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地区发育大量花岗质岩体,岩性主要为碱长花岗岩,以及少量石英二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以上述3种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花岗质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25~308 Ma,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  相似文献   

2.
四海山地区的二长—正长花岗岩具有细粒→粗粒的结构演化和酸性→偏酸富碱性的成分演化特点,并含有 S 型花岗岩中的典型副矿物钛铁矿,岩石化学成分显示其富硅富铝,稀土配分模式为地壳重熔型,综合判别图解表明它们属造山后期侵入岩。其源岩为硅铝质地壳,属 S 型花岗岩。认为所有以硅铝质地壳( 包括灰色片麻岩和变质沉积岩) 为源岩岩浆的花岗岩都应属于 S 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3.
哈图岩体侵位于西准噶尔南部早-中泥盆世海相火山-沉积地层中,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及少量碱长花岗岩,是研究西准噶尔晚石炭世构造环境的理想对象。哈图岩体花岗岩中SiO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72.06%~76.53%,全碱(Na2O+K2O)为7.80%~8.57%,CaO为0.20%~1.58%,MgO为0.07%~0.42%,明显具有高Si、富碱、贫Ca、低Mg的特征;这些花岗岩的Al2O3含量为12.55%~14.06%,A/CNK值为1.06~1.15,A/NK值为1.15~1.36,显示其为弱过铝质-强过铝质花岗岩。此外,哈图岩体具有较低的稀土元素总含量((88.14~139.53)×10-6)和高的轻、重稀土元素比值((La/Yb)N值为3.04~6.50),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中显示为典型的右倾"V"字形且具有强烈的负Eu异常,表明源区可能有斜长石残留或出现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中,这些花岗岩明显富集Rb、Th、U、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Zr、Hf,强烈亏损Sr、Ti、P,相对亏损Ba、Nb。以上特征及主量、微量元素特征和图解表明,哈图岩体为典型的弱过铝质-强过铝质A2型花岗岩,其形成于造山后伸展阶段,是由洋壳和岛弧组成的新生地壳受上涌的幔源物质加热,在浅部低压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再经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黄羊山岩体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黄羊山岩体取得了新的认识:萨北岩体和苏吉泉岩体只是黄羊山岩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并非单独岩体.黄羊山岩体寄主岩石划分为中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中粒角闪石碱长花岗岩、中粒钠铁闪石碱长花岗岩、中细粒钠铁闪石碱长花岗岩、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和细粒混合花岗岩(含石墨)6个单元.岩石学及矿物特征表明,岩体有从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向钠铁闪石碱长花岗岩演化的趋势,可能是幔源重熔分异的碱性花岗岩(A型花岗岩),而闪长质微细粒包体及大量发育的闪长(玢)岩脉和辉绿(玢)岩脉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初步研究认为黄羊山岩体形成于后碰撞张性环境,其就位与卡拉麦里断裂有关,其形成和演化标志了准噶尔地区显生宙幔源岩浆活动及其分异产物导致大陆地壳垂向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5.
东昆仑沟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区内发育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样品中锆石呈半自形-自形柱状,震荡环带较发育,为岩浆成因锆石,样品的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25±1.7)Ma,代表其岩浆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地区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钛特征,为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及Rb、Ba、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弱的Eu负异常,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表明,东昆仑沟里地区花岗岩形成在晚三叠世碰撞到后碰撞造山阶段,且该岩体的形成与布青山-阿尼玛卿洋俯冲作用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对红花沟金矿各主要岩石类型及金矿石稀土元素丰度的分析测定,探讨了本区的稀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太古代变质岩、元古代花岗岩、中生代花岗岩及花岗斑岩、流纹岩和凝灰岩、第三纪玄武岩及金矿石的稀土配分曲线均为右倾斜型,即富轻稀土,都有十分相似的 Ce 负异常。变质岩、元古代花岗岩和玄武岩显示Eu 正异常,其它岩石和矿石显示 Eu 负异常。牛营子岩体显示较强的 Eu 负异常,且稀土总量明显高于元古代花岗岩。元古代的花岗岩源岩可能为石榴石角闪岩。金矿与斜长角闪岩关系最为密切,斜长角闪岩可能是形成金矿的矿源层。  相似文献   

7.
江西赣州隆木花岗岩体年龄、成分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江西赣州隆木花岗岩形成时代及演化过程,对隆木岩体中的黑云母花岗岩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与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457±6)、(450±9)Ma,表明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岩体铝饱和指数为1.11~1.29,K2O与Na2O含量(质量分数)之比为0.97~1.51,属强过铝质及高钾钙碱性岩石;根据ACF图解,岩体投影于S型花岗岩区域内;岩体Rb、Th+U、La+Ce、P、Nd、Zr+Hf+Sm相对富集,而Ba、Nb、Sr、Ti相对亏损,总体上属于低Ba、低Sr的花岗岩;岩体Rb与Sr含量之比为0.60~2.82,平均值为1.68,明显高于大陆地壳与上地壳的平均值,具壳源花岗岩特征;根据A/MF-C/MF图解,岩体物源区为砂质岩;岩体稀土元素含量总量偏低,为(113~176)×10-6,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配分模式明显呈右倾型,Eu异常为0.38~0.67,Eu亏损程度中等偏高;化学成分显示,岩体属于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是一种壳源花岗岩,岩浆源区为成熟上地壳的砂质岩源区;构造判别图解、年龄信息及野外特征表明,岩体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总之,隆木岩体形成于早古生代晚期的加里东构造运动,是华夏古陆块与扬子古陆块在新元古代碰撞拼贴之后裂解、在中奥陶世再次发生陆内碰撞使得地壳加厚部分重融、造山后期地壳伸展减薄、熔融物质上升侵位形成的岩体。  相似文献   

8.
天水坪道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坪道岩体由早期到晚期可分出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含斑黑云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共5期岩浆活动。岩体碱值为0.49~0.62,ANKC大于1,多见白云母,CIPW计算中多见刚玉,属钙碱性铝过饱和型。随SiO2增加,TiO2,TeO,MgO,CaO,Na2O均逐渐缓慢减少,而Fe2O3,K2O剧增。岩石化学显示其源岩为上地壳杂砂岩类、碎屑岩类。岩体相对富集轻稀土,δEu值为0.35~0.7,铕亏损强烈。岩体贫Ba,Rb,Sr,Y,Cu,Zr,Ga,Ni,富Nb,Ta,Bi,Th,Cr,Sn,Mo,Hf,Sc,异常富Hf,Sn,Sc。构造地球化学信息显示岩体是大陆裂谷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稀土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等资料,系统综述了河南省各金矿集中区分布的中酸性岩体的稀土地球化学演化特征,进而根据这些特征及特征参数认为:稀土总量不随SiO_2含量的增长而变化(与哈斯金及R.埃默曼、L.戴瓦等的认识有所不同),而是与K_2O、Na_2O的含量及其比值大小有一定关系。一般K_2O>Na_2O、且比值大,稀土总量相对就高,若K_2O近乎等于Na_2O,稀土总量为中等。相反K_2O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江南造山带东北缘唐舍复式岩体成岩序列、岩石成因和找矿前景,采用区域地质填图、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野外地质接触关系厘定唐舍复式岩体的成岩序列为中粒二长花岗岩、中粗粒正长花岗岩、粗中粒斑状正长花岗岩和细粒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显示成岩时代分别为(140.4±3.3)、(131.7±3.2)、(132.2±1.6)和(125.0±2.0)Ma。各类岩石均具有高Si、富碱、低P、低Ti的特征,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系列的I型花岗岩;岩石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强,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右倾,富集Rb、Th、U、K等,亏损Ba、Nb、Ta、Sr、P、Ti等,呈中等—强负Eu异常。总体上,唐舍复式岩体从早到晚岩浆演化具有SiO_2含量、K_2O含量、K_2O/Na_2O值、A/CNK值逐渐增高,TiO_2、Al_2O_3、TFeO、MgO、CaO、P_2O_5含量逐渐降低,负Eu异常逐渐增强,分异程度逐渐增高的趋势,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碰撞造山后陆内拉张环境下的下地壳物质重融,经结晶分异作用沿唐舍背斜构造侵位的产物。唐舍复式岩体侵入接触带由内向外矿化类型及矿种具有钨→银铅锌→锑/萤石的分带性,形成了一个矽卡岩型-热液脉型矿化系统,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南秦岭龙王洞地区中生代云峰寨单元花岗岩的主量元素特征、微量元素特征及稀土元素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对该岩体进行较为全面的地球化学特征总结。研究表明:云峰寨单元花岗岩属于碱性过铝质A型花岗岩,形成于高温、贫水、高压的相对还原环境。花岗岩成因以地壳作用为主,花岗岩中稀土元素总体富集且分馏程度较高,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富集且分馏明显。花岗岩为主动就位机制,是在早燕山期造山垮塌阶段的张性构造环境时期产生,与陆壳增厚、地幔物质减压隆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小平坝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白钨矿床位于滇东南薄竹山岩体东缘,矿体主要产于第一期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寒武系碳酸盐岩接触部位,对区内花岗岩的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其w(SiO2)变化于67.69%~76.98%之间,平均为70.96%,w(K2O+Na2O)较高,平均为8.06%,K2O/Na2O、A/CNK、里特曼指数σ平均值分别为2.04,1.03,2.36,具铝过饱和、高钾钙碱性特征;富集Rb、Pb、Th、U、La、Z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Ta、Sr、Ba、Ti等高场强元素和不相容元素;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平均为288.01×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REE富集,δEu为0.36~0.69,平均为0.57,具中等负异常;CaO/Na2O-Al2O3/TiO2图解、Rb/Ba-Rb/Sr图解暗示其源岩为砂泥质沉积岩;综合分析认为其为地壳重熔S型花岗岩,且经历了高度分异演化,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3.
该区海西期控矿花岗岩分属两大碰撞期的两次侵位,据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所提供的成因信息,每一碰撞期均以同构造碰撞带深熔Ⅰ型斜长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小侵入体为先导,当碰撞高峰过后在造山晚期,才有S型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岩基就位,无论是Ⅰ型还是S型均为壳源成因。  相似文献   

14.
变质侵入体主要分布于桑格斯帕地区,是从达肯大坂岩群中剔除的一套变质侵入体,和达肯大坂岩群一起构成欧龙布鲁克微陆块的变质基底。变质侵入体常量元素属高分异铝过饱和钾玄岩、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岩;微量元素显示岩石具火山弧花岗岩特点;稀土元素总体显示轻稀土较为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变质侵入体属于古元古代晚期因不同块体碰撞形成的具有挤压环境特征的火山弧花岗岩。  相似文献   

15.
西秦岭造山带发育大量的印支期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它们的成岩时代和岩石成因对认识西秦岭岩浆活动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西秦岭多哇地区萨日加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观察、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查明该岩体的年龄、成因类型以及成岩地球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萨日加岩体由英安斑岩、花岗斑岩及少量石英闪长岩组成;花岗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38.2±2.6)Ma(平均标准权重偏差(MSWD)为1.7);萨日加岩体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Rb、K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指示其岩浆源区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岩石的主量、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英安斑岩属于I型花岗岩,形成于洋-陆俯冲岛弧环境;花岗斑岩倾向于S型花岗岩,形成于大陆碰撞构造环境。由此认为,萨日加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西秦岭由洋-陆俯冲岛弧向陆-陆碰撞转变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6.
对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坑德地区出露的侵入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坑德地区岩体为一套高钾钙碱性花岗闪长岩,岩石由准铝质向过铝质过渡。岩石稀土元素具LREE元素富集、HREE元素亏损,有弱的负Eu异常的特征,微量元素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Th,U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P;Rb/Sr,Nb/Ta,Zr/Hf等特征显示岩石具壳幔混合特征。岩石具有板块俯冲碰撞前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特征,应该为阿尼玛卿洋向北俯冲碰撞过程中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7.
阿扎鲁岩体分布于哀牢山构造岩浆岩带中,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与岩体剖面测量、岩石样品采集分析、薄片显微镜下鉴定等手段与方法,对其野外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探讨了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阿扎鲁岩体的岩性为花岗岩,岩体分布明显受断裂控制;岩石局部可见后期变质的片岩及糜棱岩,岩石具浅层侵入的特点;阿扎鲁花岗岩的A/NCK多大于1.0,为铝饱和型;具有富硅钾、低钙、贫铁、镁、钛的特点,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其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该岩体形成于造山期碰撞后期的弧陆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胶东地区与金矿有关的中生代侵入岩构造地质学、岩石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地质信息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玲珑-昆嵛山花岗岩属于I型和S型花岗岩,郭家岭花岗岩总体上归属于I型花岗岩类;两者具有不同的源岩,形成的环境为洋壳俯冲引起的火山岛弧环境、大陆碰撞环境和弧后拉张性质的大陆边缘环境;玲珑-昆嵛山花岗岩形成于侏罗纪;郭家岭花岗岩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从岩石构造组合的概念,玲珑-昆嵛山花岗岩应划为玲珑-昆嵛山造山早期片麻状花岗岩组合;郭家岭花岗岩应为郭家岭造山中期弱片麻状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合。  相似文献   

19.
According to the lithological assemblages and elemental geochemistry of the measured Profile,the authors studied the sedimentary and tectonic environment of the Late Carboniferous Tangjiatun Formation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