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月平均温度距平特征,将华南春季温度状况分为稳定型与变动型两类。引用若干表征环流和气象要素长期累积变化的参数,综合分析其演变规律。发现西北太平洋副高和极区环流的相互消长是制约我国大范围冬春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这种消长过程并与低纬度高层环流和高纬度冬春积雪面积变化有关。最后根据实践和比较分析提出,华南春季温度的长期预报应侧重低纬环流变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春播期间天气的冷暧趋势和主要的连续低温阴雨时段的预报,是我们制作中长期天气预报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为了提高这类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服务质量,我们加强了对这类天气过程的分析研究工作。从大量的单站资料出发,结合大气环流特征,运用前期多因子的特殊值反映,进行综合计算分析;利用西风带环流的前期周期和付热带高压的强弱变化,制作春播期冷暧趋势的长期预报。运用特征日的环流型和多因子特殊值综合分析,制作三月中旬的低温阴雨的中期预报,经过近三年的预报实践,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制作我县寒露风预报方案过程中,发现本县寒露风与太阳黑子、大气环流及前期地面气温等因素有较好的联系。据此,本文对此种联系作一粗浅分析,并以有关因素制作寒露风预报模式,应用于实践预报服务工作。 一、太阳黑子、大气环流与寒露风的统计关系 众所周知,寒露风实质上是秋季“寒露”季节前后从北方南下的强冷空气团。它的出现以及强度、范围等,是与大气环流状态密切联系的。从气候学角度来讲,大气环流状态的变化,是由辐射因子和环流运动的相互  相似文献   

4.
2008年初肇庆罕见持续低温阴雨天气的成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及数值预报产品等,从大气环流形势特征、冷暖空气活动和中尺度南支波动、单站要素变化特征等方面,对2008年1月13日-2月2日肇庆低温阴雨天气的成因,以及2月3日转折天气的预报技术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大气环流异常是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把单站要素变化特征与大型环流演变结合,将会提高分析、预报能力;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对肇庆低温阴雨结束期的环流形势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讨论了6月500hPa亚洲中低纬环流特征与浙北丰枯梅雨的关系以及以3月环流特征量为主体建立丰枯梅雨的长期预报的问题。分析发现:6月500hPa环流变高场出现“X”型和“V”型是丰梅特征,出现“M”型是枯梅特征,梅雨丰枯环流特征对比鲜明。用3月环流特征量为主体作梅雨丰枯的长期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兴安盟夏季久旱转雨天气过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普查21年的资料,进行久旱转雨环流特征定性分析,发现不同的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协对应着不同的异常天气过程,干旱的大气环流形势就是相对稳定的长期少变的异常天气环流形势,这种稳定的环流形势一旦崩溃或进行调整就是一次久旱转雨天气过程。根据这一结论,总结出几个影响兴安盟久旱转雨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和单站指标;并可应用数值预报产品,制作久旱转雨的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7.
江苏雷暴日发生规律及其大气环流预报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根据江苏省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得出:江苏各地全年有96%~98%雷暴日出现在3~9月,平均年雷暴日数为27~36天。平均年雷暴日太湖周边地区最多,其次是里下河水网密集区及洪泽湖周边地区,徐州市最少。年雷暴日的年际间波动大,最多年份的雷暴日是最少年份的2.5倍。根据500 hPa大气环流特征量能表征天气形势和控制天气条件的这一特性,利用最优化因子技术对环流因子进行普查、对比分析,挑选一批与年雷暴日相关极其显著、稳定性强、因子间相互独立、可靠的大气环流特征量作为预报因子,建立了江苏省年雷暴日预报的大气环流模型,模拟及预报效果佳,可投入实际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8.
雷乙奇 《广西气象》1995,16(2):34-35
本文分析了玉林地区前汛期后期的降水量(龙舟水)分布和大气环流特征,提出了简易的预报方法,为该时期雨量的长期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玉林地区前汛期后期的降水量(龙舟水)分布和大气环流特征,提出了简易的预报方法,为该时期雨量的长期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某一时期降水量的多寡是与该时期相应的大气环流相联系着的,特定的环流型又是由对流层内等压面高度场的特定格局所决定的。长期预报的实践和长期天气过程理论的研究表明,在地——气这一套复杂且带有强烈反馈作用的藕合系统中,存在着若干月的低频大气波动。长期天气过程实质上是海、陆——大气系统大范围的热力——动力互相作用过程反映于大气波动中的低频振荡。其  相似文献   

11.
1.长期预报 目前长期天气预报实际应用的方法,基本上还是预报经验结合资料统计,D·L吉尔曼形象地称长期预报方法是“经验技巧和统计技术的“烹调”混合物”。预报方法缺乏充分的物理基础,长期数值预报虽燃正在试验,如国外的大气环流模式(GCM),它通过逐日积分作月平均环流预报。预报的月平均环流距平同观测值的相关系数约为0.4,达不到业务化的水平。何况,即使环流预报正确,也不能报出一个月内的具体天气过程及相应的天气特征,应在如下方面进行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广西主要江河流域汛期(5—8月)因大面积降水造成洪涝的气候规律;探索了汛期同期和前期大气环流特征、前期中国各区地温特征;探讨了汛期洪涝的月长期预报方法;给出了可供长期预报业务使用的准确的微机预报业务程序。  相似文献   

13.
用混合海气耦合模式长期积分的模拟结果, 分析了模式大气的年际变化性; 用1979~1994年间的“回报”个例, 探讨了该模式对ENSO引起的全球气候异常的预报。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好地再现与ENSO相关的全球大气环流的年际变化特征; 对预报而言, 模式较高的预报技巧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 全球热带大气具有较稳定的1年左右的可预报时效; 基本上可预报中、高纬地区由ENSO引起的冬、夏季大气环流异常 (包括气温和降水), 超前时间可达9个月至1年。  相似文献   

14.
长期天气过程的全球性和非绝热性吸引着人们从更广(全球)、更本质(非绝热加热)的角度认识大气环流的性质和规律,近年来一些从奇偶对称性出发研究大气环流的工作反映了这种趋势。为此,提出一个动力预报方案和一个统计预报方法,并对后者作了实际的计算。结果表明,用奇偶对称方法进行预报可能是中长期天气预报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气环流降尺度因子在中国东部夏季降水预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魏凤英  黄嘉佑 《大气科学》2010,34(1):202-212
本文将1951~2007年500 hPa 格点资料构成的表征区域系统的环流特征量作为降尺度因子, 使用降尺度技术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以环流特征量作为因子场, 建立逐月的我国东部夏季降水量的预报模型。从最佳预报模型中的环流特征量出现频率的角度, 对大气环流降尺度因子在我国东部夏季降水预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夏季各个月份的预报模型中, 出现频率表现最突出的因子是北半球和东半球副高系统。此外, 东亚地区副高系统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和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5月份雨量的天气气候成因探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探讨了影响云南5月雨量的大气环流背景、天气气候成因,指出大气环流季节性转换、ITCZ、南亚高压、西太平洋副高等是大气环流背景;夏季风和西风槽相互作用、北方冷空气与南方暖湿气流相互作用是天气气候成因。以此为预报思路,得出一个云南5月雨量长期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7.
大气环流异常对中短期天气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制作特征要素的合成平均图,是准定量分析前期大气环流异常对中短期天气变化造成影响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合理有效解释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利用欧洲中心格点资料制作预报和历史同期合成平均图,结合本地经验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并根据临近天气形势进行中短期预报订正,是2003年广西持续性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成功预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张芳钧 《贵州气象》1997,21(1):38-43
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主要分量的分析方法,分析了黔东南地区汛期暴雨天气时空分布规律的主要特征。研究了与大气环流季节非均匀承替规律相联系的暴雨天气特征的季节变化,建立了按切比雪夫我多项式分解前期500hPa,环流得到典型场权重为预报因子的主汛期暴雨主气长期预报方程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英国气象局的5层大气环流模式研究冬季长期预报的技巧。即使用多年平均海表温度,也发现(平均而言)所预报的大尺度环流的某些特征与实际大气的演变相比较,在20天左右的时间内仍有小的但比较清楚的相关关系。利用实测的热带地区的海表温度资料则改进了五年中四年的预报。  相似文献   

20.
宋海鸥  杨增梓 《气象科学》1998,18(2):189-195
本文对构成淮阴市春季连阴雨的成因、大气环流特征及主要影响系统进行分析和探讨。利用对大气环流特征参量的计算和环流分型及车贝雪夫多项式展开等方法,建立不同时间尺度的预报方法,预测连阴雨的发生时间及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