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地磁转换函数的计算方法,介绍了复转换函数实部和虚部的误差公式.利用成都、 西昌和重庆3个地磁台2007年5月—2013年12月的地磁数字化资料,计算出转换函数A,B及帕金森矢量.结果表明,在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后成都台存在可察觉的小鼓包,而西昌、 重庆两台则没有可察觉的异常.另外与20世纪80年代的结果比较,汶川地震前后成都台的b值和帕金森矢量的长度及方向都有明显的长期变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磁差矢量法和复转换函数法计算了中国大陆36个地磁台的地磁优势面、帕金森矢量及误差.结果显示:华北南部、华中、华南地区(包括贵阳和邵阳)及沿海台站的帕金森矢量长度随周期减小而增大,表明浅层的电性结构横向不均匀性较大;西部的拉萨、通海、西昌、成都等台站的帕金森矢量长度,随周期增长而增大,表明深层的电性结构横向不均匀性较大;诸如华北平原的稳定地块,其内部的矢量长度很小,表明该地区为大体水平分层的电性结构.我国大陆存在多个较明显的帕金森矢量敛散区,其中青藏高原和渤海湾周边台站的帕金森矢量内聚,鄂尔多斯地块的矢量向四周发散;沿海台站具有较明显的海岸效应.此外,由差矢量分布推断所得的优势面倾向和倾角与利用帕金森矢量系数公式计算所得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与复转换函数方法给出的结果也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地磁短周期变化的转换函数与地震关系的研究是近年来震磁关系研究中开拓的新的研究领域,并已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地磁脉动的观测资料除了用于更深入地研究地磁场变化的物理特征外,同时可为研究地磁短周期变化提供更短周期的资料。观测地磁脉动资料需要灵敏度较高的地磁测量仪器,从而要求仪器工作在磁噪声较小的环境中。按最近中美协商的合作搞磁脉动观测台址环境的要求,其背景场的干扰噪声要小于  相似文献   

4.
选取磁通门磁力仪数据,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法提取地磁脉动,并与传统小波分解法提取的地磁脉动方法作对比,分析子午链区域几个地磁台站提取的地磁脉动的纬度效应和经度效应。结果表明,经验模态分解法提取的地磁脉动形态清晰,易于辨识,与小波法相比,不用选择基函数,更适合于分析非稳态信号。  相似文献   

5.
选取磁通门磁力仪数据,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法提取地磁脉动,并与传统小波分解法提取的地磁脉动方法作对比,分析子午链区域几个地磁台站提取的地磁脉动的纬度效应和经度效应。结果表明,经验模态分解法提取的地磁脉动形态清晰,易于辨识,与小波法相比,不用选择基函数,更适合于分析非稳态信号。  相似文献   

6.
利用地磁差矢量法和复转换函数法计算了中国大陆36个地磁台的地磁优势面、 帕金森矢量及误差. 结果显示: 华北南部、 华中、 华南地区(包括贵阳和邵阳)及沿海台站的帕金森矢量长度随周期减小而增大, 表明浅层的电性结构横向不均匀性较大; 西部的拉萨、 通海、 西昌、 成都等台站的帕金森矢量长度, 随周期增长而增大, 表明深层的电性结构横向不均匀性较大; 诸如华北平原的稳定地块, 其内部的矢量长度很小, 表明该地区为大体水平分层的电性结构. 我国大陆存在多个较明显的帕金森矢量敛散区, 其中青藏高原和渤海湾周边台站的帕金森矢量内聚, 鄂尔多斯地块的矢量向四周发散; 沿海台站具有较明显的海岸效应. 此外, 由差矢量分布推断所得的优势面倾向和倾角与利用帕金森矢量系数公式计算所得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与复转换函数方法给出的结果也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7.
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EMD)提取感应式磁力仪(SCM)北向分量(X)记录到的地磁脉动,分析其记录地磁脉动波形、主频与磁通门磁力仪(GM4)水平分量(H)记录地磁脉动的差异性,二者记录脉动波形基本相似,主频一致。GM4水平分量(H)数据一阶差分与SCM北向分量(X)1HZ数据相关分析为负相关,子午工程东经120°E子午链和30°N纬圈链地磁台站SCM数据提取地磁脉动,可以看到地磁脉动的振幅、谱幅度随着经纬度的减小而减小,主频在各个纬度几乎都在9 m Hz左右。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用电磁感应方法研究局部地球电导率结构时经常引用转换函数的概念。转换函数反映了地磁变化的源场与感应场之间的线性关系。由于地磁短周期变化的源场在中低纬度地区是近似均匀的,而其感应场又是由地下感应电流产生,因此转换函数反映了地下电导率分布的某些特证。所以,分析转换函数的空间分布及随频率的变化,可做为研究局部地球电性结构的  相似文献   

9.
杨杰  李琪  袁伊人 《地震学报》2021,43(2):215-226
利用有界影响估计地磁转换函数,分析了2013年3月3日云南洱源MS5.5地震前后滇西北地磁台阵各测点的地磁转换函数及地磁实感应矢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震前1—2个月云龙测点和洱源测点多个周期的转换函数实部绝对值存在变大—转折—恢复的过程,异常变化幅值超过1倍标准差,其余震中距较大或距离余震区较远的测点震前转换函数无明显异常变化。该结果表明洱源MS5.5地震前地磁转换函数异常范围小于50 km,可能与余震区空间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0.
广州地磁台转换函数的长期变化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庄灿涛  徐速 《地震学报》1991,13(4):489-495
本文全面系统地研究了1960——1987年广州地磁台转换函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季节变化的特点是夏季幅度大,冬季幅度小,具有12和6个月的主要周期成份;长期变化则表现以每年0.0025的速率下降.转换函数 B 的长期变化和季节变化不明显;(2)由转换函数 A,B 求出的帕金森矢量的方向明显地受海洋的影响,反映了海洋效应;(3)转换函数 A,B 的逐月值与地磁活动相关,而年均值与地磁活动无关.A 的年均值无明显的11年或22年周期.长期变化可能主要受地球内部电性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安徽省地磁台站2007-2009年数字化观测资料,应用地磁转换函数方法,对华东地区ML4.0以上地震进行对应关系研究,发现不同台站、不同周期的转换函数参量与安徽及邻近地区地震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为今后数据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转换函数的方法对临汾台1988年1月至1998年12月地磁资料进行了计算处理,用所得到的转换函数A、B的模|A|、|B|及总方差δz的月变化,来考察地震前后地下电性结构的变化。对1988年以来发生在临汾台周边地区的3次Ms4.0以上地震前后临汾台地磁转换函数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周期的转换函数A、B以及总方差δz在震前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地磁转换函数与汶川大地震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磁场转换函数在强震前会发生变化,这已被广泛公认。利用汶川周围9个“十五”建设的地磁台站分钟值数字记录数据,分析和研究了汶川地震前的地磁转换函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汶川地震的发生与周边台站地磁转换函数异常的关系是明显的,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方法是一种物理意义明确、并有一定预报效能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使用肇庆地磁台2003~2005年的高精度数字化地磁观测资料,采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加卸载响应比等方法,系统地分析研究了肇庆地磁台周边地区在此期间的震磁异常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2004年9月17日阳江M_L 5.2级地震前,肇庆地磁台的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A、B,加卸载响应比P(Z)均有比较明显的前兆异常。该异常具有中期异常特征,而对临震异常特征识别则不好区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5.
地磁转换函数方法之典型震例及数模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转换函数零线等值图在2003年新疆伽师-巴楚ML7.0地震前密集交汇, 震后开始发散, 进一步证实了地磁转换函数方法对预测地震的有效性。 同时, 为适应全国地磁台站的记录数据由模拟向数字化的转变, 对模拟数据和数字化数据从时间序列和转换函数计算结果两方面进行了对比, 为下一步使用数字化数据计算转换函数进行地震预测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琼中地磁台、肇庆地磁台2004—2006年的高精度数字化地磁观测资料,采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研究方法,系统地分析了琼中、肇庆地磁台周边地区在此期间的地磁异常和地震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2004年9月17日阳江M_L 5.2地震前,琼中、肇庆地磁台的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A、B,有比较明显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7.
地磁转换函数在上海及邻近地区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磁转换函数的变化已被广泛用于中短期地震预报。本文利用佘山地震台1977 ̄1996年和崇明地震台1983 ̄1996年的地磁短周期资料处理所得的转换函数变化,监视跟踪上海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通过几次中强地震震例的总结,提出用地磁转换函数方法来预报上海及其邻近地区地震的一些判断。用此方法,曾较好地预报过1990年常熟5.1级地震和1996年长江口以东海中6.1级地震。  相似文献   

18.
文安地震前后的转换函数参数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取地震前后的磁场异常变化,本文用转换函数方法分析了文安地震前后,距离震中分别为52km和298km的静海地磁台和泰安地磁台不同周期的转换函数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发现静海地磁台转换函数参数的数据异常点随着时间的向后推移从短周期向比较长的周期迁移,而泰安地磁台的转换函数参数没有出现类似现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由于地震前孕震区地下介质的电性结构的变化,将导致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发生异常变化。通过对地震前后的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的参数的计算、分析和研究,有可能提取出可靠的地震短临前兆异常(曾小苹等,1990)。为了进一步开展对该方法研究工作并使其在我区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中得到应用,我们使用了静海台的地磁记录资料,分析计算了该台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在地震前后的变化情况,确立了该方法应用天津地区地震预报的短临异常特征及指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