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该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类型齐全、特色鲜明、品位极高,其他配套旅游资源及开发条件良好,在国内外丹霞和砾岩岩溶地貌景观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重点阐述了该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特征,提出了加快建立剑门关国家地质公园步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毕节鸡鸣三省?贵州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发育特征及旅游开发价值,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公园内地质遗迹的类型与发育特征,根据地质遗迹景观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对地质遗迹景观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公园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是斜坡带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2)从分水岭到赤水河谷,岩溶地貌表现为由峰丛洼地→溶丘洼地→岩溶峡谷的系列变化,具有显著的地带分异性,展现了岩溶地貌在水文单元系统中的发育规律;(3)资源景观类型互补性强,具有极高的科研、观赏和旅游开发价值;(4)园区地质遗迹类型共分为6大类10类10亚类,以岩溶峡谷、洞穴、天生桥、天坑、峰丛、溶丘、石林、象形山等岩溶地貌为主,以水体景观、地质剖面、古生物、环境地质遗迹和地质构造遗迹为辅。园区内有国家级地质遗迹3处,省级地质遗迹11处。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质学报》2022,(4):672-678
四川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是米仓山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岩溶地貌、峡谷地貌以及流水地貌为代表,可划分为地质地貌景观、地质剖面、地质构造、水体景观4大类、10小类共计171处地质遗迹景点。通过对各类地质遗迹进行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地学意义。研究表明在该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米仓山构造带、地貌学、岩溶地质学以及水文地质学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研究对于系统认识地质遗迹状况,建立地质科普示范基地,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四川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是米仓山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岩溶地貌、峡谷地貌以及流水地貌为代表,可划分为地质地貌景观、地质剖面、地质构造、水体景观4大类、10小类共计171处地质遗迹景点。通过对各类地质遗迹进行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地学意义。研究表明在该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米仓山构造带、地貌学、岩溶地质学以及水文地质学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研究对于系统认识地质遗迹状况,建立地质科普示范基地,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平县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其中,区域性标准剖面、岩溶地貌、岱崮地貌、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湖泊、湿地、河流、泉水水体景观等地质遗迹,对研究该区地球环境变迁、山体隆升地貌、水体变迁等形成演化过程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意义,该文在对东平县地质遗迹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建议,旨在实现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江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油国家地质公园特色突出,地质遗迹景观品质高、互补性强,配套性好,具有极高的科研、观赏和旅游开发价值。本文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总结了江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特征,划分了地质遗迹景观的类型,并对地质公园内主要的地质遗迹景观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该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主要有岩溶洞穴、岩溶漏斗、泥盆纪标准地层剖面和古生物化石,以及山岳、峡谷地貌等,其中属国家级地质遗迹景观的有11处,省级地质遗迹景观的有12处。   相似文献   

7.
罗培  秦子晗  孙传敏 《地球学报》2013,34(6):738-748
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是以峡谷、构造和岩溶地貌为代表的风景地貌类地质公园。本文以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为基础, 以川东褶皱带构造单元、川东平行岭谷地貌单元和上扬子地层分区的部分地层区域为研究视角, 构建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体系——包括地质(体、层)剖面、古生物活动遗迹、地貌景观、水体景观以及环境地质遗迹5个大类、15个类共100多处地质遗迹景点; 通过对各类地质遗迹的特征进行分析, 对前人研究进行总结, 探讨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重要的地学意义。研究表明, 华蓥山大峡谷地质遗迹在地质构造、地层、岩溶学、水文地质学以及地貌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质学报》2022,(4):687-693
甘肃临潭冶力关国家地质公园为研究对象,按照规范将其地质遗迹划分为3大类7类13亚类。通过与国内其他地质公园对比分析,公园内具有系统完整的以赤壁幽谷为代表的丹霞地貌,紧邻河流以及半湿润的气候条件使其具有南方丹霞地貌特有的"顶平、身陡、麓缓"特征,成为西北地区的高寒湿润型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冶海古滑坡体遗存特征明显,保存完整,整个滑坡过程甚至滑坡后产生的地质遗迹也非常丰富,系统性较高。形成的堰塞湖规模巨大,使得冶海成为典型的高山堰塞湖。冶木峡东峡景区及冶海景区由二叠系与石炭系地层形成岩溶地貌,岩溶作用与新构造运动、流水作用共同塑造了不同景区各具特色的岩溶景观。发育有深峡幽谷、岩溶泉、十里卧佛、溶蚀洼地等特色岩溶地貌,景观典型独特,保持自然状态,系统完整,极大地丰富了公园的地质地貌类型。这些地质遗迹组合,使公园具有很高的科普教育价值、美学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质学报》2019,(4):687-693
甘肃临潭冶力关国家地质公园为研究对象,按照规范将其地质遗迹划分为3大类7类13亚类。通过与国内其他地质公园对比分析,公园内具有系统完整的以赤壁幽谷为代表的丹霞地貌,紧邻河流以及半湿润的气候条件使其具有南方丹霞地貌特有的"顶平、身陡、麓缓"特征,成为西北地区的高寒湿润型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冶海古滑坡体遗存特征明显,保存完整,整个滑坡过程甚至滑坡后产生的地质遗迹也非常丰富,系统性较高。形成的堰塞湖规模巨大,使得冶海成为典型的高山堰塞湖。冶木峡东峡景区及冶海景区由二叠系与石炭系地层形成岩溶地貌,岩溶作用与新构造运动、流水作用共同塑造了不同景区各具特色的岩溶景观。发育有深峡幽谷、岩溶泉、十里卧佛、溶蚀洼地等特色岩溶地貌,景观典型独特,保持自然状态,系统完整,极大地丰富了公园的地质地貌类型。这些地质遗迹组合,使公园具有很高的科普教育价值、美学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芳  刘玲  李佳  徐涞 《四川地质学报》2007,27(3):205-207
筠连地质遗迹景观区具有丰富的泉类、岩溶峰丛地貌等景观。其中尤以间歇潮涌泉、洞内泉类钙化沉积边石坝、石莲花地质遗迹景观最具特色。这些地质景观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考察意义和旅游观赏价值,其他配套旅游资源及开发条件良好。细述了各个景观资源的特征,提出了建设筠连地质公园的构想和开发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螺髻山冰川地质遗迹景观地具有丰富的资源景观,如古冰川地貌景观、温泉景观、岩溶景观、土林景观。其中尤以螺髻山上有限的范围内却保存着齐全的各类冰川地质遗迹景观最具特色。这些地质景观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考察意义和旅游观赏价值,是螺髻山地区宝贵的资源。文章细述了各个景观资源的特征,提出了建设螺髻山冰川构造地质公园的构想建议。本项研究旨在以开发地质资源达到保护地质遗迹为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冕宁县、喜德县彝海-小相岭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多样,地域组合良好,其高山断陷湖泊彝海、小相岭第四纪冰川遗迹颇具特色。从地质遗迹景观的地貌特征、景观成因以及类型组合出发,将该区划分为三大片区。通过对各片区地质遗迹景观的类型组合、独特性、科学价值、区位条件等方面的定性和定量评价,认为该区符合省级地质公园的建设条件,建议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联合申报和开发。  相似文献   

13.
沪蓉高速公路乌池坝隧道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其涌水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乌池坝隧道区有6种岩溶地貌类型,涉及2个岩溶水系统(3条地下河)。其中白岩坝地下河发育受碳酸盐岩层组类型控制,管道结构单一,具有侧向补给、纵向排泄的水文地质特征;龙潭和毛田地下河发育受构造控制,具有多分支、多级排泄的特征。本文将乌池坝隧道分成3部分5个岩溶区段,评价了各区段岩溶发育对隧道涌水的影响,认为从ZK256+300至ZK257+000段,岩溶涌水可能性极大。采用大气降水入渗系数法和地下水疏干法,对各岩溶区段隧道涌水进行计算预测,其中ZK256+300至ZK257+500段涌水量达31.3×10^4m^3/d。[   相似文献   

14.
贵州织金县城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小庆  彭钦 《贵州地质》2012,29(2):99-103
本文在全面分析织金县城地下水岩溶流域的水文地质、岩溶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参照有关评价的理论数据提出了适合该区域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系统与DRKST模型,并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岩溶流域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对规划织金县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曹崇本  周世恩 《贵州地质》2014,31(3):223-228
岩溶地下水的富集是极不均匀性的,寻找和查明岩溶蓄水构造的空间位置及其结构,是在岩溶山区寻找地下水源地的前提.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岩溶地下水富集条件的分析、归纳,将岩溶蓄水构造分为两个大类共七个类型,并利用地质体电阻率的统计结果建立了各类型岩溶蓄水构造的电阻率物理模型.实际工作表明,利用岩溶蓄水构造的电阻率物理模型,对提高岩溶山区找水打井的成功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岩溶与岩溶地区钻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岩溶及其分布,岩溶地区的矿产资源、水资源、环境与地质灾害;同时论述了岩溶地区进行钻探施工技术特征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勘探的核心问题是寻找储层 ,关键技术是对古沟槽、古台地的识别。该区风化壳储层不发育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沉积相带不利 ;二是风化壳岩溶部位不利 ,属于岩溶洼地 ,溶蚀作用较弱 ,充填作用较强。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地貌为地势平坦、向东开口的半封闭岩溶盆地 ,这就为该区古风化壳岩溶的发育创造了相对于其他全封闭盆地更好的条件。将岩溶盆地划分为谷地、台地、残丘、沟槽、浅洼 5种三级地貌单元类型 ,东部发育 3个水平岩溶带 ,第三水平岩溶带距夷平面 70~ 85m。根据观察结果及地下水的渗流规律 ,提出深潜流溶蚀带—深泉排水模式 ,为岩溶盆地风化壳储集体的发育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溶蚀作用方式。岩溶盆地在中深埋藏期压释岩溶作用较强 ,有利于储集体孔渗的改善、上古生界烃类的带入、古台地边缘致密带的产生及圈闭的形成。综合利用地质、钻井、地震及测井手段精细刻画了神木—榆林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 ,结果表明该地区古台地规模适中、古沟槽较多 ,认为东部是较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鄂西火烧坪地区的自然地理、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土壤、植被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在岩溶化作用十分强烈的岩溶山区,当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条件匹配较好时,同样存在着一些极其有利于农业、林业发展的特殊生态环境。在这些地区,结合当地植物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通过农作物类型的调整,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当地摆脱贫穷的面貌。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特别关注当地土地资源相对缺乏、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态环境脆弱等不利因素,做到适度开发,稳步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小康目标。  相似文献   

19.
鄂西南岩溶地区表层岩溶带发育强度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周宁  刘波 《中国岩溶》2009,28(1):1-6
鄂西南岩溶地区表层岩溶个体形态复杂多样,表层岩溶带发育与鄂西南地区岩溶地质环境条件及岩溶发育演变的历史过程密切相关.因此,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收集"沪蓉西"高速公路勘察资料.采用系统工程地质分析为主的方法,研究了表层岩溶带在不同的地质构造部位、地层岩性、地形地貌部位及深部岩溶水补径排区的发育强度及其变化规律.详细论述了表层岩溶带的空间发育强度.首次定量界定了该区表层岩溶带的最大发育深度为56.54m,最浅为4.5m,阐明了表层岩溶带从山顶、山脊到山脚、沟谷由弱到强的总体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陈登齐 《贵州地质》2010,27(3):217-222
裸露型岩溶区因其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而具有独特的岩溶水资源形成和分布规律,其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开发利用程度低,导致脆弱的岩溶环境所形成岩溶干旱及岩溶洪涝等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本文通过对凯德场地下河系统的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进行分析,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为改善流域农村饮水不安全局面及生态环境提供有效途径,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