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移动地图的自适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一种新的电子地图应用模式,移动地图的制图模型和应用模式都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地图。在分析移动地图特点的基础上给出移动地图自适应要素的数据模型与组件结构,将自适应要素划分为时空要素、操作要素、技术要素、信息要素、用户要素以及使用环境要素等。移动地图自适应模型的研究可以指导移动地图的设计,实现其服务的个性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街景地图的发展,基于360°全景影像的街景地图服务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位置服务的主流趋势。该文提出了一种面向iOS移动端的全景地图应用构建方法。首先,提出基于球面模型的移动端全景场景构建、纹理贴图和渲染优化的技术方法;其次,针对移动终端应用模式,设计了面向移动终端的全景地图数据服务的技术框架;最后,采用移动端全景地图模型和数据服务框架,实现了iOS下移动端全景地图的开发。实验结果表明移动端全景浏览流畅,可以广泛应用在增强现实位置服务,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地图数据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地图数据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如何提高地图空间查询效率这一难题,从多种地图索引方法中选择了R+_树索引方法,实现了R+_树索引的算法,最后给出了一个包括地图数据存储和索引、查询功能的地图数据库实例。  相似文献   

4.
桌面地图信息系统是在传统GI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GIS小型应用平台,并大规模地应用于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本文在分析桌面地图信息系统与GIS的关系、桌面地图信息系统的作用与功能的基础上,论述了桌面地图信息系统的今后4个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分析显示,国外学术界对认知地图的研究比较深入,理论与实践成果颇丰.较之国外,中国起步较晚,尚处于理论引用和方法移植的初期阶段.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法,系统梳理旅游者认知地图的概念、意象要素、类型分类、研究方法等,总结国内外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及动态发展过程,并基于以往的研究提出旅游者认知地图在整个认知地图研究中仍处于不成熟阶段,主要表现为理论缺乏、内容缺陷、范围狭窄、方法单一等问题;同时从认知地图应用的动态变化、新技术、新方法的革新等层面,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对旅游者认知地图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全息位置地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成虎  朱欣焰  王蒙  施闯  欧阳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1):1331-1335
位置信息服务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以位置为基础,将相关信息关联和分析,为潜在用户提供知识层次关于表达对象的全方位的信息,实现地理位置概念应用的飞跃。本文在地理位置与位置地图概念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语义位置、位置感知与位置计算的内涵,提出了全息位置地图的新概念,探讨了全息位置地图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具有与自然语言相类似的结构、功能和性质。以往的地图语言研究主要关注地图符号的语言学机制,但缺乏从地理学语言视角分析地图语言的内涵与特征。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泛地图的概念被提出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泛地图背景下,地图在表现形式和表达内容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演化出许多新的特征。本文首先基于语言学理论分析了地理学语言的语言学内涵,指出在地理学视角下地图语言的概念应当从地图符号转向整个地图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图的语言学内涵,阐述了现代地图语言的概念泛化特征,即“内容”泛化和“形式”泛化。其次,本文以地理学语言的视角分析了地图的语音、语义和语法结构,以及地图演化进程中语言结构的演变特征。最后,本文类比语言学中元功能的概念,对地图的语言元功能,即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进行了剖析,并指出地图演化过程中语言功能发展的新特点,涉及地图的信息载负、信息传播、认知和模拟功能。本文基于语言学视角,对作为地理学语言的地图及其演化过程进行剖析,深化了对地图语言机制的理解,为地理学语言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8.
光盘地图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德森  冯璧华 《地理学报》1992,47(4):361-367
光盘存贮技术的优点是密度高,容量大,存取快,保存长。它给地图学者提供了一种完全新颖的制图介质,为计算机地图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本文简要介绍光盘存贮技术的原理与特点,目前光盘地图的研制和应用状况,及其在地图应用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地图电子出版系统的构成,功能,特点;地图电子出版系统的工艺流程,以及目前已投放市场的几个地图电子出版系统,认为地图电子出版系统的出现是地图制作与出版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10.
地图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地图可视化是现代地图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从分析地图可视化的含义出发,提出了地图可视化研究的一个基本框架,同时简要分析了地图可视化的特点。认为地图可视化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可视化变量研究、可视化分类研究、时空数据结构研究、视觉感受与视觉效果研究、虚拟现实研究、空间认知与信息传输研究等 6个方面。最后,就北京地区地形三维可视化实践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How is the culture of Appalachia conveyed through its foods? Local experts in Appalachian counties were asked to create a hypothetical menu for a meal that was representative of their home region. Fried chicken and ham were the preferred main dishes and dessert selections focused on apple pie and peach or blackberry cobbler. Virtually everyone would serve iced tea. Other Appalachian specialties that appeared regularly included apple stack cake, ramps, and soup beans. Several tradition foods, survivors in isolated settings, are now being revived as symbols of regional identity and pride.  相似文献   

12.
Map Reading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2012,111(7):273-288
  相似文献   

13.
Map Drawing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2012,111(8):330-336
  相似文献   

14.
15.
16.
The Magnetic Map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2012,111(9):455-456
  相似文献   

17.
18.
Abstract

Crucial aspects of the referent phenomena which provide the subject matter for cartographic symbolism are often overlooked by map interpreters in their haste to “read maps at a glance.” The blame rests largely on those practitioners of the environmental sciences who stress the simple, intuitive nature of maps, while effectively ignoring the true complexity of the cartographic communication process. Those persons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traditional map interpretation training programs are also at fault for implying, through long emphasis, that symbol identification, position location, and navigation constitute the essence of map analysis. The intuitive acceptability of map symbols in spite of their abstract character is also a deceptive factor. The fact that there is far “more than meets the eye” to map interpretation is easily demonstrated by looking closely at several basic cartographic symbols. In order to become an effective map user the environmental scientist apparently must go well beyond the mastery of conventional map reading principles and learn to deal with diverse informational dimensions in the context of the map use purpose and the physical/cultural make-up of the geographical region under study.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