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定量研究太湖地区上游的西苕溪流域洪水发生机制和动态规律,本项目研制了中小尺度的综合水文模型。该模型设置了较多的参数,每个参数经过大量实测数据的严格率定,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水文模型HEC-HMS模拟分析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未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不同重现期暴雨下洪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中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将导致径流总量和洪峰流量增加,而建设用地扩展幅度则直接影响径流总量和洪峰流量增加的程度;同时发现,随着暴雨重现期的增加,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洪水过程的影响逐渐减小;此外,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水文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以靠近城市中心的子流域响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不同气候区流域年径流影响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显著,但不同流域径流对各气候因子敏感性不同,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本文以位于半湿润、湿润地区的松花江、子牙河以及西苕溪流域为例,基于Budyko 水热平衡经验模型,采用归因分析方法分离了气象要素趋势性变化对年径流和潜在蒸发变化率的贡献与差异性。结果表明:1960-2008年,在上述3个流域中,降水趋势性变化对年径流变化的贡献比潜在蒸发大。松花江和子牙河流域各气象要素趋势性变化对潜在蒸发变化率的贡献排序为:温度>风速>水汽压>日照时数,而西苕溪流域为:温度>日照时数>风速>水汽压。在气候要素共同作用下,松花江和子牙河流域平均年径流分别以0.48和1.51 mm a-2的速率减少,而西苕溪流域年径流则以1.42 mm a-2的速率增加。所得结果加深了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机制和程度的认识,可作为流域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扩散模拟型流域地貌汇流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谢平  梁瑞驹 《地理学报》1997,52(4):316-323
根据概念性流域地貌汇流模型的一般理论,以概念性元素“扩散模拟河段”模拟各级单元河道的汇流作用,建立 以洪水波的波速和扩散系数为参数的扩散模拟型流域地貌汇流模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InVEST模型的西苕溪流域产水量分析(英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流域产水量的计算与分析对水资源的规划、管理以及水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InVEST中的产水量模型应用于西苕溪小流域。该模型的数据需求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覆被,年均降雨量和潜在蒸发散,土壤深度,植被可利用水量。为验证模型的精确度,利用基期的降水径流关系,得到2003-2007年的平均自然径流量。经过反复校验,当Z系数为6.5时,产水量为8.3亿m3,与自然径流量最为接近,从流域产水量的分布来看,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单位面积的产水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紫荆关流域下垫面变化对洪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柱  冯平 《地理研究》2011,30(5):921-930
选择大清河水系的紫荆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了其下垫面变化趋势,根据大清河水系的水文气象特点,建立了考虑下垫面变化的超渗-蓄满耦合产汇流模型,并利用实测暴雨洪水资料进行了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利用该模型研究了流域洪水对下垫面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下垫面变化导致洪峰和洪量变小,其对大洪水影响小,对中小洪水影响较大.对于10年一...  相似文献   

7.
由于DEM数据不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及流域边界和堤坝等信息,因此常规仅依靠DEM提取水系的方法不能反映平坦区域及受人类影响强烈区域水系的真实特征。该文建立了融合DEM、河流、湖泊水库、流域边界和堤坝等多源数字信息的流域水系提取方法,对多源信息进行栅格化,采用所提出的高程-距离函数对DEM进行校正,使得提取的数字水系与实际水系精确拟合。将该方法应用于山区太湖西苕溪流域老石坎水库及其上游集水区和平原丘陵分布区的淮河史灌河蒋家集站、梅山、鲇鱼山水库区间流域,提取的河网结构与地图信息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新疆北疆地区融雪洪水灾害预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新疆北疆地区春季融雪洪水的特点以及当地的经济、社会现状,将影响新疆春季融雪洪水灾害大小的主要因素划分为自然、经济、人口、防洪设施贡献四大类因子,对这四大类因子进一步细化,经过量化处理成为相应的指数,综合各类指数,构建出度量融雪洪水灾害大小的预警指数模型.采用呼图壁县军塘湖流域历史洪水灾害资料对该预警指数模型进行验证,得到较好的效果.通过对导致预警产生偏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表明,由于经济因子指数的估计受主观影响较强,该模型无法验证北疆地区所有情况.随着监测的不断深入,并与积雪遥感监测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总之,该预警模型的建立有助于新疆春季积雪的监测和评估,可以有效减少春季洪水损失,保护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融雪洪水的预警提供决策依据,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太湖流域宜溧河与西苕溪水质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10年汛期与非汛期太湖流域西部宜溧河及西苕溪22个断面水样实测分析数据,选取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为主要研究指标,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对两条典型河流汛期与非汛期水质状况及差异,以及两者间不同时期及沿程水质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从社会经济、自然地理等角度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宜溧河流域平均水体污染程度总体高于西苕溪流域,污染程度更差。宜溧河非汛期各断面的CODMn、TN、NH3-N及TP含量均明显高于汛期的含量,水质状况更为恶劣,而西苕溪汛期的平均水质状况基本劣于非汛期。受流域内城镇空间布局以及工业污染企业的空间分布等因素的影响,河道水体水质状况的空间差异性比较显著。宜溧河段入湖河流水质污染主要来源于点源,汛期下游受到一定程度的非点源污染。西苕溪水质污染主要来源于面源污染,汛期污染物主要是由降雨径流带入河中,下游受到一定程度的点源排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流溪河模型是一个主要用于流域洪水预报的分布式物理水文模型,目前采用手工试错法优选模型参数,虽然该方法在过去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参数优选过程较为繁琐,需时较长.文中以广州市流溪水库流域为例,采用SCE-UA算法对流溪河模型优选参数,并使用优选结果进行模拟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SCE-UA算法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流溪河模型参数的优选,相比手工试错法具有简单、方便、高效的特点,可应用于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参数自动化优选工作.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洪水变化及洪水风险与保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小红 《热带地理》1999,19(2):117-123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河网密布,洪水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原因不仅在于这一区域内水系交错、堤围众多、洪水时空分布不均,还在于伴随该区域经济发展及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洪水变化。人们对利益与洪水风险的取向直接决定了本区域洪水灾害损失的程度和抗御洪灾的能力。在各种防洪减灾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中,洪水保险是值得重视并应尽快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长江河源地区河流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了青藏高原长江河源地区冰川,冻土和地质构造对水系发育和河况的影响,初步分析了该地区河流的经流、洪水、枯水、水温和冰情的变化规律.文中着重阐明河流洪水形成的基本特征,并据观测资料和洪水调查资料,探讨了百年一遇洪峰流量的分布规律,该成果可供长江河源地区铁路,公路桥涵设计参照使用.  相似文献   

13.
在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背景下,日益频发的洪涝灾害业已成为当前中国城市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城市灾害管理和应急响应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旨在构建一套适用于城市尺度的洪涝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评估范式,以上海市外环以内中心城区为研究区,采用洪涝数值模拟与GIS网络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评估了当前以及未来正常条件和不同重现期洪涝情景下,城市关键公共服务部门(120急救)应急响应的空间可达性。结果显示:洪涝淹没强度(范围和水深)、道路交通状况(车流速度)以及应急服务机构的数量和位置共同决定了城市洪涝灾害医疗急救的服务范围及响应时间;由于上海市中心城区洪涝影响范围主要分布在黄浦江两岸2~3 km以内区域,因此洪涝对整个中心城区应急医疗服务的影响有限,主要是位于滨江地区部分医院的应急响应范围较正常状态下明显减少,120急救车辆无法或延迟达到部分救援点。研究表明基于洪涝情景模拟的城市公共服务应急响应空间可达性定量化评估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可为中国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复杂地形洪水淹没区计算方法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利用GIS技术计算洪水淹没区范围一直是灾害评估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给出两种情形下基于种子蔓延算法的淹没区计算方法,即有源 淹没和无源淹没。淹没区计算精度主要取决于空间数据精度的优劣;种子蔓延算法及探测分辨率决定了整个模型的效率。文中最后给出了该模型在“水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得到验证和实现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河“960719”洪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大量实测洪水数据对乌鲁齐河“960719”洪水的来源,特点及时空分布变化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这场洪水的重现期,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试论黄河下游北岸可能决口地段及其最大淹没范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鉴于黄河的现状,作者认为黄河决口的潜在危险越来越大。推断北岸决口的可能性为大。根据溃坝原理,采用水力学方法对北岸决口的最大淹没范围作了模拟。指出若从沁河口—原阳段决堤,淹没面积约2.21万平方公里,从原阳—高村段决堤,则约为2.12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北方的热量平衡观测资料,地立了计算感热—潜热比的经验模式,用于计算黄河流域旱涝年(1972、1975、1986、1988年)及一般年(1971、1974、1985、1987年)夏季陆面蒸发,并分析其变化特点以及与旱涝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新疆不同区域洪灾受灾面积变化趋势及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新疆1950-2006 年84 个县2038 份洪水灾害资料, 采用灰色关联评估模型以县为单位将新疆分为重洪灾区、次重洪灾区、一般洪灾区、小洪灾区、微洪灾区。采用自回归滑 动平均模型ARMA (p, q) 与二阶主值函数分析受灾面积的长期变化趋势, 并用morlet 小波 分析其振荡周期发现, 全疆及各区洪灾受灾面积基本上存在12~15a 的周期变化, 1980 年代之后处于气候背景上的年代际与年际尺度的洪灾频发振荡期, 7~8a、2~3a 的小周期振荡叠加比较频繁。从新疆洪灾变化趋势上说, 前景不容乐观, 因为总体上洪灾受灾面积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 目前各洪灾区仍处于频繁发生期的气候变化背景中。天山南北麓洪灾受灾面积的 分布趋势和周期振荡对新疆洪灾受灾面积的年际变化趋势和周期振荡起了决定性作用, 是增加防洪设施和防洪力度的重点地区。另外, 一般洪灾区2000 年以来对全疆洪水受灾面的影响也较大, 而且未来无论从短中长周期变化都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平原退田还湖区湿地生态功能建设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洞庭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丰富;由于人类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特别围湖造田等一系列人类活动影响,使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洪涝灾害频繁,影响了湖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因此退田还湖、防洪减灾,恢复湿地,开展退田还湖区湿地生态功能区建设,不仅有利于湿地资源的保护,而且对发展湖区经济,改善湖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GIS支持下中小流域洪水风险图系统研究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中国东南沿海中小流域经济发达,洪水灾害频繁发生,防洪减灾研究十分重要。洪水风险图综合自然、社会经济和洪水灾害等多种信息,在防洪减灾中可发挥重要参考作用。以中国东南沿海甬江流域为例,开展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持的洪水风险图信息系统研究,借助历史洪水数据库和社会经济数据库,结合流域空间信息动态分析,探讨流域洪水风险图快速编制的方法和途径。该研究为洪水风险图动态更新创造了条件,提高洪水风险图的准确性,为中小流域防洪减灾快速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