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季风低压角动量收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江敦春 《气象学报》1987,45(4):416-425
本文给出移动坐标系中角动量收支方程,并采用FGGE IIIb资料,对发生在印度地区1979年8月6—11日的季风低压作了角动量收支的诊断分析,得到:(i)在低压发展期间,角动量的时间变率为正;低压减弱期为负。(ii)水平侧边界角动量输送是系统角动量的主要来源,而高层东风和低层西风的增强、减弱,则是影响这种输送的重要因素。(iii)在气压场不对称的情况下,侧边界附近的气压力矩是另一个重要的角动量源。(iV)摩擦力矩是主要的角动量汇。据此,可以推论,对于印度季风扰动的发展、维持,水平侧边界输送和边界附近气压力矩的作用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文献[6],应用FGGEb资料,计算了7908号台风四个同心区域的质量收支和绝对角动量收支,得到以下结果:台风的演变过程可以由其旋转轴确定的绝对角动量来表征。在台风发展最盛时,对流层中层角动量达到最大;台风绝对角动量主要来源于水平侧边界输送。对于侧边界角动量输送,计算结果表明:在台风形成以前,涡动方式(非对称气流)输送是主要的;在台风形成初期,平均和涡动两种方式的输送具有同等重要性;在台风发展强盛及其减弱期,以平均输送为主。比较各强迫函数的作用,凝结潜热释放则是影响角动量垂直输送的重要因子。根据角动量平衡,发现次网格尺度效应显著,说明系统内部角动量再分配机制,除了角动量向上输送以外,积云对流活动可能是另一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有地形数值模式中坐标变换和气压梯度力计算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颜宏  钱永甫 《大气科学》1981,5(2):175-187
一、前言 大气动力学微分方程是通过把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用于有限小空气微团,然后令微团体积趋于无限小时得到的,因此数值模式的大气动力学方程实际上经历了差分→微分(或再经过坐标变换)→差分这样三种形式的变换过程。在微分  相似文献   

4.
登陆台风变性过程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谭锐志  梁必骐 《大气科学》1990,14(4):422-431
本文对一个登陆台风(Freda)的衰减阶段和变性阶段进行了涡度及角动量收支的诊断分析,主要结果表明:相对涡度和相对角动量都是反映低压变化的重要指标。衰减阶段,次网格尺度效应及摩擦作用是台风衰减的主要因子,变性阶段,次网格尺度效应对于涡度和角动量在系统内部的重新分布起了重要作用;涡度的侧边界输送和散度制造对于整个过程都是重要的。台风低压是一个角动量汇区,系统角动量主要来源于侧边界平均输送,横向质量环流对于角动量过程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季劲钧 《气象学报》1979,37(2):90-96
本文分析了斜压大气中球面螺旋行星波的三维结构,讨论了这类行星波对大气运动角动量的输送过程。结果表明:在基本流场中存在着水平和垂直切变的急流区,在水平方向它使西风角动量向急流中心辐合;在垂直方向上,西风急流区角动量下传,以补偿地面摩擦;在低纬和极地,东风带角动量向上传递。  相似文献   

6.
陈新强  张素琴 《气象学报》1989,47(1):97-102
角动量输送是维持、产生大气环流变化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把角动量的涡动输送写成谱函数形式,便于对不同波长的波动角动量输送进行分析研究。文献[1]用3个冬半年资料研究中纬度情况。为了揭露不同纬度角动量谱的中期振荡及其相互关系,本文利用14年冬季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中若干异常梅雨年前冬的情况进行对比讨论。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不同角动量的空气在全球大气中各占了多大的比例问题。指出(1)不同的地转角动量与其占有的大气质量之间为幂函数关系;(2)相对角动量仅为地转角动量的2.54%。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探空和热带网格资料的合成方法,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台风阶段的强度突然变化各时段进行了角动量收支分析。主要结论是:角动量输送可以作为热带气旋台风阶段强度变化的诊断工具;台风中层850—300hPa大的角动量输送对台风强度变化起着重大作用;台风的海面摩擦耗散非常巨大,以致于流入层的角动量输送不足以抵消摩擦汇项,台风的突然增强需要中层大的角动量输送补尝,以及中高层之间明显的反气旋性风切变加速。   相似文献   

9.
利用1958~1997年NCEP/NCAR一日四次的风场再分析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季节平均西风角动量(即u角动量)经向、垂直输送通量及其三个分量(平均经圈环流、定常波、瞬变涡输送通量)的气候特征,特别是讨论了12~2月、6~8月它们与东、西风带、副热带西风急流、极夜急流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包含纬度因子的角动量通量与动量通量在高纬地区存在显著差别,高纬对流层上部的强动量输送中心在角动量通量中不明显。而u角动量强经向输送主要在中低纬对流层顶附近和冬半球高纬平流层顶附近,副热带西风急流和极夜西风急流均位于u角动量强向极输送中心及其高纬一侧的辐合区中。(2)发现三个输送分量对急流维持的作用随纬度、季节不同。北半球冬季(夏季)的副热带西风急流主要由平均经圈环流(强度相当的定常波和瞬变涡)强经向输送及辐合维持;南半球西风急流全年均由平均经圈环流和瞬变涡旋输送及辐合维持;冬半球中平流层极夜急流主要由定常波、瞬变涡旋输送及其辐合共同维持。(3)热带东风区是牵连角动量(即Ω角动量)的高值区,它主要由平均经圈环流向对流层上部输送;冬半球副热带及中纬西风区存在u角动量垂直输送的切变区,它主要由平均经圈环流和瞬变涡旋完成;热带对流层顶附近有u角动量的定常波弱向下输送。  相似文献   

10.
重点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大气角动量平衡研究的一些代表性工作。总结了地气系统角动量交换、角动量输送及其与山脉和摩擦力矩异常、地转异常、ENSO等关系的研究结果。指出了一些应当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近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利用2.5×2.5格距的风场及气压资料,计算分析9012号热带气旋登陆后维持65小时不消的各标准时次的角动量收支。得到的结果是:9012号热带气旋登陆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鞍型场的中心,低层有西南风急流将大量潮湿空气卷入热带气旋,为其提供充足的潜热能,北侧弱冷空气的侵入,为其提供了斜压能量;而对流层上部气旋4°-8°半径上的地转角动量的涡旋输送及β项产生的气旋角动量的输入,则是气旋中心气压和最大风速维持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2.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目前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体系组建、教学方法改进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制定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构想,分析了国内操作系统教材的特点,比较了国内操作系统与国外操作系统在课程内容上的差异,尝试把国外教材的部分内容引入教学过程中,实践证明这一教改构想在指导操作系统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3.
全球大气角动量变化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日本气象局GSM9603大气数值模式和客观分析资料以及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大气再分析数据研究比较全球大气角动量变化。分析表明,三者大气质量再分布角动量东经90°E分量的符合程度要好于格林威治方向的分量;而且GSM9603对大气轴向相对角动量季节变化的强度模拟与其他两者一致,并明显优于第一阶段 AMIP 23个大气环流模式的平均模拟结果。另外,GSM9603大气相对角动量的年际变化基本显示了厄尔尼诺变化的主要历程。  相似文献   

14.
平均经圈环流在大气角动量和感热收支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研究相对座标系中近地表角动量的制造和自由大气中角动量的辐散之间的平衡机制,并与绝对参考系中的机制进行比较。 对1982年元月全球角动量和感热的收支分析证明,被激发的平均经圈环流具有下述特征:其下部水平支施加于大气的惯性矩与近地表角动量的制造相平衡,上部水平支反号的惯性矩与涡动角动量通量的辐合(散)相平衡;而其垂直支的绝热加热效应则平衡着自由大气中热通量的辐散和/或大气的非绝热加热。因而,无论动力上还是热力上,平均经圈环流在大气总环流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三年冬半年15个月500毫巴逐日资料,计算写成谱函数形式的角动量涡动输送,研究其周期变化。输送总值(波数k=1—12的总和)盛行准两周的周期,逐年差别不大。k=3波输送值也盛行准两周周期,近于同输送总值同位相,而且负担了50%以上的输送总值。其他波数,k=2盛行26天左右周期,k=4盛行12天左右周期,但这些波的变化幅度比k=3波小得多。初步考察了准两周周期同寒潮的关系。 用解纬圈谱法,选例考察k=3波的槽脊走向和振幅,有同角动量输送准两周变化相应的变化。 最后采用功率谱和交叉谱的分析法,对1976—1977年角动量输送进行统计上处理,得到一些与定性分析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王亚非  魏东  李琰 《高原气象》2011,30(5):1189-119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1998年5~6月区域角动量收支的主要分量,对比分析了范围较大的欧亚区域角动量矩和限制在欧亚大陆范围内的喜马拉雅山角动量矩的差异,发现两者有很好的相关,限制较小范围的计算表明,喜马拉雅山山脉力矩的作用显著。角动量收支项占较大量级的山脉力矩和摩擦力矩,并与梅雨锋区域的700hPa高度...  相似文献   

17.
梅汛期南亚高压活动的谱特征分析——角动量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2003-2005年100 hPa北半球高度场资料,选取符合文献[2]确认的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具有季节性大幅度东进、北移和东进且伴随北移的15个个例,分析了南亚高压季节性演变与江淮梅雨期的相关.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30~40 °N纬度带的角动量输送谱,进一步分析、归纳了南亚高压季节性东进、北移过程所具有的角动量输送谱的演变特征和类型.得到了具有相当共性的诊断结论.这些结论对识别具有什么样特性和中纬度长波槽的发展与南亚高压季节性东进、北移之间存在着的响应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最后本文指出在盛夏季节不同纬度间的环流相互作用对造成南亚高压大幅度东进、北移的响应关系还有待积累更多个例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广义涡度与位势涡度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伍荣生  谈哲敏 《气象学报》1989,47(4):436-442
在文中推得了广义涡度守恒定律,并利用此定律在一般情况下求得了广义位势涡度定律。它放宽了最初Ertel的位势涡度定律的限制条件。并对涡度拟能、螺旋性守恒定律的物理意义作了讨论,这些定律能够描述大气运动的重要动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评价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中引入“影子价格”概念据《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撰文“农业气候资源影子价格初探”,文中指出,针对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引入“影子价格”的概念来分析、评价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丁裕国  江志红 《气象科学》1989,9(4):369-377
本文将Barnett关于大尺度气候场的“气候状态向量”和“气候质点”概念,引入到单站气候变化规律的研究中,在此基础上,采用方差最大准则下的正交旋转因子分析方法,探讨气候状态向量在单站短期气候振动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 文中对上海、北京两地气候状态向量的气候学意义及其时间变化规律作了详细对比分析,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尤其是两站“气候质点”运动轨迹图所显示的类似于相空间轨线的准循环振荡特性,可作为进一步理论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