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使用紫金山天台13.7m望远镜上新安装的SIS系统,对64个高色指数IRAS源和水脉泽源进行了CO同位素^13CO和C^18OJ=1-0的搜寻,并对部分源作了成图观测,结果在6原中全部测到了这一谱线对,而^13CO的辐射一般较强,说明与稠密分子区成协,其中约60个源为首次作CO同位素谱线对巡测,用高期拟合导出了天线温度、线心速度和谱线全半宽,对辐射强度、谱线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m射电望远镜对S146和IRAS23545+6508进行了12CO(J=1-0)谱线的成图观测,结果表明两源附近存在CO高速外向流.分析了这两个外向流的形态,求出了其物理和动力学参数,同时结合IRAS资料,对中心源的演化阶段和环境气体的热特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m射电望远镜对27个强IRAS远红外源(流量F100μm500Jy)进行了CO(1-0)的谱线观测.观测表明,27个强IRAS源全部与分子云成协,并与大质量星的形成或早期演化有关.其中13个源是第一次给出CO(1-0)的谱线测量结果.本文对这一类源CO发射的性质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用紫金山天台青海站的13.7m射电望远镜以27个强IRAS远红外源(流量F100μm≤500Jy)进行了CO(1-0)的谱线预测。观测表明,27个强IIRAS源全部与分子云成协,产与大质量星的形成或早期演化有关。其中13个源是第一次给出CO(1-0)的谱线测量结果,本对这一类源CO发射的性质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用射电天文联合实验室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13.7米望远镜,于1997年4月对97个水脉泽源做了CO(J=1-0)的巡测及部分成图观测,结果表明81个源的谱线适于作成协星体活动分析.经初步证认有外向流候选者33个,全部为首次给出高速范围.对其轮廓特点及与H2O脉泽辐射的关系作了简要讨论.CO高速气体和H2O脉泽的速度范围和峰值速度在多数情况下分别相符,这说明两者的激发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 13.7 m毫米波望远镜,对 Orion A分子云中的 OMC-3区域,进行了较高分辨率的13CO(J=1-0)和C18O(J=1-0)分子辐射的成图观测.给出了该分子云中13CO和 C18O云核分布的整体结构和平均物理参数.观测发现,该分子云的13CO和 C18O的云核中心分别与最年轻的天体-Class 0类源 MMSI, MMS4,MMS6和MMS7,MMS8;MMS9成协.此外,通过分析OMC-3整个区域的速度场结构,发现沿 C18O和13CO云核方向从南到北有一个~ 1.7km/s的速度场梯度,而分子云的红、蓝移团块则分别趋于云的北部和南部.并对OMC-3区的恒星形成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星际水脉泽源中高速气体的CO巡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射电天联合实验紫金山天台青海站13.7米望远镜,于1997年4月对97个水脉泽源做了CO(J=1-0)的巡测及部分成图观测。结果表明81个源的谱线适于作成协星体活动分析。经初步认证认有外向流候选33个,全部为首次给出高速范围,对其轮廓特点及与H2O脉泽辐射的关系作了简要讨论,CO高速气体和H2O脉泽的速度范围和峰值速度在多数情况下的分别相符,这说明两的激发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8.
CO67—186μm谱线在天体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瑞青  缪源 《天文学报》1999,40(4):376-381
采用球型大速度梯度模型,对IRC+ 10216 、AFGL2688 和NGC7027 等经ISO 发表的首次数据证明有相对强的CO67 - 186 μm 发射线的天体作模型计算.统计平衡辐射转移计算共覆盖低于能量4863 cm -1(v = 0 ,J= 0 能级的能量为0) 的全部能级,即v = 0 、J= 0 -50 ,v = 1 、J= 0 - 37 和v = 2 、J= 0 - 17 的107 个能级.计算表明CO 谱线的流量相对值对于上能级转动量子数Ju 的分布函数,是该谱线发射区物理条件的良好探针.IRC+ 10216 的CO远红外发射线主要由中央星激发形成,而AFGL2688 和NGC7027 区则是因温暖和致密的冲击气体所致.对ISO 首次数据涉及的其他天体的CO 谱线激发机制,也作了一些讨论。CO 的谱线是在67 - 186 μm 波段探测动能温度数百度以上的热天体,诸如富碳、富氧演化星包层,行星状星云、年轻星和恒星形成区复合体物理条件的重要探针  相似文献   

9.
在红外天文卫星点源表中选取了具有陡远红外谱的97个源及其它8个红外源,用射电天文联合实验室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m望远镜,进行了CO(J=1-0)的观测.结果在102个源中测到了CO辐射,有9个源参考位置难以确定,21个源有多重成分,在其余72个源中有29个具有高速气体,其中18个是新测到的双极外向流候选者,对其性质及与年轻星体的关系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紫金山天台青海站的13.7m毫米波望远镜,对OrionA分子云中的OMC-3区域,进行了较高分辨率的^13CO(J=1-0)和C^18O(J=1-0)分子辐射的图观测,给出了该分子云中^13CO和C^18O的云核中心分别与最年龄的天体-Class0类源MMSI,MMS4,MMS6和MMS7,MMS8,MMS9成协,此外,通过分析OMC-3整个区域的速度场结构,发现沿C^18O和^13CO云核  相似文献   

11.
吴月芳  韩溥 《天文学报》1998,39(3):244-250
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米毫米波望远镜新安装的3毫米系统,对一组包括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稠密云核、Bok球、主序前发射线星和演化晚期恒星的源进行了12COJ=1-0的辐射搜寻.结果在不同质量恒星形成区域全部测到了12CO辐射,并发现了大的线宽、红和蓝的线翼、线心速度变化及多重辐射的特征,表明相应源可能具有双极喷流,存在膨胀、旋转或多核斑结构.有两个演化晚期星中已观测到了12COJ=1-0谱线,说明其具有较浓厚的拱星气体包层.  相似文献   

12.
The excitation of H2O masers usually needs very high density gas, hence it can serve as a marker of dense gas in HII region. We selected a sample of H2O maser sources from Plume et al. (four with, and four without detected CS(J = 7-6) emission), and observed them in 13CO(J=1-0) and C18O (J=1-0). C18O (J=1-0) emission was detected only in three of the sources with detected CS(J=7-6) emission. An analysis combined with some data in the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these dense cores may be located at different evolutionary stages. Multi-line observation study may provide us clues on the evolution of massive star forming regions and the massive stars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13.
Using the 13.7m telescope of the 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 (PMO),a survey of the J = 1 - 0 lines of CO and its isotopes was carried out on 98 methanol maser sources in January 2008.Eighty-five sources have infrared counterparts within one arcmin.In the survey,except for 43 sources showing complex or multiple-peak profiles,almost all the 13CO line profiles of the other 55 sources have large line widths of 4.5km s-1 on average and are usually asymmetric.Fifty corresponding Infrared Astronomical Satellite (I...  相似文献   

14.
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站的13.7m毫米波望远镜,对NGC1333/IRAS6-9附近的一个10.3'X10'和6.8'X8'的恒星形成区,进行了13CO(1-0)和C18O(1-0)的成图观测,发现了多个新的分子云核和沿SSV12-IRASS方向的13CO(1-O)双极外向流.本文给出了每个云核的观测特性和物理参数.分析了这一区域的云核分布和速度场结构.详细讨论了该区域的云核分布、双极外向流和群集的年轻天体、红外源以及HH天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恒星形成于分子云之中, 分子外向流是恒星形成正在进行的重要动力学特征, 也是研究和认识恒星形成的重要契入点. 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德令哈13.7m毫米波望远镜, 采用5种分子谱线探针(包括12CO、13CO、C18O、HCO$^+$ $J=1-0$和CS $J=2-1$, J为角动量量子数), 对一个包含IRAS 19230+1506、IRAS 19232+1504和G050.3179--00.4186这3个源的大质量恒星形成复合体进行了成图观测研究. 通过对以上分子谱线数据并结合红外波段巡天数据的分析, 在这3个源中首次探测到了分子外向流活动, 并确定了分子外向流的中心驱动源. 最后对这3个源进行了分子外向流相关物理量参数的计算, 分析了这些物理量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分子外向流的性质与中心驱动源的性质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若干恒星形成区的^12CO(J=1—0)与^13CO(J=1—0)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m毫米波射电望远镜对若干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区的~(12)CO(J=1—0)和~(13)CO(J=1—0)分子辐射进行了观测,得到了各自中心位置的谱线轮廓。作为一个实例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对分子云~(12)CO(J=1—0)和~(13)CO(J=1—0)谱线的综合分析与计算得到云中的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17.
We present results of 13CO(1-0),C18O(1-0),and HCO+(1-0) map observations and N2H+(1-0) single point observations directed towards a sample of nine low-luminosity 6.7-GHz masers.N2H + line emission has been detected from six out of nine sources,C18O line emission has been detected from eight out of nine sources,and HCO + and 13CO emission has been detected in all sources.In particular,a blue profile of the HCO + spectrum,a signature of inflow,is found towards one source.From integrated intensity emission map...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首次对暗云L1211的C~(18)O(J=1-0)分子发射谱线进行了观测,发现了暗云L1211致密核的C~(18)O(J=1-0)的宽翼发射谱线和它的结构,得到了核区C~(18)O(J=1-0)分子的谱线轮廓图、强度分布图、速度分段积分等高图、速度位置图。  相似文献   

19.
对IRAS 23385+6053进行了~(12)CO J= 1—0的成图观测,获得的谱线具有较宽的线翼,显示出其中高速气体的存在,证认其为外向流.对外向流参数及其驱动源的分析表明,它是一个与大质量年轻星体相关的高质量、高能量的外向流.利用CO谱线测量作为T_(k)的探测手段,对环境气体的热特性也进行了研究.T_(K)和T_(D)的比较表明,靠近这个红外源处不满足标准的Goldreich-Kwan能量图像,对其可能存在的加热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