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梁河盆地是滇西地区砂岩型铀矿赋矿盆地之一,现已探明砂岩型铀矿床2个。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钻探查证,对梁河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梁河盆地蚀源区铀源丰富。沉积盖层发育冲积扇相碎屑岩—辫状河相碎屑岩—湖泊相泥岩(火山岩)—辫状河相碎屑岩—湖泊相泥岩(火山岩)的岩性地层结构,区域上发育稳定的含水层与隔水层,具备形成砂岩型铀矿的岩性、岩相和水文地质条件。铀矿化与潜水层间氧化带关系密切,铀矿体定位于潜水层间氧化带前锋与上、下翼。热水改造作有利于基底岩石中铀的淋出,并沿断裂带上升进入沉积盖层中,在富含有机质、炭质的地段被吸附沉淀,叠加在潜水层间氧化带形成的铀矿体上,形成富铀矿体。  相似文献   

2.
巴音宝力格隆起带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塞音山达砂岩型铀矿成矿省位于同一大地构造单元。隆起带上中新生代盆地内找矿目的层巴彦花组中发育了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与湖泊4种沉积体系;其中发育了潜水氧化带与潜水层间氧化带2种氧化带类型,前者主要发育于冲积扇、基底式古河道以及巴彦花组与上第三系不整合面部位碎屑岩中,后者主要发育于三角洲与建造式古河道碎屑岩中。隆起带上中新生代盆地内地表有铀矿化显示,深部铀矿化信息丰富,层巴彦花组中可能存在潜水层间氧化带与古河道2种砂岩铀矿类型。文中概括总结了隆起带上中新生代盆地内潜水层间氧化带与古河道砂岩型铀矿区域预测判据,提出了东部与西部地区以寻找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为主,兼顾寻找发育于冲积扇前缘辫状河沉积体系碎屑岩中的建造式古河道砂岩型铀矿,中部地区以寻找基底式古河道砂岩型铀矿为宜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3.
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特征,形成机理及找矿前景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天柱 《铀矿地质》2002,18(1):22-27,51
伊勒门盆地是典型的中新生代山间盆地。文中分析了盆地盖层下白垩统巴彦花组的沉积体系特征及砂岩型铀矿找矿远景。认为辫状河、三解洲砾岩、砂砾央及砂岩层是寻找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层位,初步确定达来隆起带北西侧、查干台格布其狭长凹陷带及包林布其南部地区3片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西胡里吐盆地是一个早白垩世断陷盆地,盆地盖层由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构成。受同沉积断裂作用的影响,盆地的古地理格局总体为南陡北缓,南部主要发育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盆地北部以河流相、三角洲相为主,仅上部层位发育冲积扇相,而盆地中部的广大区域则以巨厚的湖泊相沉积占优势。大磨拐河组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岩性段。第一段形成于盆地断陷发育的初始阶段,以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发育为特征;第二段形成于湖泊迅速扩张至最大时期,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湖相泥岩,构成盆地盖层的主体,在晚期有河流、三角洲等粗碎屑沉积;第三段以冲积扇的极大发育为特征,代表盆地进入萎缩阶段。三个段总体表现为一段、三段岩性粗、煤层少且薄,二段岩性细、泥岩厚、煤层发育多。从第一段到第三段,基本构成了盆地一次完整的沉积充填历史。主要含矿层位大磨拐河组的沉积特点不仅控制着盆地内铀矿化的空间展布,而且也控制着本区的铀矿化类型。“粗~细~粗”的地层结构特点决定了本区的铀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湖泊最大扩张的上部地层,即第二段上部及第三段的粗碎屑沉积物中,主要矿化层位为该套地层内的冲积扇、辫状河与三角洲相沉积,含矿岩石主要为渗透性好、富含有机质的砂砾岩、砂岩;同时由于上部含矿层位具有“砂多泥少”的特点,决定了本区铀矿化类型主要为具垂直分带的潜水氧化带型,仅局部存在潜水转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5.
李胜祥  陈戴生 《铀矿地质》1996,12(3):129-134
本文从研究伊犁盆地不同地段含煤系地层岩性变化特征入手,提出冲积扇快速入湖的扇三角洲沉积相模式,并讨论了4个沉积亚相,即冲积扇、扇前辫状河、滨湖三角洲、湖沼相的沉积相特征及其空间展布规律,研究了含煤系沉积相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关系,指出了滨湖三角洲相砂体是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邬郁盆地地质特征和后生改造条件的分析,盆地基底及蚀源区具有铀源层与铀源体,盖层中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分布广泛且存在含铀层,盆中斯裂构造发育,具有多期活动与热液蚀变,盆地盖层主体宗当村组( N2z)中已发现了铀矿体和异常点(带),提出邬郁盆地具有寻找砂岩型铀矿和火山岩型铀矿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从盆地沉积体系研究入手,以沉积微相研究为基础,划分了盆地含矿主岩的沉积体系和成因相带,明确了找矿目标层及其分布范围。腾格尔组上段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发育潜水—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赛汉塔拉组为河流沉积体系,可按沉积微相及古气候特征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辫状河沉积,发育良好的砂体、富含有机质,它是本区重要的找矿目标层,产底河道型砂岩铀矿化。通过对后生蚀变和矿化特征的分析,认为早期为潜水氧化蚀变成矿;晚期为潜水—层间氧化蚀变成矿,同时还有来自天窗补给的含铀、含氧地下水被沿断裂上升的含H2S的油气还原叠加改造成矿。  相似文献   

8.
查汗通古凹陷为库米什盆地北西端一个山间小凹陷,位于富铀古生代花岗岩基底之上。中侏罗统西山窑组赋存有厚度巨大的超低品位砂岩型铀矿化。从铀源、含矿建造、构造演化、氧化带、铀矿化特征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该区铀源丰富。西山窑组属一套冲积扇体系的含碳碎屑岩建造,砂体发育,含矿层为第二、第三、第四等3个岩性段。构造演化上存在中侏罗世、渐新世两次沉降接受沉积过程,及晚侏罗—始新世、中新—全新世两次抬升剥蚀过程。西山窑组第一、第五岩性段发育面状潜水氧化带,第二、第三、第四等3个岩性段局部发育氧化带,铀矿化产于氧化-还原过渡带附近,多为砂岩型,少量泥岩型。成矿后压实与构造挤压作用使砂体胶结致密,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地浸开采铀。  相似文献   

9.
新华地区作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找矿的重点地区之一,研究其沉积特征及铀成矿条件对指导该区砂岩型铀矿勘查工作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岩心观察及钻孔资料综合分析,编制了直罗组地层厚度、砂体厚度、含砂率、氧化率等值线图等系列图件,对直罗组沉积相及铀成矿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新华地区直罗组上段主要发育曲流河相沉积,可分为曲流河河道、边滩、天然堤以及河漫滩微相沉积,直罗组下段以辫状河相沉积为主,可分为辫状河河道、心滩、泛滥平原微相沉积,其中,直罗组下段辫状河河道砂体厚度适中,连通性好,富含还原物质,是有利的成矿相带。新华地区构造发育,存在构造天窗,层间氧化带发育,直罗组下段辫状河河道呈南北向展布,氧化带与砂体展布基本一致,具有有利的铀成矿条件。综合构造条件、沉积特征、后生蚀变特征和铀矿化信息,结合煤田自然伽马异常,认为研究区西北部店头赵村—白店—崔家岭一带是铀成矿最有利区域,可以作为直罗组砂岩型铀矿下一步勘查的重点目标区。  相似文献   

10.
巴音塔拉盆地砂岩型铀矿化主要产于呼和地段下白垩统赛汉组(K1bs)下段辫状河沉积砂体中。其铀矿化的形成受盆地盖层结构与古气候特征和辫状河沉积砂体发育状况以及沉积构造的控制。通过对含矿主岩岩性特征、铀矿化特征的分析研究,认为早期为潜水氧化成矿作用;晚期为油气还原改造成矿作用,即来自周围富铀蚀源区的含铀含氧地下水与沿断裂上升的油气还原改造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