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浙西石炭纪层状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浙西石炭纪地层中存在与地层整合产出的层状硅质岩。硅质岩中FeO、MnO、TiO2、Al2O3、MgO、CaO、Na2O、K2O等含量相对较高,富集As、Sb、Bi、Au、Ag、Ga,Fe2O3/FeO、SiO2/Al2O3、SiO2/(Na2O+K2O)、SiO2/MgO比值较小,稀土元素总量低,Ce弱负异常,重稀土相对富集,包裹体富含气相组份CH4、CO2、N2、CO、H2,具热水沉积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在Fe—Mn—(Ni+Co+Cu)三角图及SiO2—Al2O3、SiO2—Fe2O3图上均属于热水沉积硅质岩。硅质岩中硅、氧同位素也显示其热水成因之特点。硅质岩的硅同位素和稀土元素Ce/Ce※值表明本区层状硅质岩主要是在浅海环境下沉积的。硅质岩的形成温度较高,为98℃~152℃  相似文献   

2.
矿物3CaO·3Al_2O_3·BaSO_4形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oreanu等[1]研究CaOAl2O3Mx(SO4)Y[M=Mg2+、Sr2+、Ba2+、Zn2+、Fe2+、Fe3+、Al3]系统中,形成类似于矿物3CaO·3Al2O3·CaSO4(硫铝酸钙)的可能性时,报道合成了新矿物3CaO·3Al2O3·BaSO4(简写为3CA·BaSO4);部分学者[2,3]研究过它的胶凝性能等。在有关文献中,研究者制备研究用纯矿物的煅烧条件、获得样品的矿相组成不尽相同。如文献[1]在温度1400℃保温240min,制备的样品包括铝酸钙(CaO·Al2O3…  相似文献   

3.
北祁连山寒武─奥陶纪硅质岩岩石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北祁连地区寒武-奥陶纪硅质岩岩石化学特征研究,揭示硅质岩在成分上具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其生成构造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一般形成于大洋中脊的硅质岩在岩石化学成分上富于Fe_2O_3和MnO,而Al_2O_3含量最低。形成于近弧环境的硅质岩在成分上相对富含FeO+MgO+CaO,而Al_2O_3较洋脊的稍高.但不及形成于深海盆地的硅质岩。富含Al_2O_3而贫Fe_2O_3、MnO、FeO、MgO和CaO的硅质岩形成于近陆的深海或半深海盆地或初始洋盆的盆缘地带。由此可见,硅质岩岩石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指相意义。然而,研究表明,硅质岩中SiO_2含量的高低并不具有指相意义。  相似文献   

4.
八庙—青山金红石矿床化学成分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少康  李博昀 《河南地质》1996,14(4):249-255
本矿床是我国金红石矿床重要的成因及工业类型,为具有特定化学成分的岩石在特定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本文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处理,查明了化学成分和成矿的关系,高Al2O3,MgO,Fe2O3+FeO,K2O,P2O5,H2O^+,MnO,低SiO2,CaO,Na2O,CO2,S等,利于钛富集;高TiO2,MgO,P2O5,S,低SiO2,CaO,K2O,Al2O3,Fe2O3/FeO,利于金红石形成,高Sf,  相似文献   

5.
吴建之  赵宏樵 《岩矿测试》2000,19(3):221-223
大洋富钴结壳试样经HCl+HNO3+HF溶解,在0.2mol/LHF和0.13mol/LH3BO3介质中,用感耦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Si、Mn、Fe、Ca、Mg、Al、Ti元素的含量。方法经国家标准物质GBW07249大洋多金属结核验证,其结果与标准值相符,精密度RSD〈3.2%(n=6);已应用于太平洋富钴结壳中多元素分析。  相似文献   

6.
黄山东镁铁超镁铁杂岩中的辉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黄山东镁铁超镁铁杂岩的辉石化学成分研究,证明辉石的化学成分受寄主岩石类型的制约,从超镁铁岩相到角闪辉长岩相斜方辉石的化学成分由富MgO、SiO_2、Al_2O_3、Cr_2O_3到富FeO、TiO_2、CaO、MnO;单斜辉石化学成分由富Al_2O_3、Cr_2O_3、Na_2O、MgO到富FeO、MnO、CoO。在同一寄主岩石中,单斜辉石比斜方辉石富TiO_2、Al_2O_3、Cr_2O_3、CaO和Na_2O,贫MgO、SiO_2、MnO和FeO。根据辉石化学成分特征得出黄山东杂岩形成于岛弧环境,为上地幔石榴二辉檄榄岩部分熔融形成的拉斑玄武岩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湘西晚前寒武纪层状硅质岩化学成分纯净,硅质矿物平均含量95%以上。岩石富Fe、Mn,相对贫Al、Ti、Mg,富含Ba、As、Sb、Ag、U等微量元素。Fe/Ti、(Fe+Mn)/Ti、Al/(Al+Fe+Mn)、U/Th比值及AlFeMn、FeMn(Ni+Co+Cu)三角图均表明岩石为热水来源沉积岩。稀土元素总量低,Ce负异常,重稀土相对富集,显示主要为热水沉积作用的产物。δ30Si、δ18O值及岩石的形成温度清楚地表明组成岩石的二氧化硅来源于热水。岩石的MnO/TiO2、δCe及δ30Si值分析表明硅质岩沉积于大陆边缘斜坡半深海至大洋盆地深海环境中  相似文献   

8.
硫化物吸附金属离子的实验研究──Ⅰ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PbS、ZnS对金属离子Ag+、Cu(2+)、Cd(2+)、Zn(2+)、Fe(2+)、Mn(2+)、Mg(2+)、Sb(3+)和Bi(3+)的吸附等温线(50℃)研究表明,其可分为A、B、C三类:A类,线性型,即吸附量随吸附离子浓度增加而呈线性上升,并表现出百分之百吸附,属于此类的吸附有PbS对Ag+、Cu(2+)离子吸附和ZnS对Ag+、Cu(2+)、Cd(2+)离子的吸附;B类,朗谬尔型,即随吸附离子的浓度增加,吸附量逐趋向一饱和值,属于此类的有PbS对Fe(2+)、Sb(3+)、Bi(3+)等离子及ZnS对Fe(2+)、Mn(2+)、Mg(2+)等离子的吸附;C类,反朗谬尔型,即吸附量随吸附离子浓度增加而呈非线性增加。属此类吸附的有PbS对Zn(2+)、Cd(2+)等离子的吸附。合成PbS、ZnS对金属离子的吸附量与天然方铅矿和闪锌矿中微量元素含量可类比,这意味着吸附作用可能在硫化物矿物微量元素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家军  郑明华 《岩石学报》1999,15(1):145-154
西秦岭寒武系中的硅岩是拉尔玛-邛莫层控金矿床的主要赋矿岩石之一。含矿硅岩呈块状、条带状、层纹状、多孔状和同生角砾状等。硅岩单层厚度一般为30~200m。主要成分SiO2平均含量高达95.30%,其余为FeO、Fe2O3和有机炭等。硅岩的Al/(Al+Fe+Mn)比值低于0.3(平均0.153),投点于Fe/Ti-Al/(Al+Fe+Mn)图解和Al-Fe-Mn三角图解上,均落于热水沉积物区。硅岩中微量元素十分丰富,不仅含有具基性、超基性特征的元素群(如Cu、Cr、Pt、Pd、Os等),而且还含有具酸性特征的元素群(如W、Mo、U等)。硅岩中稀土以总量(3.29~100μg/g)低和铈亏损为特征。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的稀土比值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硅岩的δ18O值为17.60‰~23.24‰,据此得到它形成的温度为70.9℃~118.1℃。硅岩的δ30Si值主要为+0.4‰~+0.8‰。上述硅岩的特点均显示其与喷流热水沉积作用有关。硅岩中P2O5含量、Sr/Ba比值、δCe值以及δ30Si值表明,它主要是在深海—半深海环境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银厂坡银矿床碳酸盐化蚀变作用与银的矿化富集在空间上紧密相伴,这种蚀变作用导致矿石与围岩中组分有明显差异。本文通过定量计算阐明组分之间的迁移方向;计算表明在银的原生富集过程中,常量组分的带入与带出最不明显;而微量组分Ag和Cu、Pb、Zn、As、Sb、Cd、Ge带入围岩明显。在银的次生富集过程表现为Ag和Cu、Pb、Cd、Ga、Ge、REE、AlO3、Fe2O3、MnO、K2O、P2O5的强烈带入,以Al2O3、Fe2O3、K2O、P2O5带入强度最大,这是由于CaO、MgO被淋滤,体积亏损造成强烈带入的假象,而As、Sb、Zn、V、Cr、Co、Ni、CaO、MgO为自围岩中带出组分,以CaO、MgO带出强度最大。REE除原生富集的弱蚀变白岩→矿化白云岩表现为带出外,其余原富集过程均表现为带入围岩。造成组分发生迁  相似文献   

11.
硫化物吸附金属离子的实验研究:——Ⅱ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大清  彭金莲 《地球化学》1996,25(2):181-189
合成PbS、ZnS对金属离子Ag^+、Cu^2+、Cd^2+、Zn^2+、Fe^2+、Mn^2+、Mg^2+、Sb^2+和Bi^3+的吸附等温线(50℃)研究表明,其可分为A、B、C三类:A类,线性型,即吸附量随吸附离子浓度增加而呈线性上升,并表现出百分之百吸附,属于此类的吸附有PbS对Ag^+、Cu^2+离子吸附和ZnS对Ag^+、Cu^2+、Cd^2+离子的吸附;B类,朗谬尔型,即随吸附离子的  相似文献   

12.
在温度为1130-1450℃,压力为0.4-2.0GPa条件下,实验研究了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及相转变(尖晶石相→斜长石相)过程中的固相化学成分演变。在部分熔融中,随熔融度的增大,橄榄石的Mg/(Mg+Fe)^尖晶石和斜方辉石的Mg/(Mg+Fe)及Cr/(Cr+Al)逐渐增大;而橄榄石中的Ca含量增至单斜辉石消失后逐渐降低;尖晶石中的Ti以较低的含量(TiO2〈0.15%)保持不变或稍有降低;斜方  相似文献   

13.
广西煤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分析了广西未变质煤、区域变质煤和热液变质煤的SiO2、Al2O3、Fe2O3、MgO、CaO、Na2O、K2O、TiO2、SO3。低灰分煤的常量元素主要来自古植物对成土母岩的选择性吸收,具明显的超基性或基性特征。随煤变质程度升高,未变质煤、区域变质煤中的常量元素没有发生迁移,而热液变质煤中的SiO2和Al2O3相对增加,SO3和CaO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14.
合成PbS和ZnS对Ag2+、Cu2+、Cd2+、Fe2+、Mn2+、Mg2+、Sb2+和Bi3+等离子吸附量与温度关系的实验研究表明,其遵从Kelvin公式:在A类吸附,即抗衡离子交换型吸附中,温度上升,其吸附量升降由反应热决定,本实验中A类吸附多为上升型;而大部分B和C类吸附,即朗谬尔型及反朗谬尔型的吸附量则随温度上升呈指数下降。例外的仅有PbS对Bi3+离子的吸附,其吸附量随温度上升有微弱的上升。这可能与Bi3+离子和吸附剂PbS之间共晶反应和铅的铋硫盐的形成有关。A类吸附的吸附量受介质条件变化影响很少。但对B和C类吸附,吸附量受pH和离子强度变化影响取决于三个因素:①吸附剂PbS、ZnS表面电荷特性;②溶液介质条件变化时吸附离子在溶液中离子态的分布与变化;③被吸附离子在吸附剂中扩散和形成化合物或共晶的能力。因此,当pH增加时,Pbs和ZnS对金属离子吸附量的变化表现出多样性:增加的有PbS对Fe2+离子的吸附;下降的有PbS对Sb3+离子的吸附和ZnS对Fe2+、Mn2+离子的吸附;不变的有PbS对Bi3+、Zn2+离子的吸附和ZnS对Mg2+离子的吸附。当溶液中离子强度增加时,由于溶液中自由态离子  相似文献   

15.
可可塔勒铅锌矿床为泥盆系海相火山岩系中沉积岩容矿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位于阿尔泰山南缘多金属成矿带的麦兹地区。该火山岩系以K2O〉Na2O为特征。含矿岩系下部多数岩石中Pb、Zn等元素的含量明显偏低,容矿岩石CaO、TFe、MgO及Mn的含量较高,且富含Pb、Zn等元素。矿体位于Na2O、Al2O3的亏损带及CaO、TFe、MgO和Mn的高含量区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长坑矿床矿化过程中元素的质量迁移及金银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长坑矿床的金矿化和银矿化过程中,质量迁移计算显示SiO2,Al2O3,FeO,Ni,Zn,As,Ba均为带入组分,而CaO,MgO,Na2O,Sc,V,Co,Bi,Sr,REE则为带出物质:Fe2O3,MnO,Cu,Pb的得失性质因矿化类型而异,轻,重稀土在金矿化中发生分离,但在银矿石形成过程中却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鞍钢弓长岭三矿区三种矿石类型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矿石的物质组成1-1 矿石的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三矿区矿石的化学成分较简单,碱性系数很低,在0-03%以下;矿石为高硅、贫铁,低CaO、MgO、Al2O3,且有害杂质SO2、P2O5含量低于工业允许值(0-5%)的酸性矿石。随着矿石中FeO含量的降低,CaO、MgO、K2O含量有依次降低的趋势,P2O5及CO2也随FeO降低而逐渐降低。矿石的矿物成分以赤铁矿、磁铁矿和石英为主,其它矿物成分很少,矿石类型不同,主要矿物含量也有差异。根据矿石的化学全分析及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计算的矿石定量组成见表1。…  相似文献   

18.
羊拉地区含矿矽卡岩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滇西北羊拉铜矿化集中区现已发现4个矽卡岩体,按成因分为喷流-沉积和接触交代矽卡岩两大类,前者呈层状,是铜的主要赋矿围岩,不同成因的矽卡岩具有不同的岩石化学组成,组成喷流-沉积矽卡岩有贫Al2O3,TiO2,REE和富铁(TFeO)等特征。在ω(TiO2)-ω(Al2O3),ω(SiO2)-(Al2O3)-N(Fe)/N(Ti)-N/(Al)/N(Al+Fe+Mn),ω(SiO2)2-ω(TFeO)  相似文献   

19.
在简要介绍了硅质岩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该套硅质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氧同位素化学成分及组成.研究表明,该套硅质岩富集了与热水成因有关的Ag、As、Cr、Pb、Zn、Cu、B、Sb等微量元素和CaO、FeO、Fe2O3等氧化物中常量元素,贫化了TiO2、Al2O3、MnO等氧化物中的常量元素.氧同位素组成及利用氧同位素估算的硅质岩的形成温度,均反映了热水沉积成因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温度为ll30─l450℃,压力为0.4─2.0GPa条件下,实验研究了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及相转变(尖晶石相→斜长石相)过程中的固相化学成分演变。在部分熔融中,随熔融度的增大,橄榄石的Mg/(Mg+Fe)尖晶石和斜方辉石的Mg/(Mg+Fe)及Cr/(Cr+Al)逐渐增大;而橄榄石中的Ca含量增至单斜辉石消失后逐渐降低;尖晶石中的Ti以较低的含量(TiO2<0.15%)保持不变或稍有降低;斜方辉石中的Ti含量及单斜辉石的Na和Ti含量逐渐降低,直至非常小的值。在从尖晶石橄榄岩向斜长石橄榄岩的相转变过程中,尖晶石强烈富Ti,且其Cr/(Cr+Al)逐渐增大;斜方辉石中的Ti含量和Cr/(Cr+Al)同时逐渐增大;单斜辉石中的Na含量降低而Ti含量升高或保持不变。当斜长石橄榄岩经受了部分熔融(即使很微弱),其在相转变过程中引起的各矿物相的化学成分特征要全部消失,而表现部分熔融作用的特征。这可作为判别橄榄岩在斜长石相域内是否经历了部分熔融的标志。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