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经过近2年的艰苦工作,《大连市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最近由大连市人民政府颁布实施。大连市是个海洋大市,有1个海岛县,72个沿海乡,海岸线长1 906公里,占辽宁省海岸线总长的2/3,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1/10,具有水深40米以浅的海域787万亩,海洋产业开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面临海洋,海域广阔,沿海经济区面积达13.6万平方公里,比整个陆域面积约大10%,福建作为一个海洋省份,开发和利用海洋,对本省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据初步统计,我国等深线10米以内的浅海可养殖面积达2000多万亩;福建省约有300多万亩,但目前已利用的仅30多万亩,只占10%。再者,福建海岸线曲折蜿蜒,长达3300多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  相似文献   

3.
正"十二五"海洋工作成就海洋规划提出的主要指标圆满完成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8.1%,到"十二五"期末,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近9.6%。推进13个无居民海岛使用的确权发证。实现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大于36%目标,累计修复岸线2000余公里。各级各类海洋保护区占管辖海域面积的比重达3.3%;中度和重度污染海域面积减少10%。利用中央海域使用金实施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及生态保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简称《海域法》)和《江苏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海安县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普法宣传,以宣传海域使用的三项制度为重点,使广大用海人熟悉和掌握海域使用法律、法规。通过加强海域使用管理,为海安县海洋高效渔业规模化养殖服务,使海安县海洋紫菜养殖业迅速发展,并向深加工发展,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最终不断发展壮大。海安县紫菜养殖面积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经济效益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已经成为全国有名的紫菜之乡。海安县在加强海域管理,服务海洋高效规模渔业方面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陈厚 《海洋信息》2009,(1):26-30
本文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省海洋经济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广东省海域管理工作水平的快速提高,从广东省海域管理工作的特点入手进行分析,分别就制度建设、海域使用权属管理、海岸线修测、海域管理信息建设、海域勘界工作等8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并就海洋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成果以及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6.
海岸线作为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是海域管理的重要界限和基础地理数据,也是地图编绘、海洋调查和海岸带演变研究的重要内容,准确掌握其位置、长度等信息,是提高海域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文章结合广东省海岸线修测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围海养殖区海岸线界定方法进行探讨。针对养殖区已进行土地确权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以自然属性为主要依据判定海岸线位置;承认土地权利人的权利在先;围海养殖区的海岸线统一以靠陆一侧的外边缘线进行界定等解决方案。期望可以为海岸线修测和海域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海洋信息》1998,(11):11-12
山东省濒临黄海、渤海,陆域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1997年人口8785万人。共辖17个市地、139个县市区,其中沿海有7个市地、36个县市区。海岸线北起与河北省交界的大口河口,南到与江苏省交界的锈针河口,全长3121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1/6。沿岸有326个海岛,岛陆面积136平方公里,岛屿岸线总长737公里。毗邻海域面积近15万平方公里,与陆地面积相当;其中水深一20米以内浅海面积2.9万平方公里.滩涂(潮间带)面积3200平方公里。全省有县属以上海洋科研单位39个,其中国家级7个。拥有海洋科技人员1万多名,约占全国的40%。丰富的海洋资源和雄厚的海洋科技实力是山东发展海洋经济的两大优势。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海洋社会经济数据难以获取的问题,促进海洋空间评价的科学化和标准化,文章提出"海上虚拟人口"假说,并对其应用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海上虚拟人口"不是海上实际常住人口,而是对陆上人口数据进行插值后所形成的虚拟人口分布;某一海域的虚拟人口一般按照该海域与海岸线的距离进行插值,距海岸线近的数量多,距海岸线远的数量少;"海上虚拟人口"是海洋社会经济数据的载体之一,其数量可间接反映海洋开发利用水平和海洋社会经济状况;应用步骤包括确定海岸线形状、划分网格单元、修正原始数据和插值计算4个部分。目前"海上虚拟人口"假说及其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需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一、海域使用管理工作概况海域使用管理工作在海南省的开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薄弱到逐步强化的发展过程。在建省不久后的1991年,海南省在全国率先实行海域使用许可证和有偿使用制度,并在一些沿海市县进行试点。1991年第一个县级海域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在海南省的澄迈县出台以后,全省的海域使用管理工作开始逐步展开,到1992年12月份,全省沿海13个市县都出台了海域使用管理办法,较早形成了全省海域使用管理体系。1993年《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出台以后,省海洋管理部门根据海南省实际情况颁布了有关配套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海洋有价使用有偿——海南省实施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的形式与发展潘建纲(海南省海洋厅)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部,1988年4月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初,经全国人大授权,管辖海域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海域总面积的2/3,是中国目前唯一具有法定海域管辖权的省份...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海岸线变迁遥感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监测和了解海岸线的动态变化对海岸带防护、海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通过Canny边缘检测算子提取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的海南岛海岸线,获取岸线长度以及陆地面积变化等信息,分析了海南岛25 a年来的海岸线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5年海南岛海岸线总长度增加33.58 km,海岸线总体向海推进,沿岸陆地面积呈增加的趋势;岸线变迁主要集中在北岸和东岸,人工岸线长度增长显著,淤泥质岸线等自然岸线长度减少;海岸线变化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海岸开发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以围垦养殖、城镇建设和港口码头建设为主。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三维斜压流体动力学模型 ,通过对东海沿岸海区冬、夏季的斜压环流及其温盐结构的数值研究 ,揭示研究海区垂直环流及其温盐结构的动力过程及其成因。垂直环流的模拟结果表明 :冬季 ,沿岸海区的垂直环流以逆时针流动 ,近表层为向岸流 ,沿岸为下降流 ,近表层以下为离岸流 ,其在外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沿岸下降流自表层至底层逐渐由强变弱 ;夏季 ,沿岸海区的垂直环流以顺时针流动 ,近表层以下为向岸流 ,沿岸为上升流 ,近表层为离岸流 ,其在外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沿岸上升流自底层至表层逐渐由弱变强。就整个沿岸海区而论 ,冬季沿岸下降流和夏季沿岸上升流的强度都随着岸界地形坡度、风速及风向与岸线偏角的变化而变化。沿岸下降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冬季东北风与岸界地形的耦合效应及海区温盐分布不均匀所致 ,而沿岸上升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夏季西南风与岸界地形的耦合效应及海区温盐分布不均匀所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1985?2018年间具有代表性的6期Landsat遥感影像,运用数字海岸线分析系统,综合利用面积法和基线法定量分析海州湾的岸线变迁,并进行岸线分类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30多年来海州湾岸线整体呈持续向海推进的态势,增长岸线比例总体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除了2005?2009年发生短暂的减小;1985?2018年,岸线长度增加了10.40 km,陆域面积增加了52.84 km2;海州湾岸线以人工岸线为主,且比重日渐增大,从1985年的47.90%到2018年的70.88%,前中期的沿海围垦养殖及后期的围海造陆是海岸线变迁的主要驱动力;其终点变化速率为26.09 m/a,净海岸线变化为155.12 m,记录增加总横断面在各个时期均大于50%,岸线变迁最剧烈的区域为新沭河?高公岛段,陆域增长点在于赣榆新城、连云新城建设和连云港港口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海滩岩、滨岸沙坝、贝壳堤、贝丘等7个方面的证据,分4个区段讨论了广东全新世海岸线变迁,并对海岸线变迁的内外动力条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海域使用综合管理的海岸线划定与分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依据海陆分界线的影响因素,对海岸线的划定与分类进行探讨。从海域使用和海域空间资源动态监测的角度,将海陆分界线界定为6条;基于海域使用角度,将海岸线划分为9个一级类型,29个二级类型;基于生态演替角度,将海岸线划分为原生自然岸线、伴生自然岸线、人工岸线、再生自然岸线4个类型;并就两个分类进行了关联关系分析,提出自然岸线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础理论,以期为海域使用动态监测中海岸线分类体系的建立提供思路指引。  相似文献   

16.
收集7个时期的历史图件或卫星遥感影像,运用RS和GIS技术,进行信息提取和实测岸线数据验证,获取各时期浙江大陆海岸线矢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浙江大陆海岸线总体上表现为海岸线位置外推加快,平直的人工岸线不断取代曲折的自然岸线,部分近岸岛屿并入大陆,海岸线长度明显缩短,百年来人工岸线所占比例由48.01%上升至67.46%。(2)人工岸线和围垦面积变化规律总体呈现出3个明显阶段:1913—1970年自耕农时代高滩围垦阶段,人工岸线长度增加288.78 km,围垦面积仅增593.35 km2;1970—1995年集体农业时代联围堵港阶段,围垦面积快速增加,人工岸线长度反而减少;1995—2014年工业与城镇化建设围垦阶段,人工岸线长度增加116.66 km,而围垦面积剧增1 053.00 km2。(3)河口区大陆海岸线全线平移外推,海岸线长度则有增有减,1913年以来浙江主要河口区围填海面积达1 914.85 km2,占全省围填海面积的76.79%。(4)海湾区大陆海岸线变化以截弯取直为特点,岸线总长度持续减少,百年来三大港湾围填海面积达429.32 km2,占全省的17.22%。  相似文献   

17.
海岸线的动态变化监测可为海岸带防护、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决策支持提供理论支撑。文中基于1973-2017年覆盖连云港市的Landsat系列和GF系列卫星影像数据,结合海岸线分类体系,提取了连云港市10期海岸线信息,并分析了海岸线演变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 2017年连云港市海岸线总长度为205.90 km,主要岸线类型为建设围堤和港口岸线,两类岸线总长为120.52 km,占总岸线长度的58.53%;(2) 1973-2017年连云港市海岸线长度整体呈现增长态势,44年间海岸线长度共增长了57.17 km,年增长率约为1.3 km/a。连云港市海岸线主要增长的岸线类型为建设围堤、港口岸线和生物岸线;(3) 44年间,连云港市海岸变化主要的海岸线类型为粉砂淤泥质岸线、生物岸线、港口岸线、建设围堤和盐田围堤;(4) 2017年连云港市自然岸线长度为69.15 km,占总岸线长度的33.6%,44年间,自然岸线长度减少了28.8km,年减少率为0.65 km/a。自然岸线减少的原因主要为养殖业发展、城市扩张建设和港口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结合GPS、RS、GIS技术的特点,分别阐述了它们在海岸带调查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即如何利用GPS实现岸线定位和剖面地形测量;如何利用RS技术实现海岸线提取、海岸带地表形态观察与分类、岸滩冲淤动态调查;以及如何建立海岸带空间数据模型,从而在GIS中实现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接着根据3S技术的发展趋势,简述了3S集成技术,并初步探讨了其在海岸带调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搜集,对丹麦日德兰半岛西海岸典型岸段的地貌类型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丹麦日德兰半岛西海岸岸线长度约为470km,海岸类型可以分为无障壁海岸和有障壁海岸2大类。无障壁海岸以沙丘为主,并有海蚀崖,主要分布在斯卡恩(Skagen)到布劳万角(Bl?vands Huk);有障壁海岸地貌类型以障壁岛—潟湖、盐沼为主,主要分布在布劳万角到勒姆岛(R?m?),并向南进入德国。丹麦西海岸北部属于冰后期地壳回弹上升区,向南地壳回弹幅度逐渐减弱,至Ringk?bing峡湾地区变为地壳稳定区,再向南地壳变为下降区,因此,全新世地层中分别记录了不同的相对海面变化信息。距今7 150a以来,北部的Skagen岬角地区的相对海面下降了16~25m;Skallingen地区过去5 000a间海面在现代海面附近波动,其后侧Ho Bugt盐沼地区4 000a以来相对海面上升了4m;过去8 000a间,R?m?障壁岛的相对海面上升了15m。欧洲学者在丹麦西海岸地区取得的典型成果包括:海面变化重建(包括海面变化标志点、泥炭层压实校正、定年等)、全新世地质环境演化、开放潮坪现代沉积定量研究等,为海岸带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宁波市陆海及河海管理分界线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市东临东海,杭州湾和三门湾分别从其北边和南边挟裹,象山港从中间嵌入陆域,与上海、舟山隔海相望,东西宽为175 km,南北长为192 km,海域面积为9 758 km2,大陆岸线全长为1 594 km, 辖区浅海面积为4 524.84 km2.宁波市海岸线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不断变化,其中自然的滩涂淤涨使岸线向海推进,人为接连岛工程使海岸线长度增加,而滩涂围垦往往把曲折海岸线变成直线岸线,使总体岸线缩短,这些海岸线变化给陆海管理分界线的确定带来了一定难度.宁波市主要入海河流有钱塘江和甬江,对于入海河流河海管理分界线和部门管理权限尚不清楚,区域管理同样存在多头管理和低效率现象.通过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对宁波市海岸线、海岸带和主要入海河流分布特征以及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根据国际海岸线、海岸带和河海分界理论与实践经验,针对宁波市海岸线和入海河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管理现状和宁波市经济发展的特殊需要,按照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我们对宁波市海塘或海堤为界的陆海管理分界线、滩涂或淤涨型岸滩的陆海管理分界线、稳定岸滩的陆海管理分界线、港口码头海域界线、其它海岸工程界址线的界定和大潮高潮痕迹线为围海(涂)内界线的界定以及对钱塘江入海口的河海管理分界线和甬江的河海管理分界线的界定提出了初步建议,旨在为贯彻实施海洋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宁波市海岸带区域开发管理和有效保障海洋管理职能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