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我从8岁就开始练习游泳,一直在省游泳队里训练.退役后曾经做过1年游泳教练,后来经教练的推荐来到圣亚成为一名驯养师.我从小就喜欢动物,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职业,所以加入圣亚,一做就是8年.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时间12月22日15时25分,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成功降落泰山站机场。本次试飞成功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这是"雪鹰601"第一次搭载并启用全部科考设备试飞,标志着我国在极地航空科学调查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次飞机进行昆仑站试飞返程时需要经停泰山站获得地面保障支持,此次试飞是机组熟悉泰山站机场、保证昆仑站试飞圆满完成的必要条件,是在为下一步试飞昆仑站做  相似文献   

3.
地点: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卡拉加机场。时间:1990年9月9日在机场的控制塔上,执勤人员全神地盯着雷达的显示屏,没有发现一点的目标。可一架“道格拉斯”型客机突然在进行着陆,全体技术人员都惊呆了。这是一架早已淘汰了的飞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飞机飞临机场而雷达全无动  相似文献   

4.
2004年3月1~2日“中日极地考察条件保障研讨会”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召开,中日两国长期从事极地考察条件保障的工程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20余人出席了会议,他们分别来自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这是我国开展南极考察以来第一次举办有关极地考察条件保障的国际性会议。  相似文献   

5.
一、北极站之梦。遥远而神秘的极地,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思。晶莹洁白却危机四伏,寒冷刺骨但生机勃勃。独特的自然环境、特有的生物类群和极光等迷人的自然奇观,每年吸引了无数游人长途跋涉,只为一睹芳容。此外,极地蕴涵了丰富的油气、矿产和生物等资源,完整地保存着地球环境变迁的‘密码”,极地生物对环境具有特殊适应性,极地更是一个对日观测的理想窗口。尤其是南极地区,广袤的大地和资源丰富的海域尚无归属,更使之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白鲸是生活在北极海洋中的一种鲸类,以前对其研究甚少。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便与当地居民和政府合作,对当地人的捕猎是否会引起白鲸种群的减少而进行了研究。白鲸的分布范围从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兰到斯堪的纳维亚及俄罗斯,恰好在地球的北端围成一圈,属北极、亚北极种类,种群大约有8~10万头。  相似文献   

7.
主编手记     
屠强 《海洋世界》2011,(11):5-5
如果选取几个词语来形容极地世界,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会是寒冷、冰雪等,这对于从未踏足于极地的人来说,应该是十分恰当的描述。寒冷和冰雪当然是极地环境的主题,但绝不是极地生活的唯一处境,前往极地的旅行,以及在极地的生活,同样是充满了各种色彩和乐趣。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海洋科技大会上,本刊记者就中国极地考察现状与未来发展采访了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记者:神秘的南极和北极,天寒地冻,白)皑皑,深深地影响着人类居住的蓝色星球。自古以来,地球两极就吸引着无数人探索好奇的目光。请您谈谈目前国际极地考察的现状。曲探宙  相似文献   

9.
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未被瓜分的大陆,中国南极中山站的建立是中华民族灵魂的深沉闪光。人们至今留恋那部反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建设长城站的电视剧——《长城向南延伸》。人们更没有忘记“极地三老”——当年乘“极地”号赴南极建中山站的陈德鸿、金乃千、郑在石这三位年逾半百的“老”人。  相似文献   

10.
6月21,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召开极地考察工作会议。这是自1984年我国组织开展极地考察以来召开的首次极地考察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1.
<正>2009年是我国开展极地科学考察25周年。25年来,我国极地科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从极地考察大国向极地考察强国方向迈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步伐,预示着我国极地考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过去的一年,我国海洋事业大踏步前进,极地考察也获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了“极地海岸带”这一概念,并从海岸带内涵的视角深入阐述了极地海岸带的定义和范围,全面分析了极地海岸带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从调查监测技术发展和涉及学科领域两个角度梳理总结了与极地海岸带相关的调查监测实践。同时,分析了极地海岸带调查研究的前沿问题,提出了极地海岸带资源生态要素的调查监测发展方向,即充分利用遥感和现场探测手段,以较低成本来探明大空间尺度和长时间序列下的极地海岸带区域资源环境生态要素与时空变化特征。最后,构建了“双源数据挖掘-空间耦合模拟-区域综合评估-影响模拟预测”的知识与技术体系,为我国构建极地海岸带区域资源生态管理与保护政策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北极地区气候酷寒,然而由于它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所处的特殊重要的地理位置,自16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的西方各国的探险家们,都以百折不挠的气概去探索北极这一令人生畏的神秘王国,其中演出了无数幕船毁人亡的悲剧,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极地探险英雄。根据国际探险活动中通常采用的以首次发现者命名地理名称的原则,后人将他们的姓名作为北极的海洋、岛屿、海湾、岬角、海峡以及海底地形的名称,以示永久的纪念。本文筛选了20多位包括荷兰、英国、美  相似文献   

14.
2009年是我国开展极地科学考察25周年。25年来,我国极地科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从极地考察大国向极地考察强国方向迈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步伐,预示着我国极地考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过去的一年,我国海洋事业大踏步前进,极地考察也获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5.
2011年8月26—27日,海洋地质杂志社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扩大会议暨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学术研讨会在青岛黄海饭店召开,编委员会顾问、委员、学术专家、以及特邀代表等70余人出席会议。26日下午至27日上午,大会围绕中国陆架海研究与大陆架科学钻探计划进行了大会报告和研讨,10位专家介绍了各自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次会议还是海洋地质保障工程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的启动会议。  相似文献   

16.
6月21日,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召开极地考察工作会议。这是自1984年我国组织开展极地考察以来召开的首次极地考察工作会议。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徐绍史传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重要批示并讲话。国  相似文献   

17.
十五年前,中国极地研究所诞生在我国极地考察迎来第一次创业高潮的时代,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极地考察与研究的科研机构的诞生,翻开了中国极地考察事业重要的一页,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工作从考察与探索阶段走向系统开展科学研究时代的开始。十五年来,在邓小平同志“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光辉题词指引下,在国家海洋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发扬“南极精神”,坚忍不拔,奋发努力,团结奉献,开拓进取,为我国极地考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经中央编委批准,中国极地研究所更名为中极地研究中心,这标志着极地中心将作为我国极地考察的科研与业务的核心单位,肩负起更加重要和光荣的使命,将为我国极地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极地考察独具特色的后勤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极地考察20年来先后在极地建成“长城站”、“中山站”、“黄河站”,成为我国开展极地多学科考察研究的现场基地,科学考察成果丰硕,成绩斐然。在成绩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在支撑,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世界各国极地考察实践证明,后勤保障在现代极地考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极地考察就是展示后勤保障能力。中国经过20年不懈的努力,极地考察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后勤保障体系,极大地提高了极地的储运能力、生存能力、环保能力、应急能力、信息能力和维护能力。已在极地考察后勤保障这个大系统中,把不同的业务领域分解为多个单元,从不同侧面展现出极地考察后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燃烧的标枪”到“滚雷作战”1965年2月7日夜,位于北纬14°附近的越南南方重镇——波来古的美国领事馆炸声迭起,火光冲天。当场,有9名美国人被打死、100多名美国人受伤。与此同时,波来古机场也遭受了一阵“从天而降”的追击炮弹雨的袭击。霎时间,机场一派狼藉:18架直升机被击毁击伤、1架运输机七零八碎、6架观察机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历来最怕战场死人而激起民众不满和反感的美国总统,自然如坐针毡。约翰逊总统下令立即实施报复性反击,并授权由美国海军组织这次行动。代号为“燃烧的标枪Ⅰ”行动由此开始!美国航空母舰  相似文献   

20.
白鲸     
红将 《海洋世界》2015,(3):24-27
<正>白鲸是一种生活在北冰洋及附近海域的海洋哺乳动物,因为会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所以它们还有"海中金丝雀"的美称。作为鲸类的一员,成年白鲸的体长可以达到3~5米,体重甚至能达到1.5吨,是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即使是刚出生的白鲸宝宝,身长也有1.5米左右,体重约为80千克,甚至比一个普通的成年人还要沉一些。成年白鲸的躯体粗壮,皮肤呈一种特殊的白色,如果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