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吉东杜荒岭金矿区围岩蚀变与金矿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荒岭金矿赋存于燕山晚期的石英闪长(斑)岩中,严格受近EW向断裂构造带控制。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和碳酸盐化等。具较明显的蚀变分带,自中心向外可分为黄铁绢英岩、石英娟母云母和青磐岩带。蚀变演化可划分为早成矿期、中成矿期和晚成矿期蚀变。金矿化与蚀变关系密切,尤其与硅化、黄铁矿化和绢英岩化最为密切,为典型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2.
上寒武统核桃坪组上段赋矿,近南北向断层控矿,含金矿化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绿泥石化构造角砾岩;云南保山黑牛凹金矿属中—低温热液交代型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正>玲珑金矿田发育玲珑-焦家式金矿——陆内岩浆期后热液蚀变剪切带硫化物石英脉-黄铁绢英岩蚀变破碎岩型金矿(吕古贤,1993;1997)。该类矿床受断裂破碎带影响,成矿地质体是黄铁绢英岩质蚀变岩带。本文通过实测填制"胶东玲珑金矿田构造蚀变岩相分布图(1∶10000)",把矿田玲珑-焦家式金矿中生代岩浆期后热液破碎带蚀变成矿的事件用地质图的形式加以表达,并首次展示了玲珑矿田断裂蚀变岩的分布形态及其成矿规律(申玉科,2003;路彦明,1999)。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对研  相似文献   

4.
河南西峡石板沟金矿为一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 近NW 向的剪切带为主要控矿因素。近矿蚀变岩类型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且具有分带特征。按照蚀变分带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采样, 研究了蚀变岩的岩石质量平衡、体积变化(fv = 97 .24% ~71.63% ) 和主成分变异,讨论了活泼元素和惰性元素在岩石蚀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主成分变异序列。  相似文献   

5.
大尹格庄金矿床是胶西北地区的特大型金矿床,为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研究大尹格庄金矿构造蚀变分带规律,对胶西北地区矿床研究及深部外围找矿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大尹格庄金矿床构造蚀变分带特征,以及各带岩石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构造应力测算的系统研究,揭示大尹格庄金矿构造蚀变成矿的构造地球化学和构造物理化学过程。研究表明,(1)矿床断裂下盘由远矿围岩到矿体的构造蚀变分带模式为:弱钾化花岗质蚀变岩带→强钾化花岗质蚀变岩带→绢英岩化钾化花岗质蚀变岩带→黄铁绢英岩带(金矿主要发育带);(2)金矿由远矿蚀变带→黄铁绢英岩带,古构造差应力值呈现由小到大的变化趋势;(3)由远矿蚀变带→黄铁绢英岩带,Si、Na、Ba、Sr迁出,K、Fe、Cu、Zn、Pb迁入,Au含量不断增加,在未蚀变到弱钾化阶段,元素总体含量变化幅度较小,而在强钾和绢英岩化阶段变化幅度较大。成矿过程中构造应力场与岩石组分迁移具有耦合关系,绢英岩化阶段古构造差应力值较大,岩石破碎产生张性空间,同时元素含量变化幅度大,热液活动强烈,易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6.
《地学前缘》2017,(2):140-150
胶东金矿是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化区岩浆期后中温热液蚀变脉状矿床。前人曾认为该类金矿属于壳源深融花岗岩-热液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近期研究表明,胶东金矿围岩蚀变年龄的测定,对于矿床成因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为解决胶东区域断裂热液蚀变年龄问题,对胶东半岛主要断裂矿化蚀变带开展如下相关研究:(1)选择胶东地区各蚀变岩带普遍发育的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岩带和强钾长石化蚀变岩带作为取样目标,进行区域对比;(2)该两类岩石中的蚀变矿物受到脆性断裂影响较小,能够得到蚀变阶段的稳定化学成分;(3)该两类岩石中的蚀变矿物发育有与蚀变同期的韧性变形,能够揭示蚀变阶段的构造应力应变状态。对样品中的钾长石和斜长石颗粒进行K-Ar法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蚀变岩同位素年龄数据。测试结果显示,胶东区域构造热液蚀变作用时期为(148.3±4.3)~(52.03±0.70)Ma,即早白垩世燕山晚期;同位素年龄自西向东逐渐变小,证明胶东西部地区的热液蚀变作用早于东部地区。通过分析已有的构造、热液成分和成矿物理化学参数等资料,结合本研究的最新成果,总结出区域成矿时代与成矿规律:胶东区域断裂蚀变系统中的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流体温度压力条件和成矿元素的分布与变化控制了热液蚀变成矿规律。上述地质特征显示,胶东金矿床是复成构造热液作用下的一种新型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7.
小秦岭金矿带围岩蚀变发育广泛,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本文叙述了该矿带主要围岩蚀变类型和特征,以蚀变分带、蚀变种类、强度,以及围岩岩性和控矿构造关系、蚀变过程中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等方面探讨了矿带围岩蚀变的产出规律。指出黄铁矿化是区内直接找金标志,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为区内间接找金标志。  相似文献   

8.
王忠 《中国地质》2004,31(2):206-212
陈家杖子金矿是近年来在华北板块北缘、内蒙地轴东段新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其赋矿围岩为侵位于太古界建平群老变质岩系与燕山早期花岗岩中的超浅成酸性隐爆角砾岩体,角砾岩体从中心向外侧有较显著的岩石类型分带。中心部位为隐爆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向外角砾增大,逐渐过渡为震碎角砾岩。角砾岩蚀变强烈.主要为强烈绢英岩化和碳酸盐化,其次为硅化、冰长石化、泥化和青磐岩化,并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现象。金矿体呈脉状,产于角砾岩体的中西部。金矿物主要以裂隙金和粒间金形式存在。燕山期酸性隐爆角砾岩、硅化、冰长石化、绢云母化蚀变,Au、Ag、Cu、Pb、Zn、Bi、As化探异常等为金矿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对几十年来地质找矿工作进行总结,支撑深部找矿的重大难题,经过多年的实际观测和分析研究,完成了“山东省招远市玲珑金矿构造蚀变成矿图”。玲珑金矿田发育玲珑焦家式金矿--陆内岩浆期后热液蚀变剪切带硫化物石英脉黄铁绢英岩蚀变破碎岩型金矿。该类矿床受断裂破碎带影响,成矿地质体是黄铁绢英岩质蚀变岩带。研究应用构造蚀变岩的地质测量和研究方法,实测了大量的构造岩相剖面,开展了1∶2 000和1∶10 000的填图。结果显示:(1)矿田处于滦家河岩体外接触带,赋矿围岩主要是玲珑似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花岗岩的似片麻理走向显示北西西至南东东向分布,带有胶东基底的构造痕迹。(2)断裂蚀变矿化带控制了金矿的分布规律,它们受到后期构造的改造。(3)图中从西到东、从北到南,流体交代蚀变岩的规模都逐渐增大,因此,通过断裂蚀变岩的发育情况,可知较大矿床集中在矿田的东南部。东南部构造及蚀变带规模大,矿体埋藏深,有良好的成矿远景。“山东省招远市玲珑金矿构造蚀变成矿图”的编制,反映了区内控矿构造的新资料。关于矿田找矿预测的靶区得到了探矿工程的验证,并有力地支持了今后一个阶段的深部找矿问题。以成矿地质事件为基础的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地质填图及找矿方法,具有重要的成矿研究和深部外围找矿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化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河北牛圈银(金)矿床围岩蚀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北省牛圈银(金)矿床受控于NNE向的牛圈-老虎坝(F1)断裂,隐爆贯入角砾岩是矿床的主要含矿岩石;矿床团岩蚀变发育,主要有钾化、硅化、绢云母-水白运用母化、高岭土化、蒙脱石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围岩蚀变以矿体为中心,可分为4个带(硅化带、绢云母化带、绿泥石-碳酸盐化带和钾化带),构成一个完整的蚀变晕;文章还对蚀变岩中的矿物转化和蚀变岩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安家营子金矿是一赋存在花岗岩中的复合型金矿,既有石英脉型矿化,也有蚀变岩型矿化,矿区发育广泛的热液蚀变。本文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通过系统采样、镜下鉴定,详细研究了安家营子金矿蚀变岩的类型、矿物组合、空间分布以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蚀变岩的分带性、成矿流体的演化等。结果表明,安家营子金矿主要受NNE向脆性断裂的控制,蚀变岩即分布在断裂的影响范围内。主要的蚀变类型有钠长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硅化和黄铁绢英岩化等,其中钠长石化在整个矿区均有分布,其余蚀变则分散在不同的独立区域。热动力学数据表明,安家营子金矿早期成矿流体K^+含量不高,可能相对富Na^+,因此钠长石化大量出现;随着钠长石的大量形成,流体成分演化至绢云母和钾长石的稳定范围,并出现绢云母化,但钾长石保持稳定。随着流体进一步演化至绢云母的稳定范围,绢英岩化开始大量出现,并且斜长石和钾长石基本消失,形成矿区主要的蚀变岩型矿体。安家营子金矿形成于喀喇沁变质核杂岩快速隆升期,因此控矿的次级脆性断裂构造的性质在拉张和剪切之间波动,导致蚀变分带不明显,也使得脉状矿化和蚀变岩型矿化叠加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前河地区正长斑岩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围岩及容矿岩石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长斑岩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容矿岩石和近矿围岩的原岩属正长斑岩,它先后发生糜棱岩化,角砾岩化,碎裂岩化,加上后期多种蚀作用的叠置,使其变得较为复杂,成矿早期蚀变为黑云母化,钾长石化,成矿期主要是黄铁绢英岩化,黄铁萤石泥英岩化;而成岩作用后期主要为碳酸盐化,由于多期构造和蚀变的叠置,容矿和近矿糜棱岩外观很难辨认,只有据显微镜下见以的一些残迹和变余的糜棱岩残体来恢复原岩,矿体间接围岩为玄武安山岩,早期曾受  相似文献   

13.
山西原平狐狸山金矿围岩蚀变特征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狐狸山金矿是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矿区围岩蚀变发育广泛,类型有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硅化等,蚀变分带明显,且蚀变强度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围岩蚀变受韧性剪切变形影响,金矿化与围岩蚀变的主要期次同时形成。  相似文献   

14.
新疆塔吾尔别克金矿位于著名的阿希金矿附近,矿床产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5段安山岩及安山质凝灰岩中,矿床主要受NW—NNW向构造蚀变带的控制,同时次火山相二长斑岩、爆破角砾岩筒(隐爆角砾岩)对成矿也具控制作用;蚀变类型主要有黄铁绢英岩化、硅化、碳酸盐化,热液成矿期包括石英-黄铁矿、石英-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等3个阶段,形成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石英-碳酸盐脉型3种金矿化类型,表生期形成氧化金矿。在阐述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归纳出构造控矿规律、火山-次火山岩体控矿规律、中-低温成矿规律和多因复合成矿规律,综合勘查和研究成果,认为矿床的成因类型为与晚古生代早-中期火山热液有关、有次火山(斑岩型、爆破角砾岩筒型和隐爆角砾岩型)热液成矿作用叠加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甘肃李坝金矿围岩蚀变与金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秦岭地区是目前国内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找矿的热点地区之一,已发现的甘肃李坝造山型金矿为超大型规模。以李坝金矿6号矿带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其蚀变矿物组合、近矿围岩蚀变分带及相应的金矿化特征,总结了矿床(带)的蚀变分带模式。该模式具典型的中心式环带结构,可分为3个蚀变带,由中心向外依次为黄铁绢英岩化带、绢云母化带和绿泥石化带。蚀变矿物组合分别为黄铁矿+绢云母+石英±毒砂±白云母±电气石±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黄铁矿±黑云母及绿泥石+黑云母±绢云母±黄铁矿;与这3个蚀变带相对应的是金的富集带、矿化带和无矿带。蚀变岩石物质组分迁移分析表明,围岩蚀变及其分带是热水流体/岩石反应时岩石化学组分发生迁移的结果,矿化伴随着蚀变发生,且金矿化与黄铁矿化和浸染状硅化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甘肃枣子沟金矿围岩蚀变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子沟金矿位于新堡—力士山复背斜南翼之合作—岷县区域断裂带南侧,是西秦岭西段近些年发现并勘查的大型金矿床之一。其围岩蚀变发育,类型多样。发育有区域地层变质期的面型热液蚀变作用和构造热作用的线型热液蚀变作用两类主要蚀变,其中线型蚀变中的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及辉锑矿化等蚀变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可作为夏河—合作金矿富集区找矿...  相似文献   

17.
铝在自然界很难呈自然元素存在,国内外文献报道也屈指可数.这次在河北省赤城县金家庄矿田桃沟金矿ZK317孔钾化蚀变角砾岩中发现了这种天然矿物. 该自然铝呈不规则片状嵌于黄铁矿边部,并与磁铁矿共生于碳酸盐细脉中.集合体粒度0.02×0.04mm,反射率大于黄铁矿,银白色,硬度低.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电子探针室探针测定,自然铝的平均化学成份(重量%):Al 94.62、Fe0.92、Mn0.76、Cu3.13、S0.54. 所见钾化蚀变角砾岩碳酸盐化较强,具交代结  相似文献   

18.
魏俊浩  刘丛强 《地球化学》1999,28(5):479-486
河南西峡石板沟金矿为一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近NW向的前切带为主要控制因素,近矿蚀变岩类型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且具有分带特征。按照蚀变化带进行了系统的这和岩石化学采样,研究了蚀变岩的岩石质量平衡。  相似文献   

19.
白崖沟金矿床地处祁连-北秦岭造山带的巨大反“S”型构造南侧。金矿化受震旦-奥陶系李子园群和近EW向展布的断裂带及二长花岗岩体的控制.通过分析金矿化特征与围岩蚀变类型。认为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热液活动主要分为4期,主要围岩蚀变类型为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和退色蚀变。文章总结了该矿床的矿化类型和特征.对成矿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对花山花岗岩体中金矿的围岩蚀变特征和围岩蚀变与金矿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蚀变模式。含金的围岩蚀变主要是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硅化和黄铁矿化,是寻找金矿体的蚀变标志,也是金矿体存在的重要特征。认为在豫西寻找金矿床,应拓展到花岗岩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