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溶与岩溶地区钻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岩溶及其分布,岩溶地区的矿产资源、水资源、环境与地质灾害;同时论述了岩溶地区进行钻探施工技术特征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2.
岩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寿越  袁道先 《地质论评》1982,28(3):281-285
我国岩溶类型众多,分布广泛。在古代典籍中曾有许多关于岩溶的记载。系统记载岩溶的科学著述当属17世纪中叶明代的《徐霞客游记》,其内容包括岩溶形态、岩溶地貌、岩溶水文、洞穴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岩溶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作用形成的空间,是石油、天然气及多种金属、非金属矿产的良好贮集场所.目前已发现的洞穴矿物达一百多种.某些矿种的岩溶矿床,不但有很大的经济价值,而且储藏量和开采量也占有很大比重.根据已有资料,我国很多地区都已发现此类矿床,其中有的还具有相当的规模.作为一种特殊的矿床类型,研究和总结工作没有跟上,有的已知矿点还没有详细的调查资料,均有待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4.
广西岩溶地区岩溶水开发利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华烟 《广西地质》1995,8(3):43-48
本文叙述了广西岩溶区旱涝的基本情况,分析造成旱涝的原因,根据裸露型及覆盖型岩溶区岩溶水平开发利用的典型实例,提出旱涝综合治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太原、霍县岩溶和岩溶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原和霍县在地质构造上同属新构造中的汾河断裂带,岩溶具有明显的分期性等共同特点。 一、碳酸盐岩特征 区内广泛分布着沉积岩,以碳酸盐岩类面积最大,地层上包括寒武、奥陶纪,厚度最大,霍县912.36(霍县寺庄HS-16号孔),太原933.03米(太原TS-19号孔)。分布面积最大,合计4200平方公里,其中太  相似文献   

6.
湘西岩溶     
羚续滋城{狱撰雄黑恐塑哪子公吧爷刁~瓷。,%印甲,,沁,铸“傻竣鞠确翻“公蕊麒魏髦篇瑞怂分王分怜~不几石斌或狱二簇妻黑泛泞煞绝梁哪朦巍夔麟撇撇瓣黝毅彝熊澳羲慈忿羹撇撇粼撇耀黝黝黝黔鬓姗缴滩溉瞬撇撇曝撇黝缨群卿摧举粼袭蒙蠢篡撇轰缀掷鹅囊象撇舅墓感蘸蘸鬓蒸鑫囊l蒸鬓鑫寨鑫撇巍瓤侧乃赶玲刃铲入史召‘沪z‘乞洲吧丫沪~娜麟攀蓦颧攀滕簇城渊裁鬓缴寒聋瀚l窦凝彝撇{翼巍〕城)潘轰麦、l一刁月仓⑥⑦⑧⑨掣馨鬃蘸…:群黔麒酬磷嘿攘l;{珊赣缎吉首方洞新宁县黄甲山溶洞石帘地下河出口及灰华(大庸县)桑植671号地下河悬挂出口开凿内湾岩溶水…  相似文献   

7.
某岩溶型铀矿床内发育大量岩溶堆积物——主要为角砾岩、含角砾泥岩等。过去人们将这些岩石归结为构造成因,然而,宏观和微观上均未见构造破碎现象,而细微沉积特点和岩溶现象却十分明显,显然是沉积成因的。现将其主要特征简介如下: 某岩溶型铀矿床位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拗陷带中部;  相似文献   

8.
油气田古岩溶与深岩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项目来源: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大中型气田勘探开发”研究专题 起止时间: 1996年—2000年 项目负责人:夏日元 主要完成人:夏日元唐健生罗伟权邓自强关碧珠 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古岩溶是指地质历史时期而非现代营力环境下形成的岩溶;深岩溶则为不受地表侵蚀基准面控制环境条件下的深埋藏岩溶作用。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及塔里木盆地等深埋藏碳酸盐岩中的油气勘探相继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埋藏深度大于2000~3000m的碳酸盐岩中发现了高产古岩溶储集层。由于储集空间主要为岩溶孔洞、裂缝等,非均质性明显,空间分布规律复杂,加之碳酸盐岩储层经历了漫长的岩溶作用过程(既有地质历史时期近地表环境下的古岩溶作用,又经历了长期逐渐被埋藏过程中深岩溶作用的叠加与改造),造成油气储集规律十分复杂,给勘探、开发带来了一定难度。为此,从1996年起,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大中型气田勘探开发研究(96—110)”特设立了油气田碳酸盐岩古岩溶与深岩溶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采用古水文地质综合方法、溶蚀作用地球化学物理和数学模拟、岩石地球化学测试、岩溶储层介质结构定量评价和预测等技术手段,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和深岩溶的形成条件、影响控制因素和发育特征,揭示了不同时期岩溶作用的机制、发育演化特征及其与油气富集关系,识别出多种多样的古岩溶成因类型: (1)鄂尔多斯盆地古岩溶包括早期“层状岩溶”、中期“膏溶”和晚期“断裂系统岩溶”三个发育演化阶段。“膏溶”作用起关键作用,古岩溶地貌形态对油气富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2)深岩溶包括压释水岩溶和热水岩溶两种类型。压释水岩溶是指在压力差驱动下,上覆煤系地层成岩压实过程中释放出来的酸性水,通过渗流窗口侵入古风化壳产生对流循环而形成的岩溶。具有“水平渗流”、“侧向渗流—对流循环”、“纵向对流循环”三种发育模式,与烃类运移、聚集的关系为:早期为烃类改善运移通道,中期改造贮存空间,晚期对储集体形成封闭; (3)热水岩溶为奥陶系古风化壳深埋藏后,受燕山运动构造热事件影响,古地温梯度明显增高,呈承压状态向上运移的具有溶蚀能力的深循环热水对可溶岩所产生的溶蚀作用。热水岩溶主要经历了深循环对流热水形成、溶蚀与白云岩化作用两大阶段,对油气藏的形成具有建设性作用; (4)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主要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①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裸露古岩溶;②印支—燕山早期裸露和浅埋藏古岩溶:③燕山晚期—喜山期埋藏深岩溶。通过研究,建立了向斜翼部侵蚀洼地排泄型、向斜轴部山间洼地排泄型、山前浅埋藏断陷盆地型等三种古岩溶发育模式,以及倾斜垒式断块压释水作用、深埋褶断凸起构造压释水作用、深大断裂带高位掀斜断块热水作用等三种深岩溶发育模式。 (5)建立了各类古岩溶和深岩溶发育演化模式,提出了岩溶型油气储层定量评价和预测的模拟勘探技术,预测了三处有利勘探块区,取得了一定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贵州典型岩溶区岩溶地下水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贵州三个岩溶典型类型,即地下水集中排泄类型,地下水集中开采区类型和城镇区岩溶地下水类型,根据各类型岩溶区的岩溶发育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污染类型和方式,分别用集中参数模型和分布参数模型,对地下水污染进行了评价,所得结果均拟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我国红层岩溶与红层岩溶塌陷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岩溶地区面积广阔,岩溶地貌和现象类型多样。其中我国南方地区红层中出现的岩溶现象较为特殊:可溶岩类型复杂,成岩作用差,溶蚀机理多样,还易风化崩解。近年来红层岩溶塌陷多有发生,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对我国红层岩溶与红层岩溶塌陷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红层岩溶主要存在于以可溶物质胶结的或含碳酸盐岩砾石的红色沉积岩为主的地区。红层岩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1)可溶岩类型复杂,溶蚀机理多样;(2)成岩作用差,力学强度低,易风化崩解;(3)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红层岩溶地区不但会出现覆盖型岩溶区的土层塌陷,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岩溶作用还可能出现基岩塌陷。根据红层岩溶地区地质结构,其塌陷模式可概化为红层上覆松散层塌陷、红层溶洞顶板垮塌以及红层整体垮塌三类。今后有必要从红层溶蚀特点和红层岩溶塌陷模式出发,开展红层溶蚀对岩溶塌陷作用机理的专项研究,为红层地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防治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论贵州省岩溶石山地区的岩溶地下水开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贵州省岩溶石山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贫困人口多。造成贫困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水。合理、有效地开发岩溶水资源 ,是促进岩溶贫困石山地区脱贫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本文结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及西南特别找水计划 ,分析了岩溶区水文地质背景、经济发展及分布状况 ,从战略的角度提出了“有效”开发岩溶地下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章程 《中国岩溶》2022,41(3):378-383
岩溶动力学理论的核心是碳水钙循环,强调系统思维和全球视野观,提出了岩溶动力系统概念模型、结构与功能。岩溶动力学研究产生的新的学科生长点,对现代岩溶学形成与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岩溶形态组合”概念的提出为岩溶不均一性研究、岩溶类型与形成环境划分奠定了完整的方法体系;将岩溶学研究成功引入全球变化领域,由此开辟了岩溶碳循环与碳汇效应研究,为重新认识岩溶作用在全球碳循环中的地位打开了窗口;将岩溶地球化学研究延伸至无机与有机过程的融合研究,为脆弱岩溶环境修复与保护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思路与方法。岩溶IGCP项目的执行,体现了岩溶动力学理论为建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的指导意义,同时,岩溶动力学理论为我们自觉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和“双碳”目标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万华岩表层岩溶带岩溶动力系统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万华岩地区碳酸盐岩中普遍发育的非碳酸盐岩夹层,以及“土层+裂隙层”表层岩溶带双层结构对岩溶动力系统和水循环具有显著影响:非碳酸盐岩地段的地下水因其矿化度较低,CO2 含量较高,而具有较强的侵蚀、溶蚀能力,导致岩溶动力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传输非常活跃,一个岩溶泉年溶蚀量(以CaCO3计)达2795.4kg;由于非碳酸盐岩夹层的普遍存在,不仅阻碍地下水向深循环,而且还有利于土壤、植被的发育。土壤、植被与地表岩溶裂隙网络对区内岩溶地下水还具有较好的调蓄作用,以致使区内有众多的小泉点在地表出露。   相似文献   

14.
应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矿山、地质及冶金专业工程师技术员联合会所属南斯拉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委员会的邀请,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家代表团于1978年4月13日离开北京,前往贝尔格莱德参加“南斯拉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第五届  相似文献   

15.
山东岩溶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岩溶泉是岩溶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山东省岩溶泉可以分为五种成因类型,即侵蚀—断层泉、侵蚀—接触泉、与火成岩体有关的接触泉,侵蚀泉和断层泉、而以前两类为主,已发现有308处岩溶泉,其中36处的日流量超过了10000m~3,它们主要分布于鲁中南丘陵区,特别是断陷盆地内部和泉域边缘,在这些地方岩溶泉以面状或带状成群分布,并提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岩溶地下水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集水源地是岩溶地下水特大型水源地,岩溶地层发育,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地质构造复杂,为岩溶的发育、岩溶地下水的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大量查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查明岩溶发育规律及岩溶水的富集特征,可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华北东部深部岩溶及煤矿岩溶水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华北东部煤矿井开采深度迅速增加,矿井岩溶水害日益加重的客观问题,文章分析讨论了深矿井开采的基本概念,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中国东部主要煤矿井目前开采深度达到600 m左右且以12 m/a左右的速度向深部延伸的变化趋势。从华北东部地区沉积古地理环境与地壳运动演化史方面分析了该地区厚层奥陶纪灰岩的形成及其后期岩溶发育过程。通过对研究区几个重点矿区揭露的奥陶系灰岩岩溶发育特征在穿层和顺层方向上随深度变化规律的分析,揭示出华北东部主要煤矿区奥陶系灰岩岩溶发育特征在垂向上具有弱-强-弱和顺层方向上随埋深具有由强到弱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华北东部煤矿深部开采将面临的岩溶水害问题及其防治水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8.
论岩溶生态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西南地区,岩溶生态系统脆弱,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石漠化问题严重。滇黔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已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五”计划中。同时,第三个国际岩溶对比计划,即:IGCP 448“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2000~2004年)正在进行,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岩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等问题。 根据生态学的定义,生态系统是指在无机和有机之间,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构成的系统。但根据美国地质学会编的Glossary of Geology,生态学被定义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而生态系统被定义为“生态学的单元”。据此,我们可以把“岩溶生态系统”定义为“受岩溶环境制约的生态系统”。其内涵既包括岩溶环境如何影响生命,也包括生命对岩溶环境的反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岩溶泉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处于山西台背斜范围之内,出露有寒武奥陶系石灰岩3.5万平方公里。在石灰岩断块隆起山地的深切河谷和断陷盆地的山前地带,出露有流量大于0.1立方米/秒的岩溶泉水89处,其中流量大于1立方米/秒的岩溶泉水25处。总流量达100—125立方米/秒。 这些岩溶泉水的流量稳定、水质良好、流量很大,最大的几个泉水枯季流量高达8—15立方米/秒,可以与世界上最大的泉水相媲美。其中不少泉水已经作为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据《水经注》记载,晋祠泉水于公元前453年战国时代即开始大规模引泉灌溉,是我国最早修建的灌渠。兰村泉水附近,用虹吸方式每昼夜采取岩溶地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世界上岩溶大泉最多的国家之一,它的南部石灰岩分布面积广雨量大,出露有流量大于2.8米~3/秒(100英尺~3/秒)的岩溶大泉40多处。最大的银泉(SILVER SPRING),最枯流量15.3米~3/秒。对这些岩溶大泉做过不少的水文地质工作。198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