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利用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遥感(RS)技术对重庆市2000年TM/ETM数据和2006年中巴资源卫星数据进行解译对比.分析了重庆市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趋势和动态特征,进而研究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潘星  李维庆  李永鑫 《测绘》2014,(6):280-283
本文选取天府新区龙泉驿片区作为试验区,基于两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城市空间格局信息,从城市扩展强度、重心变化、扩展形态、道路空间布局等方面对试验区城市空间格局扩展变化开展了分析、研究,并对其发展驱动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焦作市区建设用地扩张特征入手,利用2000年、2008年、2011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焦作市土地利用现状,监测焦作市建设用地及其他各类地物类型空间分异情况,分阶段研究焦作市空间演变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焦作市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焦作市城市发展进行量化分析,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马晶  毕强  吴铁婴  崔利 《测绘通报》2015,(2):42-45,5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引起的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已经引起学术界广泛的重视,定期或不定期地获得城市扩展信息、了解城市动态变化趋势,可为城市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本文基于元胞自动机(CA)原理,充分利用CA在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模拟和空间局部优化方面的优势特点,结合遥感和GIS 技术建立城市空间扩展 CA 模型,对吉林市建成区的演化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开发的CA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5.
SLEUTH城市扩展模型的应用与准确性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多时相TM遥感影像, 利用SLEUTH模型对沈阳市1988~2004年间的城市扩展过程进行了模拟.采用ROC曲线、多分辨率误差估算和景观指数3种方法对SLEUTH模型在总体预测能力、城市扩展数量、空间位置和空间格局上的模拟准确性给予全面定量评估.结果表明,SLEUTH模型具有可信精度, 对城市扩展总体趋势拟合较好, 但是对城市扩展空间位置的预测和城市空间格局的表达还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6.
研究结合重庆市主城区2011-2017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相关地形图、规划资料及交通专题资料信息等,提取城市路网和城市建设用地数据,基于GIS操作平台,采用空间核密度方法分析主城区城市路网时空演变特征,探索城市路网空间分布规律,以街道(镇)为研究单元分析城市道路与城市用地扩张之间的耦合关系,为合理规划交通道路布局,促进城市扩张与道路网络的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主城区城市路网分布具有空间不均衡性特征,路网演变有明显的方向性,以东西两翼带状区域变化为主,路网密度变化集中在低密度区。与城市用地扩张相关性研究中发现,城市路网是城市扩张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路网中密度区域对城市扩张的驱动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结合同期城市经济、人口等统计数据,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北京市建成区边界要素。采用地理国情与城市空间扩展相融合的监测分析模型及相关评价指标开展空间格局变化分析研究,揭示北京市2000—2017年间城市扩展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分析。其成果可为北京市科学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和GIS的上海城市空间热环境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对城市微气候、城市生态环境演变有重要影响。为探讨城市热环境空间格局的研究方法,借鉴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首次提出热力景观概念,以景观的观点来研究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在RS,GIS的支持下,创建了热力景观空间格局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转移矩阵法对1990年,1995年和1998年上海城市多时相热力景观的转移概率进行,分析了热力景观的动态变化和热力景观类型的组分转换过程。通过分析,揭示了上海城市近10年热力景观类型的变化强度和趋势。  相似文献   

9.
城市居住单元绿地景观遥感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人类改造最彻底的景观,城市中的居住单元是与市民最息息相关的景观单元。绿地是居住单元的重要自然要素,在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吸尘消声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住单元景观质量的优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景观生态学理论共同形成了对生态系统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的独具特色的研究模式,而利用景观指数对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化研究是这种研究模式的基本内容。传统的景观指数研究多基于TM、SPOT影像在较大尺度上开展,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居住单元这样的小尺度上研究景观格局还较少。本文具体介绍了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居住单元绿地景观斑块的整个过程,并选取绿地覆盖率、斑块密度、分维数、均匀度指数和最大斑块指数等指数,分析了厦门居住单元的绿地景观结构,最后采用模糊评判的方法对选取的居住单元作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城市空间研究视角从物理经济空间逐渐转向为以人为中心的城市活动空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交通条件改善,城市活动空间格局持续变化.受限于长时间序列个体活动数据的缺乏,相关研究大多局限于单一活动空间及活动汇总层面,存在空间上覆盖不全、时效性不够等问题,导致对城市活动空间演变的微观过程理解不足.尤其对于城市要素(例如:住房、交通等)如何影响个体行为,进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过程还欠缺理解.大数据时代下,海量个体出行数据使得实时、大规模、多方位感知人们时空行为成为可能,为定量理解城市活动空间动态提供了新的途径.论文从"人(行为)-空间(结构)-城市(要素)"交互视角出发,从居住、职住和日常活动空间三个维度提出城市活动空间动态研究框架,并以深圳市为例展开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利用RS和GIS进行成都市扩张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多时相TM影像,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缓冲区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对成都市城市扩张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扩张在各缓冲带空间分异显著,城市扩张呈明显的“圈层式”扩展模式,总体上紧邻城市中心区域,具有较强的空间集中性,随城市中心到周边区域,空间集聚性减弱.城市扩张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异性;区域...  相似文献   

12.
以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为例,采用1989年、1999年、2006年三期Landsat TM遥感图像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阐述了提取研究时段内城镇用地扩展数据的技术路线,并结合城市地理学方法,进一步对城镇空间扩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独山子区城市用地扩展驱动力进行了尝试性分析,并对以后城市扩展提出对策,以期探讨遥感与GIS技术用于城市地理学的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13.
Urban sprawl has led to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large losses of arable land in China. In this study, we monitor and model urban sprawl by means of a combination of remote sensing,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spatial statistics. We use time-series data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socio-economic driving forces behind urban sprawl, and spatial models in different scenarios to explore the spatio-temporal interactions. The methodology is applied to the city of Wuhan, China, for the period from 1990 to 2013.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built-up land has expanded and has dispersed in urban clusters.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and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are still the main causes of urban sprawl; however, when they have developed to certain levels, the area affected by construction in urban areas (Jian Cheng Qu (JCQ)) and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ACL) tend to be stable. Spatial regression models are shown to be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models. The interaction among districts with the same administrative status is stronger than if one of those neighbors is in the city center and the other in the suburban area. The expansion of urban built-up land is driven by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period, and greatly influenced by its spatio-temporal neighbors. We conclude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spatial statistics offers an excellent opportunity to explore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and interactions among the districts in the sprawling metropolitan areas. Relevant regulations to control the urban sprawl process are suggested accordingly.  相似文献   

14.
新疆克拉玛依市商业地价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地价是一个具有时空性质的多维概念,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特殊性。但目前对城市地价空间分布规律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与方法依据,本文以克拉玛依市2007年土地调查商业用地数据和地价动态监测数据为依据,以ARCGIS软件为平台,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对克拉玛依市商业用地价格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地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城市地价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城市商业用地地价的分布在空间上既有连续性,也存在变异性,受区域整体趋势的影响明显高于小范围的变异性,属于强空间自相关;商业用地地价分布整体呈现圈层结构,交通道路对地价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滨州市城镇体系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形理论从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两方面分析了滨州市城镇体系结构特征。从城镇体系规模结构方面,计算了滨州市城市规模分形分布的分维数和城镇体系的首位指数,并讨论了滨州市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及其特点;从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角度,计算滨州市空间结构的关联维数,分析其分形特征。最后,提出滨州市城市发展的方向:扩大首位城市规模,培育次级中心城市,积极发展县域小城镇。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GIS空间叠加分析技术,选择扩展强度指数、紧凑度、分形维数、重心转移指数和扩展方位指数,定量分析了海东市1990—2016年间城镇用地扩展时空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海东市城镇用地持续增加,扩展强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中速持续扩展趋势,城镇从空间无序转向空间协同发展;城镇用地紧凑度持续下降,分形维数持续增大,城镇用地不规则性增加;城镇用地重心转移呈现出“有序—无序—有序”的特征,城镇用地扩展方位分异特征明显,并表现出单翼、双翼和扇形多种扩展模式并存的特点。在海东市城镇用地扩展中,高原河谷地形为自然制约因素,园区新区的设立为主要路径,政策诱变为主要动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动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典型要素遥感智能监测与模拟推演的理论、方法与应用,对于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城市规划与综合治理,区域决策与管理等均具有关键支撑作用。针对覆盖要素和驱动要素复杂非线性,本文研发了协同多源遥感数据的智能识别方法,实现了精细化高可信覆盖要素分类;协同遥感、POI兴趣点和时空大数据等多源数据,有效探测和识别了要素变动的驱动力。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空间演变机理挖掘、空间统计建模、启发式智能建模,并应用于土地利用、城市扩张、生态演变、碳储量等。同时,研发了聚焦城市生长推演的UrbanCA平台以及聚焦多类土地利用变化推演的Futureland平台,集成了自主研发的模拟推演系列方法并以长三角为主要区域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Uncontrolled, yet fragmented peripheral urban expansion has emerged as a menace to urban development. To cope with this rapid urban expansion process, identification of the forces responsible for this rapid urban expansion is a pre-requisite, especially when its threats to habitability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study tries to evaluate fragmented uncontrolled urban expansion faced by Kolkata using cellular automata-Markov chain. Urban growth patterns, land use/land cover transformations and spatial allocation correspondence with planning strategy is the main theme of this study. Depending upon the driving forces, the study result indicates a bi-directional urban development potential surface, which might be a result of the biased planning initiative along with middle-class residential demand. This simulation result provides evidence for the planning authority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spatial allocation and urban expansion trends and provide flexibility to modify the current allocation scenario.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义乌市城市空间结构动态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地形图和不同时相的TM影像为信息源,介绍了浙江省义乌市城市空间结构动态变化过程,阐明了1970~2002年32a间义乌市城市空间结构动态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有自然环境、交通通达性和经济发展速度等,为合理制定和完善城市规划,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兴趣点(POI)和夜光遥感影像能够直观反映城市社会经济等实体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选取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典型城市代表——武汉市作为研究区,选用研究区2016年POI和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作为基础研究数据,采用GIS分析工具对POI数据进行了空间核密度分析;然后分别对POI核密度分析结果和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进行了空间网格化处理;最后采用双因素制图和栅格叠加分析方法对两类数据的空间耦合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武汉市POI数据和夜光遥感数据的空间耦合性整体较好,空间耦合相一致区域占比为82.15%;但POI数据和夜光遥感数据的空间耦合性在长江沿岸地区也存在部分差异,如硚口区、汉阳区夜光遥感数据和POI数据多以低—中的空间耦合模式为主,而青山区、武昌区和汉口区则多以中—低的空间耦合模式为主。武汉市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关联密切,通过对POI和夜光遥感数据的空间耦合关系探讨,能够对武汉市空间实体要素的空间结构特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文结果可为沿江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研究提供一种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