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北干旱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与趋势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20世纪后期全球增暖趋势越来越明显,受全球增暖的影响,西北地区的气候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选取了西北干旱区1951~2000年的21个代表站点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系数法对西北干旱区近50年气温和降水变化进行分析,找出各分区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西北干旱区气温呈上升趋势(0.22℃/10 a),1986年后气温明显升高;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北部升温较大;各季都有增温趋势,贡献最大的是秋冬两季。降水变化有增加的趋势(3.2 mm/10 a),年降水量贡献最大的是夏季;各区降水都有增加,其中新疆北部降水增加最多。西北干旱区近50年气温升高趋势是南北高,中间低;降水量增加趋势从东南向西北呈现递增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陕西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利用陕西96个台站近40a气候资料,通过对气温和降水两个基本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得到陕西气候变化的一些特征。(1)近40a来,陕西平均气温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低温后,从80年代中期开始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陕北西部上升幅度最为明显;冬季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夏季平均气温有明显的降低趋势;极端气温明显上升,特别是90年代以后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明显。(2)陕西平均年总降水量波动略有减少,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冬季降水量增加明显,夏季降水量减少,尤其是关中西部增加明显。(3)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变化存在以1985年为跃变点,这次跃变比全国晚5~7a,比西北地区提前1a。  相似文献   

3.
利用1971—2008年巴中地区4个站点的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滑动平均、MK法及MHF小波分析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该地区降水和温度的年际、年代际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巴中地区的年均气温总体上表现出暖→冷→暖3个阶段,并呈现出8年的准周期变化特征;冬春气温的年代际变化显示出暖→冷→暖3个阶段性特征,而夏秋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则显示出暖→冷→暖→冷4个阶段性特征。巴中地区的年降水量呈现出减少的趋势,递减率为13.813mm/10年;春季降水量低于全国的春季平均水平,夏、秋季平均降水量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且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巴中地区的年降水量存在较为显著的2年和6年的准周期变化,降水量增加和减少的突变较多显示出其复杂性。春、夏、秋三季的降水量有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趋势,而冬季的降水量有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巴中气候特征的分析对巴中农业区划和生产安排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四川巴中地区38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1—2008年巴中地区4个站点的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滑动平均、MK法及MHF小波分析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该地区降水和温度的年际、年代际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巴中地区的年均气温总体上表现出暖→冷→暖3个阶段,并呈现出8年的准周期变化特征;冬春气温的年代际变化显示出暖→冷→暖3个阶段性特征,而夏秋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则显示出暖→冷→暖→冷4个阶段性特征。巴中地区的年降水量呈现出减少的趋势,递减率为13.813mm/10年;春季降水量低于全国的春季平均水平,夏、秋季平均降水量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且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巴中地区的年降水量存在较为显著的2年和6年的准周期变化,降水量增加和减少的突变较多显示出其复杂性。春、夏、秋三季的降水量有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趋势,而冬季的降水量有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巴中气候特征的分析对巴中农业区划和生产安排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42年雅鲁藏布江中游四季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 1957~ 1998年雅鲁藏布江中游拉萨、日喀则、泽当、江孜 4个站各月平均气温资料 ,通过线性趋势估计和多项式函数拟合分析了该流域春、夏、秋、冬 4季气温长期趋势变化和周期变化 ,并利用滑动T检验等方法讨论了气温突变的问题。结果表明 :在过去 4 2年里 ,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各季气温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其中冬春季增温显著 ,80年代初沿江四季气温除秋季外都出现了明显的增温突变  相似文献   

6.
广东汕尾近40年以来气温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汕尾地区汕尾、海丰、陆丰站1960—1999年的气温序列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累积距平、小波分析以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汕尾地区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0年来汕尾地区存在暖-冷-暖3个气候变化阶段。年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1980年代中期以后升温更为明显;四季升温率以冬季最为显著。在不同冷、暖阶段,冷、暖年(季)出现的年数差异很大,其中异常冷年均出现在1980年前,异常暖年均出现在1990年后。年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同年平均气温一样均呈升高趋势。但不同站点的气温变化仍有一定差异。年平均气温汕尾站存在2—3a、6—7a、准12a周期,海丰站存在准7a与14—16a周期,陆丰存在准1.5a、准2.5a、5—7a、准16a周期,MK检验发现汕尾平均气温在1998年发生突变,其他两站的突变发生在1997年。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白银市气温突变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利用均生函数预测模型对白银市气温进行预测试验.在1997~2003年预测试验中,结果表明,均生函数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气温的气候变化趋势,对季、年气温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达州市气候变化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达县测站1961-2007年的地面常规观测资料,主要采用小波分析,结合趋势分析、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达州市47年来近地表气温、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达州市近50年来冬季(年平均)地表气温变暖幅度约为0.9℃(0.4℃),增温速率接近0.18℃/10a(0.08℃/10a),低于全球的升温幅度.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冬季气温的周期性发现,达州市的冬季气温存在着明显的8年和50年以上的特征时间尺度和周期性振荡.通过对降水的趋势分析发现,夏季降水的增加幅度比年均显著.小波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达州市的夏季降水同样存在50年以上的特征时间尺度,但在小尺度上20世纪70年代末前后存在不同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以ArcGIS Analyst为支撑,80个气象站点观测的1997-2006年的旬平均气温为插值变量,利用高程、坡向等影响气温空间分异的局地因素作为协同变量,采用协同克里格(CoKriging)方法,考虑旬平均气温的自相关性以及旬平均气温与高程、坡向空间上的关联性,通过数据的检查、误差拟合、精度评价和模型比较,对黑龙江省旬平均气温进行空间插值,求得全省1km×1km的各旬平均气温表面数据。36旬气温插值结果的均误差、均方根误差、平均标准差、标准化均误差和均方根标准差的平均数分别为0.0024℃、0.774℃、0.682℃、0.0006和1.124。由旬平均气温插值结果叠加计算出月、年平均气温表面数据。利用插值计算结果和气象站点观测的数据,分析旬、月和年平均气温的时空分异特征,得出空间上东南部地区分异较小,其他地区分异较大时间上11-13、12-14、19-21等旬期平均气温有平稳下降趋势,15-17、26-28和27-29等旬期平均气温有平稳升高趋势。7月气温有稍许下降趋势,9月和11月的平均气温稍有上升趋势,5-9月平均气温升高约1℃。年平均气温以2.9℃为均值在2.5~3.3℃之间波动,略有升高但无明显上升趋势。春季之交一些旬期平均气温变化率降低趋稳,夏秋之交一些旬期平均气温变化率升高,实际物候有向后延迟的迹象。研究结果为气温变化监测、农业区划、土地生产潜力计算和千亿斤粮食背景下作物估产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休渔对南海北部多齿蛇鲻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施休渔前1997-1999年南海北部底拖网调查资料。以及实施休渔后2000-2002年200nmile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调查(南海区)最新资料,综合分析南海北部实施休渔前后多齿蛇鲻资源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实施休渔后,海南岛以东和北部湾多齿蛇鲻渔获率分别提高了57.75%和84.38%。并呈现出自然的季节变化,渔获群体一龄鱼以下比例减少,一龄鱼以上比例增加,并讨论了资源养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招远、莱州地区金矿床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及黄铁矿中金的赋存状态的研究,采用了化学成分分析、电子探针成分分析、透射电镜分析、物相分析、晶胞参数测定、热电系数测定、比重硬度测定、粒度测定等多种物理化学手段。初步探讨了黄铁矿与金矿成矿的关系,并归纳出以下特征,可作为找矿标志:一是裂隙发育,结构疏松不规则的碎块状及五角十二面体、八面体、立方体黄铁矿含金高,与金关系密切。二是金矿中黄铁矿热电系数为正值,热电场为空穴型及电子—空穴型两种。三是金矿中黄铁矿晶胞参数大、比重低、硬度低、反射率低者含金量高。四是黄铁矿的主要成分S、Fe偏低,杂质元素Au、Ag、As、Sb、Bi、Co、Ni等微量元素较高,是含金黄铁矿成分特征。五是在金矿中黄铁矿是主要载金矿物,有80%以上的金与黄铁矿有关。查明金主要呈独立矿物赋存在黄铁矿中。另外在黄铁矿中还有可能存在微量固溶体金。  相似文献   

12.
应用取芯资料、测井信息,结合油藏开发动态资料,对克拉玛依风城油田二叠系夏子街组油藏储层进行了精细的描述,在储层细分及细分沉积微相的基础上,细致地研究了储层砂体及其属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包括储层结构、连续性、连通性、非均质性.为该油藏的挖潜增产措施的实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火成岩自组织结构成因研究的新进展;指出了今后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采自柞水银铅矿地表径流6个沉积物样品,用连续提取法提取了金属元素的5种化学相态(可交换相、碳酸盐相,铁锰氧化物结合相,有机质-硫化物结合相及残渣相),测定了各相中铜铅锌含量,分析了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河流沉积物中,铜主要以残渣相和有机质相存在,铅、锌主要为铁锰水合氧化物相和碳酸盐相。在此基础上,对矿山开采中环境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多类训练迭代法计算的基本原理和计算过程。将此法成功地应用于某沉积盆地的圈闭评价中,结果表明未钻探的38 个圈闭可分三类,其中10 个圈闭为Ⅰ类,8 个圈闭为Ⅱ类,其余的20 个圈闭为Ⅲ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综合地层学理论,在研究过程中选用了多门类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年龄地层学和火山地层学、生态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及沉积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和测井地层学等手段,对鲁北区、鲁西南区、鲁中区和鲁东区中生代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即把沂沭断裂带以西的坊子组归为中、下侏罗统,三台组归为中侏罗统,分水岭组归为上侏罗统至下白垩统,西洼组归为下白垩统,“王氏组”归为上白垩统;把沂沭断裂带以东的莱阳组主要归为下白垩统中、下部,青山组归为下白垩统上部,王氏组归为上白垩统。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企业的资产重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反映了社会经济运行的根本性转变。在资产重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重新认识现代企业制度下资产的构成特点,分析内部审计在这一形势下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并定位其职能,对现代企业的发展和内部审计的发展都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自1855 年黄河改道北行至今,山东省的渤海湾海岸线向海方面推移了19km ,黄河泥沙的造陆面积达2827km2 ,而在江苏省北部从双洋口至小丁港150km 的海岸线上共失去土地1320km2 以上。作者认为,可以疏通明清黄河故道作为引黄工程,利用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于黄海沿岸,以减缓黄海岸线的侵蚀,还可抑制黄河泥沙沉积而造成的渤海的淤积。  相似文献   

19.
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聚硫橡胶改性环氧树脂粘接性能的配方进行了设计试验。正交试验(9次比常规试验(27次)少试验18次,得出同样结果。并对塑料配方技术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无锡市正在建设特大型城市,在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扎实的措施,并对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范在期限上有所不同的情况下,提出了具体的调整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