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邓永高 《地质论评》1965,23(6):502-509
一、四川东南部区域地质特征本区属西南地台四川台向斜的川东拗褶带及威远龙女寺隆起的南部和叙永拗陷。下古生界因构造关系零星出露于华萦山及峨眉山等地,二迭系和三迭系多组成背斜构造,侏罗系、白垩系常组成向斜。印支运动对本区有影响,使中上三迭统成不同程度的缺失。四川运动形成北东和近东  相似文献   

2.
沙锅屯-富隆山地区的下古生界组成东西向两个完整的背斜和一个向斜,其上被晚古生界以大角度不整合覆盖.该地区既有抬升造陆运动,又有挤压造山运动,运动时代加里东期.主要依据是本区的褶皱被石炭纪本溪组以大角度不整合覆盖,且有化石资料证明在华北板块内本溪组下部有下石炭世甚至泥盆纪地层.  相似文献   

3.
冀北辽西地区的盖层可分两个构造层,由燕辽复向斜和秦皇岛背形相互叠加,并相应发育两期推覆构造。复向斜范围包括内蒙古地轴和燕辽沉降带,是由长条形的3个背斜和2个向斜相间,及配套的EW向纵断裂、SN向横断裂和NE向、NW向的共扼断裂组成。著名的尚义一宽城一凌源一朝阳一北票断裂是复向斜及其次级背斜的轴部纵断裂,以南大岭组、窑坡组和北票组作为其裂隙充填物。燕山EW向断裂南北对冲现象是复向斜纵断裂放射状排列并向核部推覆的反映。秦皇岛背形以秦皇岛一凌源断裂为轴面,由复向斜的轴面褶皱而成,背形转折端在秦皇岛,呈相对上翘。本区NE向、NNE向断裂的叠加在区域上有不同的表现:冀北段NE向、NNE向褶皱叠加的结果使燕山段复向斜成为短轴褶皱样式,平面团呈NW向排列,符合Ramsay第一类褶皱干涉样式的第二种类型。复向斜的形成机制完全符合纵弯褶皱作用下岩石的变形原理,是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的结果;秦皇岛背形的形成是后期太平洋板块俯冲在欧亚板块之下所致。  相似文献   

4.
连山关地区下元古界中混合交代作用与铀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家蓉 《矿床地质》1983,2(2):77-86
连山关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华北地台东北部营口—宽甸台隆与太子河台凹的过渡部位。前寒武纪地层在本区形成一短轴复背斜构造,轴向290°。背斜轴部由混合花岗杂岩体及呈残留体分布的鞍山群组成,四周为下元古辽河群所包围。背斜北翼有大面积上元古界及下古生界分布(图1)。近年来,在下元古界浪子山组底部与太古界基底混合杂岩体的不整合面附近发现了铀矿床。铀矿床主要赋存在浪子山组沉积变质岩及白色混合岩中。其形成  相似文献   

5.
区域地质特征苏州西部地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归属江南台隆北延的德安—苏州前陆盆地、皖东南太湖坳褶区苏州复向斜带。区内地层出露极少,大多由钻孔揭示,泥盆系构成主要山体,一般为背斜核部地层,局部推覆在石炭系二叠系之上,石炭—二叠系常构成背、向斜翼部地层,三叠系为向斜核部地层,侏罗系  相似文献   

6.
燕山辽西地区的盖层可分两个构造层,由燕辽复向斜和秦皇岛背形相互叠加,并相应发育两期推覆构造。复向斜范围包括内蒙地轴和燕山沉降带,是由长条形的三个背斜和二个向斜相间,及配套的EW向纵断裂、SN向横断裂和NE向、NW向的共轭断裂组成。著名的尚义-宽城-凌源-朝阳-北票断裂是复向斜及其次级背斜的轴部纵断裂,以南大岭组、窑坡组和北票组作为其裂隙充填物。燕山EW向断裂南北对冲现象是复向斜纵断裂放射状排列并向核部推覆的反映。复向斜的形成机制完全符合纵弯褶皱作用下岩石的变形原理,是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的结果;秦皇岛背形的形成是后期太平洋板块俯冲在欧亚板块之下所致。  相似文献   

7.
1 研究区地质背景 巴什布拉克铀矿区位于喀什拗陷西缘乌恰县境内,天山地槽褶皱带与西昆仑山地槽褶皱带的夹持地区.该夹持地区为一复向斜盆地,由中部次级背斜及其南北二侧的次级向斜组成.中部背斜已被断裂构造复杂化,称卡巴加特背斜.南侧的次级向斜为西昆仑山褶皱带山前盆地.北侧的次级向斜为南天山冒地槽山前盆地,称巴什布拉克盆地.  相似文献   

8.
<正> 撰山子金矿区位于张家口-赤峰金矿化集中区东部两个大地构造单元的接壤地带,即以东西向赤峰-开原断裂为界,其南部为地台区,属华北合块之内蒙台背斜东部。其北部为地槽,属内蒙大兴安岭地槽之内蒙华力西地槽褶皱带。其又可分为两个Ⅲ级构造单元,以张不兰沟-大西山近东西向断裂为界,北部为多伦复背斜,南部为敖汉复向斜。撰山子金矿即位于敖汉复向斜中。1 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地槽型奥陶-志留系、石炭-二叠系及中新生界,仅南部跨入地台部分见有少量太古宙变质岩。奥陶-志图系为一套低中级变质的沉积岩和火山岩。石炭-二叠系为浅变质的沉积岩和火山岩,还有中生界-新生界的一些沉积物。  相似文献   

9.
饶勇  于水  黄兴文  程超 《世界地质》2016,35(4):1041-1051
古生界是中东地区重要的天然气和轻质原油勘探层系,阿拉伯板块构造--沉积演化为古生界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石油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前寒武纪—寒武纪早期Huqf群和志留纪Qusaiba段两套优质成熟的烃源岩、多套有利的储盖组合以及一系列大型基底隆起或盐拱成因背斜、断背斜圈闭控制着古生界油气的分布,构成了古生界Huqf和Qusaiba两套主要的含油气系统,每套含油气系统均包括多个油气成藏组合。受早期继承性古隆起和盐构造、有利储盖组合以及断裂通道3个主控因素的影响,古生界油气成藏以下生上储侧向+垂向断裂输导运聚成藏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一、緒言大栗子铁矿床賦存于前震旦紀辽河系地层中。这套岩层包括:千枚岩,碳酸鹽岩石,砂岩以及千枚岩与碳酸鹽和千枚岩与砂岩互层等。前震旦紀地层在本区構成一个軸向东北西南,向南傾沒之复向斜,已知矿体絕大多数賦存于复向斜西北翼小向斜之軸部或小背斜的鞍部。西北翼地层走向一般为北东东,向南作  相似文献   

11.
东准噶尔造山带泥盆系沉积相及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准噶尔造山带纸房地区自晚志留世—泥盆纪可划分为哈甫提克山、绵脊梁、色克森巴依、塔克札勒、博格达五个构造沉积区。各个构造沉积区的沉积盆地内有各自的沉积相特征 ,且反映不同的古地理环境。晚志留世—早泥盆世早期海域自西向东逐渐扩大 ,在其加里东期地体 (微地块 )外围形成近 EW向带状海槽 ,为滨海环境 ;早泥盆世晚期—中泥盆世形成全区域性海侵 ,从滨浅海—半深海环境均存在 ,以滨浅海为主 ;晚泥盆世为多岛洋的鼎盛时期 ,属有限洋盆。自北往南为海陆过渡环境—浅海环境—半深海环境  相似文献   

12.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将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12个体系域。在层序格架内,研究了不同时期的古地理背景、物源、沉积类型和沉积相展布,明确了上三叠统存在龙门山古陆、米仓山-大巴山古陆、康滇古陆、江南古陆4个物源,识别出上三叠统海湾、冲积扇、曲流河、辫状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8种沉积相类型。层序Ⅰ沉积时期,盆地处于海陆交互相向陆相转变的时期,整体具有填平补齐的沉积特征,发育海湾等沉积;层序Ⅱ沉积时期,川西前陆盆地成为统一的内陆湖盆,其湖侵期为须家河期最大的湖侵期,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和湖相沉积;层序Ⅲ沉积时期,米仓山-大巴山古陆提供充足的物源,在米仓山-大巴山两逆冲推覆带前缘广泛发育大型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层序Ⅳ沉积时期,主要受江南古陆的影响,发育三角洲沉积和湖泊沉积。整体上,川西前陆盆地沉积相带的展布格局受构造控制,具有平行构造带展布的特点。盆地西北部陡坡带发育粗粒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西南部陡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北部-东北部陡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而在东南部缓坡带则发育远源的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13.
上扬子克拉通北部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的沉积盆地是在勉-略洋盆南侧发展起来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在泥盆纪-中二叠世以稳定沉降为主, 向北以碳酸盐岩缓坡与台地向勉略洋盆过渡; 中二叠世末期受峨眉地裂运动影响形成隆坳相间的格局; 早-中三叠世构造体制由伸展变为挤压, 沉积建造由开阔海碳酸盐岩台地逐渐向半局限台地、半封闭海湾膏盐湖相以及陆相碎屑岩含煤岩系过渡.该陆缘盆地经历了晚三叠世上扬子北缘前陆盆地、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川西、川北前陆盆地, 以及晚白垩世至今构造残留盆地的改造.其中, 晚三叠世须三-须六期上扬子北缘前陆盆地的前缘隆起大致沿汶川、剑阁和万源一线分布.热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 汶川、剑阁和万源一线以南的上二叠统烃源岩在早中生代始终处于埋藏增温状态, 只是自晚白垩世才进入抬升降温阶段, 呈"同代"烃源岩的特征; 而汶川、剑阁和万源一线以北的龙门山、米仓山和大巴山山前冲断地区, 上二叠统烃源岩则围绕生烃窗经历了多次增温和降温过程, 热演化历史复杂, 呈"隔代"烃源岩的特征.因此, 对于上扬子克拉通北部晚古生代-中三叠世陆缘盆地的勘探, 汶川、剑阁和万源一线以南比其北侧更有利.  相似文献   

14.
秦岭造山带泥盆系热水沉积岩相应用研究及实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构造-热水沉积岩相与盆地的古地理环境, 热水沉积岩相与热水沉积成矿,热(水) 流体岩相与构造背景、构造古地理,它们之间有密切地内在联系.应用热水沉积岩相、沉积相及沉积体系分析方法,对凤县铅硐山-双石铺三级构造热水成矿盆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北祁连-河西走廊志留系包括下志留统鹿角沟砾岩和肮脏沟组、中志留统泉脑沟山组和上志留统旱峡组,泥盆系包括中、下泥盆统老君山组和上泥盆统沙流水组。鹿角沟砾岩为水下冲积扇沉积,断续分布于北祁连西段。肮脏沟组在北祁连-河西走廊分布广泛,主要为半深海碎屑复理石沉积。泉脑沟山组和旱峡组分布于北祁连和河西走廊西段,前者以浅海相砂泥岩和泥灰岩为主,后者以滨海潮坪-浅海碎屑岩沉积为主。老君山组分布于古祁连山山前和山间盆地,为粗碎屑磨拉石沉积。沙流水组分布于河西走廊东段,为湖相沉积。区域古地理分析表明,北祁连-河西走廊志留纪-泥盆纪的古地理主要受北祁连加里东-早海西期不规则造山作用控制。鹿角沟砾岩标志着弧-陆碰撞最早发生于早志留世早期。早志留世北祁连-河西走廊由弧后残余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中、晚志留世北祁连东段剧烈造山并与阿拉善古陆的连接,前陆盆地限于北祁连-河西走廊西段。志留纪末期为北祁连的主造山期,泥盆纪形成高峻的古祁连山。早、中泥盆世形成山前和山间盆地的粗碎屑磨拉石沉积。晚泥盆世造山带西段造山作用剧烈,形成剥蚀区。东段造山作用微弱,山地被剥蚀,山前形成湖泊相的晚泥盆世沉积。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阿尔金构造带特征、构成成分、性质以及隆起时间,并从阿尔金构造带的不均衡隆起和左行扭动,论证了其对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所产生的影响,对两大含油气盆地的对比研究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桂林地区上泥盆统碳酸盐岩沉积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积义 《沉积学报》1985,3(4):73-82
前言 桂林地区上泥盆统主要是一套海相碳酸盐地层,为岩溶发育的主要岩石之一。同期异相明显,可以划分为两个岩相:一是白云岩灰岩相,下部为桂林组,上部为融县组,整合接触,二是硅质岩扁豆状(瘤状)灰岩相,下部为榴江组,上部为三里组,整合接触。桂林组可与榴江组对比,属晚泥盆世早期沉积,融县组与三里组相当,属晚泥盆世晚期沉积。它们与下伏的中泥盆统东岗岭组为整合接触,而与上覆的下石炭统岩关阶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湘南东波-平和地区中上泥盆统岩石学特征的详细研究,划分出了滨海相带、局限台地相带和半局限台地相带等三个沉积相带以及滨海陆屑滩相、浑水潮间泥坪相、清水潮间泥坪相、潮间混乱合坪相、潮沟相、潮汐滩相、潮下浅水相等七个相型。根据对沉积环境的古构造背景,各相型基本特征的分析及时空分布规律,建立起了该区的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兰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牟传龙  王剑 《矿物岩石》1999,19(3):30-36
兰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形成和演化与金沙江洋的俯消减及洋陆转换过程密切相关,记录了其盆-山转换过程,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时期,由于金沙江洋的俯冲消减,形成了金沙江弧-盆系的空间配置,兰坪地区成为弧后盆地,早中三叠世,金沙江弧-盆系及东西两侧的昌都-兰坪陆块和中咱-中甸陆块的构造沉积式样发生大的转米,开始了兰坪中新生代盆-山转换历史,由于弧陆碰撞作用,使得兰坪分国地由弧后盆地转化成弧后前陆舅地,盆地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北地区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研究区实测露头剖面沉积构造、岩矿、沉积地球化学、粒度分析、古流向资料、重矿物及沉积相的综合研究,结合地层、古生物、区域岩性资料等,对研究区石炭纪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区早石炭世有5个古陆,即阿勒泰古陆南准噶尔古陆、敦煌-走廊古陆、阿拉善古陆、陇西古陆;有10个沉积相区,即库马苏滨浅海相区、布尔津-富蕴滨浅海相区、博格达滨浅海区、北准噶尔深海-半深海相区、北天山半深海-深海相区、克拉美丽冲积扇-湖泊相区、克拉玛依冲积扇-湖泊区、南天山-北祁连滨浅相区、柴达木碳酸盐台地相区、中祁连滨浅海相区。晚石炭世的岩相古地理与早石炭世相比,既有继承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古陆范围有所小;有5个古陆,即阿勒泰古陆、北准噶尔古陆、马鬃山古陆、敦煌-阿拉善古陆、中天山古陆;有9个沉积相区,即库马苏河湖相区、布津-富蕴河湖相区、克拉美丽-巴里坤滨浅海相区、博乐-库尔勒-红柳园滨浅海相区、克拉玛依-哈密半深海-深海相区、乌鲁木齐生物滩丘区、柴达木碳酸盐岩台地相区、宗务隆山浅海-半深海相区、祁连滨浅海相区。半深海-深海相区、滨浅海相区和三角洲相区是较为有利的气分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