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中国经济得以高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然而城镇化也带来了城市粗放式发展、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严重破损、粮食食品安全、社会秩序混乱等关乎人类生存的严峻挑战,寻找城市与农村平衡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公众饮食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以及文化旅游消费偏好等方面进行分析,努力探索农村支持城市与城市反哺农村之间的均衡发展模式。文章提出了以农业文化遗产为切入口的城市支持农业发展模式,认为农业文化遗产地传统文化的传承、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遗产地特色景观旅游等都是农村对城市发展的弥补;另外,利用城市充足的资金支持、成熟的制度保障以及现代的科技支撑,对农村地区进行"反哺",最终一定可以达到城市生态化、乡村田园化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湖南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特色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日益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我国农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湖南发展特色农业具有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社会经济条件相对有利、农业技术力量雄厚,而且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等优势.但其发展现状与湖南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主要表现在特色农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加工工业落后,营销水平不高以及农业开发落后,优质特色品牌农产品稀少等问题.为使湖南农产品数量优势转变为质量优势,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必须加快湖南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为此,在生产经营上必须突出重点,调整布局;实施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安徽省芜湖市农业产业化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分析农业产业化的不同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机制,探求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地域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及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新的经济发展的角度论述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和特殊性,只有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才能保证农村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新的经济发展的角度论述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和特殊性,只有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才能保证农村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在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描述的基础上 ,对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结合目前形势 ,指出未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前景不容乐观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用哲学、地理学、人口学和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对外国和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进行了评析,并且对中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为我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取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104处乡村休闲旅游地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地理联系率、核密度等方法研究乡村休闲旅游地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类型丰富,可以划分为休闲观光类、农事体验类、农业科技类、乡村文化类、特色村镇类5个一级类型,农业观光示范园、自然风景区等17个二级类型;2山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整体空间分布趋于集聚,空间结构属于凝聚型;3五大类型中特色村镇类和乡村文化类集聚程度高,休闲观光类和农业科技类数量多、布局分散;4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人口密度、交通区位是影响乡村休闲旅游地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李涛  蔡碧凡  陶卓民 《地理研究》2016,35(11):2125-2138
因地制宜地实现农业休闲功能卓有成效的开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社会经济统筹的科学举措。在探索性构建城市群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ESDA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沿海六大城市群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环境健康与适宜性状况。研究表明:① 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环境健康指数在城市群间与城市群内均呈现较大差异,以产业经济环境为主导的环境健康指数“非均衡性”成为制约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瓶颈”;② 城市群间与城市群内环境健康指数核密度分布的空间结构、空间形态和空间趋势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③ 沿海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可被划分为健康积极开发、较健康适宜开发、亚健康适度开发、非健康整合开发等4种类型。最后,提出各类型发展方向及策略,以期为沿海及中国城郊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和指引。  相似文献   

10.
李涛  蔡碧凡  陶卓民 《地理研究》2016,(11):2125-2138
因地制宜地实现农业休闲功能卓有成效的开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社会经济统筹的科学举措。在探索性构建城市群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ESDA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沿海六大城市群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环境健康与适宜性状况。研究表明:1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环境健康指数在城市群间与城市群内均呈现较大差异,以产业经济环境为主导的环境健康指数"非均衡性"成为制约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瓶颈";2城市群间与城市群内环境健康指数核密度分布的空间结构、空间形态和空间趋势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3沿海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可被划分为健康积极开发、较健康适宜开发、亚健康适度开发、非健康整合开发等4种类型。最后,提出各类型发展方向及策略,以期为沿海及中国城郊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和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