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摄影测量发展到数字摄影测量阶段及多传感器、多分辨率、多光谱、多时段遥感与其他边缘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已逐渐发展为一门新型的地球空间信息科学。近年来,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本文分别从十一个方面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2.
张林 《中国测绘》2005,(1):32-33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第20届大会于2004年7月12日至23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会议涵盖了摄影测量、遥感和空间信息科学的最新发展。会议期间举办了5天的商业技术展览。在技术展览活动中,充分体现了本届大会的主题。“地理影像连五洲(GEO-IMAGERY BRIDGING CONTINENTS)”。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括了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第Ⅲ委员会在芬兰罗瓦尼美召开的讨论会和笔者在西欧的访问活动,叙述目前摄影测量科学研究如:联合平差、在线象片三角测量、数字地面模型、影象分析和模式识别以及摄影测量和遥感数据联合处理的数学方法等方面的发展。这些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和试验,将有力地推动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从解析法向全数字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8年第2l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在中国成功举办,增强了我国该领域科技工作者与国内外同行的相互了解与合作。2010年初,针对我国测绘创新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秘书处和国家测绘局国际科技合作司共同主办了《摄影测量与遥感动态》学术性简讯,通过简讯来介绍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及相关领域最新进展和发展动向,展示我国在地理空间信息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促进中国与国际同行的广泛交流和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5.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otogramm etry and Rem ote Sensing,简称 ISPRS)成立于 1910年 ,最初称为国际摄影测量学会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otogrammetry,简称 ISP) ,1980年更改为现名。它是一个以推动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发展、应用、合作为宗旨的非政府组织 ,主要活动包括 :1鼓励各国或区域建立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 ;2发起并组织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的研究 ;3定期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大会 ;4通过出版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在全世界范围发布相关的研究成果 ;5鼓励摄影测量与遥感方面的科技论文与刊物的交流。ISPRS每 4年举行一次大会 ,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包括主席、秘书长在内的理事会和 7个技术委员会的主席 ,任期 4年。在 ISPRS理事会的指导和协调下 ,各技术委员会主席按照 ISP...  相似文献   

6.
一、引 言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在1988年对摄影测量与遥感下的定义为:摄影测量与遥感乃是对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得的影像及其数字表达进行记录、量测和解译的过程,并进而获得自然物体和环境可靠信息的一门工艺、科学和技术.按照不同角度,可对摄影测量学进行分类:按距离远近分有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和显微摄影测量;按用途有地形摄影测量与非地形摄影测量;按技术处理方法分,则有模拟法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  相似文献   

7.
摄影测量与遥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是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界德高望重的知名专家、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之父、中科院院士王之卓教授一手创办的,担负了为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事业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开展高科技研究的任务。该专业设有6个教研室和1个研究...  相似文献   

8.
回顾并分析了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发展历程,并针对大数据和智能化测绘新时代的多源遥感影像精准快速智能处理的迫切需求,本文提出摄影测量遥感的科学概念.全新的摄影测量遥感主要由摄影测量和遥感两个学科的交叉融合而形成,致力于研究解决同步探测被摄目标的几何位置、物理属性、语义信息和时序变化关系的理论方法及技术问题,其理论基础和支撑学科包括摄影测量、遥感、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与高性能计算等,将突破目前摄影测量侧重几何处理、遥感侧重语义信息提取反演的相对独立现状和串行技术路线,通过几何模型与光谱辐射反射信息的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几何语义一体化处理机制.本文在阐述摄影测量遥感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其涉及的主要科学问题及相关研究应用领域,并以多源遥感卫星影像为例构建了一体化摄影测量遥感智能处理技术框架,通过语义信息提取与精准几何处理的交叉闭环融合,显著提升了高分辨率多源遥感卫星影像精准快速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多个应用实践初步验证了相关理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GB/T 14950-1994《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是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术语标准,实施已10多年了,在摄影测量与遥感知识的传播,国内外科技交流,图书文献的编撰、出版和检索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随着摄影测量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所产生的术语越来越多,针对新的发展,在对原术语进行修改、删减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部分已相对成熟的新术语,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10.
《摄影测量工程与遥感》(Photogrammetric Enginnering and Remote Sensing,缩写为PE&RS):创刊于1934年,月刊,是美国摄影测量和遥感协会的正式刊物,它致力于摄影测量、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方面的交流。协会设有下列技术分部: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应用、基本数据采集、业务实践和遥感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摄影测量与遥感新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回顾了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工程建设各个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近年来LIDAR,InSAR等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未来在我国工程勘查建设与维护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高性能计算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大规模数据并行处理的集群式系统实现技术开始逐步成熟。我国已对该项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应用到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当中,形成了集群式数字摄影测量系统Pixel Grid。相对于传统的摄影测量及遥感影像处理过程,集群式系统整合资源、集成技术,大大提高了数字摄影测量以及遥感影像数据处理乃至空间信息提取的处理效率。这也是目前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3.
轻小型无人机测绘遥感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贤  刘飞  王坚 《遥感学报》2021,25(3):708-724
地球空间信息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重要数据基础,轻小型无人机测绘遥感技术作为中国当前和未来获取厘米级分辨率、实时响应遥感数据的主要手段,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固定翼、多旋翼、无人直升机以及飞行控制系统、地面监控系统和遥控遥测链路的发展现状和潜在发展趋势;其次重点研究了数码相机、视频摄像机、倾斜相机、激光雷达、合成孔径雷达和定姿定位系统的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总结分析了当前无人机测绘遥感面临的系统检测、大范围实时遥感和遥感大数据精准解译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最后面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背景给出了轻小型无人机测绘遥感技术在飞行控制智能化、测绘遥感作业智能化和实时、实景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介绍了当前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现状,并就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发展趋势谈一谈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The word photogrammetry comes from Greekwords photos ( meaning “light”) , gramma( meaning that which is drawn or written) andmetron ( meaning“to measure”) . It originallysignifies measuring graphically by means oflight[1].The development o…  相似文献   

16.
After briefly reviews the history of photogrammetry education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program, and the corresponding curricula design are analyzed by use of the data from Wuhan University in which the photogrammetry is awarded as the state-level key discipline. The academic educational program of photogrammetry in universities has trained students to perform tasks in all fields of the photogrammetric profession. In recent years, the nature of photogrammetry is changing and multidisciplinary geomatics are developing very rapidly, the educational program of photogrammetry has also changed in new concepts and structures to adapt very new technologies and the extension of the field. Finally, the prospect of photogrammetry education for the requirements of multidisciplinary geomatics is proposed. The growing interest in fast and accurate 3D spatial data collection (such as city modeling and digital earth) results in the increasing need of photogrammetry as principal tool, photogrammetric courses are therefore requested to be up-to-date and to become one kind of the fundamental professional courses for university geomatics and remote sensing degree programs.  相似文献   

17.
1996-2000年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总结了从1996年到2000年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成就,内容涉及,数据获得取与数据管理,航空航天遥感系统及其软硬件,GIS软硬件,摄影测量,遥感及空间信息系统的原理与算法,摄影测量,遥感及空间信息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8.
The author reviews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aerospace” disciplines (remote sensing, photogrammetry, photometry) in the training of cartographers at Moscow University. Changes in the present curriculum are advocated, leading to the emergence of a unified educational discipline referred to alternately as “remote mapping methods,” or “remote sensing and mapping.” Training in this discipline is designed to enhance the interpretation and map compilation skills of cartographers working with space imagery. Translated from: Vestnik Moskovskogo Universiteta, geografiya, 1984, No. 5, pp. 40-43.  相似文献   

19.
The methods of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are reviewed with respect to their requirements for position and direction measurement. It is shown that there exist, or will exist in the near future, navigational satellite techniques which can offer extremely valuable performances. In particular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will be used for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Other tracking techniques which are complementary to GPS, such as precise range and range rate equipment (PRARE), will also be used in the future. This could improve GPS performance considerably, if integrated into the GPS satellite as a secondary ranging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