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太行山地区中、新生代玄武质岩浆的源区特征与时空演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总结了太行山地区中生代辉长岩和新生代玄武岩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其组成显示它们的地幔源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新生代玄武岩以碱性玄武岩为主,含有少量橄榄拉斑玄武岩,它们来自软流圈的部分熔融,并伴有少量古老岩石圈地幔组分的加入。相比之下,中生代辉长岩具有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SiO2含量高,LREE和LILE(Ba,Th,U)富集以及HFSE(Nb,Ta,Zr和Ti)亏损,Sr-Nd同位素富集(大多数^87Sr/^86Sri〉0.705,^143Nd/^144Nd;〈0.512)、Pb同位素亏损(^206Ph/^204Pbi〈17.5,^207Ph/^204Pbi〈15.5,^208Pb/^204Pbi〈38.0)。这些特征表明中生代辉长岩来源于经过富硅熔体强烈改造的古老岩石圈地幔,这种富集改造过程很可能与华北克拉通内部元古代的俯冲/碰撞事件有关。古老且同位素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残存至新生代,并被新生代玄武岩携带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所记录。  相似文献   

2.
赣中早第三纪镁铁质岩石的地质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赣中吉安-泰和白垩纪红盆中发育有大量的镁铁质岩石,呈岩墙、岩瘤等多种产状,野外穿插关系和全岩K-Ar法年龄(为49—65Ma,相当于古新世)均表明它们形成于早第三纪,微量元素以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中度富集高场强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为特征,无明显的Nb和Ta负异常,同位素具有相对较低^87Sr/^86Sr(0.7041~0.7064)和较高^143Nd/^144Nd(εNd(T)= 0.8- 6.2)的特征。赣中古新世镁铁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与岛弧玄武岩明显不同,类似于洋岛玄武岩(OIB)。结合岩石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地质发展史,认为赣中古新世镁铁质岩石的源区是EMⅡ型富集地幔和亏损地幔(DMM)混合,暗示古新世时太平洋板块对中国东南部的影响很弱,中国东南部自古新世初期进入大陆边缘的板内岩石圈伸展环境,岩石圈伸展与软流圈上涌有关。  相似文献   

3.
湖南锡矿山锑矿矿区煌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对湖南锡矿山矿区煌斑岩脉进行了系统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来探讨煌斑岩的成因。本区煌斑岩形成时代大约为120Ma,早于锑成矿时间,并与锑成矿有密切相关。其微量元素MORB蛛网图,以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亏损和Ti不亏损,Th强富集和Ce弱富集为特征,具有岛弧型玄武岩微量元素分配模式,构造环境可能为大陆内部破坏板块边缘。稀土元素具有总量高,无明显的负铕异常,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特征。同位素以高^87Sr/^86Sr、低^143Nd/^144Nd为特征。结合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特征和地质发展史分析,煌斑岩可能为富含REE和高场强元素的俯冲带流体交代过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所产生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同化和混合很少量的矿区隐伏花岗岩浆和灰岩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湖南煌斑岩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高强场元素(Nb-Ta-Ti)为特征,同位素以高^87Sr/^86Sr、低^143Nd/^144Nd为特征。源区可能为早期俯冲交代的古老岩石圈富集地幔。煌斑岩的侵入是软流圈上涌的结果,表明湖南地区于晚三叠世已从岩石圈的挤压阶段开始向岩石圈伸展-减薄阶段转换。  相似文献   

5.
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和碳酸岩具有强烈富集LILE和LREE的特征,经球粒陨石标准化的REE分配模式与OIB十分相似。钾霞橄黄长岩和碳酸岩的(^87Sr/^86Sr)i分别在0.70381~0.70940和0.70529~0.71332之间,^144Nd/^143Nd分别介于0.512404~0.512924和0.512210~0.512928之间。经计算获得多数样品的εNd落在-3.4~5.58范围内,与OIB的εNd值一致。这两类岩石的^208Pb/^204Pb、^207Pb/^204Pb和^206Pb/^204Pb分别为37.613~39.330和38.060~38.995,15.842~16.441和15.545~15.677,以及18.418~22.4和18.149~19.062。采用主量元素MgO—Ni和ε(Nd)-(^87Sr/^86Sr)相关图,以及高场强元素比值Zr/Nb—La/Nb和Ba/La—Ba/Nb相关图以及。^208Pb/^204Pb-^206Pb/^204Pb,^207Pb/^204Pb-^206Pb/^204Pb相关图,一致证明本区火山岩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且源区具有EM1和EM11富集端员的混合。但是本区火山岩高的Nb/Ta比和强烈富集Nb等高场强元素,以及较高的^144Nd/^143Nd值,表明该火山岩地球化学具有某种特殊性。结合对西秦岭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及地质构造背景和演化历史的分析,提出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和碳酸岩的成因与地幔柱的活动有关,源区包含了EM1和EM11富集端员的组分。EM1和EM11富集端员的成因与地幔柱/软流圈流体的作用有关,也与大洋板片的脱水作用和大陆岩石圈的拆层作用有关。该区特殊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演化历史为上述几种作用的联合提供了可能。它不仅较好地解释了该火山岩地球化学方面的特殊性,及钾霞橄黄长岩与碳酸岩共生的事实,同时也证明新生代火山岩的成因是地幔柱.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藏北祖尔肯乌拉山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岩系火山岩Sr,Nd,Pb同位素成分的系统测试分析表明,火山岩具有相对高的^87Sr/^86Sr和低的^143Nd/^144Nd值及高的Pb同位素组成特点,且Sr,Nd,Pb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很窄,反映了其具有同源岩浆的特点,并且经历了类似的地球化学动力学过程。Sr,Nd,Pb同位素组成及相关图解判别表明,藏北祖尔肯乌拉山地区新生代高钾钙碱岩系火山岩来源于被大洋沉积物和地壳物质所混合的不均一富集地幔源区,显示源区具有壳幔混源性质,与EMⅡ型富集地幔源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7.
三塘湖盆地早石炭世安山岩(ECA)、早二叠世粗面岩类(EPT)以及中二叠世玄武岩(MPB)样品都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于高场强元素(HFSE)富集,Nb和Ta强烈亏损,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于重稀土元素(HREE)富集,类似于和俯冲带相关的岩浆特征。ECA具有高的Zr/Nb(4.67~12.39),低的Nb/La(0.27~0.30),Ce/Ce*=0.63~0.89,Sr/Sr*=1.32.2.49,并具有Ti的负异常,另外(^87Sr/^86Sr)i=0.70408~0.70451,εNd(t)=+7.42-+7.88。与ECA相比,EPT大离子亲石元素更为富集,Ti和P的负异常明显,特别是Ce/Ce*=0.72—1.64,Sr/Sr*=0.38~1.87,相对较低的Al2O3和CaO含量以及(^87Sr/^86Sr);=0.70414~0.70481和εNd(t)=+4.93~+6.13而区别于ECA。MPB与ECA相比具有较低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和较高的Nb、Ta含量,Ce/Ce*=0.69~0.84,Sr/Sr*=1、44~2.13,未有明显的Ti负异常,(^87St/^86Sr)i=0.70388~0.70396,εNd(t)=+7.10-+7.99。所有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早石炭世或更早,三塘湖盆地为与俯冲带相关的构造背景,ECA是典型的弧火山岩,其岩浆主要源于被流体或沉积物交待改造的亏损地幔楔。早石炭世以后,三塘湖地区逐渐进入碰撞后伸展拉张阶段,EPT和MPB都为后造山火山岩。EPT岩浆主要源于亏损软流圈底侵前二叠纪形成的造山组分的部分熔融;MPB的岩浆主要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并被前二叠纪形成的造山组分或是年轻地壳混染。三塘湖地区二叠纪伸展拉张的动力学机制主要是由于造山带增厚的岩石圈大范围拆沉而导致的大范围亏损地幔部分熔融岩浆和上部造山组分或是年轻地壳的相互作用,这种造山组分或是年轻地壳具有低的(^87Sr/^86Sr),比值和正的εNd(t)值。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指示没有明显地幔柱的作用特征。  相似文献   

8.
大别-苏鲁造山带南、北两侧广泛发育晚中生代富钾火山岩,主要岩石组合为粗面玄武岩-玄武粗安岩-粗安岩-安粗岩姐面岩,这套岩石总体具有富碱、富钾、富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Th等),贫高场强元素(如Nb、Ti等),(^87Sr/^86Sr),值偏高,εNd(t)值偏低等特点,但南、北两侧富钾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存在较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造山带北侧富钾火山岩稀土总量更高,轻、重稀土分异更明显,且(^87Sr/^86Sr),值更高,eNd(t)值和^206Pb/^204Pb值显著偏低。元素-同位素综合示踪显示,区内富钾火山岩均起源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但南、北两侧源区地幔的富集机制存在差异,南侧富集地幔的形成主要与俯冲洋壳析出流体的交代作用有关,而北侧富集地幔的形成除受到俯冲洋壳析出流体的交代作用外,在更大程度上主要起因于俯冲的扬子陆壳析出流体的交代作用,即其源区遭受了多次富集事件的影响,后者是导致南、北两侧富钾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保山卧牛寺组玄武岩为低钛拉斑玄武岩,具有大陆板内玄武岩的特征,总体与蛾眉山玄武岩中的低钛玄武岩相似。其分异程度较高,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有明显的Nb、Ta负异常,Zr和Hf正异常,Eu无异常或弱负异常。该玄武岩由3个大喷发旋回形成3个岩石单元,其中下部早期第1单元由致密块状玄武岩、斜斑玄武岩、杏仁玄武岩和凝灰岩组成,第2和第3单元中见少量橄榄玄武岩和粒玄岩以及辉绿岩脉。有较高的^86Sr/^87Sr值(0.705966—0.706657)、较低的^143Nd/^144Nd值(0.512212—0.512283),εNd(t)多为负值,源区为介于EMI和EMⅡ端员之间的富集岩石圈地幔。上述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均可与蛾眉山玄武岩下部低钛拉斑玄武岩对比,表明该期岩浆作用可能同为地幔柱活动的产物,并暗示蛾眉山大火成岩省向西有很大的延伸。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周口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及其与埃达克岩对比的分析,发现该岩体具有C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143Nd/^144Nd-^87Sr/^86Sr图解发现该岩体的锶、钕同位素投影点均落在EMI型富集地幔区域内,表明其物质来源与EMI型富集地幔有关。而εNd(t)-ISr图解中,其投影点正好落在汉诺坝二辉麻粒岩包体范围内(汉诺坝二辉麻粒岩包体是幔源基性岩浆在晚古生代-中生代底侵到下地壳底部构成的年轻下地壳的一部分)。由此推测认为,周口店岩体是中生代新增生的华北克拉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钱青  张旗 《地质学报》2001,75(4):570-570
在北祁连山东段老虎山地区分布着一套奥陶记蛇绿岩,主要包括变质橄榄岩、辉长岩,以及玄武岩和沉积岩互层。沉积岩主要是浊积岩,包括砂岩、粉砂岩,硅岩等。主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偏碱性拉斑玄武岩与洋底玄武岩相似。除了个别玄武岩接近N-MORB特征,大多数样品为E-MORB。多数具Nb负异常。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老虎山玄武岩形成于弧后盆地。其εNd(t)值在+3.0-+8.9之间,(^87Sr/^86Sr)i值为0.7030-0.7060,表明亏损地幔源区中可能有富集地幔成分加入。砂岩岩石学特征和硅岩地球化学特征都表明沉积岩形成于靠近陆缘环境。  相似文献   

12.
牛毛泉基性杂岩体位于准噶尔古板块博格达-哈尔里克晚古生代岛弧东段,赋存磁铁矿。研究表明,该岩体具有明显成层性和韵律构造特征,主要岩石类型有橄榄辉长岩、含橄榄辉长岩、辉长岩和角闪辉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套岩石属拉斑玄武岩系列,m/f值介于0.65~1.44之间,属铁质基性-超基性岩。岩石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低,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元素略富集的右倾型;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具有明显的Nb、Ta负异常和弱的Ti正异常。岩石εNd(t)=-3.4~-0.50,εSr(t)=-3.4~8.5,具有向EMⅠ方向演化的趋势,表明岩浆源区可能为受俯冲流体交代改造的富集岩石圈地幔,是新疆北部早二叠世时期后碰撞伸展阶段的产物,由拆沉的富集岩石圈地幔被软流圈加热后发生部分熔融并上侵形成。  相似文献   

13.
赵磊  吴泰然  罗红玲 《岩石学报》2011,27(10):3071-3082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温更地区北七哥陶辉长岩岩体由橄榄辉长岩和角闪辉长岩组成,主要造岩矿物为橄榄石、辉石、斜长石及角闪石等.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橄榄辉长岩形成于269±8Ma,为晚古生代华北板块北缘岩浆活动的产物.橄榄辉长岩和角闪辉长岩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特征,即:轻稀土元素( LREE)富集的右倾平滑配分模式;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Sr、Ba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 Nb、Ta、U、Th相对亏损,但Zr-Hf不亏损;87Sr/86Sr(t)平均值分别为0.706776和0.706960,εNd(t)平均值分别为-8.8和-8.9,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7.2019和17.2277、15.4252和15.4524、37.3082和37.4724,在s7 Sr/86Sr(t)-143Nd/144 Nd (t)图解上,北七哥陶辉长岩都落在了EMI型富集地幔附近.根据以上事实,结合区域资料表明,橄榄辉长岩和角闪辉长岩产于后碰撞的构造环境,并且来自相同的岩浆源区,主要继承了华北陆块内部EMI型富集地幔,可能受到了古亚洲洋俯冲消减过程中再循环下地壳组分对岩石圈地幔的改造.  相似文献   

14.
北羌塘盆地南缘的晚三叠世那底岗日组火山岩主要由英安岩、流纹岩、凝灰岩等组成。其主量元素具有高SiO2(66.58%-80.90%)、低TiO2(0.12%-0.42%)的特征,属钙碱性系列(σ平均为1.245);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及不相容元素Th的高度富集和高场强元素Nb、Ta、Ti的亏损;稀土元素(La/Yb)N〉10,Eu亏损较明显(δEu=0.53-43.88),配分曲线右倾、较陡;Pb、Nd、Sr同位素组成为(^206Nd/^204Nb)T=18.531-18.838、(^207Pb/^204Pb)T=15.749-15.859、(^308Pb/。^204)T=37.138-37.917、(^87Sr/^86Sr)i=0.70852-0.71086、(^143Nd/^144Nd)。=0.511779-43.511896、εNa(t=208Ma)=-9.3--11.6。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那底岗日和石水河的那底岗日组火山岩的岩浆源区为上地壳;同时利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证明了北羌塘地块归属扬子陆块群的论断,即北羌塘盆地存在元古宙结晶基底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北羌塘盆地南缘的晚三叠世那底岗日组火山岩主要由英安岩、流纹岩、凝灰岩等组成。其主量元素具有高SiO2(66.58%-80.90%)、低TiO2(0.12%-0.42%)的特征,属钙碱性系列(σ平均为1.245);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及不相容元素Th的高度富集和高场强元素Nb、Ta、Ti的亏损;稀土元素(La/Yb)N〉10,Eu亏损较明显(δEu=0.53-43.88),配分曲线右倾、较陡;Pb、Nd、Sr同位素组成为(^206Nd/^204Nb)T=18.531-18.838、(^207Pb/^204Pb)T=15.749-15.859、(^308Pb/。^204)T=37.138-37.917、(^87Sr/^86Sr)i=0.70852-0.71086、(^143Nd/^144Nd)。=0.511779-43.511896、εNa(t=208Ma)=-9.3--11.6。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那底岗日和石水河的那底岗日组火山岩的岩浆源区为上地壳;同时利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证明了北羌塘地块归属扬子陆块群的论断,即北羌塘盆地存在元古宙结晶基底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柳园地区下二叠统中发育多条煌斑岩脉,并且在空间上和二叠纪玄武岩、辉长岩和超镁铁岩关系密切。煌斑岩K-Ar、Ar-Ar定年测定表明岩脉侵入时间在220~240Ma之间。地球化学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Zr、Hf)的特征。Sr-Nd同位素以高的(^87Sr/^86Sr)i 0.708616~0.708744,较低的εNd(t)-3.89~-2.14为特征。Nb/Ta(16.16~19.14,相对于原始地幔的17.5)、Zr/Hf(42.14~43.95,相对于原始地幔的36.7)以及Ta.Nd.Ti的亏损,显示源区可能和早期俯冲洋壳或造山带根部拆沉组份脱水、富集流体交代岩石圈地幔有关。本区煌斑岩为二叠纪裂谷发展到后期,富集流体上涌,交代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并沿断裂侵入的产物;是二叠纪开始的裂谷作用和火山活动晚期阶段产物。  相似文献   

17.
粤西阳春地区马山二长闪长岩强烈富集K、Sr和LREE,(^87Sr/^86Sr)i =0.7046,εNd(t)≈ 1;岗尾-轮水岩体较富集K、Rb、Th和LREE,(^87Sr/^86Sr)i= 0.7063,εNd(t)≈-2;石录岩体较富集Sr,K、Rb、Th和LREE相对较低,(^87Sr/^86Sr)i=0.7084-0.7089,εNd(t)≈-6。马山岩体来源于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LREE富集的交代地幔;岗尾-轮水岩体来自于放射成因Sr、Nd同位素组成略高或交代时间略早的富集交代地幔,并且经历了明显的结晶分异作用;石录岩体则很可能是前存下地壳底垫基性岩重熔形成的。从早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南岭西部的岩浆成分和源区的规律性变化反映了区域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圈伸展-拉张-减薄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位于苏鲁造山带的乳山浅色辉长岩形成于晚中生代(约120Ma),SiO2含量为53~55%,MgO含量较低,为3.6~4.9%,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等,具有明显的“地壳”印记。Sr同位素中等富集(0.7072~0.7075),Nd同位素比值较低(£。(t)=-9.5~-11.6),Sr—Nd同位素组成变化不大,反映岩浆无明显的地壳混染,代表了晚中生代地幔源区的同位素组成。辉长岩Sr—Nd同位素组成介于EMI与EMII端元之间,反映这种富集地幔是由早期预富集的地幔在中生代早期受到深俯冲的扬子陆壳的改造而形成的。苏鲁地区晚中生代基性侵入岩、火山岩和脉岩同位素组成的差别,反映了地幔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横向和纵向不均一性.这种差异也是地幔交代作用强度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多福屯第三纪火山岩,为钠质基性火山岩系。该火山岩(La/Yb)N值在6—11,∑REE平均为117,样品普遍具有不相容元素富集、Pb亏损以及弱的Nb、Ta正异常,Nb/U和Ce/Pb平均值分别为30和17;样品的87^Sr/^86Sr值为0.7041~O.7069,Nd初始值为0.5129(εNd(t)=6),△^207Pb/^240Pb和△^208Pb/^204Pb分别在11~19和73-84之间,结合高的Sr初始值,表现了特征的Dupal(高放射成因铅)异常。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火山岩属于似OIB性质的陆内火山岩,源区具有DM与EMⅡ混合特点。个别岩石表现出明显陆壳混染的迹象。火山岩源区特征反映了OIB类岩石的复杂性,可能由区域原、古特提斯地幔继承而来,因而是原地的和固有的,并非与青藏高原物质向东挤出有关。通过与邻区同时代火山岩的对比推断,整个高原东北缘新生代火山岩幔源区具有小尺度的不均一性。高原东北缘新生代火山岩的发育可能与较大规模的贺兰-川滇南北复合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20.
扬子板块西北缘新元古代岩浆作用的研究对于探讨Rodinia超大陆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米仓山新民地区角闪辉长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岩石Si O2含量较低且变化范围较小,岩石富Al和Ca,低K、Ti、P,Mg#值中等,属于亚碱性低钾拉斑岩石系列。岩石具有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低、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低的特征,具弱Eu正异常,δEu=1.03~2.36。岩石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Hf、Th等),87Sr/86Sr=0.703 858,143Nd/144Nd=0.512 617,εNd(t)=+3.1。综合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该岩体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可能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在这时期,扬子板块北缘处于汇聚环境,新民角闪辉长岩形成于弧后盆地的构造环境,是Rod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期间演化过程中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