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时下,农民建房都趋向村庄外围和路旁,村庄中心老宅大量闲置,“空心村”现象日趋普遍,既影响村容村貌,又造成了土地的闲置和浪费。如何治理“空心村”,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一、抓住治理关键,严格源头监控“空心村”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源于村内原有住宅院落较小、通道狭窄,出入不便,致使农民建房竞相往外拓展。但究其根本是村镇没有规划、建房审批把关不严所致。治理“空心村”应对症下药,严格源头监管。一是规划定位。现阶段,由于村镇规划相对滞后,农民建房选址、用地审批随意性较大,占地规模难以控制。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  相似文献   

2.
现有规划设计一般通过二维、平面的符号来表达,具有不直观、不形象、不利于公众参与的缺点。本文将无人机航摄和三维虚拟设计等技术集成应用于近郊区村庄规划与设计,开展空心村整治一体化规划和三维虚拟设计的实践和研究。依照真实尺度进行仿真化和模块化三维模型设计,形成空心村规划要素模型信息库,研发了空心村整治三维规划辅助设计系统,实现了在真三维环境中对各类要素进行规划设计,并可以按需求进行模型调整修改,为空心村规划整治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3.
滦南县土地管理局为有效整治“空心村”,去年以来,在圈定村界、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空心”标准,分等转化升级,稳步推进,力求彻底消灭“空心村”现象,目前已有74个村转化升级,成效显。  相似文献   

4.
磁县共有19个乡镇,379个行政村庄,约64万人口,耕地面积77.25万亩,人均耕地1.2亩。近年来,针对部分村民建房在路边,圈大院,而村内旧宅空而不用,造成村庄土地闲置浪费的现实,县国土资源局紧紧抓住“村容整洁”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坚持靠宣传发动,靠规划引导,靠制度约束,靠法律保障,运用“一管二治三查处”管理模式,狠抓农村宅基地规范化管理,大力开展“空心村”治理,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乡村面貌呈现全新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推进企业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山东省邹城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以企业和农村居民点为重点的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清查清理工作,通过对企业低效用地的盘活置换、闲置土地的处置消化、边角土地的科学利用及“空心村”的土地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6.
鹿泉市为省会石家庄西邻,辖12个乡镇,1个高新区,208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人均耕地1.26亩,低于全省人均耕地占有水平。由于鹿泉的特殊地理位置,如何消灭“空心村”,有效利用土地,推进小城镇建设,成为摆在鹿泉市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核心提示:6月30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今明两年要着力抓好的几个重点工作之一是大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事实上,目前河南省正在进行的整治空心村,已经成为一项节约利用农村土地的主要方式。把农民从占地甚多的旧宅移到规划的宅基地上,从而置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农村“空心村”治理为突破口,走出一条“两图一表”和“三榜公布、三到现场”的农村宅基地管理新路子,受到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一方面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心村”和土地撂荒现象。而部分真正需要宅基地的农民却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同时,农村宅基地还存在着用地指标紧张、审批程序复杂、  相似文献   

10.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村落土地利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缺乏规划科学指导,土地利用规模小,土地利用效率及功能低下,农村生态问题严重。研究中提出了解决村落土地整治问题的对策。要做好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促进小村向大村集聚发展,建设特色村落;加强空心村改造;加强舆论宣传,促进文化推广及管理升级;加大资金投入等。  相似文献   

11.
利用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识别空心村损毁建筑物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嘉丽  李永树  李何超  吴玺 《测绘通报》2017,(12):90-93,102
从无人机影像上快速识别空心村损毁建筑物,不仅能精确掌握损毁建筑物的位置分布,还能为实地调研提供指导材料。本文首先在试验区范围内获取建筑物影像,并对这些建筑物逐一标记。然后以单个建筑物为对象,计算纹理特征参数和光谱特征参数,选取与损毁程度正相关的参数标准化后组成特征参数向量,根据向量的可视化结果获取损毁建筑物的分布、损毁程度等信息。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从无人机影像上识别出损毁建筑物,并能对建筑物的损毁程度得到初步认识,可以有效实现高分辨率影像中空心村损毁建筑物的识别。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宅基地整治是一项推进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合理配置和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浙江省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事实上已经提出了宅基地整治向纵深发展的重要课题。面对农村宅基地整治现实,尚有不少难点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切实解决。  相似文献   

13.
《国土资源情报》2008,(5):I0001-I0001
近年来,河南省郸城县国土资源局从郸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新机制,集中开展空心村、砖瓦窑场、工矿废弃地三项整治,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嵊州市从2002年开始,以“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为载体,大力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治。到2005年年底,936个村庄得到初步整治(包括退宅还耕),重点培育宅基地整治示范村50个,建成省、地级全面小康示范村18个,走出了一条符合全市农村实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一、宅基地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点是广大农民休养生息的地方,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农村建设用地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据1990年土地详查统计,廊坊市农村居民点占耕地总量的12.1%。由于经济发展、历史形成等原因,虽经大规模的“空心村”治理,农村居民点“散、空、乱”的现象仍然存在,不仅影响土地的高效利用,而且事关农村小康建设。廊坊市国土资源局  相似文献   

16.
1月8日下午,为期两天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在京闭幕。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主持并强调,持续推进“双保工程”,坚决贯彻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保障土地整治工作健康有序发展,高举“两而旗帜”,把“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引向深入,推动国土资源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再作新贡献。  相似文献   

17.
2011年以来,陕西省西安市国土资源局扎实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工作,大力整治土地和矿业权交易市场、干部队伍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人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和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局先后被评为全市政务公开、廉政文化、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实地走访、座谈、问卷调查,对重庆“先建后补”土地整治实施模式的基本做法、取得的成效与经验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比现行制度,提出了改进完善农村土地整治实施模式的制度建议.研究结果认为:重庆市开展的“先建后补”土地整治项目,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改善了耕作条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激发了多元主体参与土地整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需进一步强化土地整治的市场多元化运作模式,建立适应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需求的多元化项目选择机制;科学界定政府与市场作用,优化项目组织模式,简化项目管理程序;加快土地整治“先建后补”实施办法和补助标准研究;创新统筹权益、责任、目标“三位一体”的投融资机制,鼓励与引导企业、社会团体、农民等不同土地整治主体投资土地整治项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福建省福清市大力创新土地整治工作机制,因地制宜、有序有力开展土地开发整治、旧村复垦和农村低效建设用地再利用,有效保护了宝贵的耕地资源.福清市通过土地整治实现了“三赢”:耕地增加、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力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记者 吕苑鹃)国土资源部日前印发通知,正式启动“十三五”全国和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 通知强调,“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应遵循保护优先、城乡统筹、依法依规、民主决策的原则,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为基本导向,大力推进城乡散乱、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利用;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要求,大力推进废弃、污染、退化土地复垦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