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地震预报的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下面的情况,即如何估计在经过了一定的预报时间后尚未发生预期地震的条件下在余下的预报时间段内发生预期地震的信度问题。文中结合地震发生是个小概率事件这一特点,运用MYCIN模型推得了估计这一信度的实用公式,同时还对所遇到的其它几个不精确推理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庄昆元  黄冰树 《地震研究》1995,18(4):350-356
本文论述了MYCIN不精确推理在理论上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与地震预报有关的实践进行了讨论。指出只要我们在应用中注意到MYCIN模型可能出现的错误,那末在地震预报中应用这一不精确推理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地震预报中,所出现的异常证据常常具有相关性。使用MYCIN不精确推理模型时,须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当异常证据严重相关时,其结果偏离较大,这是由于它通常只适用于证据条件是相互独立的情况。为消除证据间的相关性,中提出了二种相关改正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庄昆元  王炜 《地震》1996,16(2):153-158
在地震预报的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下面的情况,即如何估计经过了一定的预报时间后尚未发生预期地震的条件下余下的预测报时段内发生预期地震的信度问题。文中结合地震发生是个小概率事件这一特点,运用MYCIN模型推得了估计这一个度的实用公式,同时不对所遇到的其它几个不精确推理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王炜  陆远忠 《地震学报》1991,13(3):328-337
本文将专家系统技术中的 MYCIN 不精确推理方法推广应用到地震学方法的综合预报中,给出了一套确定各类可信度,对异常证据进行相关改正及其计算发震综合信度的方法.并据此利用华北地区1966年以来的18次震例在各阶段的地震学异常进行了检验,求出相应的发震综合信度.最后对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利用专家系统不精确推理方法确定未来地震危险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专家系统中的MYCIN不精确推理方法推广应用到地震预报中。据此得到一套确立发震可信度分布及确定未来地震危险区的理论与方法,并对一些实际震例及资料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7.
郑兆bi 《地震》1989,(6):20-27
本文通过总结震例经验,以地电分析预报人员的分析思路为基础,将概率统计、模糊识别、专家系统中的不精确推理基本原则相结合,给出了地电阻率震兆异常可信度,用它表示“某道测线出现了地电阻率异常后将会发生中强以上地震”这一结论的可信程度。这一信度是地电阻率单个异常可靠程度的一个综合定量化标准,也可将其作为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综合预报推理的最基本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8.
王炜  吴耿锋 《地震研究》1998,21(1):33-41
本文介绍了第一代专家系统和第二代专家系统的特点以及新一代地震预报专家系统中的推理子系统。该系统根据地震预报知识的特点设计了推理机,解决了推理子系统中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炜  吴耿锋  张博锋  郑兆苾  刘辉  李生 《地震》2004,24(3):29-34
介绍了使用MYCIN不精确推理模型生成发震可信度分布图、 可信度密度等值线图以及进行前兆测项的密度改正方法。 通过对1989年大同6.1级和1998年张北6.2级地震的震前异常进行推理和比较, 经过密度改正的可信度密度等值线图可以克服某些地区由于前兆测项密度较高而造成对地点判断的偏差, 从而对未来发震地区的判断起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魏柏林 《华南地震》2021,41(4):145-150
地震过程的复杂性、地壳深度的不可入性、地震事件的小概率性,导致地震预报是仍未解决的世界难题.通过广东及邻区震情处理事件的回顾,以及我国大震的预报成功与失误的例子分析,简述我国地震预报的困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地震预报目前或相当长的时间都无法做到精确的三要素的预报.然而,不太精确的地震预报应是地震工作者奋斗的目标,也是社会的需要,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地震预报道路.  相似文献   

11.
王炜  宋俊高 《地震》1989,(4):1-8
本文根据华东地区发生的六次中强震震例总结和多年预报工作的经验,给出了在中期和短临阶段的一些预报成功率相对较高的预报判据,并且将专家系统技术中的不精确推理方法引入到地震预报工作中,提出了一种计算发震综合信度的方法。 最后给出了华东地区估计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的“三要素”的一些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地震预报专家系统中的知识表示与知识获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庄昆元  王炜 《地震学报》1992,14(3):265-272
根据地震预报领域知识的特点提出知识表示模型 ESEP/M.该模型将知识分为结构知识与推理知识.其中结构知识定义了领域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可以描述领域知识中的事实或断言,因而是描述推理知识的语言;而推理知识以规则为骨架,规则的前提和结论则由结构知识所描述的断言或断言的逻辑组合构成.该系统的知识获取子系统是建造专家系统的辅助工具.本文对地震知识的获取,可信度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地震预报中,地震工作者所预报的震级实质上是一个宽度很大的模糊数,而不是精确的震级,因此本文以小震、中震、大震、特大震四种类型来代替精确的震级预测.另外,从Fuzzy数学的角度来看,地震三要素与前兆因子之间的关系不是某种具有一定误差分布的线性关系,而是一种Fuxxy关系,即多种前兆因子合成结果与要素的模糊映射关系.本文将地震预报看作是一个复杂系统中输出入之间的一个Fuzzy映射,即前兆因子通过Fuzzy关系的一种Fuzzy变换.  相似文献   

14.
预报方法优劣的序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众多的预报方法或预报手段中,选择哪些方法最好呢?这是地震预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可提高地震预报水平。反之,若不解决这个问题,则由于在我们所使用的预报方法中,有些预报方法的效果太差而造成假象,影响了整个预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概况,特别是地震预报现状和发展专题,包括地震观测台网建设,地震预报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对地震现象的新认识与新理论,地震与地下介质的地球物理性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地震预报决策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地震预报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能否达到减灾目的。科学的地震预报决策程序是实现正确的地震预报决策的保证。本文就地震预报决策中有关决策目标的确定,地震预测,震害预测,地震对策,预报决策备择方案的制定及评估,决策方案的选择及实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钱况 《华南地震》1991,11(3):80-84
地震预报决策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地震预报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能否达到减灾目的。科学的地震预报决策程序是实现正确的地震预报决策的保证,本文就地震预报决策中有关决策目标的确定,地震预测、震害预测,地震对策,预报决策备择方案的制定及评估,决策方案的选择及实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黎明晓  孙士鋐  张晓东 《地震》2008,28(3):133-138
为了做好中国大陆年度地震趋势预测, 采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3.0对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进行综合推理, 期望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对2005年、 2006年全国测震、 形变、 电磁、 流体异常数据作了有选择的获取, 得到2005年、 2006年测震异常和地震前兆异常分别为82项和98项。 通过专家系统的综合推理分析, 获得了2006年度和2007年度中国大陆地震趋势预测信度结果, 结合2006年、 2007年中国大陆实际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对其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专家系统的预测结果基本与实际发生的5级以上的地震的位置吻合, 该方法在年度地震趋势预测中可以为地点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数据挖掘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介绍了数据挖掘的产生、任务、特点、过程和方法分类,介绍了数据挖掘的一些主要方法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前景。数据挖掘在地震预报中有很多应用领域,随着数据挖掘在地震预报应用领域的深入研究,必将进一步推动地震预报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郭增建 《内陆地震》1997,11(2):174-177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邢台大震发生,这一时期是解放后地震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关于地震烈度区划、观测系统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有不少文字介绍,但对短临地震预报方面的研究却很少介绍,即使有,亦很不全面。本文旨在较全面地介绍这一阶段的短;临地震预报研究(简称地震预报,下同)。这一阶段的前10余年,中国是以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为基本国策的,因此在地震预报上也不例外。1954年苏联出版了《地震预报问题》专辑,我国学者随即进行了学习和消化。其中在短临预报方面有“作为地震可能前兆之一的地面倾斜”的研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