪参考棱镜隔振系统仿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激光干涉绝对重力仪中,参考棱镜在背景振动和系统自振的作用下呈现复杂的振动模式,严重影响了整机的测量准确度.针对此问题,本文基于磁悬浮原理设计了参考棱镜的反馈式两级振动隔离系统,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在不同的反馈方式下推导了相应的传递函数,进行了Matlab仿真分析以确定最优的反馈方式.系统仿真结果表明绝对速度反馈方式的隔振效果可达100 dB,与自主研发的Age-110型激光干涉绝对重力仪的联合测试结果表明,该隔振系统可将Age-110的测量精度再提高1.5倍.  相似文献   

16.
国际上对绝对重力测量日益重视 ,在原先国际大地测量协会 (ICAG)下设立绝对重力仪比对工作研究小组 (SGCAG :StudyGrouponComparisonsofAbsoluteGravimeters)的基础上 ,国际计量委员会 (CIPM)也于 2 0 0 2年在其质量及其相关量咨询委员会 (CCM)下设立了重力测定工作组 (WGG :WorkingGrouponGravimetry)。其中SGCAG主要负责组织每四年一次的国际重力仪比对 ,CCM WGG主要负责组织区域性国际重力仪比对以及制定重力测定相关技术协议和标准规范。这两个小组的主席均是Dr .LeonidVitushkin。SGCAG和CCM WGG这两个工作组于 2…  相似文献   

17.
绝对重力测量在云南和北京观测到的重力时间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贾民育 Torge  W 《中国地震》1999,15(1):54-64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与德国汉诺威大学大地测量研究所于1990,1992和1995年共同在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和昆明进行了3次绝对重力测量。此外,1990,1992年在北京,1990年在武汉也进行了绝对重力测量。通过对各次绝对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并与其它重力仪获得的数据的对比估算了它们的可靠性,进而详细地讨论了各个测点的重力变化。  相似文献   

18.
GWR超导重力仪潮汐观测标定因子的精密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超导重力仪被普遍认为是迄今为止观测精度高、连续性和稳定性最好的相对重力仪,但是在获得真实重力场变化之前,必须利用格值(标定因子)对这类仪器的直接输出量(电压变化)进行标定.研究表明,格值的准确度将影响到观测数据的后续分析和资料的解释,本文利用两期(每期3天)FG5绝对重力仪在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站上的同址测量资料和该台站已知潮汐参数,详细研究了超导重力仪标定因子及其精度.   相似文献   

19.
重力测量国际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学、地质学、计量领域中,对精确且可溯源的绝对重力测量的需求不断增加.重力测量的国际组织相继建立,组织国际绝对重力仪比对和区域性比对,推动重力测量的不断发展.本文介绍了历届国际组织的联席会议和国际绝对重力仪比对情况.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2007年11月在欧洲卢森堡Walferdange举办的第二次绝对重力比对观测的概况及结果.有20台绝对重力仪参加了比对观测,在ECGS共15个测点上的比测结果标准偏差小于2.1×10-8m·s-2.文章简述了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结果分析,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引进的FG5/232绝对重力仪参加了本次比对,为在中国大陆建立绝对重力基准提供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