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黄智龙  王联魁 《地球化学》1996,25(3):255-263
报道了云南老王寨金矿区与金矿化时空密切共生的煌斑岩的地球化学资料。主要元素研究表明,研究区煌斑岩属钾质-富钾质钙碱性煌斑岩;过渡元素分配模式为典型幔源岩石的“W”型,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以及相对高^87Sr/^86Sr、低^143Nd/^144Nd比值等特征都暗示,该区煌斑岩源于交代富集地幔;地质发展史,不相容元素分配模式,Sr、Nd同位素组成及有关模拟计算表明,俯冲进入地  相似文献   

2.
南秧田矿床是滇东南地区最大的以钨为主的金属矿床。文章以含电气石花岗片麻岩、无矿电气石石英脉和白钨矿矿化电气石石英脉样品为研究对象,结合地质特征、电气石元素地球化学及B同位素,对电气石成因开展研究。研究显示三类电气石均属于碱性电气石中的镁电气石,以富Mg及Y位中无Al或低Al为特征,具有相对高的FeO/(FeO+MgO)比值(平均0.53);其稀土元素(REE)配分曲线与晚白垩世花岗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相似;δ~(11)B值集中在-14‰,与地壳平均值非常接近,这些特征表明其与岩浆期后热液成因的电气石特征一致。电气石石英脉中广泛的钨矿化表明晚白垩世岩浆期后热液对矿区主矿体的叠加富集作用明显,据此提出距晚白垩世花岗岩体数百米至一千米的中源距离为有利矿化区,为矿区外围及深部勘查评价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长坑金银矿床的铅,锶,硫同位素特征与矿化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坑矿床金、银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前者的206Pb/204Pb比值变化大,后者较富207Pb/208Pb。金矿石中的铅为普通铅与放射成因铅混合而成的异常铅,银矿石中的铅则可能为三阶段铅混合的产物,且二者均为壳源。方解石的87Sr/86Sr比值显示锶来自地壳。金、银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分别以分散(平均值为负)和较为集中(平均值为正)为特征,并与铅同位素组成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合金、银的矿化分带现象,提出了铅同位素特征与氧化势不同的流体相互混合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张国辉 《岩石学报》1998,14(2):190-197
系统研究了河北汉诺坝玄武岩中二辉麻粒岩和辉石岩捕虏体的Sr、Nd、Pb同位素特征。虽然未确定捕虏体的形成时代,但同位素特征显示它们可能为较近期(中生代以来)形成。低的Rb/Sr与高的87Sr/86Sr比值的解耦表明捕虏体的形成经历了较强的混合作用。在二元同位素相关图上,三类具不同矿物组成的辉石岩与二辉麻粒岩有密切关系,即二辉麻粒岩投点位置是三类辉石岩的共同端点。综合考虑捕虏体的空间分布及其在Sr、Nd、Pb同位素协变图上的关系,可以认为层离作用可较好地解释这些现象。  相似文献   

5.
沉积岩物质成分所蕴含的地球深部信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炳松  乐昌硕 《地学前缘》1998,5(3):105-112
沉积岩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Sr同位素和Nd同位素等物质成分中蕴含着与地壳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的地球深部信息。当盆地发育处于拉张裂陷时期,盆地基底不太稳定,沉降比较快,且常有来自地球深部的幔源物质进入沉积盆地。来自地球深部的沉积物源,其成分和性质与来自陆源的完全不同,这种物源加入到沉积盆地中,必然导致沉积物中元素地球化学体系的异常。与正常陆源沉积岩相比,通常表现为,在经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中,Eu负异常减小甚至消失,wn(Tb)/wn(Yb)值增高,w(Th)/w(Sc)值、w(Th)/w(U)值、w(La)/w(Sc)值明显降低,Cr,Ni等铁镁质元素含量增高,N(87Sr)/N(86Sr)值低,而ε(Nd)值将明显增高。沉积岩物质成分中的这些特征,可作为判断沉积物受深部幔源物质影响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6.
新疆西天山菁布拉克岩带基性-超基性岩的全岩εNd(t)约为-5.1-+6.4,87Sr/86Sr(t)约为0.7037-0.7094。幔源岩浆同化围岩和结晶分异联合作用(即AFC过程)可以解释这些岩石的Nd、Sr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7.
张国辉  孙敏 《岩石学报》1998,14(2):190-197
系统研究了河北汉诺坝玄武岩中二辉麻粒岩和辉石岩捕体的Sr、Nd、Pb同位素特征。虽然未确定捕虏体的形成时代,但同位素特征显示它们可能为较近期(中生代以来)形成。低的Rb/Sr与高的^87Sr/^86Sr比值的解耦表明捕虏体的形成经历了较强的混合作用。在二元同位素相关图上,三类具不同矿物组成的辉石岩与二辉麻粒岩有密切关系,即二辉麻粒岩投点位置是三类辉石岩的共同端点。综合考虑捕虏体的空间分布及其在Sr  相似文献   

8.
西天山琼阿乌孜超基性岩体的稀土元素和Sr,Nd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对西天山琼阿乌孜超基性岩体和围岩片麻岩作了Sm、Nd、Rb、Sr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的研究,获得岩体的形成年龄为314±19Ma,∑REE约为4.0~7.6μg/g。其主体岩石是由来源于未亏损地幔较高程度熔融而产生的岩浆在结晶分异作用中形成。其岩体的边缘[εNd=-5,(87Sr/86Sr)=0.7055,∑REE=111.56μg/g]同化了围岩[εNd=-16.7,(87Sr/86Sr)i=0.7537,∑REE=196μg/g],并同时发生结晶作用,经历了AFC过程,形成了特有的琼阿鸟孜超基性岩侵入体。  相似文献   

9.
山东蓬莱,临朐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的钕,锶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霞臣  张宗清 《地质论评》1994,40(6):526-533
本文报道了鲁东和鲁西新生代碱性玄武岩13个样品的Nd,Sr同位素组成,143Nd/144Nd=0.512967-0.512744,87Sr/86Sr=0.70349-0.70450。它们在地质剖面上呈现规律性变化,可能与其地幔源区同位素组成的层状分带有关。鲁西地幔源区具有较鲁东更加亏损的组份。两地地幔源区在演化中都曾发生过地幔交代(或富集)作用,根据玄武岩Nd同位素模式年龄估计地幔交代作用发生的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四川盆地北缘广元地区及南缘綦江地区上奥陶统及下志留统地层的87Sr/86Sr、δ13C及δ18O的系统测定,取得了沿地层剖面变化的同位素组成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盆地南缘87Sr/86Sr值高于地质历史中海水的平均值,其原因是本区为受板块内古陆控制的缓坡环境,大量陆源锶的混入增加了87Sr/86Sr的值。87Sr/86Sr值在上奥陶统至下志留统地层交界处、Rhuddanian/Aeronian(鲁丹期/艾隆期)交界处具正峰波动,反映了此时海平面的短时下降。但从Rhuddanian至Telychian(特里奇期),87Sr/86Sr逐渐降低。从Aeronian至Sheinwoodian(舍因伍德期)早期,盆地南北缘的δ13C值处于逐渐上升的过程之中,而δ18O则相反。同位素的演化特征说明本区当时为海进时期,海平面不断上升,与全球性海平面变化相吻合。由于受区域构造运动的作用,Sheinwoodian之后的全球持续海进对本区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俞军真  郑有业  许荣科 《地质学报》2020,94(11):3361-3375
双口山金- 银- 铅矿床地处柴北缘西段,赋存在滩间山变基性- 超基性变火山岩中。矿体由金矿体和银铅矿体组成,成矿作用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双口山含金矿体赋矿围岩及含金石英脉进行LA- ICP- MS锆石U- Pb年代学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赋矿围岩形成时代为443±2. 9Ma,与区域滩间山群火山岩形成年代一致(440~490Ma)。含金石英脉热液锆石U- Pb年代为402. 8±4. 2Ma,与区域金矿床成矿年龄以及韧性剪切带年龄相接近(~400Ma),代表了金矿体热液作用及成矿时代。结合地质特征及前人研究,表明双口山金银铅矿床是柴北缘造山带在不同造山带演化阶段,由不同成矿作用,在不同时期,相互叠加形成的复合型多金属矿床。金矿体具有典型造山型金矿床特征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其成因主要与造山运动过程中的变质和变形作用有关, 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于绿片岩相的滩间山群变基性- 超基性变火山岩。银铅矿体为岩浆热液型,成矿与后碰撞造山作用伸展- 构造转换有关的岩浆作用有关,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于晚泥盆世深部含矿岩浆作用。  相似文献   

12.
熊耳群火山岩系金银多金属矿床热水成矿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华北板块南缘熊耳群火山岩系地层内部,已发现金、银多金属矿床多处,但对其成因机制的解释,不同学者往往存在不同认识。笔者通过对已知矿床产出地质特征、成矿热水流体特征和来源以及矿化、蚀变围岩系统研究后提出熊耳期后火山热液是控制金、银多金属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成矿作用以热水流体的沉积、充填作用为主,主成矿期应为熊耳群火山活动后期等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The Vazante Group,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Minas Gerais, hosts the most important zinc mine in Brazil, the Vazante Mine, which represents a major known example of a hypogene nonsulfide zinc deposit. The main zinc ore is represented by willemite and differs substantially from other deposits of the Vazante-Paracatu region, which are sulfide-dominated zinc-lead ore. The age of the Vazante Group and the hosted mineralization is disputable. Metamorphosed mafic dikes (metabasites) that cut the metasedimentary sequence and are affected by hydrothermal processes recently were found and may shed light on the geochronology of this important geological unit. Zircon crystals recovered from the metabasites are xenocrystic grains that yield U–Pb conventional ages ranging from 2.1 to 2.4 Ga, so the basement of the Vazante Group is Paleoproterozoic or has metasedimentary rocks whose source area was Paleoproterozoic. Pb isotopes determined for titanite separated from the metabasites have common, nonradiogenic Pb compositions, which prevents determination of their crystallization age. However, the Pb signatures observed for the titanite crystal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ose determined for galena from the carbonate-hosted Zn–Pb deposits hosted by the Vazante Group, including galena from minor sulfide ore bodies of the Vazante deposit. These similarities suggest that the metalliferous fluids that affected the metabasites may have been those responsible for galena formation, which could imply a similar lead source for both nonsulfide and sulfide zinc deposits in the Vazante–Paracatu district. This common source could be related to deep-seated, basin-derived, metalliferous fluids associated with a long-lived hydrothermal system related to diagenesis and deformation of the Vazante Group during the Neoproterozoic.  相似文献   

14.
金矿床定年方法进展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热液蚀变矿物,流体包裹体,脉石英,水热锆石和某些矿石矿物同位素定年方法的新进展使金矿床定年精度大大提高。热释发光等新技术区分成矿前或成矿后脉岩,异常铅模型研究可有效地示踪金矿化历史,在坚实的成矿背景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基础上,采用多元同素体系结构分析是今后矿床定年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安徽宣城茶亭铜金矿床是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浅覆盖区之南陵—宣城中—新生代火山—沉积盆地中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文章以赋矿石英闪长玢岩侵入体内发育的隐爆角砾岩为对象,通过详细的钻孔岩心观察和显微岩相学研究,确定其地质特征并探讨其与成矿的关系。根据钻孔岩心观察确定的岩石构造特征及钻孔剖面圈定的角砾岩空间分布特征,茶亭铜金矿床发育的隐爆角砾岩呈上大下小的不规则筒状体,被隐伏的石英闪长玢岩侵入体包孕。根据角砾特征以及角砾间的裂隙和胶结物特征,可将隐爆角砾岩划分为隐爆浆屑角砾岩、隐爆热液角砾岩和隐爆破裂角砾岩三类,三类隐爆角砾岩空间上有规律地分布,以隐爆浆屑角砾岩为中心向外或向上依次过渡为隐爆热液角砾岩→隐爆破裂角砾岩→石英闪长玢岩。基于隐爆角砾岩与蚀变和矿化的关系推测,岩浆—气液隐蔽爆破作用所产生的大量裂隙为后期含矿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热液的运移、交代、混合乃至卸载、沉淀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空间。茶亭铜金矿床的矿体赋存于浅成斑岩侵入体中,其围岩蚀变类型与分带,以及矿化呈细粒浸染状和细脉—网脉状等地质特征显示其与斑岩型矿床极为相似,但矿化富集部位与隐爆角砾岩筒(体) 的一致,且矿床同时发育角砾状、脉状、团块状矿化,矿脉中发育热液硬石膏甚至形成硬石膏岩等地质特征又明显不同于斑岩型矿床。因此,文章将茶亭铜金矿床确定为一个与中酸性浅成斑岩侵入体密切相关的隐爆角砾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矿床形成深度与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阐述了不同类型内生矿床的成矿深度和金属沉淀的垂直范围。热液成矿作用的深度下限可以下降到10000~12000m。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深度范围与成矿时的具体地质构造特征有关,且有很大的变化空间。金属矿床的形成深度受成矿母岩岩浆侵位深度的约束,而岩浆侵位的深度又与岩浆中挥发组分的数量、流体释放的时间、成矿元素的矿物/熔体和溶液/熔体分配系数等因素有关。据此可以解释斑岩铜-(钼)、斑岩钼-(铜)和斑岩钨矿床形成深度的差异。地温梯度和多孔岩石的渗透率也与成矿深度有关。CO2等挥发组分的溶解度对压力非常敏感,因此流体包裹体地质压力计对于成矿深度的确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开展深部成矿预测和找矿时,探寻隐伏岩体顶上带或岩钟是寻找深部与花岗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床的捷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摘要:阐述了不同类型内生矿床的成矿深度和金属沉淀的垂直范围。热液成矿作用的深度下限可以下降到10000~12000m。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深度范围与成矿时的具体地质构造特征有关,且有很大的变化空间。金属矿床的形成深度受成矿母岩岩浆侵位深度的约束,而岩浆侵位的深度又与岩浆中挥发组分的数量、流体释放的时间、成矿元素的矿物/熔体和溶液/熔体分配系数等因素有关。据此可以解释斑岩铜-(钼)、斑岩钼-(铜)和斑岩钨矿床形成深度的差异。地温梯度和多孔岩石的渗透率也与成矿深度有关。CO2等挥发组分的溶解度对压力非常敏感,因此流体包裹体地质压力计对于成矿深度的确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开展深部成矿预测和找矿时,探寻隐伏岩体顶上带或岩钟是寻找深部与花岗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床的捷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酸性岩浆体系成矿流体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流体成矿作用角度出发,与酸性岩浆体系有关的成矿流体可以分为:酸性岩浆硅酸盐熔融体,岩浆一热液过渡阶段硅酸盐熔融体及其分异的流体,酸性岩浆熔体分异形成的热水成矿溶液。酸性岩浆体系主要提供热源和部分矿质,其提供的热源驱动地下水淋滤、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形成地下水热液成矿流体。变质岩混合岩化形成花岗质岩浆过程中所形成的混合岩化成矿流体。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上述不同成矿流体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中条山铜矿田电气石与电气石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中条山铜矿田电气石和电气石岩地质产状、岩相学和矿物学、矿物化学等特征的研究,指出本区有三种成因类型的电气石:(1)北峪酸性侵入体岩浆期后热液成因电气石;(2)中条群地层中变质热液形成的电气石;(3)赋矿岩石和近矿围岩中热液蚀变电气石。第(3)类电气石具有特征的产状、矿物化学和矿物共生组合标型,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中条山铜矿区电气石特征及其对成岩成矿作用的示踪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条山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铜矿床集中区。在胡-篦型层控铜矿床容矿热液沉积岩建造和铜矿峪型铜矿床容矿钙碱性次火山-火山沉积岩系及其它地质环境内发现有大量电气石产出。电气石均属镁-铁系列,且以不含锂为主要特征。电气石由海底盆地热液沉积作用、火山热液喷气作用及热液交代作用形成。这些地质作用的产生均与中条山地区21亿年左右的岩浆活动有关。由于形成条件和形成方式不同,在不同地质环境产出的电气石具有明显不同的光性和标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