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涉县地磁基准台地磁观测室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观测规范要求施工,利用GSM-19T磁力仪,对建筑材料磁性进行严格检测和筛选,并对地磁房建设前后磁场梯度进行检测,对比可以发现磁房场地磁场梯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此次涉县地磁房建设过程中各种建筑材料的磁性检测工作,可以为其他台站磁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描述济南地磁台建台以来,周边环境随着城市化进程发生的变化,计算不同重量、距离的铁磁性物质对磁房建筑场地地磁场的影响,应用G856质子旋进磁力仪,采取梯度测量的方法,进行地磁场总强度F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和初步分析,以期为其他地磁台的观测环境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格尔木地磁台环境磁场测量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6月对格尔木地磁台的环境磁场进行了测量,并绘制出了△F等值线图。结果表明地磁房周围磁力线分布均匀,磁场梯度小于1nT/m。另外就如何减小人为干扰和长期保护台址环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磁台站建设中磁测异常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磁台建设磁性跟踪测试工作很重要,通过对跟踪磁测中发现的一个异常现象的分析,计算了不同重量、距离的铁磁性物质对磁房建筑场地磁场的影响,讨论了排除施工现场磁性干扰的一些办法,并得出各种重量铁磁性物质与磁房建筑物的安全距离,还讨论了地磁台部分建筑材料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5.
选择无磁性或弱磁性材料建筑仪器墩是建筑一个好的地磁房,特别是观测室的关键。陕西省乾县地磁台原先采用石灰石、水泥、沙子混凝土块作为仪器墩材料,磁性基本合乎要求,但施工结束后发现,墩面及墩上梯度较大。后换成纯石灰石条块砌筑的仪器墩。情况明显好转。因此。根据我们的体会,在有条件的地方观测仪器墩最好采用磁性较小的纯石灰石条块建筑。  相似文献   

6.
对喀什地磁新台址地质条件、磁场梯度分布和背景噪声等技术条件,以及观测数据精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喀什地磁台的台址背景环境、场地环境以及局部观测环境,符合国家地磁台建设规范的要求,同时也满足现代数字化地磁观测技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地磁台地磁场环境泰安地磁台位于泰山南麓,地磁坐标为:φ:25.1°,λ:187.1°。磁房房基为太古界花岗 片麻岩。台址周围无干扰源。为了弄清台址 周围地磁场背景,于1978年11月,1981年5 月先后两次用国产小核旋仪进行了地磁场分 布测量,测量结果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台  相似文献   

8.
介绍地磁台建设中场地勘选、建设方案以及材料的选择与检测、磁场梯度监控的一些方法.实践证明,永安地磁台的台址堪选与建设满足地磁台站建设规范的技术要求,说明方法切实有效,可以为其他地磁台站的新建、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磁张量梯度能提供地磁场矢量在三维空间的变化率信息,对地质构造研究、资源勘查、地磁导航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工程技术条件下磁张量梯度测量在却很难实现,为此本文提出一种使用航磁三轴梯度资料计算磁张量梯度的方法,满足无法直接测量全张量梯度情况下对资料的需求。区别于单轴航磁梯度转换全张量梯度的方式,该法使用航磁三轴梯度数据进行转换,能充分利用磁异常模量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信息,获得自洽的磁张量梯度。理论模型计算表明该转换方法获得的全张量梯度数据具有较高的数值精度,能够满足实际资料处理的要求。我们选取河北保定地区实测的航磁三轴梯度资料进行全张量梯度资料转换,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联合三轴梯度进行全张量梯度转换能够有效利用磁异常在全空间的变化信息,压制三轴梯度资料中部分相互独立的噪声,从而提升转换后全张量梯度资料的品质,转换得到的航磁全张量梯度可作为一种地球物理场资料供地质解释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海南省(岛)地磁图绘制及其有关资料的分析,讨论了琼中地磁台地面磁场梯度分布,台地附近磁性环境变化特征,区域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磁场背景与台站观测值的关系。从而提出了琼中地磁台址磁场区城代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航磁垂直梯度调整ΔT水平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骆遥  王平  段树岭  程怀德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11):3854-3861
使用中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磁全轴梯度勘查系统首次试飞获得的资料,利用航磁垂直梯度数据进行ΔT水平调整研究,讨论了航磁及航磁梯度资料水平调整的原则,提出梯度资料长波水平的调平方法.对经长波水平调整后的垂直梯度数据进行位场转换,获得不受地磁场随时间变化影响的磁异常,并通过恢复磁异常的长波信息,实现了ΔT的水平调整和增强.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调平过程具有物理意义、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受斜磁化的影响,磁异常特征复杂、不便于解释.强剩磁的存在、低纬度化极的困难等问题常常迫使人们直接针对斜磁化磁异常开展处理与反演.为了减小斜磁化的影响,磁异常总梯度模、分量模、磁异常梯度张量等处理方法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基于理论分析,结合模型实验,分析现有斜磁化磁异常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指出磁异常总梯度模、分量模、磁异常梯度张量等处理方法可能引起错误的地质解释,而采用适当的化极计算则可以明显改善解释效果.  相似文献   

13.
考虑航磁水平梯度变化的ΔT网格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测航磁横向水平梯度反映垂直于测线的磁场梯度,比传统航磁ΔT数据包含测线之间更多的磁场信息.针对航磁数据网格化问题,采用Hardwick提出的方法,利用航磁水平梯度与ΔT数据构建拟测线,并结合Akima插值法,开展了双方向测线型ΔT网格化方法研究,最终实现了考虑航磁水平梯度变化的ΔT网格化;针对网格化结果中的虚假异常采取了有效滤波方法.通过理论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网格化处理,表明该方法可以突出航磁测线之间的异常细节、更清晰地反映线性构造或磁性体走向,提高了网格化的精度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磁总场异常垂直梯度三维相关成像方法,用于成像地下等效磁源分布.它首先将地下待成像空间划分为三维规则网格,然后直接计算每个网格节点磁偶板子在观测面理论磁总场异常垂直梯度与实测磁总场异常垂直梯度的互相关,其相关系数值表征等效磁偶极子分布(即磁偶极子发生的概率).理论长方体组合模型数据和实际某矿区磁测资料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计算得到的相关系数值能基本反映地下的磁源分布,且分辨率明显高于磁总场异常三维相关成像的分辨率,也高于基于熵滤波分离异常的磁总场异常三维相关成像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5.
航磁梯度表征空间磁场的变化率,主要反映磁场的高频信息,较航磁总场随高度增加而衰减更快,其受地形起伏或飞行高度变化的影响更为严重,曲化平研究对航磁梯度数据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航磁梯度特点的基础上,针对航磁梯度数据的曲化平问题,采用等效源技术及位场物性反演方法实现了航磁梯度曲化平.讨论了等效源的设置问题,等效源采用单层向下延伸的长方体,延伸长度通常为其宽度的5~20倍,避免了多层等效源反演结果中物性分布趋近于地表,从而导致曲化平误差较大的问题,并节省了计算时间.理论模型计算与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曲化平方法可靠,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我国最新研制的首套吊舱式高温超导全张量磁梯度测量系统,系统主要由高精度超导量子干涉磁强计构成的全张量磁梯度探头、数据采集系统、惯性导航系统、无磁吊舱等组成.在江苏省丹阳市试验区开展了飞行试验,成功地获取试验区全张量磁梯度分布图,测试结果表明吊舱式高温超导全张量磁梯度测量仪各项指标满足航磁测量技术规范的要求,测...  相似文献   

17.
文安地震前后的转换函数参数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取地震前后的磁场异常变化,本文用转换函数方法分析了文安地震前后,距离震中分别为52km和298km的静海地磁台和泰安地磁台不同周期的转换函数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发现静海地磁台转换函数参数的数据异常点随着时间的向后推移从短周期向比较长的周期迁移,而泰安地磁台的转换函数参数没有出现类似现象。  相似文献   

18.
宁蒗-盐源地震前的西昌地磁短临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西昌地磁台基本情况简介 西昌地磁台位于西昌市西郊的泸山园艺场内,距市中区5 km.占地面积约200 m2属国家二类基本地磁台.台址位于川滇棱形块体的安宁河断裂东面,紧靠则木河断裂西侧,属第四纪冲积、坡积带.土壤层大部为坚硬板土和昔格达砾岩,无明显磁性.室内外磁场总强度水平梯度一般小于5 nT/m.仪器观测室和记录室均采用无磁性或弱磁性灰沙砖、木结构材料建筑.室内全年最低温度11.5 ℃,最高28.1 ℃.日温差一般小于0.3 ℃,最大周日变化均为0.5 ℃.相对温度小于80%.现有投测于1986年的绝对观测CJ6地磁经纬仪两台(水平度盘最小刻度1′),投测于1958年的CZM-2质子旋进式分量仪一台(最小读数1 nT);投测于1985年的CB3地磁记录仪两台(标度值相对误差<1.5%).  相似文献   

19.
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琼中地磁台、肇庆地磁台2004—2006年的高精度数字化地磁观测资料,采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研究方法,系统地分析了琼中、肇庆地磁台周边地区在此期间的地磁异常和地震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2004年9月17日阳江M_L 5.2地震前,琼中、肇庆地磁台的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A、B,有比较明显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5—2010年DEMETER卫星记录NWC发射站的19.8kHz电场功率谱数据,采用统计和线性拟合等方法,研究了NWC站发射的电磁波在顶部电离层及磁共轭区激发的电场效应及其在不同方位的衰减特性。结果发现:(1)在NWC发射站上空,卫星记录电场呈椭圆状扩散分布,电场最强中心点位置相对地面人工源位置有一定偏移;(2)研究区上空电场北部衰减梯度最小,东部衰减梯度最大;(3)在其磁共轭区,南部电场衰减梯度最小,北部衰减梯度最大。综合分析认为人工源(NWC)发射的VLF电磁波传播到电离层高度后,受地磁场影响,电磁波主要沿磁力线方向传播,空间电场最强中心点位置相对发射站的位置发生偏移,向磁赤道方向倾斜,而且偏于磁赤道方向的电场衰减梯度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