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松辽流域水文设计成果修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宝  马雪梅 《水文》2019,39(3):87-91
受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松辽流域水文成果发生较大变化。原有松辽流域径流系列至2000年,洪水系列仅至1998年,流域现有水文设计成果已经不能反映流域目前的水文情势。松辽水利委员会根据《松辽流域水文设计成果修订任务书》的要求,开展松辽流域水文设计成果修订工作,对松花江和辽河流域总面积78.23×10^4km^2范围内选定的63个水文站和工程点进行水文设计成果复核,将系列延长至2010年(其中黑龙江、松花江、浑河流域延长至2013年),分别进行设计径流及设计洪水成果复核,分析得出10多年来松辽流域水文成果的变化结论,提出推荐采用的水文成果,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减灾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松辽流域水资源现状与地下水开发利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辽流域是我国北方水资源紧缺的地区之一,1994~2001年整个流域的年均降水量为6052 13×108m3,水资源总量1931 11×108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68 81×108m3,地下水资源量637 16×108m3,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资源重复计算量374 86×108m3。松辽流域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和34%。基于流域水均衡的观点,从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水资源总量四个方面分析了松辽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其特点,并对1994~2001年流域供水、用水组成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水资源的时空展布规律与社会经济布局不相匹配、地下水在总供水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的结论,进一步对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水环境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丽英  赵学民  刘伟 《水文》2018,38(6):84-88
在全国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基础上,通过对比七大流域径流系列延长前后的变化情况,分析347个水文站点径流系列均值及特枯值的变化幅度,用以反映近10年各流域水文情势的变化情况。经分析,近10年天然来水总体偏枯,松辽、海河、黄河的设计径流呈现一定减小趋势,长江、淮河、太湖、珠江的设计径流变化趋势不显著。本次延长后的径流系列代表性总体较好,同时黄河流域还考虑近期下垫面对降雨径流关系影响,因此本次大多推荐七大流域延长后的设计径流成果,为开展全国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陈宝  王为民等 《水文》2001,21(2):57-60
从降水过程,暴雨时空分布,洪水发生时间及过程,洪水组成特征和洪水稀遇程度等几方面,分析了1995年7月中,下旬发生在松辽流域东南部地区的特大洪水。  相似文献   

5.
张闻胜  刘茜 《水文》1998,(5):61-62
松辽流域防汛大屏幕会商显示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是因防汛需求而研究的一整套实时信息应用系统。系统不仅有实时性强、图形界面操作灵活方便等特点,而且还具有反应速度较快的优势,并覆盖了松花江、辽河整个流域,现就系统的开发工具及环境、主要功能、组成和主要技术特...  相似文献   

6.
近50年来中国六大流域径流年内分配变化趋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50年以来的全国六大流域19个重点控制水文站实测月径流量观测资料,以1980年为界,分析各站实测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以及集中期的变化;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诊断了各月径流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全国六大流域的月径流发生了时空变化,除海河的石匣里、响水堡站和黄河花园口站年内径流不均匀性和相对集中度较小以外,其它站的年内径流不均匀性和相对集中度较大,以松辽流域为最大;此外,南方流域各站冬春季(12~3月)的径流均呈现增加的趋势,5月份呈现减少的趋势,7月份呈现增加的趋势;北方流域各站冬春季(1~5月)径流呈现减少的趋势,以海河流域各站、松辽的铁岭、黄河利津站和淮河的吴家渡站减少趋势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松花江—辽河流域(简称松辽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地下水资源对维护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松辽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797.31×10~8m~3/a,地下水开发利用量为276.4×10~8m~3。松辽流域地下水面临着水资源局部短缺,局部水位持续下降,"三氮"污染加剧,以及湿地萎缩、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等资源、环境与生态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驱动因素分析,主要是气温升高导致水稻适宜区扩大,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耕地面积特别是水田面积大幅增加,造成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面源污染加剧;水库的大量修建加剧干旱缺水地区河道径流减少,地下水补给来源不足,造成地下水供水能力下降,地下水位下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水资源调查监测,开展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强化制度刚性约束;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进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青山 《水文》1997,(2):61-63
发挥流域中心作用开拓水环境监测工作新局面李青山(松辽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1加强水环境监测工作,为水资源管理提供高效服务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江河、湖库水质状况例行监测,对入河排污口进行监督性监测,对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作出科学评...  相似文献   

9.
通过克拜公路22.7km产生滑坡地质灾害事件,对松嫩高平原形成滑坡的原因进行剖析,探讨其形成原因,据此提出防治这种地质灾害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北平原晚更新世晚期植物群与古气候指标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5个地点孢粉分析,东北平原距今1.1—6万年的晚更新世晚期气候有三次波动,前后两期冷干,中期湿润。同时,将东北划分为三个植被区,即以森林植被为主的三江平原区和下辽河平原区,其冰盛期的降温幅度分别为7.6℃和5.4℃;以草原植被为主的松嫩平原区,其降温为6.9℃。  相似文献   

11.
1961年以来海河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干旱易发区海河流域为例,利用流域内及其周边地区5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结合累积相对湿润度指数和模糊集对评价法,考虑了干旱的累积效应以及评价标准等级边界的模糊性和评价因子的时程分配,分析了海河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近50年来流域主要干旱类型为中旱和重旱,平均面积分别约为7.30万km2和7.78万km2,重旱面积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②近25年来,重旱易发区范围表现出扩张的态势,1985-2010年重旱易发区面积达到14.9万km2,为1961-1985年的1.6倍。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松嫩地块北缘大面积分布的玄武安山岩的时代厘定对讨论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该区原划为早白垩世板子房组的玄武安山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获得两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00.0±1.4)Ma和(200.0±1.3)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并非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玄武安山岩属准铝质,以高钾钙碱性系列为主,富集Ba、Rb、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Ce、Nd、Ti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为典型的大陆弧火山岩,表明松嫩地块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存在一条近南北向展布的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火山岩带,该火山岩带与同时代略晚的花岗岩一起构成近南北向带状展布的中生代岩浆岩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在吉林省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调研工作中,发现具有饮疗价值的硅酸矿泉水数十处,可成为我国饮用矿泉水主要地区。一、硅酸饮用矿泉水分布及化学特征吉林省硅酸饮用矿泉水主要分布于东部长白山地及中部高平原,在大兴安岭山地及松辽坳陷盆地也有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断面域兴安、松嫩地块各时代地层和花岗质岩石及所估算的地壳各结构层的K、U、Th含量,研究了岩石的热产生率及其变化、以及岩石圈的热结构和温度分布,揭示了兴安、松嫩地块热产生率与岩性及时代的关系。兴安、松嫩地块均以高热流为特征,特别是松嫩地块为明显的高热异常区。岩石圈内的温度分布结合地球物理信息的分析表明,两地块深部地壳可能存在低速高导的部分熔融体。  相似文献   

15.
松辽分水岭东段白土山组成因与时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庆  杨景春 《地层学杂志》1995,19(4):287-290
综合考虑松辽分水岭东段地区白土山组的地层分布、沉积特征、地貌部位及第四纪以来松辽分水岭的演化过程、松辽水系的变迁,认为其为河流冲积物,形成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16.
松辽残留地台区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讨论松辽残留地台区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松辽地台区地幔流场的演变历史及热流演化特征,探讨了该区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刊编辑部 《水文》2006,26(2):83-83
2006年4月6日-7日,全国水文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申立国、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国务院法制办农环司司长王振江、财政部农业司副司长曹广生、松辽水利委员会主任党连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金济滨、黑龙江省水利厅厅长肖友,以及水利部有关司局、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的领导和全国水文系统和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松辽平原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地学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松辽平原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正日趋恶化,就地学原因而论,新构造活动引起的长岭弧形隆起带即松辽分水岭的形成是最主要的地学因素,它的形成破坏了原属于一个由北向南流的统一完整的松辽水系格局,一分为二为松花江水系和辽河水系,使松辽平原中西部地区水资源逐渐减少,开始进入日趋消亡的进程,从而形成了该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前提条件.气候变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大大加快了松辽平原生态环境恶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19.
晚更新世以来形成的松辽分水岭是松辽平原新构造运动中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也是松辽平原西部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地质因素.通过对松嫩平原分水岭的形成演化、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论述松辽分水岭的形成对松辽平原西部生态环境的影响,认为松辽分水岭是通榆、长岭、乾安、双辽一带水资源缺乏及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地质因素,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应考虑到这一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受桩约束的土体冻胀时,一方面对桩产生切向冻胀力,另一方面对下卧土层产生冻胀反力。扩大式桩基础能够接受冻胀反力,具有自锚作用,因而是季节冻土区防治桩基冻拔的一种有效的结构措施。目前松辽流域的一些渠系水工桥涵工程已开始推广扩大式桩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