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江西省2007年自然灾害总体发生水平,与常年相比属中等偏重年份,主要以雷电、干旱、农业病虫害、洪涝、台风、地质灾害、森林火灾为主,部分地区出现了寒潮、大雾、林业有害生物等自然灾害。总的特点是:春夏季雷电天气异常频繁,7月雷击死亡人数居全国各省之首;汛期降水明显偏少;年平均气温明显偏高;森林火灾发生频繁;高温伏旱和秋季、初冬连旱严重;局地降雨强度大、突发性强,洪涝灾害较重;农业病虫害偏重发生;林业有害生物危害仍然较重。  相似文献   

2.
2009年秋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秋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全国有3个主要旱区:内蒙古中东部及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内蒙、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江西、四川、西藏、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份都有不同程度旱情出现。持续发展的干旱造成旱区农作物受旱面积较大,给各省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干旱还造成旱区人及牲畜饮水困难、湖泊及水库干涸、部分河流水位持续下降、出现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航道堵航等干旱衍生灾害。  相似文献   

3.
根据甘肃林木生长与气候因素的相关分析,选取8个对林木生长影响较大的气候因素作为聚类因子。应用模糊聚类方法,把我省划分成9个不同类型的林业气候区,并对各分区作了较详细的评述,提出了保护和发展林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宋兆民 《气象》1987,13(5):54-54
中国林学会于1987年2月28日—3月4日在广东省新会县召开林业气象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1987年学术年会(即第五次全国林业气象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林业、农业、气象及科学院系统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共提交学术  相似文献   

5.
国世友  邹立尧  刘春生 《气象》2003,29(S1):1-5
使用84个观测站1961~1990年的气候资料阐述了黑龙江省热量资源、降水资源、光资源及风资源的分布状况。根据气候资源分布状况,针对林业生产的需求把黑龙江省分成七个林业气候区:温暖半干旱区、温暖半湿润区、温暖湿润区、温和湿润区、温凉湿润区、冷凉湿润区、寒冷湿润区;同时分析了各个林业气候区森林火灾的发生状况。为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和森林资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徐纪昌 《气象学报》1963,33(3):410-410
中国气象学会、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和辽宁省气象学会于4月22日—26日在沈阳市联合召开了全国林业气象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地林业、气象、地球物理、电工、数学等方面的专家,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基层试验站等30个单位,共40余名代表,另有列席代表20余名。  相似文献   

7.
宜宾大林业试验区是国家"八五"重大开发项目。1991年在农业气候区划基础上,通过对宜宾地区大林业气候资源利弊分析,遵从气候相似原理和地域分异规律,以对林业综合布局有决定意义的气候指标为依据,划分出三个不同类型区。  相似文献   

8.
森林病虫害是林业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是综合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全国每年因森林病虫害给林业生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亿元左右。我省是南方重点林业省份,森林病虫害的多发地区,每年因其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林业灾害损失的70%,因此,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减轻灾害损失,对于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省林业已经进入了一个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林业资源的培育和保护,优化结构,积极推进林业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新阶段。在这样…  相似文献   

9.
在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简要分析的基础上 ,就如何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减缓气候变暖问题 ,从开发绿色能源和林业生态 2个方面浅议了应采取的生态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甘南高原生物气候资源及其生态农业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统计分析甘南高原的光、热、水等要素,研究了区域生物气候资源的分布情况,同时对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农业区划,划分了3个类型及6个亚型生态区,提出了发展生态农牧林业及其产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林业作为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重要领域和路径选择,在落实NbS行动中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广泛支持。文中在回顾国内外NbS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林业领域NbS的内涵和路径、国际和国内相关政策及已采取的措施,重点分析了林业NbS路径的减排潜力、成本与效益。从全球范围看,造林和再造林路径具有较高的技术减排潜力,而减少毁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是相对更具有成本效益的增汇减排路径。中国对林业NbS的实践及科学研究等尚显不足,但已有的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已经产生了显著的减排效益和经济效益。未来需要在林业NbS相关标准与计量体系建设、减排技术与经济潜力研究、激励与保障机制等政策研究,以及增强公众意识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减缓气候变暖问题,从开发绿色能源和林业生态2个方面浅议了应采取的生态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13.
根据豫北太行山大气候观测和小气候考察分析了其气候生态特征,结合当地林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区域化发展林业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肖舜 《陕西气象》2014,(2):30-30
<正>近日,陕西省气象局与陕西省林业厅签署关于加强林业气象服务合作的协议,从五个方面深化合作。一是加强林业气象观测站点建设,在林区防火一些重点地段建设林区气象观测站,实现观测资料、预报预警信息共享。二是提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的时效性和精度,联合开展对森林火险预警、森林火灾监测等基础理论研究和预  相似文献   

15.
张翊 《气象》1991,17(4):48-50
本文从温度条件分析了亚热带丘陵山区用材林木栽培的优势高度。指出林木生长优势层除不利生长的高温日数显著偏少外,中海拔层适温期长是有利林木生长的重要原因。最后,讨论了林业生产决策中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卫星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赵杰明(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西安·710015)卫星遥感在林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卫星遥感资料具有时间分辨率高(陆地资源卫星每18天覆盖地球一遍,NOAA卫星每日过顶4次)、信息量大、价格低廉等特点,其应用大大减轻了林业上人...  相似文献   

17.
雷击是造成森林火灾的原因之一,林业森林防火一直是一项重要工作。该文通过隆林自治县6个防火瞭望台和国家生态自然保护区2个防火瞭望台防雷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实践,介绍森林雷击火灾预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戴万德 《气象》1985,11(3):22-23
一、问题的提出 冠县位于鲁西平原,属南温带季风区域亚湿润气候区。总面积1152平方公里,六十余万人口。六十年代以前,境内树木稀少,每年受旱涝风沙危害,粮棉产量低而不稳。1973年全国林业会议以后,林业生产迅速发展,实现了以毛白杨为主的农田林网化和四旁绿化。目前全县已有片林、速生林16.7万亩,农田林网70.2万亩,桐粮、枣粮间作43.9万亩。纵横县境的2400条,总长一万多华里的道路两旁都栽上了毛白杨,1400多条大小沟渠基本绿化,有林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77%,林木覆盖率达到18.6%,全县共保留树木3284.2万株,成材树531万株,木材积蓄量为41.4万立方米,多年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近几年来,由于林业生产的发展,调节气候,增加降水量的效果越来越明显。特别在华北平原连年干旱少雨的情况下,减少了干旱、风沙危害,促进了粮棉丰收。本文用本县与周围5个县资料进行比较,说明了林业发展对降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之锜 《气象》1989,15(7):21-25
本文中评价了伊春市气象预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经济效益。本文内容有两部分:前一部分讨论了评价方法;后一部分给出了评价结果。评价表明,伊春市气象预报为林业服务的收益与支出之比约为54.2∶1。  相似文献   

20.
宁陕县地处秦岭南麓,林业是其主要经济来源。历年来森林火灾一直是造成林业损失的一大原因。据统计,林火多发生在每年春季。为探索火灾发生的规律,为林方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从气象条件入手,研究林火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制作了适合本地特点的解释预报方法,为林业生产提供火险预报服务,以期防止或减小林火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