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7月10日,汶川县境内都汶高速两侧暴发多处泥石流灾害,磨子沟为其中一条泥石流沟。磨子沟泥石流冲出固体物质高达41.75×104m3,淹没了沟口G213草坡4号桥及道路,以及沟口克约村4组殷家坝安置点房屋42户,造成260余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极大。由于本次泥石流灾害发生在汛期,是降雨作用的结果,研究其形成原因,对进一步认识汶川县内泥石流发育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现场调查,从物源条件、地形条件和降雨条件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并分析了泥石流的成因机制,以及泥石流运动特征,最后提出了防治方案建议等。  相似文献   

2.
岷江上游地貌侵蚀对泥石流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江流域上游映秀镇银杏乡境内的兴文坪、磨子沟和野牛沟是3条紧邻的泥石流沟,其地质和降雨条件都相类似,但其中磨子沟的暴发频率要显著高于其余2条沟.本文通过对这3条泥石流沟地貌发育阶段以及地形条件的对比分析,证明了控制其泥石流暴发的关键因素是受地形条件的影响.从而为在某一区域内地质和降雨条件都近似的情况下,对地形条件最有利的泥石流沟进行重点防治和预警预报提供依据,并有效的减少突发性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磨子沟在2010年7月陕南特大暴雨后发生泥石流,引发多处滑坡,部分居民房屋被摧毁;大量碎石、泥砂堆积于沟口,造成公路堵塞。现在沟内依然有大量松散物源,存在泥石流隐患,威胁沟内居民点及公路。采用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结合现场勘查,分析磨子沟泥石流形成条件、类型、发育特点及危险性,为地质灾害避险及治理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现有泥石流沟856条,分布在北京北部燕山山脉和西部太行山脉一带,受地形地貌、地质条件、降雨条件以及人类活动影响较明显,总体以暴雨沟谷型泥石流为主。密云县前火石岭泥石流沟是燕山山脉一带典型的一条泥石流沟,文章在地质调查和勘查的基础上,从地质条件、地形地貌、降雨条件、人类活动等方面,综合分析前火石岭泥石流沟的形成条件及特征,同时对泥石流沟的发育情况进行深入剖析,按10年一遇暴雨强度的设计标准,在泥石流沟上游、中游、沟口3个断面计算泥石流运动特征参数,得出该泥石流沟为低易发-中等易发稀性水石流,目前处于发展阶段的停歇期,区域高强度集中降水为泥石流灾害的激发因素,泥石流的峰值流量等运动参数沿沟逐渐增大。分析结果对该泥石流沟的治理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对燕山山脉一带泥石流沟的防治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对和田县阿瓦提村泥石流灾害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泥石流灾害流域面积90.5km~2,共发育有一条泥石流主沟和四条泥石流支沟;将泥石流沟划分为形成流通区和堆积区,其水源主要为降雨;影响因素主要为风化、降雨、融雪、地震以及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6.
2020年6月17日丹巴县梅龙沟爆发了一次大规模泥石流,一次性冲出固体物质42.7×104 m3,形成泥石流-堰塞坝-溃决洪水-滑坡灾害链,造成5100余户2.12万余人被迫转移,直接经济损失达8亿元。根据现场调查、无人机航拍以及遥感解译,分析梅龙沟泥石流的成因及致灾机理,阐述了“物源成因”、“降雨激发”和“地形促进”对泥石流形成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梅龙沟泥石流是在前期累计降雨和短时强降雨共同作用下形成;(2)梅龙沟泥石流源头为大石堡沟,起动模式为“沟岸垮塌-泥石流”;(3)泥石流沟内持续的物源补给以及东风棚子、梅龙村、大邑村三处大型滑坡产生的级联堵溃效应,致使泥石流流量不断放大,最终导致大量固体物质冲出沟口;(4)沟口形成的堰塞坝-溃决洪水-阿娘寨滑坡灾害链进一步增强了泥石流的致灾能力;(5)现阶段梅龙沟内物源丰富,临界启动降雨阈值降低,极易在雨季发生大规模泥石流,建议及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岷县簸箕沟金矿因人类开采活动引发了矿山泥石流灾害. 采用FLO-2D软件模拟分析了降雨强度重现期50 a及100 a条件下的簸箕沟泥石流运动特征, 进行危险性评价和分区, 并结合实际发生情况做了精度验证. 结果表明: 簸箕沟泥石流的堆积扇范围、堆积深度以及平均流速等运动特征参数随着降雨重现周期的变长而增大, 堆积扇中部的堆积深度及流速明显大于两翼及前端. 泥石流的危险区集中分布于泥石流沟道以及沟口一定范围内. 随着降雨重现周期的变长, 高危险区面积比例由48%升高至54.0%. 通过精度验证得出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红色村干沟位于都江堰市虹口乡,"5.12"地震之后多次发生泥石流。2013年"7.9"特大暴雨后引发泥石流,摧毁沟口居民房屋,淹埋农田;沟内仍存在大量松散物源,沟口的居民安置点和公路仍受泥石流的威胁。笔者结合灾害应急调查资料,采用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对红色村干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易发程度和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沟泥石流易发程度为中等,危险性中等,对沟口居民生命财产和公路交通存在威胁。  相似文献   

9.
2010年8月14日,汶川县映秀镇强降雨导致红椿沟暴发特大泥石流灾害,冲出固体物质80.5×104m3,泥石流堰塞堵断岷江主河道,导致河水改道冲入映秀新区,淤埋了沟口213国道公路400m,掩埋了在建映(秀)-汶(川)高速公路引线路基及多个桥墩,造成17人失踪。据灾后调查,红椿沟泥石流为近几年暴发的较典型泥石流沟,地震诱发的集中物源特别丰富,暴发泥石流时一次冲出固体物质量巨大,沟内多点堵溃、拉槽下切集中启动物源的特征十分明显;本文重点分析了形成泥石流的三大条件及泥石流启动机理,反算运动特征参数,预测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7,(5)
针对大夏河高阶地前缘地质灾害普遍发育,危害范围广,威胁对象多的特点,本文对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条件、危害特征进行了探讨,并以崔家沟作为典型泥石流灾害点进行风险评估,提出泥石流工程治理方案,建议在沟内修建拦挡坝稳坡、沟口修建排导堤或排导沟,同时配套相应的植树造林等水保措施,对崔家沟泥石流沟进行全面治理。  相似文献   

11.
2013年7月,汶川县锄头沟受暴雨影响爆发泥石流灾害,对沟口居民区和交通干线造成严重破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通过对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分析和运动特征参数计算,利用RAMMS软件基于Voellmy模型和REK模型对泥石流运动堆积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泥石流平均流速、泥深的运动变化特征。模拟结果表明,沟口处沟道泥深约2~6m,平均流速2~4m/s。对堆积范围进行校核,与实地调查结果基本吻合,模拟结果对泥石流运动特征分析及其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3年7月,汶川县锄头沟受暴雨影响爆发泥石流灾害,对沟口居民区和交通干线造成严重破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通过对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分析和运动特征参数计算,利用RAMMS软件基于Voellmy模型和REK模型对泥石流运动堆积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泥石流平均流速、泥深的运动变化特征。模拟结果表明,沟口处沟道泥深约2~6m,平均流速2~4m/s。对堆积范围进行校核,与实地调查结果基本吻合,模拟结果对泥石流运动特征分析及其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巴依吐鲁克沟泥石流沟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文中分析研究了巴依吐鲁克沟泥石流的灾害类型、发育阶段、形成条件以及动力学特征,对该泥石流的防治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13年7月,汶川县锄头沟受暴雨影响爆发泥石流灾害,对沟口居民区和交通干线造成严重破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通过对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分析和运动特征参数计算,利用RAMMS软件基于Voellmy模型和REK模型对泥石流运动堆积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泥石流平均流速、泥深的运动变化特征。模拟结果表明,沟口处沟道泥深约2~6m,平均流速2~4m/s。对堆积范围进行校核,与实地调查结果基本吻合,模拟结果对泥石流运动特征分析及其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12”汶川地震极大地改变了震区泥石流的特征,不仅增强了泥石流的活动性,同时也使得震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要面临泥石流的威胁。本文基于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并利用遥感解译结合现场调查等手段,分析了汶川县泥石流沟道纵坡降、沟壑密度、两岸坡度等基本发育特征;进而分析了地震前后汶川县降雨分布及泥石流相关降雨参数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流域内泥石流沟的沟壑密度在0.2~4之间,属于微度土壤侵蚀区域,泥石流的沟床纵坡降偏大,有利于泥石流的发生;泥石流流域内斜坡坡度多为30°~40°,有利于灾害的发生;震后汶川县年均降雨量增加了5.17%,降雨多集中在7~9月份,降雨量由南及北逐渐降低;震后泥石流的降雨阈值在2008~2013年呈现缓慢回升的趋势,但2019年又有所下降,预计恢复到震前水平尚需要一定时间;同时震后汶川县泥石流物源丰富,震后物源量呈现“震荡式衰减”的演化趋势,但体量仍然很大,对泥石流仍需坚持监测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16.
后沟一旦再次暴发泥石流将对沟口居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通过详细勘查,在综合分析了该泥石流沟的形成条件、成因机制和引发因素等基础上,得出了该沟再次暴发较大规模泥石流可能性大。结合沟口保护对象、已有排导工程及沟道地形特征等详细阐述了该沟的拦、排条件的可行性,通过分析表明,该沟的排导条件较差,可采用拦停结合的思路来治理。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20,(3)
新源县苏勒萨依沟泥石流灾害对生命财产安全及相关设施等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泥石流为粘性、沟谷型、高频中型溃决泥石流;泥石流的流域划分为形成区(包括清水区和物源补给区)、流通-堆积区;三面环山的有利地形地貌特征、丰富的重力侵蚀补给和沟床质侵蚀补给松散物源以及降雨和冰雪融水耦合作用是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此外,堰塞、溃决激发条件为该泥石流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8.
2020年5月7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鲁基乡中坝村发生森林火灾,过火面积约6.7 km2。林火后火烧迹地坡面灰烬厚约2~6 cm,同时表层土壤结构被扰动,在6月4日傍晚20 min左右的强降雨下,中坝村后山4条沟道同时暴发了火后泥石流灾害,对沟口的41户164名居民构成严重威胁。通过遥感解译、野外调查,查明了火烧区4条沟道的火烈度及物源分布特征,分析了火后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并进行了危险度评估。基于火后泥石流暴发降雨阈值、实时雨量监测数据与群测群防于一体,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山区火后泥石流的预警避险方案,在该沟得到成功应用,并确保了沟口居民安全。  相似文献   

19.
受"8·8"九寨沟地震影响,沙坝沟小流域内诱发新增大量山体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松散物源量急剧增加,极大加剧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对沟口聚居区及旅游设施等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分析沙坝沟小流域震后地质灾害发育基本特征,分析研究主沟泥石流形成特征、灾害史及发展趋势,按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提出了结合地方发展规划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20.
新疆地区是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本文以阿尔泰山南麓的克什喀拉苏沟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阿勒泰市克什喀拉苏沟泥石流灾害的基础上,根据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对泥石流灾害的类型、形成原因及流域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泥石流易发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研究区泥石流灾害属易发程度,其形成主要受强降雨影响较大,详细论述了泥石流地质灾害类型、形成原因及易发性评价,且为防治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