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分析研究几种比较有影响的海胆标志方法,讨论各种标志方法的优缺点。较理想的外部标志方法是尼龙螺丝钉标志法,适用于海胆的行为研究;较理想的内部标志方法是PIT标志法,适用于海胆的生长研究,但在海胆标志放流等群体研究中注射四环素标志法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2.
人工育苗是我国培育中间球海胆养殖业种苗的主要手段,然而传统的海胆附着基的人工育苗效果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控制稚胆剥离损伤方面。目前,海上吊笼养殖是中间球海胆人工养殖最主要的养成方式之一,而随着室内工厂化养殖技术的更新和优化,海胆的室内工厂化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并受到广泛关注。为探明以软质塑料膜作为中间球海胆附着基的育苗效果以及不同规格种苗养殖的效果,分别使用硬质波纹板和软质塑料膜作附着基进行中间球海胆人工育苗,并开展了大、小两种规格(壳径分别为0.5 cm和2.0 cm)的海胆种苗室内工厂化养殖和海区养殖研究,旨在明确软质塑料膜替代传统硬质波纹板作海胆育苗附着基的可行性以及中间球海胆室内工厂化养殖和海区养殖效果的优劣。实验结果表明:软质塑料膜在采苗效率方面与波纹板无异,但在促进稚胆生长和提高存活率方面优势显著(p<0.05);在不同规格中间球海胆种苗的工厂化养殖和海上养成研究中,相同养殖条件下,养殖12月龄的大规格种苗相较于小规格种苗在生长和存活方面优势显著(p<0.05),同时工厂化养殖能确保更高的养殖成活率和更优的生长性能(p<0.05),然而中间球海胆的工厂化养殖在...  相似文献   

3.
欢休 《海洋世界》2013,(5):30-33
根据传统分类,人们将众多海洋生物主要分为两类:脊椎动物(背部有一列骨骼)和无脊椎动物。至少97%的海洋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主要的无脊椎海洋生物都是海洋特有的代表物种。下文要介绍的海星、海胆、海参和一些其他形态的海洋生物组成了其中的棘皮类动物门。  相似文献   

4.
海参是一种家喻户晓的海珍品,营养价值非常丰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仅靠从海里捕捞的海参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为了开发海参资源,寻找海参养殖新途径,一九八五年国家海洋局资助开展人工池养海参的研究。自古以来,海参都是在大海里的岩礁中自然繁殖。为了保护和开发海参资源,近几年开展了人工放流增养殖和筑人工礁的办法进行增殖,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国滩涂面积广阔,如果利用滩涂建池养殖海参获得成功,将对解决海参资源紧缺和创造海水养殖高效益做出重要贡献,为此我所乔聚海同志根据海参摄取底质有机质的特性,科学设  相似文献   

5.
海胆是重要的大型海洋底栖生物类群之一,某些海胆既是人工养殖对象,又是捕捞对象。因此,对海胆进行分类研究,摸清其地理分布特点,对合理利用海胆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都可提供基本科学依据。 对我国海胆的分类学研究始于1948年,当时张凤瀛先生对青岛的6种海胆进行了描述(张凤瀛,1948)。1957年张凤瀛和吴宝铃先生对广东沿海的37种海胆进行了研究(张凤瀛等,1957)。张凤瀛先生等1964年在《中国动物图谱,棘皮动物门》中记录了30种我国常见海胆(张凤瀛等,1964)。廖玉麟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对西沙群岛的棘皮动物进行了分类研究,其中包括26种海胆(廖玉麟,1978)。  相似文献   

6.
海参是底栖棘皮类动物,味道鲜美,干品中蛋白质含量高达76%以上,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硫酸软骨酸以及其它营养成份,是不可多得的名贵海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 在天然海参资源持续减少的情况下,诸多水产养殖专家都将目光投向海参养殖技术的革新上,并不断推出新的技术成果。从60年代初我国海参育苗成功,70年代利用天然海域投放参苗人工增殖,80年代大水体高密度人工育苗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虽然海参养殖规模扩大迅速,但海参池塘养殖的产量不高,且不稳定,为此,本文通过对海参养殖池塘改进,投放适宜海参生长的附着基,及时补充优质的饵料,定期清理池底,确保池水交换充分和丰富溶氧,在保证海参密度的基础上提高参苗规格等技术措施入手,充分发挥池塘养殖潜能,确保海参池塘养殖达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8.
海胆胚胎是研究神经发育生物学的理想生物模型。血清素能神经系统在海胆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最早,主要由血清素能顶端神经节和受体细胞网络构成,对海胆幼虫的游泳行为具有调控功能。本文对海胆幼虫血清素能顶端神经节和受体细胞网络的发育过程,以及血清素能神经系统的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海胆胚胎是研究神经发育生物学的理想生物模型.血清素能神经系统在海胆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最早,主要由血清素能顶端神经节和受体细胞网络构成,对海胆幼虫的游泳行为具有调控功能.本文对海胆幼虫血清素能顶端神经节和受体细胞网络的发育过程,以及血清素能神经系统的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法国开始增养殖海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玉麟 《海洋科学》1991,15(4):68-68
海胆养殖的研究目前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育苗水平也不高,只在长岛和大连育出了数量不多的海胆种苗,还不能满足养殖的要求。 据报道,法国养殖海胆取得了突破,达到了商品化阶段。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东海大陆架区海胆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胆是重要的大型海洋底栖生物类群之一,某些海胆既是人工养殖对象,又是捕捞对象。因此,对海胆进行分类研究,摸清其地理分布特点,对合理利用海胆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都可提供基本科学依据。 对我国海胆的分类学研究始于1948年,当时张凤瀛先生对青岛的6种海胆进行了描述(张凤瀛,1948)。1957年张凤瀛和吴宝铃先生对广东沿海的37种海胆进行了研究(张凤瀛等,1957)。张凤瀛先生等1964年在《中国动物图谱,棘皮动物门》中记录了30种我国常见海胆(张凤瀛等,1964)。廖玉麟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对西沙群岛的棘皮动物进行了分类研究,其中包括26种海胆(廖玉麟,1978)。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1958-1982年在东海大陆架进行过多次的综合性海洋调查。调查范围:26°~33°45′N,122°~129°E。该海域的底栖生物种类繁多,多样性丰度高。本文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采自东海大陆架的海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共包括21种,隶属于7目、11科、17属。其中有11种在我国是首次记录。名录如下,有*者为新记录。  相似文献   

12.
渔业养殖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衰落的情况下,海胆养殖显得愈加重要。在日本、法国、爱尔兰、智利、北美、加拿大沿海各省以及北美西海岸从加利福尼亚到哥伦比亚等地,为了满足需求,海胆已经捕捞过度。海胆养殖的关键与海胆精卵有关,海胆性腺作为人类的消费品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主要在亚洲、地中海一些国家以及智利。无疑,供应量的下降和需求量的持续上涨使海胆养殖成为焦点,尤其在那些海胆面临濒危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正海参是生长在海洋底层岩石上或海藻间的一种棘皮动物,因为它"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此得名。人们从水族馆里可以观察到活海参的外形,它那细长圆形的躯体,体表长满肉刺似的东西,人们又形象地称它为"海黄瓜"。大多数种类的海参通常横卧于海底,因此变得背腹明显有别。海参深居海底,有触手的海参能够挖洞,并能像蠕虫般收缩肌肉而移动。各种海参都有管足,只是用管足和肌肉的伸缩在海底蛹动爬行,爬行速度相当缓慢,1小时走不了3米的路程。海参触手是经过特殊变化的管足,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16S rRNA和细胞色素氧化酶I(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片段序列为标记,以杂色角孔海胆(Salmacis sphaeroides)为外群,基于距离法(NJ)、最大简约法(MP)和最大似然法(ML)分别构建分子系统树,对刻肋海胆属(Temnopleu rus)进行了系统发育学研究.结果表明,哈氏刻肋海胆、细雕刻肋海胆、T.alexandri三者亲缘关系较近,芮氏刻肋海胆和T.michaelseni亲缘关系较近.两个基因片段的核苷酸替代速率顺序为COI> 16S rRNA.以3.49%/百万年的核苷酸分歧速率应用于5种海胆的COI基因片段,推断5种海胆分化事件主要发生在约500~590万年前,为中新世晚期(Late Miocene)或上新世早期(Early Pliocene).  相似文献   

15.
世界的海胆渔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恒 《海洋科学》2001,25(3):38-41
海胆是海洋无脊椎动物的一类 ,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海胆纲 (Echinoidea) ,与海星、海参和海百合等同属一门。海胆的生殖腺可生吃或加工后食用 ,在日本、中国、法国、比利时、希腊、意大利和土耳其等很受欢迎。鲜品海胆生殖腺批发价格约为6000~14000日元/kg[1]。价格的高低主要在于其颜色、质地和味道 ,其中颜色在日本市场上尤为重要。上乘的海胆生殖腺为黄色或桔黄色 ,质地坚挺。海胆生殖腺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如蛋白质、氨基酸、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糖类和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等。其组分和价…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H-P滤波法分析了山东省海参养殖资源的开发历程,并建立多变量灰色模型MGM(1,n)预测了山东省"十三五期间"的海参养殖产量。预测结果表明,山东省的海参养殖业在"十三五"期间将整体转向生产萎缩阶段,全省海参养殖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了确保山东省海参养殖业的持续高效发展,未来实践中应切实保障海参养殖空间,科学规划海参养殖空间布局,提升海参养殖科技支撑能力,推广生态健康型海参养殖模式,加强海参养殖技能培训和技术推广,同时做大做强海参消费市场,加强海参养殖业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并建立健全海参养殖业保险机制。  相似文献   

17.
牡蛎是重要的养殖贝类,营固着生活,能聚集形成牡蛎礁,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成体长牡蛎为研究对象,将牡蛎从附着基上剥离下来,去掉其左壳腹缘端的表面鳞片并打磨平整,露出棱柱层,将其紧密粘合于水泥砖、橡胶片、磨砂玻璃三种固着基表面,背缘端用水泥固定,观察并记录牡蛎贝壳的修复及再固着情况。结果发现:左壳损伤后,在贝壳边缘会生长出新的透明壳膜,此时壳膜虽然会紧靠固着基表面生长,但却不能再次固着;将牡蛎从固着基上剥离下来,在三种固着基表面均未发现有“附着斑”形成。因此,为了进一步研究左壳损伤后贝壳修复的分子机制以及不能再次固着的原因,对长牡蛎左壳损伤后的外套膜转录组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损伤后的第1 d、第5 d、第9 d、第13 d、第17 d和第21 d,左侧外套膜中差异上调表达的基因显著富集在TGF-β等信号通路,而下调表达的基因显著富集在对温度以及对非生物刺激反应相关通路。通过基因表达数据,还发现壳损伤后Cgfmp、CgTyr、EGF-P1等与黏附相关的基因呈下调表达,这可能是导致成体长牡蛎无法再次固着的原因。长牡蛎贝壳损伤后再固着能力的研究,为贝类生物矿化、附着等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海胆是人们比较生疏的一种海洋生物,它的别名叫棘锅子、海刺猾、棘球和海针;它的体形呈球形,有的呈半球形;它的身上长着一个个带刺的紫色仙人球,因而,它又叫“海底刺球”、“龙宫刺猬”,它和海参、海星同属于棘皮动物门,自列一纲——海胆纲。海胆大多生活于海底,喜欢栖息在海藻丰富的潮间带以下的海区礁林间或石缝中,以及坚硬沙泥质浅海地带,具有避光和昼伏夜出的特性。目  相似文献   

19.
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董波  薛钦昭  李军 《海洋科学》2000,24(7):31-34
近年来随着养殖环境的恶化及贝类产量的持续下降 ,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这些经济贝类的繁殖生物学、生理能量学以及对养殖区水体养殖容量的估算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对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的研究是上述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不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贝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摄食生理状况 ,还在育苗、预算个体的生长潜力和产量、估算海区养殖容量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滤食性贝类摄食机制、对食物颗粒的选择性、摄食节律、环境因子对摄食生理的影响及最近用于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研究的新技术方法等几方面内容 ,并就描述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的几个参…  相似文献   

20.
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毛兴华研究员承担的“红鱼引种驯化及繁殖生物学研究”日前通过山东省科委主持的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基本摸清了该鱼在我国移植驯化后的渔业生物学特征,研究表明该鱼是一个广温广盐、生长速度快、饵料广谱、抗逆性强的优良养殖鱼种。该成果总体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苗种培育技术与养殖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