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采用山西省的洞体形变(倾斜)观测资料,使用实效检验较有效的连续形变前兆参量及异常判别方法,结合具体的震例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适合山西洞体形变有震异常提取的两种方法即:多台异常信息提取法和相关距平去年周期法,对这两种方法进行预报效能统计检验,得出了它们的R值评分分别为0.40和0.24,其中多台异常信息提取方法R值最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调和分析的方法,处理了全国地下水观测井网中18口井孔的水位和气压资料,求出了水井水位中固体潮体应变各分波群的潮汐系数和位相滞后,对这些结果作了分析和讨论。重点对映震能力较好的滇01井潮汐系数及位相滞后这二个参量与地震的关系,作了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连续形变观测的异常综合指数SAD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雁滨  蒋骏  张燕  李胜乐 《地震》2001,21(1):33-38
主要介绍了连续形变异常信息的综合指数SAD值的有关研究。在连续形变观测单项异常分析方法和参量研究的基础上,异常综合指数SAD较全面地综合了多种前兆参量和方法及同一测点的多台仪器观测信息,并顾及了不同台站之间的不同观测情况,所获得的结果较真实,更具可信度。可作为判定台站连续形变观测综合异常程度的判定值。此外,还对华北及川滇地区几次强震前SAD值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震前半年时段,地区的连续形变观测点的SAD值会有一个显增高(SAD值从平时的0.1-0.3的变化范围,增高到0.5以上)的前兆过程。特别是震中及邻近地区100多公里范围内的测点,SAD值出现显的高值异常(达0.6以上),未来强震则发生在SAD值在0.6以上的分布地区。异常综合指数SAD值反映了监测区内与强震有关的连续形变前兆性异常程度和危险程度,可用于对未来强震的预测。但需要有合理的观测布局及一定的观测密度作为前提。  相似文献   

4.
大地电磁地震前兆初步分析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大地电磁(MT)地震前兆初步分析系统的建立及主要功能,运用该系统对2003年度祁连山地震带8个大地电磁复测点进行了MT多参量综合对比、变化幅度的计算及异常前兆判定,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地电阻率短临前兆异常的判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志贤  彭远黔 《地震》1994,(1):88-96
本文用一阶差分和相干加权计算等方法对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其结果较好地突出了短临前兆异常。进而研究了地电阻率短临前兆变化特征及其短临预报指标;采用归一化方法将电阻率各异常参量转换为地震前兆信息量,为多种前兆方法进行综合跟踪预报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地倾斜固体潮分析中根据固体潮汐的畸变、趋势、上升、下降、转折等变化特征,提取地震前兆异常信息。本文基于地倾斜固体潮汐可计算的特点和时程变化特征,提出一种新的地倾斜异常提取定量方法和指标。经过对延庆地倾斜固体潮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预测误差比特征参量在中强地震前存在明显的前兆变化,说明预测误差比特征参量的计算模型是合理的,结果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数字前兆遥测台网中心数据库及数据处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实现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特点。着重介绍了该系统软件结构、工作流程、软件设计方法和主要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8.
地震前兆序列分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分数维用于地震前兆序列的分析中,讨论了确定前兆序列分维数的方法,进而确定前兆序列最少的序参量的个数,并对黑孜水准前兆序列和库尔勒倾斜前兆序列进行了实际计算。结果表明,黑孜水准序列的分维数d=1.7,库尔勒倾斜序列的分维数d=2.1,同时得到了描述这两个序列的序参量均为3。本文还尝试用信息熵的方法提取有用的前兆信息,结果表明,在熵值下降的过程中,观测台站周围300km范围内有中强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9.
文中讨论了归一化、无量纲的参量S,它可以较好地描述震磁前兆信息量。分析研究了1993年11月18日宝坻M=4.5的地震前后地磁变化所对应的信息量S,结果表明,S可以较好地反映震磁前兆现象。因此,以震磁前兆信息量进行地震预测研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周仕勇 《内陆地震》1995,9(1):24-28
科学地选取了8种可用于地震短期日常会商的测震学定量预报参量,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式及分析预报软件包。计算了新疆乌鲁木齐等6个重点监测区的预报参量背景值和异常定量判据指标。根据参量动态曲线与已有强震震例的对应关系,对各预报参量的预报效能、预报高效能区及盲区、异常出现时段参数均作了详细分析。最后简要介绍了最新实际应用中的预报实例。研究结果及研制的相应软件在实际日常会商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地震地形变观测系统的组成及地形变观测技术的发展,指出不同观测技术的时空特点,光纤和长基线应变仪等新技术的优点以及不同地形变观测技术进行联合观测的可行性和方法优势。通过对日本岐阜县安装的1500 m臂长应变仪与GNSS地球观测网(GEONET)中的连续观测站获取的应变进行比对的实例分析,得出从连续观测站获取的水平应变去趋势后与应变仪得到的连续应变结果基本一致,地震会引起应变异常,应变仪对环境因素的影响更敏感。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发展优势观测技术,进行观测技术和研究方法的融合、提高监测密度,增强时空分辨率,提升地震前兆特征识别能力,更好地为科学防震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12.
新疆地震前兆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几种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了前兆群体异常与新疆区域地震活动的关系; 在单项观测手段研究的基础上, 归纳了新疆中短期前兆异常、 尤其是短期异常的特征及阶段性演化标志; 剖析了2个典型震例。 研究认为, 新疆中强以上地震的前兆异常存在明显的阶段性, 综合分析方法可为中短期预测的提供依据; 多测项前兆异常的准同步转折是阶段性发展的主要指标; 短期内多种异常的集中出现可能是进入短期阶段的标志; 在无明显趋势性的背景异常时, 大范围、 多测项的前兆突变可能是强远震的异常特征; 形变异常强度AF值可为判定地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唐山地震台内的唐山断裂形变、断层活动协调比、断层土壤气CO2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唐山地震台内的唐山断裂近35年来整体上在水平方向呈微弱的右旋张性活动,垂直方向呈正断活动,但不同时段的运动状态有所不同;综合分析认为,唐山地震台形变和流体前兆观测对附近及华北因区域地壳应力场调整引起的中小地震有一定的显示,说明该台具有一定的前兆异常显示能力;随着观测资料和经验的持续积累,在该区域发生更大地震前,有望捕捉到更显著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4.
路珍  李瑞莎  唐红涛  贾鹏  季灵运 《地震》2016,36(4):89-100
以形变观测资料为基础, 对地球物理场区域形变测量和定点形变测量资料中的震前异常现象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 得到以下认识: 对于大范围的地球物理场区域形变, 异常发生时间较早, 范围相对较小, 适合于中长期地点的判定; 定点形变观测, 异常发生距发震时间较近, 但范围分布则较广泛, 适合于短期地震的预测, 发震地点需要结合大范围的区域形变测量资料来判断。 本工作对认识前兆异常现象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加强实际预报效能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e temporal variation in precursory ground tilt prior to the 1944 Tonankai (Japan) earthquake, which is a great thrust-type earthquake along the Nankai Trough, is discussed using the analysis of data from repeated surveys along short-distance leveling routes.Sato (1970) pointed out that an anomalous tilt occurred one day before the earthquake at Kakegawa near the northern end of the focal region of the earthquake. From the analysis of additional leveling data, Sato's result is re-examined and the temporal change in the ground tilt is deduced for the period of about ten days beginning six days before the earthquake. A remarkable precursory tilt started two or three days before the earthquake. The direction of the precursory tilt was up towards the south (uplift on the southern Nankai Trough side), but the coseismic tilt was up towards the southeast, perpendicular to the strike of the main thrust fault of the Tonankai earthquake. The postseismic tilt was probably opposite of the coseismic tilt. The preseismic tilt is attributed to precursory slip on part of the main fault. If similar precursory deformation occurs before a future earthquake expected to occur in the adjacent Tokai region, the deformation may help predict the time of the Tokai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16.
利用形态分析法,对2017年09月16日库车M_S5.7地震前震中400 km范围内形变和流体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提取震前异常,总结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库车地震发生前,共有7项形变和流体的资料出现中短期及短临异常;钻孔应变异常特征表现为压缩―拉张变化、压缩速率变快、周期性台阶变化;流体异常特征表现为水位阶升和气体高值变化。  相似文献   

17.
震源硬化模型的理论、实验及观测事实依据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陈立德 《地震》2000,20(1):1-9
从前兆异常共性特征、有关理论分析及岩石实验结果等方面,论证了震源硬化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前宁夏地区出现的前兆观测异常进行回溯性分析,从大地震的孕育范围与地震前兆的发展阶段分析认为这些观测异常可能与汶川8.0级地震有关.宁夏地区数字化流体与形变观测资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同震响应变化,对比分析其同震响应特征,结果显示宁夏地区前兆观测对汶川8.0级地震表现出南北分区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前兆地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治真 《地震研究》1992,15(2):193-204
本文介绍了有关地声观测技术和前兆地声机制的综合研究结果,为了获得连续可靠的地声信息,研制了四路慢速磁带仪等地声极微震记录仪。经过四年连续野外观测记录证明了它的稳定性和实用性;为了解决地声源定位问题,在山东莒县及云南洱源建立了标准地声台网,进行了连续四年记录,取得了可靠的资料;为了解决地声信号处理问题,建立了全国地声数据处理中心,及相应的时间序列和地声资料处理程序库。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进行了长期连续观测和全面的基础研究。通过观测,获得了可靠的前兆地声信息,特别是第一次用仪器记录到了可听前兆地声,提前时间为3—15分钟。观测研究表明前兆地声确实存在,地声可以作为地震预报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河北应变固体潮汐参数及震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河北省5个形变台站的观测资料,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法计算河北省境内M_S4.0以上的潮汐因子、相位等参数,发现应变潮汐因子对地震都有多则半年,少则几周的异常期。宽城台对河北省境内发生M_S4.0以上的地震中,震中距较其他台站最近(震中距最远为350km、最近为100km),资料较好,故在综合分析河北应变台站的基础上,重点选取宽城台的应变潮汐因子对河北2005—2015年地震案例进行简要分析,发现该台对地震的对应率达到60%,虚报率40%,漏报率极低只有14%,前兆异常可信度较高,可作为前兆异常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