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赤潮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将海洋预报和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海洋预报模型;运用改进的三层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对海洋气象进行赤潮灾害监测和预报;同时针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FNN)的赤潮预警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各种理化因子与赤潮藻类浓度间的非线性对应规律和有效预测赤潮藻类浓度,构建了基于BP 算法的一个四层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将模糊神经网络(FNN)技术引入赤潮预测研究,并与普通 BP 网络、RBF 网络的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演出各种理化因子与夜光藻密度的非线性对应变化规律,有更好的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FNN)的赤潮预警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各种理化因子与赤潮藻类浓度间的非线性对应规律和有效预测赤潮藻类浓度,构建了基于BP算法的一个四层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将模糊神经网络(FNN)技术引入赤潮预测研究,并与普通BP网络、RBF网络的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演出各种理化因子与夜光藻密度的非线性对应变化规律,有更好的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西沙站的实测潮位推算三亚站潮位,研究用一地点的潮位资料去推算另一地点(异地)潮位的方法。文章比较了不同隐含层节点数和输入因子对潮位推算结果的影响,采用预测时间(t)之前N个小时(t–N+1,…,t–1,t)西沙站的实测潮位数据作为输入因子,输入因子数目在2~10之间,隐含层分别采用节点数3、4、5、10和15建模,分多种情况进行推算。结果显示,对文中使用的特定情形,隐含层为4个节点的效果最好,隐含层为15个节点的效果最差;输入层为2个节点的效果最好,输入因子增多会使得推算效果变差。隐含层为4个节点、输入因子为t–1、t时刻潮位的仿真验证的结果最好,推算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01,均方根误差为0.06m,误差在–0.16~0.15m之间。结果表明,如果两个地点的潮位具有物理上的关联,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用一地点的实测潮位推算另一地点潮位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赵健  刘展  樊彦国  丁宁 《海洋科学》2018,42(11):59-63
在对BP算法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测量数据处理与误差理论中的精度评定方法应用到BP神经网络的精度估计中,通过分别计算BP神经网络学习训练过程及预测过程的输出层中误差,实现对神经网络模型的精度评定。最后以海洋油气资源预测为例,结合实测资料建立了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分别进行了学习训练过程及预测过程的精度评定,以期为神经网络模型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有效参考,为提高神经网络模型的适用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肖荣鸽  靳帅帅 《海洋科学》2022,46(6):116-123
管道腐蚀速率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各因素协同作用,构成异常复杂的腐蚀体系,很难对其进行准确预测。针对单一BP模型由于初始权值和阈值的选取不当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引入WOA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对海底管道腐蚀速率进行预测,并与GA和PSO算法优化BP预测模型进行对比,验证WOA-BP模型的预测效果和可行性。结果表明:WOA-BP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689%和0.1537,远低于单一BP、PSO-BP、GA-BP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可以为海底管道内腐蚀防护和油气管道流动保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辽东湾鲅鱼圈研究区赤潮高光谱遥感数据,针对互信息RX(Reed-Xiaoli)和传统相关系数RX等单源算法赤潮检测结果不稳定,可能出现漏检和误检的问题,提出基于互信息和相关系数的决策树RX赤潮高精度检测模型,结果表明:与单源算法相比,决策树RX算法赤潮高光谱遥感检测得到的ROC曲线较稳定;与经典的非监督和监督遥感分类算法相比,决策树RX算法的错分情况明显减少,检测精度较高,总体精度达96%以上;子空间划分得到的特征波段组合,能够在不降低赤潮检测精度的前提下,检测速度提高3倍;耀斑抑制后数据1的特征波段组合赤潮检测总体精度提高了1.82%。  相似文献   

8.
赵健  刘展 《海洋科学》2016,40(5):103-108
作者针对BP神经网络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灵敏度分析方法对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优化。通过BP算法与参数灵敏度分析的结合,寻找网络输入属性与输出属性之间的影响因子;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优选网络输入属性,简化网络结构,以增强网络的泛化能力,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网络设计的影响。最后以海洋油气资源预测为例,结合实测资料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进行了优化及预测精度评价,表明优化后的模型既能有效提高油气资源预测结果的稳定性,又不损失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问题,文中提出用基于带动量因子的BP神经网络进行计算和预测。首先用遗传算法优化确定BP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参数,得到最优化结构的神经网络;其次结合Levenberg-Marquart优化算法,建立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计算及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最后以实验测定的(CH4 CO2 H2S)三元酸性天然气水合物体系的平衡数据为训练和预测样本进行了计算。计算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有良好的一致性,而且由于BP神经网络作为所谓的“纯粹”的算法不需要热力学模型,这对于相平衡计算是非常方便的,所以是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计算及预测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存在的海水水质受多因素影响、评价难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PSO)优化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海水水质评价模型。该模型通过PSO得到BP神经网络最优的权值和阈值,结合青岛东部海域10个监测站点的数据得到水质评价结果。实验证明,该模型和单因子评价、传统的BP神经网络评价相比较,具有训练时间短、预测精度高的特点,在海水水质评价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基于传统BP神经网络的海水水质评价模型存在易陷入局部极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头脑风暴优化算法(B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海水水质评价模型(BSO-BP)。该模型引入具有全局寻优特点的头脑风暴优化算法,用于模拟人类提出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具有强大的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的能力,同时利用BP神经网络所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学习适应能力和容错性,最大程度上考虑到海洋水质评价因素的非线性和非平稳的关系,得到BP神经网络的各层权值、阈值的最优解,使得海水水质评价结果准确合理。并以胶州湾海域的12个监测站位的监测数据作为评价样本进行水质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能够克服局部极小问题,评价结果准确性较高,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海洋沉积物工程定名对于开展海洋工程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海底粉土和黏性土的定名受人为因素影响容易产生误差.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对黄河口埕岛海域284组细粒土数据进行了训练和学习,得到了只利用沉积物粒径质量分数进行定名的方法.结果表明,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对沉积物进行工程定名.当网络含有5个输入层节点、9个...  相似文献   

13.
以珠江口海域的Radarsatt-2全极化SAR数据和海域表层水面叶绿素a质量浓度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微波散射原理及Cloude Pottier理论对SAR图像进行分解,得到平均散射角a、散射熵H及VH、VV、HH、HV等6个参数;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上述6个参数与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数学关系模型,并结合实测数据对叶绿素a质量浓度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当隐含层节点数为9,输入层和隐含层传递函数分别为tansig和logsig,学习速率和动量系数均为0.2时的网络结构对叶绿素质量浓度反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叶绿素a质量浓度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为0.826。将模型应用于不同时期的2幅图像进行验证,效果良好,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Harmonic analysis, the traditional tidal forecasting method, can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impact of noncyclical factors, and is also based on the BP neural network tidal prediction model which is easily limited by the amount of data. According to the movement of celestial bodies, and considering the insufficient tidal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al data which are impacted by the nonperiodic weather, a tidal prediction method is designed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to carry out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by using tidal data from Xiamen Tide Gauge, Luchaogang Tide Gauge and Weifang Tide Gauge individually.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satisfactorily carries out the tide prediction which is influenced by noncyclical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es that the proposed prediction method, which when compared with harmonic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BP neural network method, has faster modeling speed, higher prediction precision and stronger generalization ability.  相似文献   

15.
东南太平洋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短生命周期大洋性经济鱼类,其资源量受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较大。根据我国鱿钓船队2013~2017年在东南太平洋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洋环境数据包括海表面温度(SST)、海表面盐度(SSS)、叶绿素a浓度(chl a),运用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twork)模型来标准化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也称名义CPUE)。以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s, MSE)和平均相对变动值(average relative variances, ARV)为最优模型判断依据,比较隐含层节点3-10的神经网络模型,发现6-9-1结构为最优模型。用Garson算法解释模型结果,发现各输入层因子对东南太平洋茎柔鱼资源丰度影响重要度排序为chl a、SST、经度(Lon)、SSS、纬度(Lat)、月份(Month)。并作名义CPUE和标准化CPUE资源丰度对比分布图,结果显示CPUE与标准化CPUE总体分布状况基本一致,但局部区域存在明显差异, 80°~85°W及10°~20°S海域适宜鱿钓生产,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适用于东南太平洋茎柔鱼的CPUE标准化,从而为鱿钓渔业生产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何爽  卢霞  张森  李珊  唐海童  郑薇  林辉  罗庆龄 《海洋科学》2020,44(12):44-53
针对传统分类方法易受到"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影响,致使河口湿地覆盖分类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分类算法。以江苏省临洪河口湿地为研究区,选用哨兵Sentinel-2影像,经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图像裁剪等预处理后,构建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算法开展临洪河口湿地土地覆盖分类研究,并与传统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算法进行精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算法开展河口湿地土地覆盖分类的总精度为96.162 7%,Kappa系数为0.952 0;与传统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分类算法的分类总精度相比,分别提高了7.359 7%、11.677 9%和6.042 4%;对应的Kappa系数也相应提高了0.090 8、0.118 0和0.074 8;有效解决了河口湿地土地覆盖分类精度低的问题。遗传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可实现河口湿地土地覆盖的高精度分类,促进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为实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nonparametric system identification to a nonlinear maneuvering model for large tankers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 The three coupled maneuvering equations in this model for large tankers contain linear and nonlinear terms and instead of attempting to determine the parameters (i.e. hydrodynamic derivatives) associated with nonlinear terms, all nonlinear terms are clubbed together to form one unknown time function per equation which are sought to be represented by the neural network coefficients. The time series used in training the network are obtained from simulated data of zigzag maneuvers and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these data. The neural network scheme adopted in this work has one middle or hidden layer of neurons and it employs the Levenberg–Marquardt algorithm. Using the best choices for the number of hidden layer neurons, length of training data, convergence tolerance etc.,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neural network model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conclusions drawn.  相似文献   

18.
长鳍金枪鱼(Thunnusalalunga)是主要的经济性金枪鱼鱼种之一,其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存在着密切联系。利用2012—2019年印度洋长鳍金枪鱼生产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包括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叶绿素浓度(chlorophyll a, chl a)和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构建印度洋长鳍金枪鱼时空分布神经网络模型。以空间(经度,纬度)、环境因子(SST, chl a, SSS)为解释变量,局部渔获量为因变量,变化隐含层节点数,构建了18个BP空间分布模型,并采用10×10交叉验证模型稳定性,以均方误差(meansquareerror,MSE)、平均相对方差(averagerelativevariance,ARV)以及拟合优度(R~2)作为不同模型精度与稳定性的评判标准,最终选取5-18-1(隐含层节点18)模型为最佳模型,其平均MSE值为0.02232,平均ARV值为0.511。利用最优模型预测结果与同期实际捕捞产量进行叠加对比发现两者具有一致性。环境因子敏感性分析表明海表温度显著影响印度洋长鳍金枪鱼渔场分布,其贡献率达到0.2。印度洋长鳍金枪鱼高精度BP神经网络时空分布模型为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动态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