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全球军事科技实力的变化将重构世界格局从而影响世界局势的走向,准确把握世界地缘军事科技格局演变对深刻认识和有效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SIPRI武器贸易数据和世界银行数据库,从产品结构、网络格局和影响机制3个方面研究了全球军事科技贸易时空格局演化和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全球军事科技贸易规模呈波动上升趋势,贸易产品结构以军用飞机为主导,海军舰艇与装备、导弹和装甲车为组成的一极三核特征,军用飞机是大部分国家或地区主要出口产品或进口依赖产品;(2)全球军事科技出口格局呈美国、俄罗斯和西欧的三极分布特征,亚洲国家影响力显著提升,地缘军事格局东升西降、南升北降特征明显,进口国和地区集中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东—南欧—北非一带,空间分布格局与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位置相吻合;(3)全球军事科技贸易网络呈一超多强特征,欧亚大陆始终是全球军事科技贸易的主要舞台,亚洲国家成为重塑贸易格局的重要力量。(4)以美国和俄罗斯为核心的军贸竞争格局凸显,美国最大流网络的扁平化趋势揭示着美国主导能力的提升和西欧次主导国家的衰退;(5)军事科技贸易网络演化是进出口国家(地区)的属性与邻近性...  相似文献   

2.
马勇  童昀  任洁  刘军 《地理科学》2018,38(11):1799-1808
以长江经济带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其时空格局,通过地理探测器筛选其主导驱动因子,基于GWR(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模型揭示主导驱动因子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各年份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均呈显著空间正相关,但集聚程度逐年下降;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空间分异格局基本稳定;地理探测器剔除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和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两个初选因子;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驱动因子作用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环境风险、人地压力、排放强度、信息化水平、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各驱动因子存在特征不同的空间异质性,为制定针对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作为带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和防止城市产业空心化的“压舱石”,制造业空间演化特征和驱动因素识别对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0—2020年微观企业数据,采用核密度、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兰州市制造业空间演化特征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从空间结构来看,由城关区和西固区组成的“双中心”逐步向中心城区和郊区构成的“多中心集聚、轴向连片发展”演进,呈现出明显的郊区化趋势。(2)从集聚特征来看,兰州市制造业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开发区、新城区、国家级新区是不同时期制造业集聚的主要载体,可以说三代“新区”重塑了制造业的经济地理格局。(3)从驱动因子来看,政策因素、地价因素、交通因素以及集聚经济是制造业企业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其中以国家级新区、开发区表征的政策因素空间异质性较为显著,而以企业数量表征的集聚经济空间异质性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全球高科技产品贸易结构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段德忠  杜德斌 《地理学报》2020,75(12):2759-2776
为清晰刻画全球高科技产品贸易体系变迁,本文利用世界银行以及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2000—2017年高科技产品贸易数据,从产品结构、网络结构和影响因素3个方面探讨了全球高科技产品贸易结构的演化态势。研究发现:① 产品结构上,以电信设备为主的电子通讯产品主导全球高科技贸易发展,但在国家尺度上,化学产品和武器产品是大部分国家(地区)的进口依赖产品或出口优势产品;② 拓扑结构上,全球高科技产品贸易网络持续扩张,联系紧密,是一典型的“小世界”网络,并发育出稳定的“核心—边缘”式的等级层次结构;③ 空间结构上,全球高科技产品贸易格局呈现出由欧洲—北美主导向由东亚主导转变,贸易最大国也由美国转变为中国,网络空间结构也呈现出由以美国为核心的“双拱”格局向以中国为核心的“多拱”格局转变,但美国依然在多种高科技产品贸易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④ 影响因素上,贸易规模、经济邻近性和文化邻近性对全球高科技产品贸易网络演化皆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地理距离对全球高科技产品贸易网络的演化起到明显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林建鹏 《地理科学》2022,42(2):284-292
基于机构分层分析框架,运用统计与空间分析方法,剖析中国省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医疗资源配置与服务利用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研究发现:2010—2018年2类机构的耦合协调类型由濒临失调衰退型变为勉强协调发展型;总体呈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水平较高,中部地区居中,西北、东北、西南等经济欠发达沿边地区较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和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为核心的热、冷点区的空间聚集特征,同时在空间格局改善程度、局部空间集聚效应强度和冷热点区变化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异;受人口分布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空间等因子驱动,同时存在明显时空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性转折点上,采用重心模型、位序-规模模型和弹性系数等方法,对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经济地理格局演化的模式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全球经济地理格局呈现增长态势阶段性放缓、经济重心东移、经济发展极化程度下降以及以贸易为主要动力的发展态势,形成了区域性经济一体化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以及产业链关联等演化模式。未来,全球性与区域性经济治理、地缘关系等因素将持续影响全球经济地理格局演化,全球经济重心将持续东移,全球经济格局演化和国际秩序变革将加速推进,各国应携手应对全球性问题,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旅游流是社会网络关系的一种地域表现形式,国家(地区)之间旅游流网络中心度的差异可以被理解为国家(地区)之间一种不对称的社会活动相互作用关系。面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旅游流网络中心度刻画指标不清晰、时空规律不精确、影响因素不明朗等问题,本研究构建了5个网络中心度指标,并据此分析了全球各个国家(地区)入境旅游流总体特征与空间演化规律,识别了主要地理因素对旅游流规模的影响程度变化。结果发现:2004—2019年全球入境旅游流规模增长近一倍,亚洲地区之间旅游流规模快速提升;全球大多数国家(地区)旅游影响力、向心力和辐射力提升,中国各项旅游流网络中心度指标的提升速度均处于世界前列;多数中心度指标之间显著相关,其中约束力和辐射力与其他指标相关程度较低;地理邻近性对旅游流规模有显著且稳定的影响,人口规模不仅与亲和力等指标显著相关,并且对旅游流规模的影响程度在时间序列中显著提升。研究结果体现了中国入境旅游在全球旅游流网络结构中的持续向好态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市场的地理格局正进入深度重构期。根据1984年~2013年的中国出口贸易数据,运用地理集中度指数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地理集中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促进新时期我国出口贸易政策的创新实践。研究发现,中国出口贸易地理集中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三个重要演化阶段存在差异化的主导影响因素;非农产业的劳动人口比重和出口商品价格指数成为两大长期性影响因素;近十年来人民币汇率的灰色关联序呈现不断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9.
晁勐  张俊  刘翔 《干旱区地理》2022,45(6):2004-2012
以2021年兰州市主城区678个居住小区房价数据为基础,引入地理场模型量化影响房价的外部因素,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等模型对房价分异的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的作用机理、带宽差异展开研究,以期为推动河谷型城市房产市场的公平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 兰州市主城区平均房价为13739元·m-2,空间上呈现“一主三副”的带状多中心组团式分布格局,房价由多中心向四周递减,价格相似的小区在地理空间上邻近分布,具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局部空间特征。(2) 房价分异是多种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区位特征中的主商圈对房价的影响居于首位,建筑特征中的房龄、容积率和邻里特征中的中学数量、绿化率等对房价的影响较大,城市地理特征对房价具有显著影响,愈靠近黄河的小区、房价越高。(3) 各驱动因素的带宽差异明显,主商圈、医院等小尺度变量存在高度空间异质性,而容积率、黄河等全局变量基本不存在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论文基于全球238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研究1988—2018年全球粮食贸易网络的空间格局演变,并引入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构建粮食贸易的引力模型以解析其影响因素,以期揭示全球粮食贸易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 全球粮食贸易规模在波动中呈快速上升态势,贸易增速年际波动较大;贸易商品结构不断多元化,但仍以小麦、玉米和大麦为主。② 全球粮食贸易网络密度不断增强,局部核心节点存在极化现象,但整体贸易网络多元化趋势不断增强。在国家尺度,粮食贸易网络结构由“东西轴线”转向“多点放射”,逐渐从极化转向多元;其中,粮食出口网络核心节点不断增加,但区域粮食出口网络仍受几个核心国家主导;进口网络的集中特征逐渐弱化且更加均衡。③ 土地资源禀赋、农业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全球粮食贸易的核心驱动因素,价格差异水平、语言邻近性、空间物理距离、社会治理水平对各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全球粮食贸易有一定影响,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较小。该研究能丰富贸易地理相关研究,提升对全球粮食贸易的科学认知,并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夏启繁  杜德斌  段德忠  黄晓东 《地理研究》2020,39(11):2429-2448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仍在肆虐全球。国际合作,尤其是在全球大流行时期保持医药卫生健康领域正常流通的特需药品贸易是抗击疫情的关键。然而,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出口管制已经使得以往的全球药品贸易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全球抗病毒药品贸易中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大流行期间被刻画的更加清晰。本文通过梳理2000—2018年全球抗病毒药品贸易格局的时空演化特征,探讨了全球抗病毒药品贸易的产品结构及各国(地区)在全球抗病毒药品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变动,特别是揭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在全球抗病毒药品贸易体系中的相互依存关系。研究发现:① 产业结构上,以疫苗产品为主的全球抗病毒药品贸易体系正向以疫苗、含抗生素药品为主演化。两类药品出口都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则主要出口抗生素。② 拓扑结构上,全球抗病毒药品贸易网络是一典型的“核心-边缘”式的小世界网络。网络核心由美国逐步转向西欧国家。网络社团逐步聚拢,中国逐步脱离美国社团,向以德国、比利时为代表的西欧社团靠拢,并且在网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③ 空间结构上,全球抗病毒药品进出口贸易格局逐步由分散走向集中,形成欧洲主导、美国衰落、亚洲兴起的发展态势。④ 在抗病毒药品贸易上,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地区)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逐步加深,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较低。  相似文献   

12.
全球跨境并购网络的空间格局演化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东  杜德斌  刘承良 《地理学报》2021,76(10):2536-2550
跨境并购是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的重要途径,对世界经济地理格局演化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基于2001—2017年全球跨境并购交易记录数据建构网络,借助复杂网络分析、GIS空间技术以及引力模型等方法,对全球跨境并购网络的空间格局演化及其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① 全球跨境并购网络的规模、密度、范围均有小幅度增长,并存有去中心化趋势。② 全球跨境并购方和标的方的空间分布重心出现由西(欧美)向东(亚太)转移的迹象,其首要推动者为中国,但中国跨境并购联系的出入口依赖于中国香港、英属维京群岛、开曼群岛等地区。③ 全球跨境并购网络社团的空间组织范围总体与世界大区的范围保持吻合,其中全球最大的社团由英美主导但其凝聚范围出现收缩,中国主导的亚太社团凝聚范围得到扩大,德法主导的社团对欧洲进一步整合。④ 研究期内国家(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和离岸金融中心等属性要素,以及国家(地区)间地理、语言以及历史的邻近性要素始终是驱动网络形成的重要动力,而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市场规模指标在2009—2017年对跨境并购联系的形成只产生了单向(接收或发出)影响,经济邻近性作用失效。  相似文献   

13.
李恩康  陆玉麒  陈娱 《地理研究》2019,38(11):2624-2638
研究基于出口距离的基本定义及衍生的出口偏移指数(IMEO),探讨了2005—2016年中国317个市域单元的货物出口格局演化。同时,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互联网宽带用户数表征财政投入、工业水平、通信技术,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分析了其对于地区货物出口的影响。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 2005—2016年IMEO呈现正余弦叠加振荡,外贸货物出口格局的演化态势为:重心西移→重心东移→重心西移→重心东移,表明西部地区的货物出口贸易受经济转型和国际环境的冲击更大;② 在对外贸货物出口的整体影响上,财政投入>工业水平>通信技术。政府财政投入对货物出口贸易的影响已经式微,通信技术发展对西部外贸货物出口的促进作用较东南部更为显著。研究认为未来东部应当加大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加对贸易风险的管控。西部则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业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刘海龙  管志涛 《热带地理》2021,41(5):943-955
从产业环境、产业规模和产业效益3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中国2012—2018年省域尺度电影产业进行综合评价,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2—2018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但发展速度显著提高,“T”字型空间结构逐渐形成,其发展空间格局与经济发展格局趋同性特征显著;2)电影产业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空间格局整体呈现东、西部地区高,中部地区低的“凹”字型特征;3)电影产业规模上升较快,形成东部发达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格局;4)产业效益增长显著,空间分布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逐步明晰;5)电影产业发展水平省际之间差异大,均衡化演变趋势逐渐显著,影片制作发行和票房收入是导致省级电影产业指数差异大的主要原因;6)电影产业的发展及其时空演变是以经济和对外开放程度因素驱动为主,人口、政策、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立足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的阶段性变化,构建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讨了2019年黄河流域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成因。结果表明:(1)新发展阶段,区域旅游业发展既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又受到新发展理念等新因素的影响,二者共同组成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体系。(2)黄河流域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由下游向上游逐级递减的空间分异格局,上中游地区内部差异较大,下游地区较小,上中下游之间存在比较显著的供需不匹配现象。(3)在单一维度和综合维度上,各因素对旅游业发展均有显著的影响,但新因素强于传统因素,各因子的影响力排序具有一致性,旅游业发展受因子间协同作用影响更大。(4)传统因素中消费水平、交通条件和旅游资源禀赋,新因素中创新能力和绿色生产对旅游业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影响,但其异质性空间效应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贸易地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韬  贺灿飞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0):1732-1746
全球化时代的技术进步和贸易自由化似乎逐渐将世界经济连为一体,但研究发现国际贸易仍然显著地受到地理因素影响。与此同时,经济地理学对国际贸易地理的理论建构存在欠缺,其对国际贸易研究的贡献目前集中于对国际贸易地理格局和贸易网络异质性的描述分析上。在此背景下,论文从生产、流通和消费3个方面归纳国际贸易研究对地理因素作用的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① 生产上的地理差异经由机会成本差异促进贸易;② 流通上的地理差异经由贸易成本而抑制贸易;③ 消费上的地理差异经由市场需求地空间差异而影响贸易。通过总结贸易与制度变迁、贸易与集聚、贸易与不平等、贸易与创新、贸易与污染间的关系相关研究,论文认为当前国际贸易研究存在如下局限:① 并未深入讨论地理变量的内生性,即贸易可能反过来塑造地理差异而非仅由地理变量决定;② 相对缺乏多尺度、跨尺度视角,即贸易理论预测的宏观尺度贸易利得在中观、微观主体上并非均等分配,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③ 部分研究对产品异质性缺乏探讨,无法全面刻画贸易的差异化地理效应。据此,经济地理学未来对国际贸易研究的贡献可能在于运用多尺度、跨尺度联系的视角深入阐释贸易与地理的多维度异质性和复杂互动。  相似文献   

17.
运用贸易强度指数、HM指数和地理探测器分析了2008—2019年中国与加勒比国家的贸易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与加勒比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迅速,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中国与加勒比国家贸易合作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主要集中于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等大国;(3)中国与加勒比国家的贸易联系强度较低,但贸易关系正向紧密方向发展;(4)中国在加勒比国家主要进口矿产品等初级产品,出口机械设备、纺织服装等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5)加勒比国家商品出口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显著高于中国商品出口对加勒比国家的依赖程度,呈现出非对称性结构;(6)经济发展、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条件和技术创新水平成为影响中国与加勒比国家贸易的重要因素,双因子交互探测解释力高于单因子探测,包括“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两种类型,其中“双因子增强”占主导。  相似文献   

18.
2000—2011年产品空间网络视角下中国出口演化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下,研究中国出口演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西方演化经济学界“产品空间网络”理论的提出,为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复杂网络方法的新视角。国内学界基于该理论在全球尺度下研究中国产业演化的研究甚为匮乏。文章利用2000—2011年全球海关贸易数据库,以R软件可视化全球动态产品空间,构建了“核心区位度”新指标来科学测度国家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位置,探讨国家在产品空间网络中“核心-外围”位置对本国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在产品网络空间的位置存在差别,国家的经济表现越好,国家越倾向于在产品空间网络处于核心位置。中国已改变传统上的专业化生产两极分化出口贸易模式,形成相对均衡化的贸易格局,出口优势产品开始从产品空间网络的外围轻工业集群,走向核心地带的机械设备集群及化工综合集群,成为全球网络核心区位度提升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通过回归模型得出,影响中国在产业空间网络中核心位置演化的主要因素是教育质量与研发投资等因素,而外商投资并未对中国走向网络核心位置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城市扩展是城镇化对土地覆被变化影响的响应,其动态过程具有典型的时空异质性特征,21世纪以来我国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为全球城市研究提供了良好素材与实证地域。该文紧扣城市扩展的时空异质性特征,从过程格局和驱动机制两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重点与方向,以期为解决中国城市扩展的现实问题以及践行健康城市化之路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在过程格局方面,区域尺度研究关注国家及地区在不同时期城镇用地扩展的数量特征,个案尺度研究则关注城市扩展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对象以东、中部大城市为主,遥感与GIS空间分析是其主要的数据源与技术手段;2)在驱动机制方面,外部机制研究充分讨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镇用地总量增长的影响,内部机制则是城市扩展空间异质性产生的动因,旨在从微观层面揭示影响城镇用地转变的各类地理区位因子;3)未来应注重发展结合中国城镇化实际的理论分析框架,加强对小尺度区域及城市扩展重点、热点区域的研究,并不断突破均质地域假设,探讨城市扩展影响因素作用效应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的背景下,重庆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并取得突破,对外贸易的地理格局发生较大变化。本文搜集整理2008~2012年海关统计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3)对重庆市对外贸易伙伴的空间分布格局、商品构成状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2008年以来重庆进出口商品总量增长迅速,出口集中度逐年提高,而进口集中度逐年降低;②进口贸易伙伴集中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贸易伙伴的分布重心向东南亚倾斜。进口商品集中于电子信息产品及机械设备;③出口贸易伙伴分布更加集中于北美洲与欧洲。出口商品以计算机与通信产品、机械设备为主。其中,计算机类电子信息产品已经超过传统汽车、摩托车等产品而位居首位。最后对重庆市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