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化螟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单食水稻,在田阳一年发生完全4个世代,开展各世代螟蛾盛发高峰期气象预警,对科学适时防螟灭虫,虫口夺粮意义重大。利用农业植保部门提供的三化螟蛾盛发高峰期虫情资料和气象部门气象观测同期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三化螟蛾盛发高峰初日气象预警模型。结果表明:各世代预警模型输出的盛发高峰初日与实况误差3天的拟合正确率为82.2%~92.9%。试报2015—2016年,第1世代预报与实况误差为3天,第2代至第4世代误差为1~2天。三化螟蛾盛发高峰初日气象预警模型的拟合正确率、试报结果误差范围比较理想,可投入日常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夺取粮食作物高产稳产的生产斗争中,防治水稻三化螟的危害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三化螟的发生、发展和防治与气象条件关系十分密切。一、三化螟的生活史与节气三化螟在我区一年发生五代,每代有卵、幼虫、蛹、蛾四种形态。危害水稻的是幼虫期。上一年的三  相似文献   

3.
病虫害严重危害早稻生产,每年全县早稻因病虫害造成损失稻谷100~150万公斤。本文对南雄县早稻三化螟盛发气象条件及其预测作简单介绍。1三化螟生理特性及气象条件分析三化螟以幼虫态危害早稻。初孵的幼虫称蚁螟,孵化后数十分钟可钻入稻株,稻株受害后,逐渐枯黄成枯心南,抽出的穗成白德,产量大减。老熟幼虫在未头中越冬,第二年春季在未头中化蛹、羽化,飞到秧田或本田产卵。螟蛾昼伏夜出,超光性强。羽化后一至二天产卵,成虫后有欢在植株高大、长势繁茂的幼嫩的茎叶上产卵,称趋绿性。适温高湿天气有利于蝗虫孵化和侵株,高温干旱天…  相似文献   

4.
陈慧华  王华  黄珍珠 《广东气象》2011,33(1):43-44,56
结合统计学、物候学方法,分析确定广东省水稻三化螟发生发展的适宜气象条件:旬最高气温低于35℃、旬平均气温24-29℃、旬平均相对湿度80%~90%,建立广东省水稻三化螟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指标.应用历史资料检验表明,利用此指标开展广东省三化螟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监测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三化螟是仅食水稻的单食性害虫,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南部地区,我国北到河南辉县(36”N),西到四川西昌的各稻区均有分布。「‘]。三代螟的各虫态发生期在一定的耕作制度下,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气候条件不同,其发生代、虫态历期也显著不同。越冬代螟蛾是由越冬幼虫化蛹、羽化而成,春季气温15C以上幼虫开始化蛹、直到秋季日平均温度18℃为止,为三化螟全年的生长期。海南檐州地区越冬代螟蛾盛期在2月中旬,广东中山县一带在3月中下旬,江浙在5月中下旬。时间的差别是由气候条件决定的。但是气候因子对三化螟越冬代…  相似文献   

6.
三化螟各世代螟蛾发生期的预测过去少见报导,我们现根据南宁地区历年诱蛾灯资料和气象资料结合三化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找出5厘米地温和雨日与南宁地区三化螟各世代发生期的迟、早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试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三化螟各世代发生期的预报方程。经过1979年预报应用,效果显著。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在水稻幼穗分化实际观测中,根据水稻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以及生物学特性和外部特征等方面,总结介绍几种穗始观测方法,供农业气象观测人员参考。水稻穗始分化期是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过渡时期,是水稻生育最快,吸收水分和养分最多,光合作用最强的时期,也是决定穗子大小和粒数多少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在生产实际中,要科学地,人为地调节好穗始分化期间要有充足的阳光和足够的水分,才能保证水稻高产稳产。在农业气象观测业务中恰好这个发育期是观测中掌握难度最大的一个发育期。其它发育期观测都是很直观的,而穗始分化则不然,它要从植物本身的生理现象和外部特征结合气象条件才能准确的判断出是否发育期的出现。本文根据达县农业气象基本站从1980年到1992年水稻观测期间,在穗始分化观测中结合有关气象条件,总结出的几种穗始分化观测方法,现介绍于后,供农业气象观测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暖对四川盆地水稻生育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1—2009年四川盆地22个站点的水稻观测资料及与其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分析水稻各生育期期间热量条件变化特征,生育期年际变化特征,以及热量条件变化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结果发现:四川盆地水稻各生育期内热量条件整体呈升温的变化趋势;各个区域的水稻生育期始期及长度均有一定程度变化,全生育期呈延长的变化趋势;整体来看,各区域播种—移栽期及抽穗—成熟期长度随热量条件的增加而缩短,移栽—抽穗期长度随热量条件的增加而延长。气候变暖对生育期变化有一定程度影响,其他因素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上的毁灭性害虫,近年有高发态势,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失.2006年,新泰市气象局联合农业局开展了小麦吸浆虫大面积防治技术研究和推广项目,分析了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现状,研究了其产卵规律、小麦吸浆虫不同虫态的防治适期和小麦吸浆虫成虫防治的最佳时期.对目前推广的10个小麦品种在大田自然感虫情况下进行观察,发现:在自然感虫条件下,受害轻的主要原因是"两期错位".有效成虫是造成当年小麦受害的主要原因.利用抗(避)虫小麦品种控制小麦吸浆虫筛选出了抗虫品种加以推广,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一、广西三化螟的世代分布与年平均有效积温的关系根据对三化螟的试验研究,三化螟发育完成一个世代需要16℃以上的有效积温一般是450℃.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对广西三化螟进行了年有效积温的统计,共统计90个县、市气象站各年的逐日气温资料,取得各地历年平均有效积温值,以三化螟发育完成一个世代需有效积温数值为间距,绘年平均有效积温等值线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东北地区南部太平洋沿岸地区(宫城县),水渍稻田传统的水稻移栽日期为五月十日左右。据认为,在此日期之前移栽,气温不够高,不足以支持水稻生长,因此是困难的,水稻甚至会受害。但该地区太阳辐射强度的峰值时期之一是春季。本文的工作目的在于:通过提早水稻移裁日期,充分利用该地区春季丰富的辐射能,来提高水  相似文献   

12.
沈国权  龙国炳 《气象》1978,4(1):22-23
杂交水稻对光、温、水等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常规品种有很大的不同。例如高温强光是发挥杂交优势的重要条件,但抽穗前后它既怕低温又怕高温,如果温度条件不良,则会增加空壳,降低结实率。造成空壳率高的主要原因,是现有恢复系的恢复力还不够强。因此,研究杂交水稻安全齐穗期的农业气象指标,分析适宜播插期的农业气候条件,以及开展相应的情报、预报服务工作,是杂交水稻栽培中的重要课题。 一、生育期与光、温特性 在南方稻区,为了夺取双季丰收,水稻品种的熟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籼型杂交水稻南优2号、3号、6号是我省目前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的组合,可以作中稻,也可以作晚稻,其熟期主要是受亲本热期和杂交种光温特性的影响,生育期较长。中稻  相似文献   

13.
《气象》1977,3(4):28-28
赤霉病菌对小麦各个生长阶段都有危害。其中以开花期到成熟期造成穗腐的危害最重。 1976年4月21日(开花始期)到5月21日(腊熟期),我们对万雅二号小麦穗部的温湿度变化与赤霉病的关系进行了观测试验,发现第一期是在雨后气温回升的条件下发病的,第二期是在降雨时空气湿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3~1988年中国木本草本植物物候观测资料,运用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26年中国20个物候站点植物始展叶期、始花期、始落叶(黄枯)期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63~1988年我国植物始展叶期、始花期、始落叶(黄枯)期均以推迟趋势为主;春季始展叶期、始花期,东北、华北以提前趋势为主,其他各区以推迟趋势为主;秋季始落叶(黄枯)期华北以提前趋势为主,其他各区以推迟趋势为主;1980年前后的物候期变化与1963~1988年的变化相同;春季物候期平均值差异多在-3~6天,秋季物候期平均值差异多在-10~10天;我国植物的始展叶期、始花期、始落叶(黄枯)期对于之前月份的累积降水量有不同程度的响应,物候期对该物候期前1月至前3月的累积降水量响应最为明显;我国春季物候期与降水量以正相关为主,秋季物候期与降水量则以负相关为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1999年12月下旬广西大范围严重霜冻、冰冻天气对广西农业生产造成的灾害影响,得出受害作物的受害特征与受害程度,为有关部门评价这次灾害和制定防灾抗灾对策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河南省驻马店、沈丘和太康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0-2004年的蚱蝉物候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研究了气候变暖对蚱蝉始鸣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温升高的气候背景下,蚱蝉始鸣期呈提前趋势;3-6月平均气温对蚱蝉始鸣期有显著的影响,始鸣期与1月1日至平均始鸣期期间>5℃有效积温关系最为密切。用积温法以5℃为发育起点温度,>5℃初日为起始日期对各站蚱蝉始鸣期进行模拟和预报,其效果优于平均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三化螟蛾的生物特征与相应相关分析,选择预报因子,通过FUZZY相似优先比法,制作三化螟蛾第一代始见期相似年份的农业气象预报。 一 相似优先比法是以成对的样品与一个固定的样品分别进行比较,判定成对样品中那一个与固定样品更为相似,从而确定样品的属性。 没有由多元因子综合构成模糊子集X_1、X_2,…,X_n,现在该论域上有一参考集X_k,按成对(i,j)与参考集的平均距离相似优先比为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暖对河南省蚱蝉始鸣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南省驻马店、沈丘和太康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0-2004年的蚱蝉物候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研究了气候变暖对蚱蝉始鸣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温升高的气候背景下,蚱蝉始鸣期呈提前趋势;3-6月平均气温对蚱蝉始鸣期有显著的影响,始鸣期与1月1日至平均始鸣期期间>5℃有效积温关系最为密切。用积温法以5℃为发育起点温度,>5℃初日为起始日期对各站蚱蝉始鸣期进行模拟和预报,其效果优于平均法。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贵州省的主要粮食作物 ,全省 1 8个农气站中有 1 6个站进行水稻观测。从近几年水稻报表审核情况看 ,部分观测员对水稻分蘖期观测的技术把握还很差 ,具体表现为各观测数据之间的关联性、逻辑性和连贯性很差 ,经不起推敲。现将这几个问题提出 ,谈谈自己的看法 ,供大家讨论。1 水稻分蘖普期的确定在水稻观测中 ,返青期密度是必须测定的 ,而从秧田带入本田的分蘖也应作为基本苗计算。设返青期的密度为M1,分蘖普期的密度为M2 ,由水稻分蘖普期的定义可知 :  M2 ∈ [( 1 5 0 % )M1,( 1 80 % )M1]这就是说 ,水稻分蘖普期的密度 ,应…  相似文献   

20.
蒲城县气象局经5年的摸索,总结出用距乎值预报冬小麦收获期的方法。1995、1996年试用,效果较好。特别是1996年准确预报出冬小麦收获始期较常年正常期偏晚5~7d,为县领导安排夏粮收获等工作起了很大作用,受到好评。先确定正常收获始期,蒲城县冬小麦正常收获始期为6月1日。再计算积温,用《月下旬和5月中旬的积温距平值计算两者平均值为所需积温值。所求得积温值为正时,该年冬小麦收获始期较常年提前,为负时收获始期推后。然后将正积温值除以26,商取整数,即该年冬小麦收获始期较正常年提前的天数。将负积温值除以30,商取整数。即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