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从2007年10月开始,正式向全社会提供紧急地震速报已有2年。紧急地震速报的目的是通过计算机自动处理,以地震刚发生后的很少观测数据为基础,推断地震发生地点和规模,在各地开始强烈晃动之前,向社会报告预测的晃动强度和达到时间。气象厅为了有效地利用紧急地震速报,在大力宣传报道紧急地震速报的结构和利用体会等知识的同时,还在努力推进提高预测精度和缩短提供速报的时问等方面的对策。本文将介绍2009年8月开始实施的提高预测精度、缩短提供时间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国际地震动态》2006,(11):40-40
日本神奈川县2006年8月31日发生震度为4(日本标准)的地震。在震动到达横滨市附近的5s前、到达该县西部的15s前,气象厅的“紧急地震速报”即发出了警报。日本气象厅从2006年8月开始向有关机构提供这项“紧急地震速报”服务,2007年春季开始将向一般民众提供震度为5以上的紧急地震  相似文献   

3.
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五大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对外发布紧急地震信息的关键环节和出口。作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先行先试”单位,四川省地震局基于分布式服务架构开发平台,运用MQTT消息队列等技术,采用JAVA语言完成了四川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B系统)的设计与定制开发。目前,该系统已纳入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紧急地震信息发布的核心业务系统并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应用,解决了现有紧急地震信息发布系统单一运行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发布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以下简称“国家预警工程”)紧急地震信息对外服务要求,针对国家预警工程建设多算法多中心融合决策的主要技术难题,结合地震监测学科的技术发展现状和学科管理需求,地震监测预警业务系统迫切需要一个用于地震预警、参数速报和烈度速报分系统产出一套全国统一结果的融合决策平台。在国家预警工程定制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了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融合决策平台,其作为国家预警工程数据处理系统与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之间的关键信息通道,负责汇集融合国、省两级多中心地震预警和速报分系统的多套处理算法的处理结果,进行多个处理结果的同一地震事件判断及其可靠性判定,基于多个策略的信息优选和融合决策处理,产出融合决策后唯一、可靠、及时和准确的预警和速报信息结果。该结果经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的发布平台对外发布,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和特定专业用户可以基于收到的地震预警和速报信息进行防灾避险或应急救援。  相似文献   

5.
从印尼苏门答腊地震和海啸看各国地震系统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地震速报是非常重要的,速报的速度直接关系到像海啸这样的灾难的告警,从1900年以来全球发生了11次8.5级以上的地震,其中8次发生在海里,都引起了海啸。因此,大地震速报就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全球大地震及中国中强地震目录(1999年 1~3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浩  孟玉梅 《地震》1999,19(3):313-314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从1999年开始定期公布全球 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 4级以上中强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  相似文献   

7.
李君 《地震工程学报》2013,35(S1):152-157
针对地震监测信息系统应当在大地震发生后快速发布地震烈度分布信息的需求,本文立足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国际烈度速报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经验,设计并实现辽宁省地震烈度速报信息系统,实现了地震烈度数据信息的综合管理和发布。  相似文献   

8.
台湾是地震多发地区 ,5级以上地震年均 5~ 2 0次。 1 999年 9月 2 1日台湾南投 7.6级大地震 ,释放的能量之大、余震之多在该区为百年罕见。截止到 1 1月 1日 ,泉州台共记录可分辨震相的余震近千个 ,其中 5级以上 50多个。通过对 9.2 1地震大量观测数据的对比 ,泉州台测定的 MS震级明显小于全国基本台网的平均震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泉州台对台湾地震速报的准确度 ,甚至有的 5级左右的台湾地震 ,因测算的震级偏小而未能速报。1 涉及台湾地震的几个问题1 .1 地震记录特征泉州台相对台湾的震中距离一般在 30 0 km左右 ,记录震相主要有 P…  相似文献   

9.
冯浩  高艳玲 《地震》2007,27(2):147-148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  相似文献   

10.
冯浩  高艳玲 《地震》2007,27(3):139-140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  相似文献   

11.
<正>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地震日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及"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观测报告"。  相似文献   

12.
1 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地震速报 2004年,根据中国地震局全国地震速报责任分工,山西省地震局及时出台了<山西省地震局地震速报及地震参数发布实施细则>,规定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以下简称大同台网)在本地区及其附近发生速报地震时所承担的地震初报、正式速报、有感地震及余震的速报任务.  相似文献   

13.
冯浩  高艳玲 《地震》2006,26(4):138-139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定期公布全球7级以上大地震和中国4级以上地震目录。地震参数取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观测报告”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其中:发震时间为北京时(BJT);震中位置除给出经纬度外还给出了参考地区名,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十五"数字测震台网的建成并投入运行,极大地提高了陕西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和地震速报能力,并成功地经受了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考验。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8.0级地震后至5月31日,陕西测震台网速报地震669个,其中在地震速报规定范围内速报5级以上地震11个。在应对2009年11月5日陕西高陵4.4级地震(Ⅰ类速报地震)和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6.6级地震(Ⅲ类速报地震)及余震序列时,两个主震各种速报参数偏差全部符合地震速报规定对相应类别地震速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地震速报微博发布系统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健  侯建民 《中国地震》2015,31(2):456-460
微博已成为当今数据发布和传播的最佳自媒体平台,将地震速报信息及时发布到微博上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使民众及时获取地震消息,提高地震系统的社会服务能力。地震速报微博发布系统能实时读取EQIM地震台网速报信息并将共享服务系统中的地震数据发送到指定微博账号,同时发布具有中国地震台网中心LOGO标识的震中位置图;在读取EQIM和发送微博时充分考虑到震级、台网代码、震中中文地名等多种过滤条件。该系统已运行近3年时间,运行稳定、可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在朝鲜核爆、芦山地震、鲁甸地震等地震事件中及时向社会公众提供了地震速报信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无锡市地震速报信息智能发布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地震速报信息智能发布系统,是把EQIM速报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地震信息自动发布平台、发布子平台等实现一体化集成。系统建成后,实时获取各类地震速报结果、自动规范生成多种类型的地震信息,实现地震速报信息的规范、实时、多手段智能发布。通过扩展发布服务、对接地震信息数据,提高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从大地震速报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出发,论述了我国地震速报的现状.回顾大震速报的发展历程。以此为基础,讨论国家数字地震台网目前大震速报的模式,分析了在数字化代替模拟以后使用速度震级的可行性,以及量取20秒周期面波震级的必要性。从地震科研的发展方向构想我国未来地震速报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8.
依据陕西地震台网速报信息发布流程,以及地震速报信息向地市地震网站发布的实际情况,利用"十五"门户网站管理软件,在技术上探讨了地震速报信息向市县级地震网站快速发布的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9.
报告了台湾省实时地震监测的最新进展,特别是中央气象局(CWB)开发的地震速报(RRS)和地震早期警报系统(EWS)的最新进展。该系统利用的是自由场强地面运动仪遥测传输的信号。为地震速报之目的,中央气象局从1995年起在大地震(M> 4级)发生后一分钟之内提供地震烈度图、震中和震级参数,并以电子信息文件形式提供给政府机构和科学家,其可靠性近乎完美,特别是对破坏性大地震而言。利用1999 年集集地震期间收集到的大量数据,得出了一组经验关系式,以此中央气象局能够在大地震发生后的几分钟之内,通过速报系统发布计算出的PGA、PGV和可能的破坏分布情况。这种近实时的破坏评估对震灾快速应急响应和救助行动的展开具有重要作用。快速确定震级是根据自动生成的有效子台网的前10 s记录来实现的。以此为基础,得出一个监测软件,据此我们能够做出30 s之内的地震速报。这是向更实际的地震早期警报迈出的重要一步。从2002年起,该地震早期警报系统已经在中央气象局运行。综合的地震报告大部分能在地震发生之后30 s内发布,平均时间为22 s。当地震发生在距城市不足66 km时由于典型地壳剪切波速为3 km/s,现时的操作系统是无效的,而对于离震源的距离大于100 km的城市来说,前导时间会增加到10 s 以上。在后一种情况下,几秒钟的前导时间将足以使预编程序的应急响应在破坏性强震到达之前启动。  相似文献   

20.
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和谐和国家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甘肃省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项目的内容是对本省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台网进行加密和升级,形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网络和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网络,向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及时提供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其目的是提高甘肃省地震烈度速报台网提供的地震速报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提升甘肃省防震减灾服务能力,为科学地震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