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北京时间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它与2000年发射升空的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卫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一号”3颗卫星位于高度近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其定位原理是由用户先发射需要定位的信号,通过卫星转发至地面控制中心,地面控制中心根据卫星信号和用户信号解算出用户位置后再通过卫星转发给用户。与GPS和GLONASS相比“北斗一号”导航定位系统观测量的取得及定位解算均在地面中心站进行,卫星和用户机需具有转…  相似文献   

2.
序言     
20 0 2年金秋 9月 ,美丽的西子湖畔 ,分布在全国各地、工作在不同领域的遥感学者纷至沓来 ,出席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2 0 0 2环境遥感学术年会”。世纪交替间 ,随着国家重大需求的不断提高和经济能力的持续提高 ,我国的遥感技术与应用得到长足发展。“神舟”号宇宙飞船携带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和多模态微波传感器上天 ,创造了新的历史 ,“海洋卫星”、“气象卫星”不断产出新的信息源 ,“资源卫星”、“环境卫星”正在酝酿新的突破 ,对地观测小卫星登上了遥感大舞台 ,机载对地观测系统显示出其特有的强大能力 ,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业界动态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3,28(5):50-50
“北斗”卫星为中国人指路2 0 0 3年 5月 2 5日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 -3A运载火箭 ,成功地将第 3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 ,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一种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性导航系统。通过双星定位方式来工作 ,该系统由 2颗在经度上相距 6 0°的地球静止卫星对用户双向测距 ,由 1个配有电子高程地图的地面中心站定位 ,另有几十个分布于全国的参考标校站和大量用户机。其定位原理是 :以 2颗导航卫星的已知坐标为圆心 ,…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浙江省嵊州市国土资源系统在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中,紧紧围绕建设“廉洁国土”、“法治国土”、“效能国土”和“数字国土”的总目标,按照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维护权益更加切实有效、服务社会更加全面优质的要求,以人为本,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5.
美国商业卫星遥感公司GeoEye 9月7日宣布,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商业对地成像卫星“地眼一号”从加州成功升空,将为Google Earth提供50厘米分辨率高清照片。  相似文献   

6.
俄“格洛纳斯”商用战略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仁 《中国测绘》2008,(3):59-59
俄政府官员日前在联邦航天署署务会议上表示,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的精确性不符合现代要求,卫星搭载设备没有达到必要的可靠水平以保障在俄境内百分之百地接受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服务,个人用户也无法在零售市场上买到国产导航系统,这令人十分沮丧。此间舆论指出,在俄官员“自曝家丑”的言论里,难以掩饰的是俄政府对”格洛纳斯”开发现状的严重失望情绪。  相似文献   

7.
“墨子号”卫星是2011年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批批准的五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旨在建立卫星与地面远距离量子科学实验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完成空间大尺度量子科学实验任务.作为一颗科学卫星,它已经为中国在空间量子通信领域奠定了基础,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2019年1月起,“墨子号”卫星开始进入延寿期工作,该卫星仍然承担着繁忙的拓展实验任务,包括国际合作实验任务等.“墨子号”卫星在轨空间安全问题成为“墨子号”卫星团队的关注点之一.本文基于国际空间碎片或空间目标数据信息,结合“墨子号”卫星星历数据,仿真了2020年3月17日-3月24日,“墨子号”最可能遭遇的空间碎片或空间目标情况,并给出了一些重要参数结果,对“墨子号”卫星运行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测绘》2006,(1):13-13
欧洲伽利略计划第一颗导航卫星北京时间2005年12月28日13时19分在哈萨克斯坦成功发射,这标志着中国参与的这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进入部署阶段。俄罗斯航天局自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联盟-FG”运载火箭,搭载着欧洲“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首颗实验卫星升空。外界评论,首颗实验卫星的成功发射为“伽利略”计划中30颗正式卫星的发射开了个好头。据悉,这次成功发射的实验卫星名为“GIOVE—A”,重600公斤,由英国萨里卫星技术公司制造。用来发射该卫星的是俄罗斯“联盟”系列火箭。按预定进程,发射升空后3小时 42分,卫星将在距离地面2.3万公里处脱离运载火箭,以每天环绕地球两周的速度开始测试工作。“GIOVE—A”实验卫星的发射是“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所有30颗卫  相似文献   

9.
1999年10月14日11时1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4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1号”地球资源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一颗巴西小型科学应用卫星也同时搭载升空。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联合研制的“资源1号”卫星,总质量为1540kg,轨道高度778km(太阳同步轨道),工作寿命两年,采用对地三轴稳定姿态控制方式。卫星上装有CCD相机、红外多光谱扫描仪、宽视场成像仪、空间环境监测仪和数据采集、传输系统,主要用于监测国土资源的变化;评估森林储量、农作…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2月21日0时2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它与2000年10月31日发射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起,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将拥有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11.
周亦  吕从  王慧敏 《测绘通报》2019,(1):97-100
“资源一号”02C卫星自成功发射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调查,以及国土资源、地质灾害应急监测等应用领域。“资源一号”02C卫星是一颗填补我国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空白的卫星,是根据国土资源主体业务需求定制的第一颗国产高分辨率业务卫星。本文以吉林省和浙江省某试验区“资源一号”02C卫星数据为例,对“资源一号”02C卫星数据融合影像进行了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变化信息检测能力的方法试验。根据试验区数据变化信息提取试验结果,对“资源一号”02C卫星影像在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中的变化检测能力和适用性开展了试验、分析和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2000年10月31日在西昌卫 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运用“中心遥控”透明工作模式对“北斗导航试验卫星”进行一系列在轨 测控获得成功。目前,卫星运行正常。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测控已由传统的分级操作测控模式 ,转变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中心遥控”测控模式。   “中心遥控”工作模式是通过地面测控中心直接向航天器发指令,实现对航天器的远程有效 监控。这种测控模式指挥便利,突出和强化了测控中心对航天器的集中监控能力,特别是提 高了测控中心在应急情况下对航天器的抢险能力。   在对“北斗导航试验卫星”测控中,中心直接向卫星发送了几千条指令,卫星均应答正常, 执行无误,星地信息交流畅通,充分显示了“中心遥控”远程透明测控模式的优越性。   2000年12月2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它与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起,构成了“北斗星导航 系统”。这标志着我国拥有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据有关部门介绍,为满足 国内卫星导航需求,我国将自行建立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它是 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这个系统建成后,主要 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服务,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推 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主持、王长耀等同志编译、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空间遥感图象的分析应用》一书,已于1985年底出版发行。 这本书主要由两部份组成。第一部分为“空间遥感主要活动概述”。编译者在这一部分,以很少的篇幅,高度概括地叙述了近二十多年来一些主要国家发射的与航天遥感技术有关的气象卫星系列,“阿波罗”宇宙飞船,地球资源观察卫星系统(包括美国发射的陆地卫星1—4号、海洋卫星、热容量制图卫星、天空实验室,苏联发射的”联盟号”和“礼炮号”卫星系列,法国拟发射的具有较高分辨力的SPOT卫  相似文献   

14.
卓健成 《四川测绘》1994,17(3):99-103
现代的“工程”一词,早已不单指“土木工程”,所有科学、技术为各式各样的建设服务,为各种社会功能服务的应用,都属于工程范畴。在未讨论OPS的工程应用以前,先粗略地介绍一下美国OPS卫星的现状。美国在三月十日成功地发射了GPS的第组卫星的第24颗卫星,至此,全球定位系统的生产型卫星已全部发射到轨道上。这个新发射的卫星SVN36/PRN6,布置在CI轨道面上,预计在四月十八日左右就能正常工作。这样,如果其他第!组卫星不产生问题,那么整个GPS工作星座的任务就能达到。以后的卫星发射,就根据特殊需要进行了。与此大致同时(…  相似文献   

15.
航天简讯     
(1)俄拟推出 1m商业遥感卫星系列。俄罗斯赫鲁尼切夫国营研究与生产航天中心计划推出名为“监视者”(Monitor)的 1m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系列。这些卫星基于该中心的“快艇”(Yakhta)卫星平台 ,重约 6 75~ 85 5kg ,将用“轰鸣”火箭发射 ,运行在 4 80km高的太阳同步极地轨道上。据称 ,利用仅 6 5cm的小型VSAT(甚小孔径终端 )个人地面接收终端即可直接接收到这些卫星的图像数据。(2 )“雷达卫星 2”平台通过设计评审。 2 0 0 2年 1月 8日 ,主管加拿大“雷达卫星 2”的MDA公司说 ,该卫星平台已通过了严格的设计评…  相似文献   

16.
科技信息     
科技新闻“一箭双星”发射成功  北京时间 2 0 0 2年 5月 15日 9时5 0分 ,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将气象卫星“风云一号D”和我国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海洋一号”一同送入太空预定轨道。“风云一号D”是一颗太阳同步轨道应用气象卫星 ,卫星质量为 95 0kg ,卫星设计寿命 2年 ,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负责使用 ,主要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等。“风云一号D”卫星发射升空后 ,我国有两颗极轨气象卫星同时在太空运行 ,呈双星状态。另外 ,我国还有两颗地球同步轨道气…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卫星遥感在河南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应用情况的回顾和总结,提出了卫星遥感在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卫片执法检查、建设用地监管平台和土地管理“一张图”建设、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矿业活动调查与监测等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展望,较好地发挥了卫星遥感数据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最直接、最便捷、最翔实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天绘一号”卫星工程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括“天绘一号”卫星工程的建设历程和卫星系统的使命任务;介绍了卫星系统和相机载荷的能力与技术参数;重点阐述了“天绘一号”卫星无地面控制条件下的摄影测量关键技术, 包括LMCCD相机体制、航天摄影测量相机参数在轨标定技术以及无地面控制点条件的三线阵EFP影像平差技术等的运用, 通过工程实践, 达到了工程技术指标要求;最后介绍数据应用情况, 提出“天绘一号”卫星的发展设想, 为了解“天绘一号”卫星工程提供了基本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日,由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承担的环保部“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环境应用系统水环境遥感分系统”项目最终验收评审会在京召开。  相似文献   

20.
1990年9月3日9时53分(北京夏令时)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风云一号”(FY-lB)第二颗业务试验气象卫星。卫星本体为1.4×1.4×1.2米的六面体,星体外侧对称安装六块太阳电池帆板,卫星总长度为8.6。米卫星姿态是三轴稳定,卫星轨道是太阳同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