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编绘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是土地利用研究的基础数据之一。实际工作中,通常是以1∶1万(1∶2.5万)土地更新调查底图为基础,采用放大编绘法或等大编绘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制作的。总的来说,编绘主要是针对图内的点状要素(三角点、埋石点、高程点)、线状要素(河流、道路、境界等)和面状要素(各类用地)3个方面进行的。通过对点状要素的取舍、线状地物的弯曲、相互关系、移位和地物压盖以及面状地物的地类合并与综合等问题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主次分明、清晰易读、关系合理的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  相似文献   

2.
腾格里沙漠虽经过多次小规模专题考察,始终未见有沙漠专题地图编制出版,多数只作为专著中的插图加以表现。为此,编制《腾格里沙漠地貌图》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能反映出腾格里沙漠的全貌,还能体现沙漠发展规律、演变特点、分布特征等。依据腾格里沙漠的图幅范围、地貌类型以及印刷纸张规格的要求,将《腾格里沙漠地貌图》的比例尺定为1∶40万。选用1∶25万地形图作为地理基础底图,采用1∶10万地形图作为沙丘符号编绘过渡性的工作底图,专题内容编绘以Google Earth影像资料为主。《腾格里沙漠地貌图》的地貌类型包括风积地貌、风蚀地貌以及其他地貌,其中风积地貌是重点展示的内容。根据腾格里沙漠地貌类型,在编图过程中共设计了16种形态结构类型符号,采用分层设色表示沙丘相对高度,用箭头符号表示沙丘移动方向。  相似文献   

3.
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编绘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是土地利用研究的基础数据之一。实际工作中,通常是以1:1万(1:2.5万)土地更新调查底图为基础,采用放大编绘法或等大编绘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制作的。总的来说,编绘主要是针对图内的点状要素(三角点、埋石点、高程点)、线状要素(河流、道路、境界等)和面状要素(各类用地)3个方面进行的。通过对点状要素的取舍、线状地物的弯曲、相互关系、移位和地物压盖以及面状地物的地类合并与综合等问题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主次分明、清晰易读、关系合理的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  相似文献   

4.
用遥感技术编绘植被图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各种不同植被类型的波谱特性不一;同一植被类型的波谱特性随季节的不同也有差异。故在卫片上以不同影象密度而构成不同图形,从而达到解译植被类型的目的。 本图以美国陆地卫星假彩色合成卫片(1/25万、1/50万)、部分彩红外航片(1/3.5万、1/5万)作为制图资料,按照植物群落现状、作物分布状况、植被与地学的相关性和有关植被调查研究资料,经过典型地段的调查,建立解译标志,进行目视解译与核实编绘而成。  相似文献   

5.
中国 1∶4 0 0万沼泽图是我国第一幅大范围的沼泽图件。本图及其附图以地图图像的形式 ,形象地、系统地总结和反映了我国有关单位近 4 0年来在沼泽方面的研究成果 ,表现了我国及主要典型区的沼泽及诏泽化土地的类型、特征、形成及其分布规律。重点反映适合我国沼泽特点并具有新观点的分类体系和分区体系。全国沼泽分类体系被分为四级 :类 (第一级 )、亚类 (第二级 )、型 (第三级 )、组 (第四级 )。全国沼泽化土地的分类系统也相应分为四级。主图表示沼泽和沼泽化土地的前三级类型 ,在作为插图 (2幅 )和附图 (4幅 )的典型区沼泽图 (1∶2 0万~ 1∶15 0万 )上侧重表示第四级类型。另一幅插图为《中国沼泽分区图》(1∶2 5 0 0万 ) ,全国被分为 8个沼泽区和 4 0个沼泽亚区。中国 1∶4 0 0万沼泽图采用综合图型 ,范围法与符号法 (分级定位符号 )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室内制图资料综合分析利用与野外验正和缩编相结合的编绘方法。  相似文献   

6.
1:25万《毛乌素风沙地貌图》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风沙地貌图是认识和研究沙漠(沙地)最基本的图件。毛乌素沙漠沙丘类型复杂多样,对毛乌素沙漠风沙地貌进行详细划分,编制《毛乌素风沙地貌图》对深入研究毛乌素沙漠风沙地貌成因、分布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编图范围和印刷纸张的要求,将《毛乌素风沙地貌图》的比例尺确定为1∶25万。选用1∶10万地形图作为基础资料,并以1∶5万地形图和1∶20万地质图作为补充资料;专题内容资料以landset-8卫星影像为主,结合Google Earth影像对部分细节内容进行补充。在形态成因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地貌分类体系,将毛乌素沙漠地貌划分为风成地貌、湖成地貌、流水地貌、干燥地貌、黄土地貌和其他等6类,其中风成地貌是本图重点展示的内容。根据毛乌素沙漠的地貌特征,采用图例系统和地貌晕渲相结合的方法表示毛乌素沙漠的具体地貌类型,其中图例系统包括底色、符号、代码和注记等多种表示方法,地貌晕渲的使用增强了地貌的立体感,使地图看起来更加美观。  相似文献   

7.
国土地理院1971年开始编绘日本国家地图集,于1977年3月出版了《日本国势地图集》,1984年9月出版了《区域规划图集》。后者是将陆续出版的专题系列图之一,包括64幅图和有关资料,主要为国土整治和区域规划服务。从内容上可分为六个部分: 1.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编制及其进行情况。用文字和图表说明二次大战前后,区域规划的编制及各种公共事业的进展;2.国土自然与利用。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土地  相似文献   

8.
本文包括制作1∶25万卫星彩色影象地图、1∶25万卫星黑白影象地图、1∶50万卫星彩色影象地图、1∶50万卫星黑白影象地图等项目。使用的图象资料是经I~2S101图象处理系统几何纠正、投影转换、数字镶嵌后的1∶200万比例尺卫星图象。在研制过程中,对地貌正立体显示、影象色调自然色的模拟、增强线划要素显示效果,以及图面整饰方法等方面有所改进。成果均是“象片”产品,是为印刷成图作准备的。  相似文献   

9.
冯毓荪 《中国沙漠》1985,5(2):15-21
沙漠化专题图必须包括沙漠化土地现状、成因类型、沙漠化土地区划及沙漠化演变趋势的预测等内容。为此必须收集不同时期的航空相片、地形图、文字资料和统计资料作为编图的基础。在航片判读过程中,必须先为各项主要内容建立判读标志。沙漠化专题图的表示方法可以采用质底法、区域法和分区统计图表法等配合使用,使各类专题内容多层次地表示在地图上。根据内容的主次,可以分别采用不同色相、不同饱和度的颜色;不同形状的符号;不同粗细的线条互相组合叠置,使沙漠化地图的内容丰富而清晰,分布规律明显;图面色彩鲜艳而柔和,层次分明。在资料丰富,沙漠化专题内容研究较深入的情况下,采用系列图的形式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源数据的山地地貌数字解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3S”技术与地学的结合,对传统地貌制图的编绘方法必然产生较大影响。遥感影像不仅作为地面调查的重要辅助手段,而且是一种可以根据需要缩放到所需比例尺的重要数据源;各种数据源的参考数据如地形图、植被图、地质图、土地资源图等均可以数字的方式在GIS环境中集成、叠加与运算,从而改变了地貌制图依赖于地形图进行多次综合概括的制图方式,使基于多源数据的遥感地貌信息定量解译成为可能。以青藏高原昌都幅遥感地貌解译为例,探讨不同类型的数据在山地地貌解译过程中的使用方式和对地貌判读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基于多源数据的遥感地貌解译方法,为全国1∶100万地貌遥感解译和地貌信息系统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冯毓荪 《中国沙漠》1995,15(1):49-53
沙漠化专题系列地图是沙漠化环境信息系统图形数据库的主要信息内容, 目的在于为系统进行空间分析提供数据。沙漠化系列图的编制, 因制图工具是具有图形编辑软件的计算机系统, 地图载体已改变为磁性记录媒体, 制图程序与常规方法差别甚大。本文结合机助制图特点, 介绍了制图编辑中的有关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1)用于沙漠化环境监测信息系统专题地图的设计; (2)专题系列地图的制图分类; (3)图形数据库中专题系列图的统一协调; (4)系统中沙漠化专题系列图的编辑特点; (5)沙漠化环境信息系统中系列图件的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12.
中国1:400万沼泽图的编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化群 《湿地科学》2004,2(1):15-20
中国1:400万沼泽图是我幽第一幅大范围的沼泽图件。本图及其附图以地图图像的形式,形象地、系统地总结和反映了我国有关单位近40年来在沼泽方面的研究成果,表现了我国及主要典型区的沼泽及诏泽化土地的类型、特征、形成及其分布规律。重点反映适合我国沼泽特点并具有新观点的分类体系和分区体系。全国沼泽分类体系被分为四级:类(第一级)、亚类(第二级)、型(第三级)、组(第四级)。全国沼泽化土地的分类系统也相应分为四级。主图表示沼泽和沼泽化土地的前三级类型,在作为插图(2幅)和附图(4幅)的典型区沼泽图(1:20万~1:150万)上侧重表示第四级类型。另一幅插图为《中国沼泽分区图》(1:2500万),全国被分为8个沼泽区和40个沼泽亚区。中国1:400万沼泽图采用综合图型,范围法与符号法(分级定位符号)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室内制图资料综合分析利用与野外验正和缩编相结合的编绘方法。  相似文献   

13.
山地植被带的提取及分析是地学和生态学研究的基础问题之一.利用野外点/线调查和历史文献资料,可以对局域尺度山体的植被带进行归纳和描绘,而在区域乃至全球尺度上更多依赖于学者的经验和知识.利用内蒙古大青山地区1∶100万植被图、1∶10万土地利用图、1∶25万DEM等,设计逻辑判别规则,提取典型的山地植被带斑块;然后基于贝叶斯识别算法,利用地形、水热和太阳辐射等因子对区域尺度山地植被带进行空间分布模拟,最终提取的植被带具有较高的精度,总体精度为74.53%,Kappa系数为0.69.研究表明,利用多源数据可以提取和模拟区域尺度山地植被带连续分布格局,中小比例尺空间数据的集成应用使得该方法的推广具有较大的可行性,为进一步获取大陆及全球尺度的山地植被带数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绘的1:50万河北省地貌图,1992年底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经售。 该图是在长期野外地貌研究工作基础上,综合分析大量科学资料编绘而成,它描绘了河北(含北京市和天津市〕地貌的整体结构和各种地貌类型的分布规律。清楚地表现了河北西部和北部的山地和高原,东部、南部平原和渤海沿岸的潮间带,浅海水域海底地貌类型的分布规律。在山地中着重负地形谷地的客观描述,详细表现了古河道的走向、密度,反映山前冲积扇等地貌的发育过程和动态。图内还附加旅游和地震等资料。  相似文献   

15.
地形图是国家经济建设、教学、科研和国防建设中常用的普通地图。一般经过测量、编绘而成,基础资料扎实,故其精度一般都能满足用图的需要。其次.水系、地势、土质、植被、居民点、道路、境界等基本地理要素,均能在图中得到反映,使用图能了解制图区域的一般地理概况,对于一些大比例尺的地形图,甚至可以详细研究某一地理要素的数量、质量特征。  相似文献   

16.
人口图是一种应用面很广、实用性很强的专题图。应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求准确客观地表述一定区域内的实际人口数量、质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一直是人口地图编制工作中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作为人口地图系列重要内容的流域人口图,其编制原理、方法与程序极少论及。现就编制黄河流域人口图的经验体会加以分析,以期收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7.
1∶35万《库姆塔格沙漠地貌图》的编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沙漠地貌图是认识和研究沙漠的基础图件,编制《库姆塔格沙漠地貌图》是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内容之一。本文全面总结了《库姆塔格沙漠地貌图》编制的思路和技术。考虑到库姆塔格沙漠地貌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和演变的需要,以及印刷纸张规格的限定,《库姆塔格沙漠地貌图》比例尺确定为1∶35万。选用的地理基础底图为20世纪70年代的1∶25万地形图,并以1∶10万地形图上作等高线和其他重要地理内容的补充。专题内容以2000—2007年的TM卫星数据为主,部分细节内容以Google Earth影像资料作补充。地貌图专题内容包含地貌类型、高度以及活动性等3层信息。地貌类型包括风成地貌、流水地貌、干燥剥蚀地貌、冰川冰缘地貌以及其他地貌等5大类,其中风成地貌是《库姆塔格沙漠地貌图》重点展示的内容。风沙地貌共分为13种类型,以符号表示,沙丘高度通过分层设色表示,用箭头符号表示沙丘移动方向。为了真实反映沙丘类型及其排列规律,本图对主要沙丘(高度一般大于10 m)都是准确定位描绘,而由于制图比例尺的限制,对一些次要沙丘(高度一般小于10 m)未作定位描绘,仅作示意。由于库姆塔格沙漠发育于阿尔金山北麓的倾斜洪积平原上,所以,洪积扇和干河道也是本图重点反映的内容。《库姆塔格沙漠地貌图》尽量应用现代计算机制图和数字化技术,对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全部数字化。本图为研究库姆塔格沙漠提供了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18.
澜沧江流域地理信息处理与地貌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地貌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它对地表生态环境及各种自然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针对澜沧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应用GIS与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方法,通过对澜沧江流域1∶25万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与地表覆盖遥感数据进行处理,提取流域有关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等地貌特征要素,并进行定位表达与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获得了对流域地貌特征的定位与定量化的总体认识,研究成果直接为澜沧江流域水、土、生物、矿产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特别是为流域水资源的分配及其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提供空间信息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9.
小比例尺普通地图是以反映地面基本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为对象的普通地图,它和地形图是同一系统,只是比例尺小于1:100万。在小比例尺普通地图上,只提供较大区域范围的概念,突出主要内容和规律性的东西,其制图综合具有较大的概括性,表示最重要的地物及其最重要的特征,并表现为地理适应性大大增强,几何精确性相对降低。 在编绘小比例尺地图的总体设计中,恰当地拟订正确的制图工艺方案可以保证地图的质量,缩短成图周期、降低成本,是实现地图生产多快好省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20.
<正>地图是综合表征地学空间现象分布特征的重要方式,是人类认识地理环境的综合形象总结并通过图件形式表达的研究成果。地图既是优秀研究成果的集成,又是指导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不可或缺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增加,地图的形式也纷繁多样,如各种要素图、专题图、电子图、综合图等。地图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