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江苏地区7个地磁台多年地磁Z21资料相关分析,检出地磁Z21相关系数异常与该区东部南黄海两次MS≥5.0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震前地磁相关系数异常,对今后监视中强地震的短临前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地磁垂直分量日变低点位移异常与1985年以来新疆MS≥5.0地震相对应的震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地震活动和地磁低点位移异常都有其独特之处,并与其孕震的内、外环境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磁暴与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了白家疃地磁台地磁月报和7日报中的K指数资料,将大于5的K指数全都折合成5的K指数。对磁暴扰动数N(K=5的个数)和华北地区1973~1992年的ML≥5.0地震之间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磁暴具有大约10年左右的活跃-平静-活跃的周期变化。在半周期中,从上升年到高值年或从下降年到低值年中最大震级有同量级成对出现的特征;取月磁暴扰动数N≥40时为异常,异常后4个月内发生的地震占总地震数的68%,有震异常占总异常的61%;震级越大,异常越明显。分别对ML≥5.0,ML≥5.5,ML≥6.0和ML≥6.3(MS6.0)的地震进行统计,有异常的地震占相应震级地震数各为61%、75%、89%和100%。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连地震台1984年1月至1988年8月的地磁短周期事件,采用高通滤波和最大似然谱分析方法。计算出转换函数参量的时间变化及频率特性,认为:大连台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和1985年11月23日旅顺老铁山M_L4.5级地震有关,并得出大连地区帕金森矢量指向,震前震后方向不同。转换函数其年变化范围,分别为:0.10一0.20,0一0.10.  相似文献   

5.
计算分析了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格尔木地磁台1987年1月至1997年3月的地磁周期T=9~200min的复转换函数A的模|A|、B的模|B|、总方差σz的帕金森矢量或韦氏矢量,并将其与同期格尔木周围350km范围内MS≥5.0的8个地震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周期为9,75min的|A|、周期为9min的|B|在震前有明显异常,总方差σz亦有一定的对应效果,帕金森或韦氏矢量在震前指向震中位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青海省西宁地磁台和格尔木地磁台7年间的地磁垂直分量日变极小值出现时间的资料,讨论了“低点位移”异常与青海省ML≥5.0级地震的对应关系,得出:72%的地震其发震日为异常以后的第27天或41天前后4天;几个台的资料可大致判断未来地震发生的方位;震中距较近或较远的台站,其低点位移异常不明显。该预报方法对青海省的中强地震有一定的短临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7.
辽南地磁场变化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南地区流动地磁资料的分析与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辽南地磁场变化的认识。结合1997年以来在辽南地区发生的ML≥4.0地震,根据地震前后地磁场联台差变化,探讨地磁场变化与地震发生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广东及邻区地震前地磁变化和异常判别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东华 《华南地震》1999,19(1):52-59
应用差值,相关,地磁特征线以及地磁加卸载响应比等方法,分别计算了广东,海南,广西3个台的地磁资料,寻找适用于本区的地磁分析预报方法及地震异常判别指标,结果表明,当参量超过1.5倍均方差时为异常;异常出现半年内在异常台站附近(距离小于250km范围内)发生地震.若两个台站同时出现异常则未来地震将可能大于6级,在单台分析法中,地磁特征线法和加卸载响应比法效果较好,用特征线法,当广州台特征线参数K-0.  相似文献   

9.
盐城台—杭州台地磁幅相法临震异常标志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江苏盐城台与浙江杭州台组成台组,应用线性去倾及二次去倾的幅相法提取了临震标志指标,对上述两台站的8年地磁Z分量日变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对江苏地区ML5.0以上地震有较好的映震关系且标准值L一直保持在一个固定值,其标志体系受人为干扰较小,异常的可信度较高,但虚报、漏报率有待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0.
大柏舍地电台映震能力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大柏舍地电台18年的有效观测资料,研究了ρs异常变化与周围一定范围内发生的Ms≥4.0级地震的对应关系,评价了该台的映震能力,结果表明,在所发生的13次Ms≥4.0级地震中,有10次地震前观测到了明显的ρs异常变化,其中Ms≥4.3级地震,都有ρs前兆反应,5次5级以上地震尤为显著,表明该台具有较强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资料,1999年7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77次(见表1)。其中M≥6.0地震8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洪都拉斯,震级为6.6。本月发生的77次M≥5.0地震中有51次发生在东半球,26次发生在西半球。根据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统计,对于发生在我国境内的M≥5.0的地震事件,CDSN大部分台站有地震波形记录;对于发生在全球的M≥6.0的地震事件,CDSN各台…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地区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和磁暴与中强地震的关系1资料的选取选取1990年至1994年3月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和西藏自治区发生的5级以上的地震,1990年到1994年2月在上述范围内地磁台站记录的K≥6的磁暴,1993年12月11日、199...  相似文献   

13.
根据拉萨地磁台1992年以来的地磁观测资料,应用“八·五”攻关成果进行处理,初步找出拉萨周边地区中、强地震前的一些地磁异常变化特征,出现的异常较好地对应了1994年7月24日西藏申扎57级地震和1996年5月10日西藏谢通门51级地震。  相似文献   

14.
充分展示了NS,K,R,M等值线图的预测效能。这种图定量、直观。利用他捕捉到了一些有效的前兆现象,其中最主要的是:①MS≥7.0地震前3年震中附近ML≥3.5地震频数显著增加;②MS≥7.0地震前1年研究区ML≥2.0地震频数降半;③MS≥6.0地震后地震活动数年不衰的地区是未来MS≥7.0地震发生的可能地点;④孟连—普洱及其附近地区余震中心偏离主震震中逼近未来强震震中;⑤普洱地区地震活动性低,次年发生MS≥6.0地震的可能性较小。文中用广义地震成核模型对现象①进行了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15.
福建东南部地磁场变化与闽台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阿栗  詹志佳 《地震研究》1994,17(2):143-150
本文利用1977-1987年福建地区地磁测量与五个台站的地磁资料,分析了地磁场总强度的变化,研究了地磁异常变化与闽台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东南部地区1983-1989年地磁场总强度呈上升趋势,其平均年度变化率约为20nT/年,且存在长期变化的局部差异性。对于1987年8月2日江西省寻乌M=5.6级地震,在离震中约10km的寻乌测点上观测到约13nT的震磁信息;对于台湾及其邻区发生的M≥6.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资料,1998年5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92次(见附表)。其中,M≥6.0地震13次,M≥7.0地震1次,...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资料,1999年5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76次(见表1)。其中M≥6.0地震10次,M≥7.0地震1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新不列颠地区,震级为7.0。本月发生的76次M≥5.0地震中有53次发生在东半球,23次发生在西半球。1999年6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70次(见表1)。其中M≥6.0地震3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墨西哥…  相似文献   

18.
应用地磁特征线法,计算通海台自1995年至2007年H、Z分量的地磁特征线的斜率K和特征线的相关系数C。通过对K与C的变化特征与邻区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研究,得到当通海台特征线参数K≤-0.0975和K≥-0.0106为异常,异常出现0~2月内将发生较强地震,其概率为93.8%;异常形态与云南地区的地震有很好的区域对应关系。震例分析表明,用特征线法提取的震磁异常对于地震的短临跟踪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具有雄厚的物理基础,取太阳日照(或磁暴)过程作为加卸载,地磁垂直分量Z为响应,选取了山西临汾、太原、内蒙古呼和浩特地磁台1987年1月至1998年12月的相对观测资料,计算出其响应比值P(Z)的变化。发现P(Z)异常与周围700km范围内发生的Ms≥5.5中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并对计算结果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1997年9月份全球M≥5.0地震动态根据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IRIS)地震数据管理中心得到的资料,1997年9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75次(见附表),其中M≥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