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废物——一种新的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的严峻形势;人口爆炸、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短缺已成为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因素。在当今大生产、高消费、多废弃,废物大量排出的年代,必须妥善解决人口增长、废物污染和资源浪费,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和谐的关系,方可保障...  相似文献   

2.
一、科学发展观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内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2004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对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重要指导作用,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的指南。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化与广义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大转变的时代,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问题日益尖锐突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如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美国兰德公司等)试图寻求解决的对策,这一综合性问题的核心是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的出现是因为资源的有限;环境问题的提出是由于对资源的滥用;经济问题的中心议题是对稀有资源的优化利用。为此,我们(昝廷全等1986,1987,1988)曾提出了广义资源的概念,它是自然资源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和泛化。本文在全球问题的背景下详细论述广义资源的概念、内  相似文献   

4.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连接社会、环境与经济三大要素的纽带,也是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这一彼此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的关键点.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资源供需和环境保护、人口布局、增强政策调控功效等方面的科学依据,也为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但是目前学术界缺乏对资...  相似文献   

5.
全球人口增长及其地质环境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晏同珍 《地球科学》1995,20(5):563-569
论述了全球人口及城市人口增长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历史记录数据建立了其预测指数方程,预测结果表明,21世纪50年代全球人口将超过100亿;且其城市人口将于2025年发展为79亿。论证了人口高速增长与全球地质环境变化紧密相关。讨论了农业地质环境变化-谷物供应问题以及可耕土地资源减少和水土资源流失、沙漠膜问题及工业矿产、能源、资源与水资源紧缺以及其地质环境变化问题。相应于地质环境变化问题建立了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中央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一起列为会议的主题,并把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与计划生育、环境保护一起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江泽民总书记在会上对我国自然资源的管理作出了精辟的指示。他说:“我们对国土资源  相似文献   

7.
“绿色资源”理论观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色资源”理论观是当代人类面临生存的资源、人口与环境危机,国际社会在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之时而出现的新型的资源理论观。它提出了现代与未来资源研究的五重构想,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资源的有限观;资源价值的动态观;资源利用有序观;资源自然回报观。并将为从“整体生成论”构建的“资源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发展有机论自然观,研究人(智)力资源-物力资源-环境资源三者的流变及共构的演化规律开辟了新思路;为推  相似文献   

8.
现代工程地质学的历史责任——兼论学科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范围内面临着人口、资源(能源)、环境及其交叉影响愈来愈严重的问题。人口不断增长、资源不足、环境破坏、生态趋于恶化,这些问题直接威胁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向现代工程地质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将从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工程地质学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9.
广汉市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是个人口、土地、经济大省,如何以有限和不断减少的土地资源来承载日益增长的人口是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焦点之一。本文以四川省广汉市的人口、土地资源和经济发展三要素作为研究切入点,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支撑环境,开展了广汉市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资源环境与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了当代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态势与地球科学发展历史及地球科学研究发展趋势后指出,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角度分析,2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将沿三大科学领域转变:即由研究地球系统演化历史向研究地球系统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方向转变;由向地球系统索取各种自然资料为主,向以保护地球系统各种自然资源为主要方向转变;由研究地球系统天然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向研究天然地质作用及其产物与研究人为地艇及其产物并得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1.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 RESOURCES DISTRI-BUTIONIn the mid-south Shandong Province,the distribution ofmineral resources has zonality:(1 ) In the west-south part ofthe district(including Jining,Zaozhuang) ,are mainly en-riched energy mineral resources such as coal,gas and oil. (2 )The west-north part (including Zibo,Jinan,Taian and L ai-wu) is abundant in iron,coal,auxiliary materials. (3 ) Theeast-south part(including Weifang and L inyi) is rich in goldand nonmetallic m…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抚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理环境、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的介绍,分析了保护区内矿泉水的赋存与形成条件、矿泉水类型和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区内矿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和资源量进行了概要评价。为进一步研究保护区内天然矿泉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免受污染及防治水源地遭受生态破坏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有效利用矿泉水资源、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特殊的自然环境与地质背景为矿泉水和地热水的形成分布提供了有利条件。矿泉水资源居全国首位,地热水资源也名列全省前茅,白山地区矿泉水和地热水资源的优势和特色是广泛而集中,水质独特,无任何污染,碳酸矿泉水水质可与世界知名碳酸矿泉水相媲美,水量极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白山市水资源的开发战略应该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发挥名牌效应,以名牌战略开拓市场,大力招商引资,扩大开发;产品要求多样化,系列化,确保质量,取信用户……。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全省已开发利用的矿种39种,拥有各类矿山企业7400多处,矿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2%。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起了地面塌陷、地下水源枯竭、环境破坏和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经济建设和发展,甚至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列举典型事例,重点阐述了地面塌陷的发育特征、危害程度;矿区排水状况及对供水的影响;采矿及废碴堆放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等。提出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防治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预防为主,坚持合理采矿、恢复环境,充分利用矿区排出的地下水,以科学的途径利用煤矿石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这些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可分为资源毁损、地质灾害、环境污染3大类。又可细分为土地资源压占、植被资源破坏、地下水位下降、风景景观和地质遗迹破坏、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煤层自燃、煤矸石自燃、水土侵蚀、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原退化、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种类。这些矿山环境问题给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危害。论文阐述了主要矿山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并提出了有关防治对策建议,以促进黑龙江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江苏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敬军 《江苏地质》2002,26(4):216-220
全面总结江苏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诱发的各类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归纳为环境资源破坏与影响、矿山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三大类型。环境资源破坏与影响有对土地资源、植被资源、地表设施、水资源、矿产资源的破坏和对自然景观、文化遗迹、地质遗迹的影响;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采空区地面塌陷、采矿滑坡、崩塌、矿坑突水、尾矿库坝基渗漏与溃堤、泥石流和岩溶地面塌陷;环境污染有采矿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大气造成的污染。针对省内的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毛英 《四川地质学报》2003,23(2):106-108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巳成为西南地区各省、区经济发展的支拄产业之一。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起了环境污染、资源环境破坏和矿山地质灾害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本文在论述当首西南地区由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这些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防治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地热矿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涵静 《城市地质》2008,3(2):33-34
本文分析论述了地热矿水资源开发引起的地面沉降、地热资源衰竭、地热水有害成分污染、热污染等主要环境与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介绍长白山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特点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矿泉水的形成条件,并据此提出了保护好长白山自然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和水体污染,是保护长白山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的关键因素,对长白山天然矿泉水产业基地建设和资源保护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矿产资源开发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对矿山的未来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十分必要。笔者选取环境污染、地质灾害和资源利用等3个评价指标作为一级变量层,构建了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及矿渣占地等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11个二级评价因子,建立了抚顺东露天矿地质环境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11个二级评价因子两两对比的判断矩阵,根据矩阵特征向量值的大小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验证权重是否合理。根据矿区的现状、辽宁省内环境指标平均值及相关国家标准,将矿山环境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建立抚顺东露天矿地质环境评价体系模型。评价结果表明:抚顺东露天矿优秀区域约6.2×106m2,占总面积的67%;环境良好区约2.86×105m2,占总面积的3%;环境中等区约2.713×106m2,占总面积的30%;总体上矿山地质环境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