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三峡地区覃家庙群以一套缺乏化石的薄层白云岩沉积为特征。新近在湖北兴山古洞口剖面覃家庙群底部发现Kaotaia gedongensis Yuan & Zhao,Kunmingaspis yunnanensis Chang,Chittidilla sp.等三叶虫。依据三叶虫生物地层学对比结果,结合研究剖面与覃家庙群标准剖面和参考剖面岩石地层学对比,认为三峡地区覃家庙群为跨传统下、中寒武统的地层单元。  相似文献   

2.
山阳一带寒武系剖面露头良好,相标志清楚、遗体化石和遗迹化石都比较丰富,是秦岭寒武系研究较为系统的地区。近几年来在这一带首次发现了下寒武统顶部的带化石 Redlichia chinensis,中寒武统底部的标准化石 Kunmingaspis、chittidilla和丰富的遗迹化石。为区域地层划分、岩相古地理分析和与省内外地层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安徽巢湖地区早石炭世地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正> 巢湖地区早石炭世地层主要出露于无为县山里黄家、白牡山,巢县南部银屏、岱山,巢县北部东风石矿、凤凰山、维尼纶厂,含山县花山、方山及和县香泉镇夹山关等地。这一地区隶属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巢县地层小区。区内的下石炭统普遍缺失杜内期(岩关期)早期的沉积,自下而上划分为三组、二段: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下段、上段),总厚20.1—57.1米,除高骊山组为滨海—浅海相碎屑岩外,余者主要为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主要是火山岩出露区,采用了岩石—地层学的双重制图工作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那么,在非火山岩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能否采用新的制图法?我们在进行1:5万巢县幅区域地质调查的同时作了一次尝试,试编了按《中国地层指南》的要求,以岩石地层为制图单位的巢县幅地质图(组图)。这张巢县幅地质图是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联合编制的。  相似文献   

5.
安徽巢县早三叠世鱼龙化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6年10月,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一分队和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等单位在巢县马家山一带调查三叠纪地层时,发现数块鱼龙化石碎片。同年,区测一分队又组织力量,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工作。1981年下半年,该队二分队和作者对鱼龙产地又进行了数次调查。先后发现数块保存完整的鱼龙化石标本。这一发现对于搞清龟山巢湖龙(1972年,杨钟健、董枝明)产出层位提供了较可靠的佐证。并为研究鱼龙类(Ichthyosauria)之演化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在成文过程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标本  相似文献   

6.
孔庆玉  龚与觐 《地质论评》1986,32(5):505-510
皖中巢县下二叠统茅口阶中第一次发现放射虫硅质岩。并在浙江冷坞、江苏吴县见到含放射虫岩石,通过对不同剖面的结构研究,我们认为,巢县地区放射虫硅质岩是原地形成的深水沉积,具有重要的指相意义,其它地区地层中含的放射虫是海潮搬运带去的,不具指示环境的意义。从放射虫硅质岩与含放射虫岩石的形成环境分析,论述了海西运动在下扬子地区的明显表现,即地壳裂陷与海底火山喷发等地质事件,以及对研究二叠纪以后构造发展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澂林 《沉积学报》1986,4(1):43-48
安徽巢县地区有较发育的下石炭统地层,自下而上地层层序是:金陵组(C1j)、高丽山组(C1g)、和州组(C1h)。下伏为上泥盆统五通组(D3w)碎屑岩系,上覆为中石炭统黄龙组(C2h)碳酸盐岩系。是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海相地层,夹一定数量的砂岩和泥岩,岩性、岩相变化较大。所含遗体化石较丰富,已有较好的地层学研究成果,但有关其中的生物扰动构造或遗迹化石尚缺报道。本文仅就野外所见的一些生物扰动现象,从沉积学的观点简述于下,供参考。实测剖面位于巢县北部凤凰山背斜南东翼麒麟山一带(图1)。  相似文献   

8.
安微巢县下三叠统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童金南 《地球学报》1997,18(2):215-219
安徽巢县马家山三叠系剖面其特殊的古构造和古理位置,在下扬子区域层序地层研究中处于重要位置。本文在沉积学、旋回分析和生态地层学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下扬子区区域层序地层的发展特点,总结了该剖面下三叠统层序发育型式、发育特点及其演变过程,并以此为例论述了单剖面露头层序地层研究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发现了有化石依据的早古生代地层;在果干加年山发现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在中浅变质岩解体出早二叠世地层;否定了羌塘中部隆起区存在中元古界变质基底;羌北发现石炭—二叠纪较为连续的类化石序列;发现上泥盆统;厘定了新近系康托组与唢呐湖组的对应关系;在尼玛县绒玛乡温泉附近和古木乡南西采集了大量头足类、笔石、竹节石等化石;补充、厘定完善了羌南、羌北岩石地层序列;石炭纪基性岩墙群和羌塘中部面积最大的复合岩基———本松错岩体以及新近纪火山岩研究取得进展;在角木日地区发现一套保存完整的蛇绿岩;发现和确定了果干加年山构造混杂岩体;进一步探讨了羌塘基底和南北向构造问题。  相似文献   

10.
藏北羌塘南部埃迪卡拉系达布热组的建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  曾孝文  李才  李航  解超明  范建军 《地质通报》2018,37(8):1379-1386
羌塘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构造上处于冈瓦纳大陆北缘。因其特殊的构造位置,羌塘地体的起源及构造演化对于探讨青藏高原的早期形成演化、冈瓦纳大陆裂解,以及特提斯洋演化等关键科学问题至关重要。最近,在羌塘南部达布热地区发现一套碎屑岩夹玄武岩的岩石组合,碎屑岩具有低成分成熟度的特点,虽然岩石发生了低绿片岩相变质,但仍然保留了原岩类复理石沉积的特点。根据碎屑锆石定年结果,该套地层中碎屑锆石的最年轻年龄为550Ma左右。此外,该套地层中玄武岩夹层的测年结果表明,该套地层形成于埃迪卡拉纪(约550Ma)。结合地层剖面及区域地层对比,建立了埃迪卡拉纪达布热组。达布热组是羌塘地区首次发现的埃迪卡拉纪地层,该组地层的建立为探讨冈瓦纳大陆北缘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1.
发现了有化石依据的早古生代地层;在果干加年山发现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在中浅变质岩解体出早二叠世地层;否定了羌塘中部隆起区存在中元古界变质基底;羌北发现石炭-二叠纪较为连续的(竹蜓)类化石序列;发现上泥盆统;厘定了新近系康托组与唢呐湖组的对应关系;在尼玛县绒玛乡温泉附近和古木乡南西采集了大量头足类、笔石、竹节石等化石;补充、厘定完善了羌南、羌北岩石地层序列;石炭纪基性岩墙群和羌塘中部面积最大的复合岩基--本松错岩体以及新近纪火山岩研究取得进展;在角木日地区发现一套保存完整的蛇绿岩;发现和确定了果干加年山构造混杂岩体;进一步探讨了羌塘基底和南北向构造问题.  相似文献   

12.
1∶25万玛依岗日幅地质调查成果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现了有化石依据的早古生代地层;在果干加年山发现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在中浅变质岩解体出早二叠世地层;否定了羌塘中部隆起区存在中元古界变质基底;羌北发现石炭-二叠纪较为连续的(竹蜓)类化石序列;发现上泥盆统;厘定了新近系康托组与唢呐湖组的对应关系;在尼玛县绒玛乡温泉附近和古木乡南西采集了大量头足类、笔石、竹节石等化石;补充、厘定完善了羌南、羌北岩石地层序列;石炭纪基性岩墙群和羌塘中部面积最大的复合岩基--本松错岩体以及新近纪火山岩研究取得进展;在角木日地区发现一套保存完整的蛇绿岩;发现和确定了果干加年山构造混杂岩体;进一步探讨了羌塘基底和南北向构造问题.  相似文献   

13.
阿尔金山东段恰什坎萨依沟的地层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出露于阿尔金山北坡的这套厚度巨大、基本不变质的海相沉积地层,岩性以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在恰什坎萨依沟的实测剖面中发现该套地层不整合于一套中深变质的长城系之上,不整合以上的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海绵骨针等化石,放射虫化石经鉴定,年代为奥陶纪中晚期,根据以上新发现对本地区的该套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与厘定。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研,对西倾山地区的一套粗碎屑岩地层,依据植物化石及含煤线等特征,厘定为下侏罗统龙家沟组(Jlj);根据岩石、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及沉积环境等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套地层为晚印支期西秦岭褶皱成山后,山间断陷盆地中由曲流河所形成的产物;近年来发现,该套地层中有金矿产出。客观地认识和识别该套地层,对拓宽该区金矿勘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研,对西倾山地区的一套粗碎屑岩地层,依据植物化石及含煤线等特征,厘定为下侏罗统龙家沟组(Jlj);根据岩石、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及沉积环境等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套地层为晚印支期西秦岭褶皱成山后,山间断陷盆地中由曲流河所形成的产物;近年来发现,该套地层中有金矿产出。客观地认识和识别该套地层,对拓宽该区金矿勘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协和尔斯德一带出露一套中生代地层,岩石组合主要为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夹碎屑沉积岩及酸性火山熔岩。1∶50000区调依据在该套地层上部层位发现的木化石组合确定其时代为中—晚侏罗世,结合岩石组合,将该套地层划分为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为了准确厘定该套地层时代,为木化石延限研究及区域生物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依据,本次研究在低于产木化石层位的酸性火山碎屑岩中采取了锆石测年样品(LA-ICP-MS),获得锆石U-Pb年龄(165±1)Ma,时代为中侏罗世。同时采取了侵入该套地层的斑状细晶闪长岩测年样品,获得锆石年龄(131±1)Ma,限定了地层形成的上限年龄。根据岩性组合的区域对比、测年结果、木化石组合时限、地层产状特征,认为该套地层应划为中侏罗统新民组,是突泉火山-沉积盆地充填物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东昆仑造山带纳赤台岩群是一套混杂堆积地层,有外来岩块和基质地层之分别,以往根据岩块中的化石将该套地层划为下古生代的奥陶系—志留系。根据笔者等的研究和野外调查,2006年首次报道了在菜园子沟剖面该岩群基质地层中发现古近纪中—晚渐新世的孢粉44属31种。本文报道的是在水泥厂剖面该岩群基质地层中发现的新近纪中—晚中新世的孢粉化石44属33种。新近纪孢粉化石的发现对进一步厘定该岩群的地质时代、分析其古环境及东昆仑造山带的形成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该地区寒武系剖面露头良好,相标志清楚,化石较丰富,是秦岭寒武系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近两年来新发现了下寒武统顶部的带化石Redlichia chinensis,中寒武统底部的标准化石Kunmingaspis sp., Chittidilla sp.和遗迹化石Chondites、Planolites,为区域地层划分,岩相古地理分析和省内外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 内蒙古达茂旗巴特敖包一带的志留—泥盆纪地层,分布较集中,出露尚良好。主要为一套正常浅海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化石丰富,种类繁多,是研究我国北方志留—泥盆纪地层学的重要地区之一。 1960年,李寿耆、赵泽国等同志在本区发现了这套志留—泥盆纪地层,并在西别河东岸测制剖面、采集化石,又在附近作了路线调查,建立了西别河组,确定其时代为中泥盆世。1965年,内蒙古地质局区测队六分队在本区测制了一些剖面,认为西别河组之上还有一套巨厚的地层,遂又创立了查干合布岩组、哈力齐岩组、艾不盖河岩组、格少可布岩组和  相似文献   

20.
元谋盆地晚新生代地层的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谋盆地晚新生代地层发育良好,地层中保存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岩石利于古地磁测定,是我国研究晚新生代地层的理想地区之一。1965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钱方、普庆余等在该盆地的这一套地层中发现了两颗猿人牙齿化石,经地质博物馆胡承志先生鉴定为直立猿人。对猿人的生存年代,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李普、马醒华等以及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程国良等作了古地磁测定,用极性对比法得出其年龄值为170±10万年及163—164万年,证实其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这一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1983年,中国科学院刘东生教授等根据对元谋组(广义)的岩石、古生物地层和磁性地层的重新认识,将该组划分为上新统沙沟组、下更新统元谋组(狭义)和中更新统上那蚌组,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