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莉莉 《地质论评》2022,68(4):68041479-68041480
为进一步规范地学类研学路线、课程建设与管理,顺利开展地学研学路线、课程的推荐与评选,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局修订了《中国地质学会精品地学研学路线、课程评选办法(试行)》,并经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第三十七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讯)审批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2.
孙莉莉  高梦瑶 《地质论评》2022,68(5):1603-1771
为推动中国地质学会地学科普研学工作的开展,根据 《中国地质学会精品地学研学路线、课程评选办法(试行)》, 学会组织开展了第二批精品地学研学路线、第一批精品地学 研学课程的申报、推荐和评审工作。  相似文献   

3.
袁鹏 《地质论评》2022,68(4):68041360-68041412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地质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地质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地质学会依托自身平台优势和行业特色,开展创新基地建设工作。根据中国科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和《“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建设实施与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中国地质学会制定了《中国地质学会创新基地评选和管理办法(试行)》,并经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第三十七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讯)审批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4.
张成信  孙莉莉  张丽华 《地质论评》2021,67(5):67051230-67051230
中国地质学会近日在推动地学科普研学工作方面又迈出重要一步:经专家评审和公示环节,中国地质学会决定授予“长白山火山地质探秘”等14 条路线为中国地质学会第一批精品地学研学路线。  相似文献   

5.
孙莉莉 《地质论评》2022,68(4):68041529-68041529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地质科普创作,顺利开展科普奖的推荐与评选,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局制定了《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奖评选办法 (试行)》,并经过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第十三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讯)审批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6.
刘恋 《地质论评》2022,68(6):2232-2289
根据《中国地质学会创新基地评选和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经单位推荐、形式审查、线上答辩、专家论证、公示等程序,中国地质学会将对嫩江-黑河浅覆盖区矿产资源勘查技术等19家创新基地进行建设,现将建设的创新基地予以公布(附件2)。  相似文献   

7.
编辑部 《地质论评》2020,66(5):66051198-66051198
《地质学报》(英文版)是中国最早的一本地学期刊,随着中国地质学会的成立而诞生,至今已走过 99 个年头,是我国最著名的地学刊物之一, 在国际上亦有很高声誉,多年来一直被 “SCI” 收录,连续8年获得中国知网等评出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科技期刊”称号(即依据被“SCI”统计源期刊引用数据,按一定公式计算,位居中国科技期刊的前5%)。在中国科协等“登峰计划”项目和“卓越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中国地质学会评选了《地质学报》(英文版)2019年度优秀论文。本次评选,主要由《地质学报》(英文版)编辑部负责探索试行。为了得到文章发表后的准确的学术影响情况,本次评选的论文限于2016年第1期至2018年第6期刊出的文章。 文章形式以Article为主,兼顾少量Review; 消息报道等短文不在评选范围, 所有增刊也不参与评选。编辑部查阅了上述评选范围内各篇文稿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学术背景、学术能力及学术道德,文章在SCI和CNKI系统中的被引用情况,文稿投稿时的专家评审意见等内容,经综合评判,并注意兼顾不同单位和不同专业,得出初步候选文章,经主编、副主编和学会秘书长审定,最终评选出15篇文章为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8.
《地质学报》2021,95(3):202103094-202103094
《地质学报》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地质科学学术刊物。《地质学报》反映地质科学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中最新、最高水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研究成果。《地质学报》(中文版)和《地质学报》(英文版)分别独立刊载论文。为提高刊物与学科前沿研究领域的交互,让读者更多了解和普及地学新知,增加作者投稿热情与读者阅读兴趣,《地质学报》(中文版)拟增设"地学新知"和"地学科普"两个栏目,现向国内外各地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们公开征集相应稿件。  相似文献   

9.
正4月30日,中国地质学会公布了第一届科普奖评选结果,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吴跃东教授级高工荣获第一届科普奖——人物奖。吴跃东博士是安徽省科学传播专家团成员,他长期致力于科普活动及科普作品创作,多次参与央视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的节目制作,为九华山、天柱山、广德太极洞、灵璧磬云山等申报世界和国家地质公园编制了技术方案,多次作为夏令营老师为同学们进行地学科普讲解,主编完成了多篇科普论文和报告。  相似文献   

10.
董常颖 《地质论评》2024,70(1):403-404
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支撑自然资源和地质调查工作发展,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科学、规范、有序推进全国地质文化村(镇)建设管理,中国地质学会对《地质文化村(镇)评定授牌和监督管理办法》(附件)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办法已经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第55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讯)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1.
殷小艳 《地质论评》2022,68(6):2218-2218
为完善中国地质学会会员体系,建立学术和专业认可制度,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鼓励会员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推动地质科技进步,促进我国地质事业发展,在中国地质学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根据《中国地质学会章程》精神,中国地质学会设立了会士制度。按照《中国地质学会会士工作条例(试行)》和《关于开展中国地质学会会士遴选工作的通知》规定,中国地质学会于2022年4月启动了首批会士遴选工作。经会士遴选委员会遴选和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第四十一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窦立荣等10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士(名单见附件)。  相似文献   

12.
张婧 《地质论评》2022,68(5):1673-1676
根据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民政部印发的《团体标准管理 规定》和《中国地质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 要求,学会完成了《地质工程类工程能力评价规范》团体标准 的技术审查。 经中国地质学会第 40 届理事会第三十九次常 务理事会议批准,现予以发布。 本标准自 2022 年 8 月 16 日 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3.
华丽娟  王涛 《地质论评》2019,65(2):514-518
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提出了将中国地质学会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学会的设想。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将中国地质学会与美国地质学会、英国地质学会、澳大利亚地质学会、加拿大地质学会等4家地质领域世界领先学会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差距,明确了目标,并对如何将中国地质学会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学会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质论评》2018,64(1):6401190-6401190
正2017年11月23日,召开的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及第一届监事会组成人员。通过了由理事长提名的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人选和秘书长提名的常务副秘书长、副秘书长人选,其中,秘书长实行聘任制。并组建了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党委:理事长钟自然常务副理事长李金发副理事长(共10人,按姓氏笔画排序)马永生王香增邓军朱立新任辉  相似文献   

15.
殷小艳 《地质论评》2022,68(6):2073-2074
根据《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工作指南(试行)》《地质文化村(镇)评审授牌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和《地质文化村(镇)星级评定标准(试行)》等有关规定,中国地质学会组织了第二批地质文化村(镇)评定工作,经公示和复议,决定授予浙江省湖州市红里山山水平原地质文化村等8个村(镇)三星级地质文化村(镇),授予天津市蓟州区常州砂岩峰林地貌地质文化村等16个村(镇)挂牌筹建地质文化村(镇)。  相似文献   

16.
尹硕 《地质论评》2022,68(5):1583-1584
为表彰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及学风的40周岁以下的青年地质工作者,向中国地质学会成立百年献礼,学会于2022年2月22日启动了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申报及推荐工作。近期,中国地质学会组织召开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终评会议,评选产生了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银锤奖)获奖者。会议决定授予梁前勇等10名同志“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金锤奖”荣誉称号,授予曹文庚等40名同志“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荣誉称号(获奖名单见附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