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关于地质资料信息的社会化服务与开发利用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华民 《安徽地质》2009,19(3):234-237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载体,应充分重视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和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不断改善社会化服务方式,加强开发利用,积极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工作,提升地质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
地质找矿的全过程是获取地下矿产分布的信息,其产品是一份附有图,表的报告书,即一份信息资料,因此,从本质上讲地质找地信息行业的范畴,可用信息论的基本原则来指导工作,从现代科技发展及找矿工作改革的需求来看,今后找矿工作应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中的3个核心技术,即传感技术,传输技术和计算技术。  相似文献   

3.
地质资料信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具有重复开发利用、能够长期提供服务的重要功能,是地质找矿成果载体和重要基础要素。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旨在通过对地质资料信息进行集群开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系列、权威、集群化的地质资料信息产品。推进辽宁省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是提升辽宁省地质资料信息服务规模和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丁全利 《湖南地质》2011,(10):37-38
记者: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获得社会的认可。你是怎么认识、评价“两化”工作的?贾其海:第一,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探索,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地质工作如何扩大服务领域、如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重大课题。我们知道,地质工作包括基础地质、矿产地质以及水工环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5.
基于网络的煤田地质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田地质资料是地质信息资源的载体,传统的资料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代数字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利用SqlServer数据库,在ASP.net技术的支持下,借助MapXtreme2004平台,建立了青海省煤田地质资料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B/S结构,实现了煤田地质资料的属性和图形的联合查询,以及各种类型的资料在Web浏览器中查阅。  相似文献   

6.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成果资料,具有可被重复开发利用、能够长期提供服务的功能。然而,因地质资料的分散式管理,使得地质资料信息存储分散,“孤岛”式服务的现象普遍存在,缺乏资料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机制和手段,制约着地质资料信息潜在价值的有效发挥。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旨在通过信息领域前沿技术,对地质资料进行集成集群和深度开发,将分散、孤立的地质资料进行分布式汇集,全方位多角度解读、展现、挖掘地质资料信息,充分发挥地质资料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长期的地质调查工作,已经形成了多专业、数据格式多样的海量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集群化必将面临地质大数据相关的技术问题。介绍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模式,分析了CitusDB软件的分布式大数据运行机理,探讨了基于CitusDB软件的地质资料集群和大数据服务架构,可为地质大数据与信息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质通报》2007,26(4):I0006-I0007
推动地质调查成果及其信息化产品的社会化服务是地质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产品开发利用的价值取向和满足需求的程度决定了这项工作的内涵与成效。为了提高地质调查成果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地质资料数据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资料部门,在上级领导和单位的悉心指导下,于近期组织专家学者就“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及地质调查信息产品社会需求分析”等项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本刊编辑部有幸参加讨论,并与资料部门就上述议题背景下的“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的传播和旨在提供社会服务的全国地质资料馆宣传工作”等话题初步达成了共识,经反复磋商,拟定利用本刊的信息交流平台开辟“地质资料服务之窗”栏目,初期将不定期地按主题板块刊登馆藏资料目录等信息,待条件成熟后,将设固定栏目,适时刊登相关工作信息及调研成果。这是学术媒体与地质资料部门的一次有益的尝试性的合作,希望得到广大读者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并望建言献策,以促进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浅谈地质资料集群化产业化上海模式在湖北黄石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基础信息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支撑。但是,地质资料的分散保管、各自利用的现状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服务的需求。上海市地质资料汇交机制具有以下特点:(1)将城市勘察地质资料纳入了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主流程,从机制和制度上保证了城市勘察地质资料的正常汇交;(2)建立了城市地质建模和三维可视化方法;(3)建立了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机制;(4)建立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机制,上海市地质调查院以地质需求为导向,加强地质资料集群和深度开发服务。同上海市相比,黄石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具有独自特点:将地质数据分为11类,计100多个数据类型;建立了矿业城市和地级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和标准体系,在城市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业城市矿政管理与服务模型;对地质资料进行了分步集群化,即地质资料目录收集齐全→地质资料收集、汇交齐全→建全试点数据库→建好地质三维模型→地质资料、数据、图形、模型的管理和分析评价;建立了黄石市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还有待完善。黄石市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系统的建立及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技术方法,对全国矿业城市和地级市城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的开展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信息和载体。本文从上海市地质资料管理地方立法研究、机制探索及实施成效等角度,诠释如何破解地质资料管理方面长期存在的资料信息分散、信息化程度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以充分发挥地质资料蕴含的巨大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孙丽华  王娜  付进 《吉林地质》2012,(4):153-154
当前,地质资料作为社会信息的组成部分,已成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随着知识经济及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对地质资料的需求与日俱增,地质资料中所蕴含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日益被社会各界所认识。地质资料的  相似文献   

11.
论新时期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知识经济、信息管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与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本文将从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特点、创新服务模式的必然性、实现创新的具体措施等几个方面阐述新时期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地质资料档案对社会经济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层对比在低渗透砂岩小油田注水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陕北低渗透砂岩小油田因沉积微相多变,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强,整个油层组笼统注采开发采出程度低以及经济效益差等现状,通过对顺宁长2^1油藏充分利用岩芯分析和测井曲线等基础地质资料,加强沉积微相研究,开展油藏小层精细划分对比及小层砂体连通性分析.明确了主要注采小层在空间上的展布规律,为优化注水开发方案和选用先进注采配套工艺技术措施提供了比笼统注采更为精细的开发地质依据。实施后明显提高了采油速度、采出程度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铜川市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川市是陕西省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大规模地开发煤炭资源及频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使该市成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区。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分布广,活动频繁,危害程度大。目前,已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和大量人员伤亡,严重地制约着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危害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文中分析了该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认为该市地质灾害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共同怍用的结果。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人为因素已成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导诱发因素。据统计,全市约有70%的地质灾害是由不规范的工程经济活动所诱发。由此进一步提出了该市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防治对策,力求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秦巴山区是陕西省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广,活动频繁,危害程度大,严重的制约着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分析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成因机理,认为该地区地质灾害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全国第三轮煤炭资源远景调查及统计预测成果,从整体上对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状况、勘查研究程度、生产开发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并就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制定能源政策、布局煤田勘探、煤炭工业建设和煤炭生产、保护矿区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持续协调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高寒、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矿产资源丰富但勘查程度很低。本文根据这些特点,先以区内地质勘查和开发利用的实际资料,对矿产资源优劣类型进行定量评价,论述矿产资源经济价值,以其为基础对矿产资源经济区进行划分。再按区内优势矿产资源分别研究其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并作出系统定量评价。最后,总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全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及预测图编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区域地质灾害预测是地质灾害研究的难题。本文运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价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将全国剖分为2700个单元,对地质灾害进行现状评价,并与已数字化的地质灾害图件进行单要素叠加,编制了全国地质现状等值线图,在现状评价基础上,对地质灾害进行趋势预测,将降雨条件、区域地震活动、区域地壳稳定程度、区域岩组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作为区域地质灾害演变的因素,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综合评判,编制了1:600万中国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图。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队伍,建局5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地质找矿成果,为福建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福建省地质工作的主力军,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正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不断拓宽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力争为福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时代尚未结束,休闲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旅游资源的开发任重道远。具备可观赏性与休闲价值的地质景观是宝贵的地质资源,不仅具有与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等同的重要经济价值,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旅游地质资源的探查、开发和保护,将继重大工程建设工程地质和环境工程的地质学之后,成为工程地质学科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概述各类地质景观的基础上,提出地质景旅游风景区建立的基础,论述旅游地质资源的探查、开发和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