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0 毫秒
1.
谷德振 《地质学报》1951,(Z1):9-22,100,108
江西永豐縣南,古縣至瑤田間之梁坊橋附近,有一變形礫岩層,恰位於走向北10度東及北80度东兩逆斷層啣接處。該礫岩層中之礫石,多為扁平橢圓形,其長軸兩端逐漸尖化,外附絲澤、臘狀、光滑表皮,並有新生之雲母片及長纖維狀物質,於此光滑面上,常具深刻水平擦痕。這些變形礫石,受外力變形後,共長軸近於東西,扁平面平行於北80度東之斷層面舆附近岩層之片理。垂直變形礫石a,b,c三軸及膠結物質延長方向,分製薄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其膠結物為灰白色雲母及許多無光性之黑色物質,呈顯著之流紋構造,內含大小不一之眼球狀石英粒等;石英礫石內之石英晶體,均具極强之波浪消光,於晶體四周,圍繞密擠再結晶之小型石英粒,而示標準磨碎構造。晶體本身含有無數極小之氣孔或包體,並作一定方向排列,而成變形紋理,平行於扭應面;在石英岩礫石內,石英粒均沿一定方向延長,並按其大小作帶狀排列。礫石內部,擁有極複雜之節理舆顯明之断層,這些事實象微着强烈的外力作用。根據弗氏旋轉台再結晶石英粒。軸及雲母底面等之統計舆分析,得知其晶體排列恆受扭應力支配。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北方震旦紀地層中,有幾处發現產狀相似的錳礦。該种礦床,產於震旦紀的海退層序中,在某地所見岩層層序自下而上为:(1)震旦紀矽質隧石石灰岩,厚1000多公尺;(2)震旦纪黑色紙状頁岩,厚70公尺,(3)震旦紀矽質石灰岩,厚30公尺;(4)含錳岩系,厚0—40公尺;(5)寒武纪底礫岩和  相似文献   

3.
所谓新構造,就是地质史上自新生代以来由地壳运动造成的地质構造。几十万万年的地球历史上是有过好多次普遍的地壳运动的,这完全由各时代地層间的不整合和不連續关系予以证明了。由于新生代地層往往还是松散的砂礫粘土,多分布在此较平坦的低地,而且极大多数都保持着原来沉積的水平位置而没  相似文献   

4.
一、地質情况簡介 1.地層——貴州的地層分布是比較全面的,最老的有元古代的下江系变質岩,最新的有零星分布的第三紀紅色礫岩和泥砂岩,但分布最广而比較發育的地層是整个古生代和下部中生代。震旦纪地層底部常有冰碛層和其他碎屑岩,上部为矽質灰岩及白云質灰岩,与下江系呈不整合接触。寒武紀底部为石牌頁岩,  相似文献   

5.
孫健初 《地质论评》1940,5(3):243-248
金鑛分山金及沙金兩種,山金多生於石英脈內。此項石英胍剝蝕冲刷,金粒伴砂礫堆溝渠中,是爲沙金;故有山金之地均有沙金。西北山金尚少人注意,含金石英胍夾於志留紀、泥盆紀及二叠紀變質地層内(變質地層内之石英蹶,往往夾有黃  相似文献   

6.
响洪甸坝址位于安徽金寨縣境內,設計坝高为80多公尺,坝長为300余公尺之單拱重力坝。坝址之基礎岩層为白堊紀火山岩系,岩性复雜,主要分布有凝灰斑岩或凝灰岩,粗面斑岩,凝灰角礫岩,火山角礫等四种岩層。各岩層接触良好(混熔接触),岩性坚硬,力学强度甚高。一般抗压强度都在1000公斤/平方公分以上。本岩層因受南北向压应力作用之故,除產生东西向大型断裂外尚有小型之剪切破碎帶存在。本坝址河床破碎帶之特性也屬于后者。据勘探証实,河床破碎  相似文献   

7.
李悅言 《地质论评》1937,2(4):377-388
一 緒言山西垣曲縣及河南澠池縣之第三紀初期地層,在一九一六年首為瑞典人安特生發見,迄至一九二一年安氏方復去該地作詳細研究,由其所採之化石,安氏認其應属於始新統,但未能確  相似文献   

8.
新疆庫魯克塔格一帶寒武紀的地層存在与否以及發育的完全或不完全对研究該区的地質歷史及在該区尋找下寒武紀的磷礦有着極密切的关系。以往在庫魯克塔格一帶進行地質調查的中外地質專家很多,其中以諾林所搜集之資料最为詳尽。其調查对庫魯克塔格一帶之地層、構造、火成活动、岩石等都做了詳細的研究,但因該次調查系屬路綫地質  相似文献   

9.
这篇短文,是在說明礫石定向測量的意义和方法,并且提供兩个实例;这兩个实例的材料,是作者和其他同志最近在湘南及粤北作地質調查时实际观測所得。关于礫石排列方位的分析,1957年2月在中國地質学会年会上提出过一篇报導,曾得到不少同志的注意。那次报導引証的事实,是長沙等地第四紀白沙井礫石層的定向構造,这篇短文則是取材于現代河流的河漫灘礫石。  相似文献   

10.
343隊某區的地層非常複雜,表土、礫石、流砂及鐵帽等往往深達100公尺以上;2、3公尺,7、8公尺的空洞幾乎每個鑽孔都能遇到;同時10~20公尺厚的粉礦層也普遍存在,厚者往往達60公尺以上。這就給鑽進工作帶来極大的困難,井內事故不斷發生。為克服複雜地層給鑽進工作所帶來的困難,該隊曾使用過很多方法,茲就其中作者認為較好的一項方法介紹於下。一、操作方法 過去處理方法一般都採用加長粗徑鑽具至预定目的後反回取粉管接頭,並將粗徑鑽具遺留於井底,然後再下套管將其連接至井孔的方法來克服粗徑鑽具過長鑽機拉不動的困難。但,這種方法不但化費時间  相似文献   

11.
贝克 《地质论评》1939,4(Z1):241-258
绪论一九三八年二月作者至自流井调查,得遇該地鹽务管理局副局長W.G.Harmon先生,示余曰:「鹽商顔心畬君獲有該地一新鑽井岩層標本,可供參考」。繼該項標本蒙顔君慨然應允供余研究,使余得見該區寶貴之完叠地層,實屬幸事。  相似文献   

12.
一、斷層的勘探分類有色金屬矿床在產狀方面一般頗不規則,在構造上如果又受到褶曲或斷裂的破壞,礦床的形狀更加複雜化,勘探時更須細緻從事。即使在規模巨大的煤矿或鐵矿區倘若同樣受到構造的影響也會增加在勘探中的困難。褶曲對礦床的產狀變化雖有影響,而在勘探時倘有綫索可循,但當矿脈遭受斷層破壞時则須採取一系列的措施,否則勘探工程就會產生浪費。在勘探中所遇斷層,不按成因而按其明顯程度約可分為二類:一為無明顯斷层面的,一為有明顯斷層滑動面的。第一類斷層之特徵為破碎帶寬,有角礫岩,無一定的斷層滑動面,由於斷層兩壁多為厚層灰岩或砂岩,甚或其他上下岩層位對於對比的岩層,很難分辨斷层的性質,斷層走向或斷層錯動的方向,僅可能按角礫岩的礫石組成物質和礫石间粘結性的鬆緊程度,以及粘結物的性質來推斷其屬於逆斷層或正斷層。  相似文献   

13.
今年五月初,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在南京南郊方山一带进行野外实习时,在该山南坡冲溝的洞玄觀礫石層的上部發现了一塊牙齿化石,共六颗、長十一公分。經中國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鑑定系新生代新第三紀初期的安希馬(anchitherium)化石。这个化石在中國的南部还是第一次發现,它对于争論多年的洞玄觀礫石層和雨花台礫石層的層位問题,方山玄武岩噴發的时  相似文献   

14.
侯德封  楊敬之 《地质论评》1939,4(6):469-474
民国二十八年夏著者等自重庆出發,溯嘉陵江北上,经合川、武勝、南充至南部。沿途見含沙金之黄色土礫石層,自武勝之烈而溪起,向北存在漸多,皆沿現今河谷附近兩岸分佈。  相似文献   

15.
陳秉範 《地质论评》1938,3(4):411-426
緒論山重慶溯嘉陵江而上二十餘里,有沙坪壩市集,中央大學四川新校址,即建立於距壩半里許之松林坡上。坡係圆形孤立小丘,面江而立,高距江面約百公尺,全體爲礫石層所覆掩。  相似文献   

16.
沈永和 《地质学报》1951,(Z1):31-62,109,112
赤山位於南京的東南六十華里,屬江蘇句容縣,是赤山砂岩的命名地。該山高出海面二百五十餘公尺,底部為磚紅的赤山砂岩,不整合其上的是玄武岩流,高度在一百六十公尺左右。玄武岩流全部屬方山火山岩系的下玄武岩,為灰、深灰至紫灰的細密隱晶質岩石,通常呈氣孔狀至岩鋅狀,氣孔中間填着米黄色的玄武質玻璃,也偶見藍色的氧化鈷外皮。出露於西南坡的共有岩流十九層,總厚達七十餘公尺,出露於東南坡的共有岩流十五層中夾三層火山角礫岩,總厚達八十餘公尺,在山的東北坡有磚紅至紫紅的火山錐塊集岩出露,其中並有後期的小型侵入體及岩牆,後二者也為玄武質,隱晶,僅在山的南顶見有小型粗粒玄武岩侵入體。火山時代屬第三紀的中期至後期,與江寧的方山東西遙遙相對為南京東南的二姊妹火山。這兩處不僅時代相同,就是岩流性質,構造,鑛物組成,組織及其化學特性舆噴出程序也略可相互比擬。火山靜止後,經後來的剝蝕,現在所存的僅為原來火山的一部。  相似文献   

17.
我隊所勘探地區的表土層很厚,一般都在30~50公尺左右,最厚者達140多公尺。土層中多數含有礫石、流砂、和風化的鐵帽,在這樣複雜地層中鑽進,常發生井堅坍塌造成埋鑽事故,所以多數都採用跟管鑽進。每個鑽孔都要下二三套套管保持井壁,而鑽過的土層遇水後易澎漲和坍塌,因而使孔徑縮小,再加上鑽進過程中由於鑽粉沉積,而使套管埋塞和膠結的非常緊滞,因而在鑽孔竣工後,給起拔套管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難,我隊很多機台常因起拔套管工作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李承三 《地质论评》1940,5(5):439-440
民國二十八年冬,作者同葉連俊君調查雲南地質鑛產,在鹽津北約三十里之臨江溪(村名),勘察羅要溪一带煤田。晚歸時,發見厚層玄武岩(?)堆積於該溪兩侧,長距約三四百公尺  相似文献   

19.
書報述評     
東鄉位於亞洲大陸與日本島之間,其地質情形,歷經M.Yamakami.S.Kozu及D.Sato諸氏之考察,已具端倪,惟關於該地新生代熔岩之情形及其與亞洲大陸及日本之關係,則未加以詳細之研究。著者自1925年起至1933年止,曾三歷該地,前後共費時六月之久,本文即將其研究之結果,公布於世,內容材料,  相似文献   

20.
在广泛地进行第四紀地質研究以来,对松散沉积物的标本採集,常常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如冲积層中的交錯層、黄土中的古土壤層及其它地層中岩性急遽变化和特殊结構的現象等等,往往既不能保存原样而又無损地把标本採集回来,因而或多或少地給工作帶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在目前如何採用新的方法多快好省地更圓滿地採集标本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