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加满特铅银矿位于西天山伊什基里克成矿带,矿体主要赋存于下二叠统乌朗组火山岩中。通过对加满特铅银矿区含矿围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析,探讨火山岩形成构造环境与成岩时代。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加满特铅银矿含矿围岩为钾质玄武岩系列与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表明,矿区火山岩产出构造环境为碰撞后板内伸展期裂谷环境。通过对含矿围岩进行锆石U-Pb测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94.59±0.92)Ma,属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2.
备战铁矿是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新近发现的大型铁矿之一,矿区广泛发育下石炭统火山岩。本文对矿区火山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LA-ICP-MS锆石U-Pb测年以及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研究,以探讨矿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产出的构造环境、备战铁矿的成岩成矿时代和火山岩的来源。矿区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流纹岩组成,以中基性岩为主,大多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表明矿区火山岩产出构造环境为活动陆缘火山岛弧;锆石U-Pb测试结果显示矿区南部斜长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早期(301±0.93Ma),成矿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结合地质背景认为该铁矿至少有两期成矿期,在成因上为火山沉积后期叠加矽卡岩化的磁铁矿矿床。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备战铁矿的岩石来源于元古代、太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且源区物质在地壳中存在较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西天山东段的查岗诺尔铁矿和智博铁矿赋存于以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粗面岩以及安山质凝灰岩为主的晚石炭世火山岩中, 对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以及构造地质背景的研究是重建成矿过程的关键。本文通过对两个矿区的火山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析来探讨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与时代。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大多数火山岩化学成分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变化到钾玄岩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如Rb、Th、K),重稀土元素(HREE)配分平坦,同时具有Nb、Ta、Ti的强烈亏损,类似于岛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大多数玄武质火山岩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中位于火山弧环境。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流纹岩和英安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01.8±0.9Ma和300.3±1.1Ma。此外,对两件闪长岩样品测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介于303.8~305Ma之间。火山岩与闪长岩样品具有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形成时代,表明它们可能来源于同一母岩浆,形成于相同的构造背景下。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文认为矿区内出露的高钾钙碱性到钾玄岩系列火山岩可能属于俯冲过程末期阶段大陆岛弧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北山北带园包山地区晚古生代中酸性火山岩以英安岩类为主,夹少量安山质火山岩。测得英安质凝灰岩锆石U-Pb年龄为315.9±3.4Ma,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认为该套火山岩为上石炭统干泉组。该套岩石属于过铝质低钾-中钾钙碱性火山岩,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具有较弱的负Eu异常,高场强元素(Nb、Ti)及P元素明显亏损,表明其形成于大洋岛弧向大陆边缘弧过渡的构造环境。结合区域构造,认为北山北带地区晚石炭世古亚洲洋仍在俯冲,尚未闭合。  相似文献   

5.
铁木里克铁矿位于西天山阿吾拉勒铁铜成矿带中段,矿床围岩为一套以粗面安山岩、安山岩和流纹岩为主的连续变化的中酸性火山岩。本文通过对铁木里克铁矿床火山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并且结合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对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以及大地构造背景进行探讨。锆石LA-ICP-MS测年结果显示,粗面安山岩、安山岩以及流纹岩的测年结果分别是318.8±2.3Ma、320.8±2.5Ma和319.1±3.5Ma。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套火山岩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Th、K),重稀土元素(HREE)配分平坦,同时具有Nb、Ta的强烈亏损,具有明显的岛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在火山岩的大地构造判别图解上,样品点都落在了大陆弧部分。锆石的Hf同位素显示εHf(t)具有一致的变化范围(+6.2~+12.0),指示火山岩具有相同的岩浆来源,都是来源于早古生代新生陆壳的重熔,形成于相同的构造岩浆背景下。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本文认为铁木里克铁矿床出露的这套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火山岩可能是南天山洋闭合末期到陆陆碰撞早期大陆弧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林子宗火山岩在冈底斯带上广泛发育,其中帕那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构造背景和成因都存在一定争议。对林周地区帕那组火山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火山岩以流纹岩和英安岩为主,w(SiO2)极高,表现由高钾钙碱性系列向钾玄岩系列过渡的特征。帕那组火山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LREE、LILE富集,HFSE亏损,Eu负异常,与岛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此外,帕那组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51.3±0.7)Ma,是目前为止冈底斯带中东段中的最老年龄。帕那组火山岩形成于后碰撞背景之下,其岩浆为地壳源区的部分熔融作用所形成。  相似文献   

7.
松湖铁矿主要产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二段火山岩地层中,经勘探,该矿床深部仍有资源潜力。笔者根据松湖铁矿区火山岩地层及岩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年代、岩石成因与构造环境四个方面特征进行分析,最终认定该区火山岩属于海相近火山口爆发相;火山岩属亚碱性--碱性系列,亚碱性系列的岩石呈钙碱性系列,具有火山弧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大陆型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其谐和年龄为343.2±2Ma,形成时间为早石炭世维宪期。  相似文献   

8.
麦卡因大型VMS型Au-Ag-Cu-Zn-Pb矿床位于中哈萨克斯坦西北部的Baidaulet-Akbastau地区。地质剖面测量和岩石薄片研究表明,麦卡因矿区发育中基性火山岩(玄武岩和安山岩)和次火山岩(辉绿-辉长岩和辉绿岩),矿化主要与安山岩有关。对矿区火山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矿区岩石分为两种类型:类型Ⅰ为拉斑-钙碱性系列中基性火山岩(玄武岩和安山岩)和次火山岩(辉绿-辉长岩和辉绿岩),岩石具平坦的稀土配分模式,亏损Nb和富集Th/Yb,显示俯冲特点;类型Ⅱ为钙碱性系列安山岩,具典型的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亏损Nb和富集Th/Yb,指示其形成于岛弧环境。含矿岩石为类型Ⅱ安山岩。对类型Ⅱ安山岩进行了锆石Lu-Hf同位素和SIMS U-Pb年龄分析,结果表明,锆石εHf(t)为较高的正值(+4.28~+14.84),指示其是地幔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锆石SIMS U-Pb年龄为459.1±4.8Ma,指示其成岩年龄属于晚奥陶世。因此,哈萨克斯坦麦卡因大型VMS型矿床含矿火山岩为钙碱性系列安山岩,形成于晚奥陶世岛弧环境。对比研究认为,哈萨克斯坦早古生代波谢库尔-成吉思斑岩型-VMS型成矿带向东延伸到我国西准噶尔沙尔布提山,沙尔布提山具有形成VMS型矿床的岩浆条件和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达达肯乌拉山铅锌多金属矿床的牦牛山组火山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显示牦牛山组火山岩岩相学为安山岩、凝灰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化学成分显示其为粗面英安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牦牛山组火山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所有样品的稀土配分曲线具有相似的特征,稀土丰度总量REE为67.72×10~(-6)~371.9×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_N=3.7~26.5,δEu为0.73~1.16,微量元素以富集Rb、Ba、Th,亏损Ta、Nb为特征。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牦牛山组英安岩形成于(369.2±3.3)Ma,属于晚泥盆世。综合研究认为,达达肯乌拉山铅锌矿区牦牛山组火山岩具岛弧火山岩特征,产于造山后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10.
李常萌 《福建地质》2022,41(1):38-50
通过对福建浦城仙阳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开展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测试工作,新获得3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值分别为(153.6±2.4)Ma、(160.4±1.9)Ma、(164.1±2.7)Ma,时代属晚侏罗世.火山岩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Sr、P、Ti亏损,87Sr/8...  相似文献   

11.
张作衡 《地质学报》2008,82(11):1494-1503
本文通过对西天山地区比较典型的达巴特斑岩铜钼矿床矿区范围内出露上的英安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对英安岩和流纹斑岩中的锆石进行了SHRIMP U-Pb定年研究,分别获得了315.9±5.9Ma和278.7±5.7Ma。岩石化学、微量以及稀土元素特征表明从英安岩到花岗斑岩,岩体具有明显的分异演化特征和很好的继承性。火山岩和次火山岩的精确定年为准确厘定火山岩形成的时限和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了依据。结合已有的Re-Os法获得的矿化年龄,表明晚石炭世末-早二叠世初(278.7±5.7Ma),西天山地区进入板块碰撞-板内伸展阶段,由于板内幔根的部分熔化,造成深源斑岩岩浆侵位,在达巴特矿区形成了由花岗斑岩、流纹斑岩和流纹质凝灰熔岩组成的椭圆形火山机构,并导致相关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突出山铜铁矿床赋存于上石炭统底坎尔组火山岩中, 地质特征表明矿床成因为火山热液交代型。矿区玄武岩具有高Al、Na, 贫K、P、Ti的特点, 属于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岩石具有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和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的特点。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岩石与俯冲带流体作用有关, 经历了橄榄石(±辉石)和铬铁矿的结晶分异作用, 形成于石炭纪弧后盆地环境, 指示铁矿床的成矿环境为弧后盆地环境。矿区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谐和年龄分别为326.2±1.6 Ma与318.2±2.5 Ma, 均为石炭纪岩浆活动的产物。根据闪长岩、钾长花岗岩、矿体与底坎尔组火山岩的穿插关系, 限定矿床的铁成矿作用时间为底坎尔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 早于闪长岩的形成时代(326 Ma), 而铜成矿作用时间与闪长岩的形成时代相近或稍晚。  相似文献   

13.
南窝铺铀矿床位于西拉木伦缝合带以南、康宝—围场—赤峰断裂带(华北北缘断裂带的一部分)以北的白乃庙加里东期岛弧带和华北古板块北缘海西期俯冲—碰撞带,属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北东段红山子—广兴铀成矿亚带的一个铀矿床,铀矿体赋存在额里图组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中。该组合中的英安岩SHRIMP锆石n(206Pb)/n(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68.1±2.5 Ma(N=15,MSWD=0.85),结合安山质角砾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为277.1±0.9 Ma,指示额里图组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的地质时代属早二叠世(乌拉尔世)—中二叠世(瓜德鲁普世)早期;英安岩SiO2=65.49%~68.23%,K2O=1.83%~2.56%,Na2O=4.13%~5.01%,(K2O+Na2O)=5.96%~7.47%,K2O/Na2O=0.43~0.59,(FeO+Fe2O3)=3.13%~4.63%,MgO=1.25%~1.79%,在TAS图解上落入亚碱性系列英安岩区,在FAM图解上落入钙碱性系列范围,在SiO2—K2O图解上落入中钾钙碱性系列范围,在Na2O—K2O图解上落入I型花岗岩区;Al2O3=15.74%~16.77%,CaO=2.87%~3.59%,A/CNK=0.95~1.12(平均为1.04,<1.1),标准矿物刚玉(C)的含量为0~1.74%,平均为0.96%,指示源岩为I型岩浆岩;英安岩稀土元素总量低,富集轻稀土,Eu无明显负异常,ΣREE=76.5×10-6~95.4×10-6,(La/Yb)N=4.97~12.5(平均8.95),δEu=0.80~1.13(平均0.94),稀土配分模式为右倾型,与安第斯型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基本一致。英安岩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Sr等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等,微量元素蛛网图与安第斯型钙碱性系列火山岩的形式一致,在Ce—SiO2、Al2O3—Ga图解上均落入I型花岗岩区,在Ta—Yb、Nb—Y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落入火山弧花岗岩区域(VAG)及同碰撞花岗岩(syn-COLG)交界处,在Rb—(Y+Nb)、Rb—(Yb+Ta)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落入火山弧花岗岩区域(VAG),指示英安岩形成于俯冲作用下的岛弧环境。南窝铺铀矿床英安岩地质时代、岩石系列和形成构造环境的确定,不仅证实了早二叠世—中二叠世早期额里图组是红山子—广兴铀成矿亚带一个新的赋矿层位,而且揭示了岛弧型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也赋存有与火山岩有关的热液型铀矿,为深入开展热液型铀矿成矿理论的研究和进一步扩大铀矿勘查范围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疆卡拉麦里姜巴斯套组火山岩野外地质特征、岩石学和高精度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发现姜巴斯套组火山岩具典型双峰式组合,岩石类型包括玄武岩-酸性火山碎屑岩-玄武粗面安山岩;得到玄武粗面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19.8±2)Ma(加权均方偏差值为3),表明姜巴斯套组火山岩形成于早石炭世谢尔普霍夫阶。对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姜巴斯套组火山岩钙碱性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岩石兼而有之,岩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无明显Eu异常,玄武岩和玄武粗面安山岩具有K正异常和Sr负异常,酸性火山碎屑岩表现出Nb、Ta和Ti显著亏损。总体来说,姜巴斯套组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玄武岩和玄武粗面安山岩表现出大陆裂谷(大陆板内拉张区域)岩石特征;酸性火山碎屑岩表现出岛弧或者活动大陆边缘岩石属性。总之,姜巴斯套组火山岩形成于卡拉麦里洋盆闭合碰撞造山后的拉张伸展环境,卡拉麦里地区在早石炭世末期就进入了碰撞后的陆内伸展拉伸阶段。  相似文献   

15.
齐天骄 《地质与勘探》2018,54(2):274-285
新疆昭苏卡拉盖雷铜(金)矿床位于中天山北缘构造带西段,矿区主要出露一套基性、中-酸性的亚碱性火山岩。本次研究对其中的流纹岩、安山岩、霏细岩等酸性火山岩的锆石U-Pb测年结果为451~437Ma(前人对研究区的地质调查显示火山岩归属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为晚奥陶世。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主要呈高钾(2.26%~9.27%)、高铝(11.77%~16.66%)及亚碱性的特征,稀土元素中Eu呈现不同程度的负异常且轻稀土相对富集,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主要富集Ba、Tu、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a、Nb、Sr等元素。综合分析认为岩石具有大陆岛弧性质,岩浆主要经历了结晶分异作用,可能形成于造山后期的伸展背景下。  相似文献   

16.
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松山金矿床赋矿围岩中代表性的粗安岩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和元素地球化学成分分析;实验结果揭示:(1)获得6组单颗粒锆石年龄,第一组为2 422~2 683 Ma,为残留锆石年龄;第二、三、四和五组分别为606~943 Ma、428~437 Ma、281~303 Ma和169~221 Ma,为捕获锆石年龄;第六组为121~129 Ma,代表火山作用过程形成的锆石年龄;(2)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揭示该套火山岩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3)微量元素和REE指示岩石明显富集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HREE)。结合相关成果,初步厘定该区可能存在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结晶基底或碎屑物,该期火山作用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引发的岩石圈伸展和减薄环境下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岩浆上侵、喷发作用形成,岩浆在上升演化过程中受到早侏罗世中酸性侵入岩的混染,该次岩浆活动与东北地区早白垩世早期大规模火山喷发岩浆事件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张喜  范俊佳  高俊  董连慧  江拓  钱青 《岩石学报》2012,28(7):2057-2073
本文对西天山乔霍特铜矿的围岩火山岩、矿化火山岩和矿石的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呈小岩株状侵入到火山岩地层中的辉绿岩进行了单颗粒锆石LA-ICP-MS U-Pb精确定年.研究表明,围岩火山岩为形成于岛弧区弧后拉张环境中的钙碱性火山岩,系受俯冲带中流体交代的地幔源区通过岩浆结晶分异而来,乔霍特铜矿成矿物质与围岩火山岩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辉绿岩单颗粒锆石LA-ICP-MS U-Pb定年获得281.0±1.9Ma年龄,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奥陶纪或更早时期,南天山洋向北侧中天山地体下俯冲,在乔霍特地区形成岛弧带,奥陶纪晚期(约450Ma)具Ⅰ型花岗岩性质的岩浆侵位,形成了出露于矿区南侧的花岗闪长岩体;中-晚志留世(约430Ma),在浅海相岛弧区弧后盆地中火山喷发形成了巴音布鲁克组火山岩,与火山岩同期的火山喷流-沉积作用形成了乔霍特铜矿初始矿源层;志留纪后,南天山洋持续向北俯冲,于石炭纪末最终闭合,大洋岛弧火山与中天山古老陆块碰撞拼接,281Ma的辉绿岩呈小岩株状侵入到围岩火山岩地层中,初始矿体伴随南天山洋的持续俯冲及西天山增生造山作用受到了强烈的构造叠加改造,最终形成了空间上呈近东西向成群、成带与主控矿断裂近平行展布的矿体.乔霍特铜矿系发育于造山带中的VMS型矿床,应属火山喷流沉积+后期构造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是南天山洋俯冲、闭合及西天山增生造山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The volcanic rocks hosting the iron deposits in the Aqishan–Yamansu metallogenic belt are sodium-rich.The geochronology,petrography,and geochemistry of minerals and sodium-rich rock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rocks and the iron deposits are studied.Geochemically,the ore-hosting volcanic rocks are sodiumrich(the averages of Na2O and Na2O/K2O are 4.31 wt.%and 8.56,respectively)and belong to the calc-alkaline series.They are enriched in LREEs and LILEs(Ba,U,K,and Sr),but depleted in HFSEs(Nb,Ta,and Ti).SHRIMP zircon U–Pb dating of the crystal tuff in the Aqishan Formation and the dacite in the Tugutu Bulak Formation yields ages of 337.52.3 Ma(n?15,MSWD?0.85)and 313.03.3 Ma(n?13,MSWD?0.74),respectively,indicating that the sodium-rich volcanic rocks formed from the early–late Carboniferous.Electron microprobe data from plagioclases demonstrate that albites and/or oligoclases were formed in the basic–intermediate–acid volcanic rocks.Two stages of albitization are identified,and the latter is likely attributed to the dissolution of iron in the Aqishan–Yamansu belt.The sodium-rich volcanic rocks probably form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olcanic lava and seawater after volcanoes erupted on the seafloor;meanwhile,the albites formed by element substitution in a low-metamorphic environment.The spatiotemporal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odium-rich volcanic rocks and iron deposits in the Aqishan–Yamansu belt is favorable.Iron dissolved from the dark minerals of basic–intermediate volcanic rocks through sodium metasomatism is one of the material sources for the iron deposits.  相似文献   

19.
王凤博  杨言辰 《矿床地质》2019,38(3):571-585
黑龙江省上马场金矿床位于兴安地块东缘白乃庙-多宝山成矿带东部,是区内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典型代表,龙江组粗面岩为主要容矿围岩,矿化以石英-碳酸盐脉形式产出。文章通过对矿区龙江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讨论了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与成岩成矿时代。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火山岩具有相同的微量元素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Th、K),Eu弱负异常,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粗面岩和流纹岩的锆石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3.4±2.1)Ma和(123±3.7)Ma,为早白垩世火山作用的产物。结合东北地区构造演化特征,认为上马场火山岩属于同源岩浆演化的不同产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机制下后碰撞伸展背景,正是这种伸展背景为区域大规模岩浆活动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和空间,以金为代表的金属元素开始大量富集,形成了上马场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