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壳肉足虫是由壳体包裹细胞质的单细胞原生动物,由于它种类多、对雨养泥炭沼泽水文变化反应敏感且其壳体易于保存,成为一种雨养泥炭沼泽古水文定量重建的代用指标。主要阐述了现代雨养泥炭沼泽有壳肉足虫-环境变量数据库建立的方法和具体步骤,及该指标在古水文及古气候重建上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在以欧美为主的地区进行的许多研究发现,利用有壳肉足虫恢复的地下水位记录不仅与其他BSW指标(如植物大化石和腐殖化度)记录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而且它与其他陆地古气候指标、冰心指标、海洋指标及太阳辐射指标等都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充分证实了有壳肉足虫是一种雨养泥炭沼泽古水文的有效代用指标,其重建的地下水位记录能够很好地反映区域古气候的变化。然而截至目前,有壳肉足虫分类学研究、现代生态模拟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仍是其应用研究的阻碍,相信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有壳肉足虫在雨养泥炭沼泽古水文及古气候重建上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在该领域尚未开展研究,存在较好的研究潜力,而且其成果可以对我国泥炭地的生态管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杨达源 《海洋科学》1985,9(5):11-14
泥炭生成于沼泽湿地之中,沼泽湿地的形成则需要特定的地形、水文与生物等条件,因而泥炭在环境变迁研究中有它独特的指示意义。沿海平原地带沼泽湿地的形成与附近湖、河水位及其海面高度(尤其是潮位高度)有密切的关系,因而沿海平原地带沉积地层中的泥炭夹层,它的成因属性、层厚及其层位高度等,常用来作为海面变化分析研究中的一种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沿岸泥炭沼泽形成机制与时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渤海湾沿岸的海陆过渡带,优越的水文地理环境有利于泥炭沼泽的形成与发育。海洋海退导致的海岸线变迁,是控制泥炭沼泽发育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间冰期和冰后期的海面上升期间,自海向陆发育了海侵基底泥炭;中全新世高海面期,在山前扇缘洼地和沟谷有泥炭沼泽发育;晚全新世海面下降期,泥炭沼泽主要发育在沿岸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汊河间洼地及平原上的河滩、阶地、古河道等地。  相似文献   

4.
新疆博斯腾湖的湖滨沼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学慧 《海洋与湖沼》1989,20(6):554-563
新疆博斯腾湖的湖滨沼泽是我国干旱区面积最大的沼泽地。稳定的水源补给是沼泽形成的主要因素,凹陷盆地为沼泽形成和泥炭堆积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场所。本区沼泽来源于水体沼泽化,沼泽类型比较单一,蕴藏着丰富的芦苇和泥炭资源。博斯腾湖及其沼泽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遥感技术研究江汉湖群的近代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邹尚辉 《海洋与湖沼》1987,18(5):467-476
本文利用陆地卫星MSS图象目视判读及多时相复合等方法,分析了历史时期江汉湖群(简称古湖)的分布及作出现存湖泊近期演变趋势的预测,并对遥感分析结果作了多学科的对比验证。古湖的图象判读依据有三:(1)古湖大多为成象时的单季稻田,其上的灌水与湖相沉积物的综合光谱具有独特的图象特征;(2)先锋植物菰及芦苇群丛是湖泊向沼泽转化的重要标志;(3)堤垸的影象是古湖被分割、支解的见证。研究结果表明,江汉湖群个数、面积已锐减,现存湖也正向沼泽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6.
天目山千亩田泥炭腐殖化度记录的中全新世气候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14C测年为基础,构建了天目山千亩田地区泥炭沼泽剖面年龄-深度模式曲线,通过该区的腐殖化度与烧失量分析研究,发现两者呈现出很好的相关性,共同记录了该地区4 200 aBP以来的气候变化,可划分出3个主要阶段:早期(4 135±40~3 200 aBP)泥炭腐殖化度偏低,指示气候湿热;中期(3 200~630 aBP)泥炭腐殖化度偏高,指示气候温凉偏干;晚期(630 aBP以来),泥炭腐殖化度偏低,气候温凉湿润。  相似文献   

7.
中国北方全新世泥炭形成的初步研究(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指的中国北方主要是包括华北和东北地区.该区泥炭分布较多,其中东北区多于华北区.据初步调查,东北区分布有裸露泥炭沼泽200多万公顷,埋藏泥炭约3万公顷,泥炭总储量约150多亿吨;华北区有裸露泥炭沼泽0.5万公顷,大部为埋藏泥炭,泥炭总储量约3亿多立方米.本区裸露与埋藏泥炭分布界线,大致是从辽宁省东南的岫岩以东起,经本溪、抚顺、西丰、伊通、双阳、榆树、巴彦、绥化、海伦、依安、富峪至科尔沁右旗,此线东北基本上为裸露泥炭沼泽分布区,而此线西南,主要为埋藏泥炭分布区,此线附近呈过渡状态.孢粉分析反映本区蕴藏泥炭的全新世地层古气候有三个演变过程,即从早期较冷较干,或较冷较湿,变得温暖潮湿,随后气温又变得偏凉偏干.古气候的演变导致沉积环境的变更,致使沉积相有三次较大的演变旋回,这在华北平原和沿海平原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华北平原,全新世早期以河湖相为主,中期湖沼相普遍发育,晚期以冲积和洪积为主;在沿海平原某些地段,全新世早期为海陆过渡相,中期为海相,晚期又为海陆过渡相.北京和辽南一些地点泥炭自早全新世就开始沉积,东北平原中南部的泥炭多在中全新世形成,但都多在距今两千年左右被砂粘土或黄土状物质等埋藏.长白山、小兴安岭有的泥炭自中全新世沉积,但不少自晚全新世才开始沉积,均延  相似文献   

8.
第四纪泥炭成炭期的划分与气候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炭是一种表露或浅埋的矿产资源.随着世界能源危机日益加剧,对泥炭的研究和开发,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泥炭成炭期的划分,即对泥炭发育时间规律的分析,有助于资源预测和古地理研究.本文重点在于从宏观角度分出全球性泥炭相对集中的时期.一、泥炭成矿的控制因素与成炭期泥炭大多是在第四纪后期、特别是全新世的沼泽环境中以植物残体为特征的有机质堆积物.它在岩石学上属生物化学岩,在矿床学上属表生的可燃性有机岩矿产.泥炭的形成和积累是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是控制植物残体分解和积累的水热对比关系,而这种关系又受地质地理环境制约.一般说来,潮湿的气候、平坦或起伏和缓的地形、排水不良的水文状况、繁茂的植被、以及稳定而持久的构造条件等诸因素互相配合,可造成有利泥炭成矿的地质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沼泽剖面的 ~(14)C测年、孢粉分析、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植物残体鉴定和沉积物化学元素资料,研究了晚更新世末期以来三江平原沼泽发育与古地理环境演变。结果表明,沼泽发生及其发展与古地理环境演变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可分为四个时期:晚更新世末期沼泽孕育期,早全新世沼泽萌芽发育期,中全新世沼泽旺盛发育期,晚全新世沼泽继续扩大发育期。距今11000年左右应为本区晚更新世与全新世的分界。腐泥层底是全新统的下界。同江县勤得利农场十九队、抚远县创业队沼泽剖面可作为本区全新世的标准剖面。泥炭积累速率为晚全新世>早全新世>中全新世。  相似文献   

10.
福建沿海泥炭的分布及其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对若干泥炭点的野外考察,研究了福建沿海泥炭的分布及其形成,井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