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北国土资源》2012,(3):10-11
日前,国土资源部以第53号部令发布《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7月1日起施行.《办法》就闲置土地处置相关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明确了政策界限和要求,为加快盘活利用闲置土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供了重要法律支撑.《中国国土资源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守智. 记者:国土资源部1999年发布实施了5号令《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这次修订基于哪些考虑? 王守智: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土地管理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1999年的5号令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主要表现为:闲置土地处置涉及当事人重大财产权益,但现行处理方式缺少与当事人协商环节,处置难度较大;闲置土地的认定标准、处置主体等缺乏处置程序性规定,需要进一步明晰;因政府原因导致的闲置土地占了较大比例,需要妥善处置盘活利用等.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闲置工业用地清理处置工作步伐,进一步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桐乡市结合本市实际,于9月1日制定了《桐乡市闲置工业用地处置工作实施意见》。《意见》指出闲置工业用地的具体内容并规定了处置程序。《意见》还规定了处置办法。一是对出让合同生效日起已满二年,整个出让宗地全部被闲置的,一律收回土地使用权。二是对出让合同生效日起已满二年,虽已动工建设但仍有部分土地被闲置,且被闲置土地符合重新安排项目独立建设条件的,收回被闲置土地的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3.
义乌市积极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今年共查出闲置土地7宗,总面积3.0681公顷。闲置土地主要集中在工业用地,闲置原因主要是“三通一平”等配套基础设施没有及时跟上,致使企业无法正常开工建设。义乌市采取分类处置的办法处理闲置土地,因政府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一是努力消除闲置原因。对政策处理未到位原因造成的闲置,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兑现政策,交付土地尽快开工。  相似文献   

4.
自国土资源部11号令、21号令相继出台后,如何处置改变土地用途为经营性用地成了十分敏感而复杂的问题,加上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规定存在差异,造成了各地在办理改变土地用途业务过程中出现了政策把握不准、处置方式混乱的问题.为此,深刻剖析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性质,准确理解和把握改变土地用途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合理确定改变土地用途处置方式,对提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笔谈谈自己对改变土地用途处置政策的一些肤浅思考,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日,为切实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进一步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确保已有闲置土地依法及时处置到位,山东临沂市国土资源局兰山分局强化四项基本工作:一是强化学习宣传。认真学习新修订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深入用地企业进行宣传讲解,充分认识闲置土地浪费土地资源、扰乱土地市场秩序、推高房价、减缓城镇化进程的危害,增强闲置土地处置工作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成都市经委近日正式下发了《关于对工业集中发展区闲置空闲土地处置情况进行督查的紧急通知》,将就成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内闲置空闲土地处置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从本月上旬开始,市经委将会同国土、规划等部门,全面加强对闲置空闲土地清理和处置工作的管理,从严处置闲置空闲土地。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积极开展、认真落实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2008年,全省共清理出闲置土地1293宗,面积1212公顷。目前,已处置1241宗,面积1204公顷,占闲置土地面积的99%,处置率达96%。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2012,(6):28-29
日前,国土资源部以第53号部令发布《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并于7月1日起施行。《办法》就闲置土地处置相关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明确了政策界限和要求,为加快盘活利用闲置土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供了重要法律支撑。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守智。  相似文献   

9.
为严格建设用地管理,盘活存量和消化利用闲置土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2004年我市国土资源系统组织抽调有关人员,在全市范围内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为时半年的闲置存量土地清理处置工作.通过艰苦工作,摸清了底数,处置了一批闲置存量土地,较好地形成了集约用地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正>政策1国土资源部挂牌督办房地产开发闲置土地处置工作2009年12月23日,国土资源部召开了挂牌督办房地产开发闲置土地处置新闻通气会,对九省(区、市)18宗房地产开发闲置土地进行调查,并将督促各地依法分类处置,促其及时开发利用。(吕苑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日照市国土资源局不断强化措施。积极盘活和消化利用闲置土地.城区闲置土地数量逐年减少。为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提高工作效率,该局将土地闲置费收缴工作交由地租征收处统一办理,在前阶段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情况专项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国土资源部《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和《日照市闲置土地处理和利用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依法收缴土地闲置费;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大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牟平区国土资源分局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牟平区实际,制定了《牟平区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同时,按照《牟平区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的要求,利用1个月的时间,对牟平区已供的房地产、工业等各类用地进行了详细排查。经过排查,牟平区尚未达到法定开发利用强度的土地50宗,其中符合闲置土地认定标准的土地11宗。  相似文献   

13.
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是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是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两个重要抓手。绍兴市越城区因历史上国土管理体制分散等缘故,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至2018年9月,全区共有批而未供土地14759亩、闲置土地面积1565亩。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农村土地整治模式及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刚  苑晓志 《国土资源》2009,(11):40-43
今年6月,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到辽宁省工作调研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谈到加强土地管理和制度改革时,突出强调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最近,国土资源部、国务院也正在研究如何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促进土地整治工作,并将出台一系列政策.笔者结合辽宁省实际情况就土地整治问题进行如下相关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浙江国土资源》2014,(5):29-30
日前,海南省长蒋定之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会议听取了全省闲置土地清理处置情况汇报,分析研究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下阶段工作作了具体安排。蒋省长强调,土地长期闲置,浪费宝贵资源。损害群众利益,贻误发展机遇,是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他要求,各级政府要以“问题虽然不是由今天产生,但解决问题必须从今天开始”的态度,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勇于亮剑、敢于担当,义无反顾、坚定不移做好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确保今年7月前全面完成清理处置任务,为海南今后发展打下更加健康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葛龙 《山东国土资源》2009,25(11):10-10
2009年,日照经济开发区国土资源分局认真抓好闲置土地处置工作,成效显著。该局通过深入挖潜、盘活存量,对取得土地2年内未开发利用的企业闲置用地,坚决依法予以收回,重新出让;对经济效益不好、破产倒闭企业的空闲、废弃等低效利用土地,合理运用收回、收购等手段,制定出多方能接受且符合市场运作机制的土地二次配置政策,充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日前,路桥区出台了《进一步加快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消化处置工作的意见》(路政办发[2012]26号)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多措并举加快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闲置土地的消化处置。该区规定,各有关单位批而未供土地的消化利用考核,以其区域现状批而未供总面积的40%作为考核基数;供而未用闲置土地开工率考核按截止2012年年底时辖区供而未用闲置土地面积的60%为基数。  相似文献   

18.
2014年以来,潍坊市国土资源局高新区分局通过实地调研,对症下药,出台《全区闲置低效用地清查处置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推行"六定"举措,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闲置土地清查处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定好位。对近年来的供地项目,集中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进行全面清理,做细、做实,不漏、不留死角。建立"一地一册"工作台账,查清闲置土地的面积、时间、用途、原因等情况。二是定好性。根据宗地的核实情况,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逐宗地进行认真核对、分析、研究,对土地是否属于闲置低效依  相似文献   

19.
正建设用地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现象是土地利用管理中绕不开的问题。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专门的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来加强处置,但是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依然是"查而不尽"。近年来,全国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规模仍然在增加。据统计,2017年全国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约145平方米,远高于国家标准。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切实加强对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的处置。从2014年开始,连续5年召开全省节约集约用地会议,先后出台了浙江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办法》等一系  相似文献   

20.
为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部起草了《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修订草案)》。日前修订草案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公布,开始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