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侯景德 《探矿工程》2006,33(8):24-27
东营黄河公路大桥主桥基础采用15 m超长钻孔灌注群桩,主墩基础钻孔桩长115 m,桩中心间距39 m。主要介绍主桥基础施工中对钻孔机具设备的优化选择和施工控制。  相似文献   

2.
浅谈富春江公路桥工程地质勘察及桥基处理富春江公路大桥位于浙江省桐庐县境内,于1991年9月建成通行,为该县在富春江上的第一座公路大桥①。主桥分别由3孔跨径各80m和2孔跨径各52m的单孔三向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连接梁以及11孔跨径各25m的预应力混凝土T...  相似文献   

3.
深水区大口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江西省地质工程总公司基础工程公司陈德福樟树赣江公路大桥位于江西省樟树市赣江铁路大桥上游约1km处,其40号、41号两主墩在主河道深水区。因考虑到墩位在主河道深水区,流速达3~4m/s。水流急,冲刷厉害,而该地区上部覆盖...  相似文献   

4.
《探矿工程》2005,32(9)
《东方早报》消息黄浦江上将要兴建第八座大桥闵浦大桥。建成后,该桥将是上海首座双层斜拉桥、黄浦江上规模最大的桥梁,也是世界上跨径最大的双层公路斜拉桥。据悉,大桥位于闵行区,奉浦大桥与徐浦大桥之间,建成后将成为浦东机场高速公路的重要节点。闵浦大桥采用双塔双索面钢桁梁双层斜拉桥,工程全长3610 m,主桥长1212 m,一跨过江的主跨708 m,长度仅次于崇明越江通道中的上海长江大桥。大桥上层为机场高速公路,设双向8车道,设计车速120 km/h,桥面标准宽度达44 m。下层为地方道路,设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6  相似文献   

5.
《中国勘察设计》2009,(5):71-71
日前,由中国路桥公司负责设计、施工总承包,经过中、印尼承建商3年多的合作,东南亚最大的跨海大桥——印度尼西亚泗水一马都拉大桥(泗马大桥)主桥顺利合龙,大桥的合龙标志着中、印尼两国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塑造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1 工程概况肇庆大桥是该市区内西江上的第二座公路大桥。大桥基础共75个桥墩,其中水中墩5个,每墩4个钻孔桩,桩径为30m和30m27m两种。其余桥墩每墩2个钻孔桩,桩径分别为25、18和15m。桥位区域地质情况:主要由冲击层、残积层和基岩组成。其岩为发育的石灰岩岩溶,且共存透水...  相似文献   

7.
冲刷对桥墩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锴  方理刚  段靓靓 《岩土力学》2006,27(9):1643-1646
在对湘黔线资水大桥的评估中,提出了桥墩在受各种不同冲刷程度的影响下,通过改变基底的支承方式模拟基础底部被掏空的途径,应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基底压应力和墩顶位移计算分析的方法。该方法揭示了基底最大压应力等于基底容许压应力时的极限掏空面积和考虑墩顶最大横向、纵向、竖向位移的因素而引起基础的各种变形与应力发生剧烈的变化,导致基础失效的基底掏空面积,为受冲刷桥墩的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宁夏永宁黄河公路大桥项目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和灵武市之间,属于银川市综合交通规划中的银川市第二绕城通道的一部分,是跨越黄河天堑的又一通道。宁夏永宁黄河公路大桥是银川市第二绕城通道上的一座跨越黄河的特大型桥梁,主桥位于永宁县东,灵武市下桥村西约500m,黄河QS12断面上游0.45km处。主桥结构形式为(110+260+110)m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副桥为90m跨径变截面连续梁,引桥为30/50m跨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  相似文献   

9.
江湾大桥主桥连续箱梁变形(高程)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广州市江湾大桥主桥连续箱梁变形(高程)监测的施测方法,过程以及监测对施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勘察设计》2009,(1):70-70
青(岛)银(川)高速济南黄河大桥28日建成通车,据山东高速集团介绍,这座黄河大桥主桥规模居同类桥梁亚洲第一。同时通车的青银高速济南绕城北线,则是目前山东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11.
1998年3月,我队承揽了洛三高速公路八标段青龙涧大桥桩基工程30条桩的施工任务,施工条件差,难度大。埋钻事故发生在第22条桩上。工程概况:工地位于河床间,长年有水,流量2m3/s,雨季更大。河床5m以上为河卵石与粗细砂,卵石大小不均,最大达80c...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认识径流型河口枯季盐水上溯距离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将实际河口简化并在不同径流量下分别用等潮差正弦潮和主要分潮驱动,进行盐水三维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径流和潮汐两大基本作用的相对强度不同,平衡态下盐水形态和位置自动调整并最终达到盐输运平衡,径流量小于3 000 m3/s且潮差小于2 m时,最大上溯距离随潮差的变化规律在不同径流量下存在明显差别;大小潮半月周期内盐水呈现非平衡态,非强混合时潮周期盐水上溯最大距离围绕平衡态随潮差呈顺时针绳套关系变化。径流导致的密度环流作用和潮汐的混合作用交织,两者相互影响并协同发展,两种作用相对强度的不同是导致径流型河口盐水上溯距离变化显著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3.
周月英  关帅 《水文》2018,38(5):1-5
针对同倍比方法与同频率方法推求设计潮位过程线中的局限性,采用4种边际分布函数对珠江口年最高潮位与年最大潮差序列进行拟合的基础上,选取4种不同的二维Archimedean Copula函数建立珠江口年最高潮位与年最大潮差的联合分布,并分析了高潮位重现期与潮位过程同现重现期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高潮位与潮差的同现重现期总是大于相应边际分布的重现期,并且随着边际分布重现期的增大,同现重现期增幅也越大,说明较高重现期的高潮位与潮差同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基于高潮位重现期与潮位过程同现重现期的线性关系,采用基于联合分布的方法推求珠江口潮位过程线,推求结果较同频率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以龙塘山 2号大桥为工程背景 ,在综合考虑桥基岸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尤其是岩体结构的基础上 ,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 ,采用离散元法对该桥 10 #墩所处岸坡的破坏模式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 :( 1)龙塘山 2号大桥 10 #墩所处岸坡基本稳定 ;( 2 )施工时 ,应对既有公路上方岸坡坡顶及坡面可能崩滑岩块进行预清除与加固 ;( 3)根据岸坡破坏趋势可得其稳定坡角为 5 0°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年际潮差长期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网河内17个主要控制水文站的年际潮差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和突变点分析.通过Trend Free Pre-Whitening方法削除了水文时间序列中的自相关成分,利用非参数的Mann-Kendall检验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年均潮差的变化趋势,指出潮差在珠江三角洲的变化趋势存在着空间变异性.在网河内的中、上游河段,潮差呈现明显的增大趋势,且越往上游,潮差的增大趋势越为显著;而在下游的口门区,由于受到围垦等人类活动影响,大部分站点的潮差表现为显著的下降趋势.Pettitt检验的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潮差发生突变的时间段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这基本与河网内大规模的无序采沙开始的时间是同步的,表明挖沙是引起珠江三角洲内潮差变异的主导因素.潮差显著增大的趋势表明航道网内潮流动力明显增强,这亦是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咸潮频发的机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浙江省椒江大桥A标8#-28#墩水上钻孔灌注江桩的钢护筒加工为例,介绍了一般大直径超长钢护筒的振埋理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海潮汐变化对外海海平面上升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外海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潮波系统和潮汐水位可能带来的影响,通过西北太平洋潮波数学模型对边界海平面上升后潮波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边界海平面上升后,在无潮点附近东侧迟角增加,西侧迟角减小;无潮点北侧振幅增加,南侧振幅减小;辽东湾、渤海湾顶、辽东半岛东海域、海州湾至鲁南沿海、苏北沿海、台湾海峡至浙东沿海和南海平均潮差增加,海平面上升0.90 m后潮差最大增幅达0.40 m;长江口、杭州湾至对马海峡、朝鲜西海岸和莱州湾海域潮差减小。随着海平面上升量值的增加,渤海、台湾海峡潮差变化速率相对稳定,黄海、东海和南海站位变化速率有所变动;平均高水位的变化趋势与潮差一致;潮差增加的区域,高水位抬升幅度超过边界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平面上升引起的高水位超幅变化,增加了沿海地区对风暴潮和其他灾害防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张雄华  李德威等 《地球科学》2003,28(1):20-20,60
西藏定日县、定结县一带主要属北喜马拉雅地层分区 ,侏罗系发育 ,自下而上分为下统普普嘎组、中统聂聂雄拉组、拉弄拉组、上统门卡墩组和古错村组 .前人认为这套地层全为一套连续的海相沉积 .中国地质大学西藏队在该区进行 1∶2 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在拉弄拉组下部首次发现有小型硅化木及古植物叶化石 .硅化木直径 4~ 5cm ,保存部分全为次生木质部 .年轮明显 ,春材宽度大致 11~ 4 0个管胞 ,管胞 (假管 )大致为长方形 ,厚壁 ,平均 6 0 μm×5 0μm ,最大的管胞约为 80 μm× 70 μm ;秋材较窄 ,其宽度约为 4~ 5个管胞 ,管胞较小 ,近于…  相似文献   

19.
基于Copula函数的设计潮位过程要素组合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学  诸裕良  孙林云  孙波 《水文》2014,34(2):32-37
现行推求设计潮位过程大多采用高潮位与潮差同频率放大的方法,未考虑到二者遭遇可能性的大小。采用G-H Copula函数建立了年最高潮位和相应潮差的二维联合分布模型,通过组合风险分析法研究了设计高潮位和设计潮差的组合风险率。以天津港多年实测资料计算分析为例,结果表明:较大重现期的高潮位和潮差同时发生的概率较小,50年一遇高潮位与50年一遇潮差组合的风险率仅为0.05%,同频率设计偏安全,可依据组合风险率适当降低潮差设计标准。所采用的联合分布模型及其应用,在定量分析基础上为设计潮位过程的推求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毛兴华  顾圣华  唐桂兰 《水文》2013,33(2):11-14
利用代表潮位站吴淞站19752010年实测资料,分析了长江口潮位变化对潮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平均潮位的上升,代表站年平均高(低)潮位会相应抬升,二者线性相关关系非常密切,而潮差、潮历时与年平均潮位的相关关系不明显。另外,年最高(低)高(低)潮位、年最大涨(落)潮潮差、年最大(小)涨(落)潮历时等各项极值与年平均潮位变化也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