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地区的石炭系石英砂岩为一套分布稳定的滨浅海相碎屑岩沉积,在不同地区均具有相似的初始孔隙度。但在成岩期间,由于受构造活动的影响,在塔西南坳陷内部形成了两个重要的次级构造单元,即巴楚隆起区和麦盖提斜坡区,从而导致石炭系石英砂岩经历了不同的埋藏成岩环境的改造,具体体现在其成岩演化序列上具明显的差异性。在巴楚隆起区石炭系砂岩经历了稳定的持续埋藏成岩环境的改造,其成岩演化序列比较完整,各种成岩矿物的溶解、沉淀均在水-岩两相反应系统中进行,成岩阶段可达晚成岩阶段B期,甚至C期,因此砂岩原生孔隙破坏严重,平均孔隙度小于5%。而在麦盖提斜坡区,石炭系石英砂岩由于埋藏成岩深度始终小于隆起区,因此其成岩阶段多分布在晚成岩A期-B期,特别是石油侵位作用的影响,使成岩反应在水-油-岩三相介质中进行,从而抑制了多数自生粘土矿物的沉淀作用,导致成岩演化序列的不连续性,但同时又保存了许多有效的储集空间,使该区砂岩平均孔隙度保持在7%±,高于隆起区,据此认为麦盖提斜坡区是近期在石炭系砂岩储层中进行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2.
王琪  肖立新 《沉积学报》1998,16(3):97-101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地区的石炭系石英砂岩为一套分布稳定的滨浅海相碎屑岩沉积,在不同地区均具有相似的初始孔隙度。但在成岩期间,由于受构造活动的影响,在塔西南坳陷内部形成了两个重要的次级构造单元,即巴楚隆起区和麦盖提斜坡区,从而导致石炭系石英砂岩经历了不同的埋藏成岩环境的改造,具体体现在其成岩演化序列上具明显的差异性。在巴楚隆起区石炭系砂岩经历了稳定的持续埋藏成岩环境的改造,其成岩演化序列比较完整,各种成岩矿物的溶解、沉淀均在水-岩两相反应系统中进行,成岩阶段可达晚成岩阶段B期,甚至C期,因此砂岩原生孔隙破坏严重,平均孔隙度小于5%。而在麦盖提斜坡区,石炭系石英砂岩由于埋藏成岩深度始终小于隆起区,因此其成岩阶段多分布在晚成岩A期-B期,特别是石油侵位作用的影响,使成岩反应在水-油-岩三相介质中进行,从而抑制了多数自生粘土矿物的沉淀作用,导致成岩演化序列的不连续性,但同时又保存了许多有效的储集空间,使该区砂岩平均孔隙度保持在7%±,高于隆起区,据此认为麦盖提斜坡区是近期在石炭系砂岩储层中进行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西部碳酸盐岩成岩演化与储层形成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琪  陈国俊 《新疆地质》2002,20(1):23-28
塔里木盆地西部碳酸盐岩的地质演化,主要经历了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海水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的改造,形成丰富的储人间类型和4种典型的孔隙结构特征,即溶孔-晶间孔复合型,粒间孔-粒间溶孔型,缝合线-微裂缝型和致密微孔型,大气淡水淋滤溶解作用和各种类型白云岩化作用有利于优质储层的形成,而胶结作用及压实,压溶作用则阻碍了储集空间的形成,奥陶系微晶灰岩和生屑灰岩由于主要经历了海水成岩-埋藏成岩环境的改造,胶结和压实作用特征明显,未能形成有效储集空间,整体属Ⅳ类差储集层,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具有分区性,麦盖提斜坡区的储层物性明显优于巴楚隆起区,这与斜坡区碳酸盐岩遭后期大气淡水淋溶改造有关,古近系卡拉尔组碳酸盐岩经去膏化作用和大气淡水淋溶作用的复合改造,储层整体面貌呈Ⅲ-Ⅰ类的优良储层。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在薄片研究基础上,并使用阴极发光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氧碳同位素分析资料详细研究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砂岩的机械压实,压溶.胶结等主要成岩作用.并应用镜质体反射率、孢粉颜色及伊利石开形指数的测定等方法推断石炭系砂岩所经历的最高成岩温度为120℃—200℃.并且根据成岩作用和成岩温度的研究,对砂岩所处的成岩阶段位置及其成岩历史和孔隙演化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砂岩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在薄片研究基础上,并使用阴极发光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氧碳同位素分析资料详细研究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砂岩的机械压实,压溶.胶结等主要成岩作用.并应用镜质体反射率、孢粉颜色及伊利石开形指数的测定等方法推断石炭系砂岩所经历的最高成岩温度为120℃-200℃.并且根据成岩作用和成岩温度的研究,对砂岩所处的成岩阶段位置及其成岩历史和孔隙演化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岩作用与系统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的结构-成因分类、成岩作用方式、成岩演化序列和铁、锰、锶微量元素,碳、氧、锶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从盆地大尺度的成岩作用组合特征出发,按“水文体制”将飞仙关组白云岩划分为4个成岩系统:(1)准同生阶段孔隙卤水成岩系统;(2)早-中成岩阶段地层压实热卤水成岩系统;(3)晚成岩阶段混合热卤水成岩系统;(4)构造隆升阶段油田热卤水成岩系统.各阶段成岩系统白云化流体性质和来源具有一定的亲缘性和继承性发展演化特点,但水-岩相互作用过程、成岩方式、产物和组合特征各不相同,与储层发育密切相关的成岩方式主要是各成岩系统中的多期次埋藏白云化和溶蚀作用.根据各成岩系统中成岩作用与储层在时间-空间上的耦合与匹配关系,可将优质白云岩储层和油气藏控制因素归结为3点:(1)早-中成岩阶段埋藏白云化为储层发育基础;(2)晚成岩阶段埋藏白云化扩大,提高了储层分布范围与质量;(3)构造隆升阶段破裂、TSR和溶蚀作用是形成飞仙关组高效气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玛东地区下乌尔禾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观察、岩石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和物性分析及鉴定,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东地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P2w)储层的成岩作用过程和成岩演化历史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研究区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模式。通过储集岩成岩特征和孔隙类型的研究可知玛东地区下乌尔禾组已达到中成岩阶段A期-中成岩阶段B期,储集岩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交代等多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原生孔隙遭受破坏,储集性能变差,孔隙损失分别达23.24%和4.54%;火山岩岩屑、沸石、碳酸盐类胶结物的溶蚀,刚性颗粒的破裂及成岩收缩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因素,孔隙增生量达3.25%;黏土矿物和含铁方解石的后期充填是次生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华南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的成岩后生作用可划分为不同阶段,具有一定规律。其中,不同产状、多种(成因)类型白云岩组成的复合体,是多种地质作用叠加的产物。成岩晚期的白云岩孔隙发育,可成为良好的储矿场所。  相似文献   

9.
肖立新  赵克斌  张化龙  杨军 《新疆地质》2002,20(Z1):103-107
目前巴楚隆起的下古生界、麦盖提斜坡区的石炭-二叠系、西南缘山前的中新生界3个主要勘探目的层,均发育有碎屑岩类储层.该区碎屑储集岩成岩环境可划分为酸性成岩环境和碱性成岩环境两种类型,储层重点层位为石炭系和古近系.将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归纳为建设性和破坏性成岩作用,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为砂岩中可溶组份发生的各种溶蚀及成岩晚期构造应力作用,研究区碎屑岩次生孔隙发育带多发育在2 800~6 000 m深度,与该区古地温梯度较低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0.
胡帷元  单永纲 《贵州地质》1991,8(3):261-268
凯里—黄平地区的灯影组白云岩,是黔东主要找气目的层之一.灯影组碳酸盐灰泥沉积物主要经历了准同生白云化、成岩缝形成、溶蚀作用、新生变形、白云石充填、进油、金属硫化物交代等成岩作用.白云岩的主要储集空间是成岩缝、溶蚀缝、洞的充填后残余空间及各期构造裂缝的充填后残余空间.预计白云岩储集条件的改善主要靠裂缝及其伴生的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黔南晚石炭世叶状藻礁灰岩的成岩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偏光显微镜研究和阴极发光技术, 对黔南晚石炭世叶状藻礁灰岩的成岩作用做了详细研究, 认为礁灰岩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 生物黏结障积作用、泥晶化作用、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破裂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溶解作用等。根据岩石薄片阴极发光测试结果的观察、分析, 将成岩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 准同生成岩阶段、早期成岩阶段、埋藏成岩阶段和后生成岩阶段。通过各种成岩作用的标志性特征及它们在阴极发光下的特征, 推测藻礁灰岩主要经历了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巴东栖霞组沉积成岩作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详细的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研究基础上,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重点对湖北省巴东水布垭剖面栖霞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组碳酸盐岩中 CaO 、Al2O3 、K2O 、Fe2O3 、P、Ba 和 Mn的含量主要与沉积环境或原岩岩性有关,地层中SiO2、MgO 、Sr 和 Na 的含量主要与成岩作用有关。建立了栖霞组沉积成岩作用地球化学模式。该研究合理地解释了本组岩石特殊的地球化学特征,深化了对该组岩石形成环境,特别是成岩环境的认识,区分了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对该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对合理地选取有关地球化学参数研究该组岩石及类似地层的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西沙群岛西琛一井礁序列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明书 Chivas  A 《地质学报》1997,71(3):236-244,T001
西琛一井0-400米段是西沙礁序列研究内容最丰富,实验分析最多的全取芯钻 ,通过薄征观察,电子探针分析,不同井深单一属腹足类壳体,同一深度不同沉积物的碳 ,氧稳定同位素测定和Mg/Ca,Mg/Sr分析,对西琛一礁序成岩体环境,作用性质及其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并提出了泥晶套的非藻类穿忆和白云石化的非混合水成因素。  相似文献   

14.
矿物包裹体在沉积物成岩作用研究中的应用是90年代沉积学理论的一个重大进展,它不但为沉积学研究提供了崭新思路,方法和手段,而且为矿物包裹体学的应用和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本文系统介绍并探索矿物流体包裹体在沉积岩成因、成岩作用、成岩微区分析、成岩条件、成岩阶段、成岩环境、成岩演化和埋藏历史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白银地区火山—沉积岩系为大陆裂谷火山作用的产物。震旦系火山喷发旋回划分为13个喷发韵律和3个喷发亚旋回,成岩环境为半深海相沉积环境,具古陆壳陆内初始裂谷阶段背景;寒武系火山喷发旋回划分为13个喷发韵律和两个喷发亚旋回,黑茨沟组的成岩环境为半深海相沉积环境,是继震旦纪白银岩群后陆壳进一步拉张裂解的产物,代表了裂谷的发展阶段,香毛山组具海底扩张阶段的大陆边缘裂谷沉积背景。  相似文献   

16.
重结晶作用是白云石形成多期次动态系统中一种常见的成岩后生作用。白云石的成因问题,即“白云岩问题”一直困扰着地质学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白云岩中白云石的重结晶作用导致白云石形成的原始信息被掩盖,主要包括其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本文在调研国内外有关白云石重结晶作用文献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地质历史时期古老地层中白云石和现代沉积白云石的重结晶作用,以及重结晶模拟实验中白云石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变化特征,阐述白云石重结晶的主要条件、影响因素及成岩过程中白云石重结晶作用发生的多期次性及主要变化特征,总结了白云石重结晶作用的研究意义,旨在为“白云岩问题”及成岩作用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沿西昆仑山前古近系卡拉塔尔组沉积巨厚的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层,分布范围西至喀什、东至叶城县克里阳地区,有3次大规模的海侵海退,即3个沉积微旋回;沉积储层展布的划分以同由路克、和什拉甫为界,同由路克地区为海湾泻湖区,七美干至和什拉甫为台地至台地边缘的碳酸盐岩沉积区,和什拉甫至普司格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合沉积区;成岩环境有浅海海底成岩环境、潮坪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因成岩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细晶白云岩伴生的晶间孔隙与因混合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粉晶砂屑白云岩、泥晶粉晶腹足云灰岩被溶蚀产生的粒内孔隙和粒间孔隙皆为较好的储层类型;评价结果显示:喀什凹陷卡拉塔尔组碎屑岩储层大部分具有超低孔超低渗的特点,碳酸盐岩储层属于超低孔特低渗储层,叶城凹陷卡拉塔尔组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包裹体分析、黏土矿物分析、镜质组反射率测试、电子探针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结合构造演化史和有机质热演化史研究成果,对西湖凹陷古近系平湖组碎屑岩储层的成岩环境和演化模式展开分析,恢复了储层孔隙演化过程并对孔隙度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平湖组碎屑岩储层长期处于酸性成岩环境,同时存在酸碱过渡及碱性成岩...  相似文献   

19.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砂岩成岩作用与致密储层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二区主力气层储层岩性致密,成为制约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因素。为了查明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利用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等实验手段,深入研究了对苏里格气田东二区主力气层二叠系山西组山1段、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砂体的岩石学特征与成岩作用。研究发现,储层砂体以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砂岩成熟度较低;研究区砂岩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结论认为:成岩作用达到中成岩阶段B期;早成岩的压实作用是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中成岩期A期在酸性介质条件下由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对砂岩的储集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中成岩B期的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差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The diagenetic environment, diagenetic responses, diagenetic transformation model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high-quality reservoirs (beach-bar sandstones of the Paleogene fourth member) in the Dongying depression were studi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fluid inclusions, thin section and burial evolution history. The diagenetic fluids of the beach-bar sandstone reservoirs evolved from early high salinity and weak alkalinity to low salinity and strong acidity, late high salinity and strong alkalinity and late low salinity and acidity, which were accompanied by two stages of oil and gas filling. The fluids at the margins of the sandbodies were continuously highly saline and strongly alkaline. The western (eastern) reservoirs experienced early open (closed), middle open, and late closed diagenetic environments during their burial history. The flow pattern was characterized by upwelling during the majority of the diagenesis (in the east, a non-circulating pattern transitioned into an upwelling current). Due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diagenetic fluids, the diagenetic sequence of the beach-bar reservoirs was as follows: early weak carbonate cementation; feldspar and carbonate cement dissolution and authigenic quartz cementation; late carbonate and anhydrite cementation, authigenic feldspar cementation, and late quartz dissolution; and late carbonate cementation, feldspar dissolution, and authigenic quartz cementation. The diagenetic strength during these stages varied or was absent altogether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reservoirs. Due to the closeness of the diagenetic environment and the flow pattern of the diagenetic fluids, the diagenetic products are variably distributed in the sandstones interbedded with mudstones and in the fault blocks. The evolution of multiple alternating alkaline and acidic diagenetic environments controlle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reservoir diagenesis and reservoir space, and the reservoir quality index, RQI,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the margins to the centers of the sandstones. The closeness of the diagenetic environment and the flow patterns of the diagenetic fluids controlle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reservoir properties among the fault blocks.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oil-source faults, the RQI values in the west gradually decreased and in the east initial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