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论地貌分类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貌分类是地貌制图的基础,也是地貌学和地貌制图学中重要的理论问题之一。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八十多个地貌分类方案,但仍然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方案。这说明对地球表面形态和成因各异、种类繁多的地貌进行科学和系统的分类,是一项繁杂而艰巨的工作。一、地貌分类原则初期的地貌分类方案以纯形态的分类为主,后来,虽按成因分类的渐多,而对形态标志又考虑不够。也有成因和形态相结合的分类,但在具体划分类型时理解很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云南坝子的成因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以山地高原为主、缺乏大平原的云南省,人口、耕地.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主要分布和集中在“坝子”中,“坝子”是云南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远较其他地貌类型重要. “坝子”常被等同于“山间中小盆地”,但在现实中,“坝子”已远远超出了“山间中小盆地”的范畴,包括成因各异的多种小地貌类型,是对云南省一类较为特殊的小地貌的统称.云南“坝子”一般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雏形,再经各种外营力改造而成,其中流水作用和人为地质作用最为重要.因成因不同,“坝子”的形态及特征各异,据此可划分出构造坝、水成坝、冰成坝、火山坝四大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3.
大比例尺的城市地貌系列图是高度概括和综合反映地貌环境的实体和演变趋势,并向城市规划、部门提供地貌信息的最佳方式。对研究平原城市最为重要的基础图件是,地面坡度及坡地形态示量图,地势起伏程度图、地表组成物质分布图以及地貌类型图。  相似文献   

4.
地貌类型混合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地貌分类法的不足提出地貌类型混合法。该方法将地貌类型划分为主体地貌和客体地貌,主体地貌是载体,客体地貌是被载体,把客体地貌混合表示在主体地貌之上,解决了现有地貌分类的缺陷。与形态成因分类法相比,该方法探索了地貌分类的新途径,为促进地貌制图的实用性、简洁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火星风沙地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继彦  董治宝 《中国沙漠》2016,36(4):951-961
作为最活跃的地貌塑造外营力,风力作用在火星表面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对火星风沙活动及风沙地貌的认识是随着观测和探测技术的进步而逐渐明确的。火星沙丘在北极地区连绵成带状分布,在其他地区分布比较零散,且主要与撞击坑、河谷和山谷相伴分布。火星风沙地貌与地球上相应的地貌类型形态相似而规模更大,表明两个星球上塑造风沙地貌的动力系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火星沙丘主要由玄武岩质(北极部分沙丘为石膏质)颗粒堆积而成,沉积物粒度比地球粗,主要是由中沙和粗纱组成。随着获取影像时空分辨率的提高和着陆器在火星近表面的观测,发现火星上部分区域的沙丘和沙波纹比较活跃。同地球一样,火星风沙地貌也可指示火星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一、地貌与自然风景 地貌是旅游景观构成中最基本的自然要素之一。自然风景的形成少不了地貌这一因素,人文景观的建设也要考虑地貌条件。因而,可以说,地貌是景观体产生的基础。 地貌构成自然风景的骨架,决定着景观体的类型。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高低起伏形态的总称。自然风景以地貌为依托和承载物,很大程度上,地貌的基本特征就是自然风景的总特点。就基本的地貌类型而言,起伏跌荡的山地,无垠开阔的平原,地势高亢的高原都起着自然风景骨架的作用。山地地形变化显著,内部结构复杂,造成峰、石、谷、洞、瀑、溪、泉、林等景观体。高山和极高山地区  相似文献   

7.
地貌是构成国土的要素之一,是人类赖以生活、生产活动的基本条件:地貌形态及地貌类型组合特征制约着国土资源分布规律和利用方向。研究地貌形态特征及其形成过程是国土整治的一项基础工作。本文拟就重庆地貌特征与国土建设中的几个问题加以分析。 一、地貌特征与农业生产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其利用方式受其地貌形态类型的制约,并以此影响农业结构和发展方向。重庆地貌基本特征,归纳起来有三: 1、地貌类型多样,有利于农业综合发展。境内各种地貌类型,以丘陵面积最大,占全市总面积的59.4%,山地占30.4%,平坝(缓丘带坝)占10.2%。据典型调查表明,土地类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调查与制图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一般是指地球表面上的陆地区域,包括陆地、岛屿和内陆水域。土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包括地貌、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各种自然因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同时也  相似文献   

9.
昆明市地貌条件与城市发展浅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明庆忠 《热带地理》1994,14(1):11-18
本文首先分析了昆明能成为大城市的地貌基础及其平面形态与地貌的关系,进而分析了自然地貌类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后分区论述了地貌条件与城市发展的适宜性,并对今后城市发展的宏观调控方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的建立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廖克 《地理学报》2001,56(Z1):19-25
首先对地球信息图谱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探讨,对自然景观的基本概念与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的科学基础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国自然景观图谱的表现形式;然后论述了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设计与建立的原则与方法;最后阐明了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建立的方法与步骤,包括:自然景观类型的划分,自然景观类型轮廓界线的确定,图谱特征与指标及其检索系统的建立,图谱数量指标体系与图谱数学模型的建立,图谱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图谱应用分析等.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自然诸要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自然资源,也是人们进行农、园、林牧业生产的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地具有不同的特征,其生产力和利用的适宜性各不相同。地貌决定了土地的形态特征,同时地貌类型、地形高度。坡度。地貌部位。地表物质组成和现代地貌过程等地貌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也影响其他土地要素的形成。发展和性质。闽北地区山岭耸峙、丘陵起伏,河谷和盆地错综其间,山地丘陵面积达80%以上。地貌条件对本区的土地利用产生极大的影响。一、土地资源的地貌条件建阳市地处武夷山脉及其所环抱的闽北地…  相似文献   

12.
多尺度数字地貌等级分类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参考已出版的全国各级各类比例尺的地貌类型图的分类方案及图例表达,探讨了中国1:100 万数字地貌的等级分类方法,采用基于形态、成因、物质和年龄等地貌要素,综合反映地貌特征的等级分类指标和分类体系,初步构建了中国多个国家基本比例尺(即1:400 万、1:100 万、1:50 万、1:25 万、1:5 万)数字地貌等级分类方法,发展了由连续分布的多边形图斑反映形态成因类型,以及由离散的点、线和面图斑共同反映形态结构类型的数字地貌类型数据组织方式,构建了多尺度数字地貌类型的编码方法。该研究可为发展多尺度地貌类型图的编制提供方法基础,也可为当前正在进行的地理国情监测工程的大比例尺地貌类型信息普查提供分类规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地图与遥感     
P208 2004021679基于DEM的黄土地貌类型提取与制图:以黄土高原丘陵沟扭实验样区为例二DEMb朋司landfom巧extraction anda蒯i-cation:a case study in tha hill梦即lly areas of thel一Plateau/朱红春,张友顺一//地球信息科学一2003,5(4)一no一113 以陕北绥德县刘家沟流域为实验样区,从地貌成因、形态和土地利用角度出发,分析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种典型地貌类型的区域特征;以不同地貌类型的区域特征为 100·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户JeView的支持下,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自动提取黄土丘陵区3种基本地貌类型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分…  相似文献   

14.
地貌基本形态的主客分类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玄彧 《山地学报》2004,22(3):261-266
针对现有地貌基本形态分类法的欠缺,提出了“地貌基本形态的主客分类法”。本分类法是一种以相对高度为主,绝对高度为辐的地貌分类法。它首先根据相对高度将地貌基本形态划分为平原、丘陵、低山,中山和高山等,然后再按绝对高度把这些形态再分别划分为低位、中位、高位三种类型。该地貌分类法的优点在于①符合人们对于山地的高、中、低的观念,避免了现有地貌分类法中出现的那种与人们固有观念相冲突的高山不高、低山不低的现象;②统一了地貌基本形态的划分标准,避免了平原、丘陵按相对高度划分,而山地按绝对高度划分的不一致性;③有利于地貌知识的科学普及和地貌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苏联的地貌学是地学中一个很活跃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在不断扩大,方法也不断完善,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概念,新的方向,也导致对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任务这类重大问题的争论。这里着重介绍以下几个方面:一、星体地貌学。属地貌学总的理论问题。研究地球最大的形态——陆地和海洋——一直是地貌学家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只有在对大洋底部的地貌和地球物理研究蓬勃发展,和遥感手段能提供各种不同比例尺的大陆地形遥感图象,用来判读大陆结构的基本规律以后,星体地貌的研究才得到应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形地貌反映了地质构造运动特征,是影响和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本研究以澜沧江-湄公河地区1:250 000TM遥感影像图为基础,考虑到本区新构造运动异常活跃以及微地貌的特殊性,结合其坡度形态及海拔高度,采用成因类型-成因形态-物质形态-坡度形态-微地貌形态的方法进行地貌类型划分研究。采用地势起伏度分级、野外查证等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地貌划分成果,结果表明本次地形地貌划分研究较好地反映了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貌区划理论与分区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划和类型是地貌学研究的两大核心内容。中国地貌区划已有诸多划分方案,比较而言,各种方案存在遴选指标不一、确定等级较少、反映特征各异、划分结果不同、成图尺度较小等不足。应中国地理国情普查等国家专项任务的需求,对较大尺度、多级地貌区划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梳理中国地貌区划的理论,包括板块构造与地貌圈特征、地貌形态与内外营力体系、地貌形态的类型组合与区域分异的基础上,基于2013年提出的中国地貌二级区划的新方案,归纳了全国多级地貌区划分的原则,提出了基于“大区—地区—区—亚区—小区”的全国五级地貌等级分区方案,建立了“大地构造控制下的地势阶梯特征—>区域宏观形态类型组合—>内外营力及基本形态类型组合—>区域内形态类型组合—>区域微地貌形态组合”的五级地貌分区指标体系,提出了五级地貌区划体系的命名规则和编码方式,构建了基于多源数据进行多级地貌区划单元精确定位的技术与方法,完成了全国1:25万尺度五级地貌区的划分,包括6个一级大区、36个二级地区、136个三级区、331个四级亚区、1500多个五级小区,并建立了全国地貌区划数据库。该研究对于促进中国区域地貌学的发展、基于地貌区划的应用研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云南地貌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云南地貌学研究发展概况,分析了云南地貌构造体系,进行了云南新构造运动分区。在对云南地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岩石类型、大地构造和地貌形态、特征的相异性,进行了云南地貌分区。  相似文献   

19.
南极东部拉斯曼丘陵区的地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栓科 《地理学报》1995,50(4):368-376
拉斯曼丘陵地处极地永久冻土带,风力作用频繁。各种冰缘过程主宰了现代地貌特征的形成,无冰区历史短暂及南极东部古老结晶地盾的相对稳定性,使风化微弱,并以寒冻风化为主,风力地貌、冰缘地貌、冰川地貌、湖泊地貌、海岸地貌和构造地貌组成本区主要的地貌类型,各种堆积地貌形态均不发育,西部地区地貌形态相对年轻,残存的冰碛物地表分丰特征指标冰盖后退依东北到西南方向进行,海岛、半岛及冰陆过渡带构成该丘陵三个差异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陆地系统科学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杨勤业  郑度 《地理研究》1996,15(4):10-15
黄秉维先生最近提出,地球系统科学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在地球系统科学所包括的陆地、海洋、大气3个子系统中,陆地系统最复杂,但研究的深度最欠缺,应在中国着力开展陆地系统科学的研究。本文就陆地系统科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陆地系统科学的对象和性质、研究方法论、时间尺度以及基本构架等方面的问题,阐述了学习黄秉维先生学术思想的心得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