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地表速度建模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速度是反映地下构造和岩石物性的一个重要参数。近地表速度的精度直接影响勘探区域的地震资料静校正、速度分析以及最终成像的效果。目前常用的近地表建模方法和技术多基于高频近似的射线理论,不能满足当前近地表精细建模的需求。通过对微测井、折射波法、面波法、走时层析以及全波形反演等近地表建模技术的全面调研,总结了它们的适应性、优缺点及研究应用现状,指出联合走时层析与波形反演的技术方法在时间域分步骤、多尺度的反演策略是近地表高精度建模的有效手段和发展方向,能有效提高建模精度,适应高精度成像要求。该方法在近地表的矿产普查、工程物探、油气勘探等领域存在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位于东部QMQ地区的地震资料,其地表地质条件较好,但因勘探目的层是奥陶系复杂的古潜山,因此,适合应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进行潜山顶及其内幕的成像。通过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中精细的数据准备、速度-深度模型的建立与优化、偏移孔径的试验与选择和偏移成像4个关键环节的应用研究,完成了QMQ地区地震资料的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通过与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对比,叠前深度成像改善了QMQ地区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同时提高了奥陶系潜山及其内幕的成像精度,为后续的深度域地质解释和构造成图提供了可靠的偏移数据,研究成果对深层煤勘探所面临的底板奥灰水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地地表起伏剧烈、地下构造复杂且速度场纵横向变化大,地震数据原始单炮一致性差、信噪比低,这对山前带起伏地表地震成像造成了巨大挑战。为完善复杂条件下低信噪比山地资料的起伏地表处理技术,以提高山地资料地震成像精度,本文提出了保持炮检点一致性的浮动基准面处理方法。通过配套的时间域处理和深度域速度建模技术,实现了炮检点分离的浮动地表处理思路。基于南缘四棵树工区连片深度偏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证明了该处理思路能够有效提高复杂构造成像质量,同时大大缩短处理项目周期,现已成为双复杂地区地震成像的主力技术手段,可以广泛推广到其它地区山前带起伏地表地震成像中。  相似文献   

4.
复杂的浅层气云使地下波场严重扭曲,地震剖面呈现模糊带,影响工区的构造认识和储层描述。品质因子Q是地震波在地层中的衰减属性,Q深度偏移是考虑了地层吸收衰减的偏移成像技术,是提高气云区成像质量的有效方法;但是当浅层气云和深层底辟构造复杂发育时,常规Q场建模的精度往往不能满足Q偏移精细建模的需求。为解决以上难题,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全波形反演(full wave inversion, FWI)约束Q场建模技术思路:基于常规网格层析建立初始速度模型,利用FWI技术精细刻画速度异常进而约束Q模型的建立。这一“常规层析-FWI-Q反演”迭代的技术思路在白云凹陷Q深度偏移成像中得到成功应用,不仅提高了气云模糊区的成像质量,而且避免了油气勘探认识的多解性,证明了FWI约束Q场建模和Q深度偏移技术方法对改善复杂气云发育区的成像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已成为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的有效手段。该技术具有观测系统适应性强,速度分析快捷,运算效率高,资料成像清晰等特点。在充分认识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的方法原理和处理流程的基础上,讨论了其参数选择和速度分析等关键处理技术。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较叠后偏移剖面,叠前时间偏移剖面成像精度有显著提高,各种地质现象反射特征清楚,能够有效地提高资料解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在宽/全方位三维地震速度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速度方位各向异性的影响。多方位网格层析成像技术可以利用介质的速度方位各向异性特征进行速度迭代,进而提高速度模型精度,其相应的偏移成像精度也更高,得到的地下信息更可靠。多方位网格层析成像技术是宽/全方位三维地震速度建模技术中比较实用的一项技术,它既可以考虑宽方位资料速度方位各向异性的影响,又可以在建模成本和进度上进行较好地控制。从应用该方法的效果看,速度模型的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成像效果好,地下信息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7.
常规基于水平地表假设的CMP浮动面处理方法不适用于准噶尔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区成像。选择近似真地表浮动面并统一作为时间域和深度域处理面,从叠前时间域预处理包括优选近地表底界面,地表一致性近似真地表静校正,地表一致性双平方根动校正求取速度及剩余静校正,使时间域预处理到叠前深度偏移保持流程、参数的一致性。该基准面的选择使波场走时更接近实际传播路径,成像精度更高,地质构造准确。  相似文献   

8.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南海水合物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是复杂地区地震资料高精度成像处理的有效手段。从偏移技术方法原理和处理流程入手,讨论了偏移参数选择和速度分析等关键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南海水合物地震资料处理中,获得了准确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提高了研究区水合物层段的地震成像质量。处理效果显示,叠前时间偏移剖面较叠后偏移剖面成像精度明显提高,剖面波组特征突出,地层反射信息丰富,有效地提高了水合物解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地质条件复杂,不仅地层速度的横、纵向快速变化,而且地震反射的波场复杂,常规地震速度反演和偏移归位难以满足复杂构造成像的要求,因此造成中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和偏移归位不准等问题。为解决上述偏移成像问题,不仅需要发展适应速度建模技术,还要充分利用井的信息提高各项异性参数反演的准确性,统计分析其各向异性规律,利用TTI各向异性偏移提高偏移归位精度,从而实现高精度的地震偏移成像。这里采用基于井控地质约束的各向异性参数反演技术,准确估计各向异性参数,以统计分析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各向异性规律。从各向异性的纵向结构来看,乐东组各向异性小,黄流组、梅山组各向异性大,到陵水组逐渐过渡为稳定各向异性。从各向异性与水深的变化相关性上分析,在陵水凹陷,同一套层系浅水区各向异性小,深水区各向异性大;在宝岛凹陷,乐东组和莺歌海组浅水区各向异性小,深水区各向异性大,黄流组和梅山组浅水区各向异性大,深水区各向异性小。上述各向异性的规律分析,为深水区无井少井下速度建模和构造落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但勘探面临诸多挑战:其地表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出露巨厚沙丘,静校正和吸收衰减严重;上覆火成岩,多次波发育,信噪分离困难;埋藏超深,大于6 000 m,深层分辨率低;受二叠系火成岩影响,速度变化大,深度域精准建模难度大。通过十余年不懈攻关,逐步形成了沙漠区超深层碳酸盐岩地震资料精细处理技术,其中,微测井约束层析反演沙漠区近地表结构,可以有效解决时间一致性问题;多信息综合识别长程及短程层间多次波,能够针对性压制提供优质的预处理道集;采用波动方程近地表Q补偿,可以解决沙漠吸收衰减问题,提高深层分辨率且目的层主频能够提高5 Hz; VSP井控和火成岩小网格层析提高深度域建模精度,可以确保碳酸盐岩高精度成像。大沙漠区超深层碳酸盐岩地震资料高精度成像技术,可精准刻画出走滑断层和缝洞,有效支撑了塔里木盆地1×109t级富满油田的勘探发现。  相似文献   

11.
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中西部三维地震勘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晋城成庄和潞安五阳两个采区三维地震勘探项目为依托,进行了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攻关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中西部复杂地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即:以合理得当的观测系统、行之有效的成孔工具、严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为基础,采用高密度采集技术、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和岩性反演解释技术来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和准确率。其中高密度采集技术具有小采样间隔、高覆盖次数、宽方位角、均匀的炮检距道集等优点,在提高横向分辨率的同时,也有效提高其纵向分辨能力,有利于小断层、小陷落柱或其它小地质异常的识别及解释;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特别适用于山地复杂地表条件,是解决山地资料静校正的一种有效方法;叠前时间偏移技术适用于速度纵向发生变化,而横向速度变化不大的地区,能够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具有较好的构造成像效果和保幅性;岩性反演解释技术是将连续观测的地震资料与具有高纵向分辨率的测井资料进行关联实行优势互补,提高三维地震资料的纵、横向分辨率和对地下地质情况的勘探研究程度高。二个采区的的应用效果表明,上述技术极大提高了煤炭地质勘探的精度、准确率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With the increasing difficulty of finding the shallow surface deposit and the increasing depth of resources exploration,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technology is more apparent in deep prospecting, and its accuracy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cognitive degree of geological body and metallogenic condition. For this, we put forward a set of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abnormal information combined with aeromagnetic data processing with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ing. Inversing the selected profile of the study area and obtaining each profile geological model, we built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of geological units by the method of profile linked, using undulating terrain three-dimensional block magnetic field forward techniques to model the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of the whole area, and obtained the forward modeling results of the whole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and the geological unit. After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he test result, adding reasonable geological constraints and revising model, through adjusting for many times, we made the model maximum close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model can well reflect the geological information and make minimum fitting error of observations and theoretical field, with which geologists can use the most of their experience and get more regional geological understanding. Using the thought of main block and secondary block to subdivision modeling of geological body, on the condition of ensuring the accuracy of model, the number of the total model block decreased and the multi-window and multi-geological body parallel computing method were used to improve the modeling speed, effectively solve the limitation problem of the model complexity in the proces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inversion modeling method, and easily form complex and different sizes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We applied this method to the Hubei Daye area, constructed the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of Daye Iron Mine, and verified the feasibility and rationality of this method.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7年某煤矿三维地震提交的地质报告中存在的疑问,对该采区开展了二次处理技术研究,在分析原处理流程中发现原资料消除线形干扰不够干净;另外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导致静校正问题突出。针对干扰问题,在保真的基础上通过T~X域相干分析,提取相干噪音,达到剔除线形干扰的目;针对静校正问题采用了层析静校正及迭代剩余静校正技术,以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另外为提高地震数据处理精度和地震成像质量,避免出现假破碎带、伪构造等情况,在二次处理中还采用了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加零相位反褶积组合技术、高精度速度分析及动校正技术、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等,有效消除了原地震报告中的错误解释。  相似文献   

14.
这里借助简单地质模型数值模拟的地震记录,采用分步傅立叶方法进行叠前深度偏移,给出了几种误差速度模型给偏移成像带来的影响。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目前是解决地质复杂地区地震成像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速度模型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着成像结果的可信度。局部速度误差影响成像质量,而区域速度误差不仅影响成像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成像的构造形态。所以在应用偏移成果时,一定要根据速度模型的可靠程度进行谨慎解释。  相似文献   

15.
孙月成  李永飞  孙守亮  张涛  张伟  张宏 《中国地质》2021,48(5):1469-1484
辽西金羊盆地是下辽河盆地外围盆地群中面积最大的中生代盆地,盆地浅层火成岩广泛发育、其厚度大、期次较多,受火成岩对地震信号屏蔽以及该地区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的影响,使得地震勘探采集的原始资料信噪比低、火成岩下伏地层反射能量弱,给地震资料的有效成像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根据原始地震资料特点,采用针对性的采集、处理技术,首先从采集方面以大能量激发、低频检波器接收,并且处理中应用反射能量补偿、静校正、叠前多域去噪等几项技术进一步提高资料的深层反射能量和信噪比,最后通过高精度速度场建模与地震偏移成像技术的多种方法对比,优选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进行最终成像。与以往地震资料比较,采用这套有效成像技术重新处理的地震剖面信噪比、分辨率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深层反射能量得以有效恢复,火成岩的下伏地层反射信号清晰、地层接触关系明确,特别是大倾角地层及断层的成像得以明显改善,为后续的构造解释和勘探潜力区评价提供了高质量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6.
宁东煤田地震勘探的开展始于2003年,截至2008年底,共完成各种勘查阶段的地震勘探报告29件,累计完成二维地震勘探物理点约144270万个,三维地震勘探控制面积159.33km2。历经6年多的努力,已初步形成了颇具宁东(沙漠、半沙漠和戈壁复杂地震地质条件)特色的六项地震勘探优势技术,即:①沙漠区、戈壁区地震资料采集技术;②复杂地表高精度静校正技术;③共反射面元优化叠加技术;④叠前偏移技术;⑤小断层地震识别技术;⑥陡倾逆掩构造高精度地震成像技术。从而使地震勘探技术在这一地区的煤田构造勘探中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践表明,其三维地震精细地质构造勘探与二维地震快速控制地质构造勘探,可有效提高勘查精度、降低勘查费用、缩短勘查周期。  相似文献   

17.
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海底地质构造复杂、速度变化剧烈,各向异性现象普遍存在,多次波极为发育,地震成像难度大。为了更好地提高该深水区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笔者引入了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的叠前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并将其应用到深水白云6-1工区。该技术系列主要由三维广义多次波衰减、各向异性速度分析和偏移成像等技术组成。深水资料应用结果表明:GSMP建立的多次波模型,能有效地压制多次波,使剖面更显著;基于各向异性的高密度速度分析可以更好地描述地质信息;剖面的断层能量在基于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后得到聚焦,最终该技术系列提高了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低信噪比资料速度分析的精度,得到中深层可靠的速度信息。针对关中地区深部隐伏断裂构造调查的地质目标,在二维地震勘探的基础上,对低信噪比地震资料采用"优选道集速度分析、动校正、F-K滤波、反动校正、高密度精细速度分析"的技术流程,使得速度谱中能量团聚集,不仅提高了低信噪比地震资料速度分析的精度,而且达到了提高信噪比的效果,进而获得了较高品质的中深层速度场信息与成像剖面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